周書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關燈
鄭孝穆字道和,荥一陽一開封人,魏将作大匠渾之十一世孫。

    祖敬叔,魏颍川、濮一陽一郡守,本邑中正。

    父瓊,範一陽一郡守,贈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孝穆幼而謹厚,以清約自居。

    年未弱冠,涉獵經史。

    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長。

    撫訓諸弟,有如同生,閨庭之中,怡怡如也。

    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參軍,轉司徒主簿。

    屬盜賊蜂起,除假節、龍骧将軍、别将,屢有戰功。

    永安中,遷冠軍将軍、持節、都督。

    從元天穆讨平邢杲,進骠騎将軍、左光祿大夫、太師鹹一陽一王長史。

    及魏孝武西遷,從入關,除司徒左長史,領臨洮王友,賜爵永甯縣侯。

     大統五年,行武功郡事,遷使持節、本将軍,行岐州刺史、當州都督。

    在任未幾,有能名。

    就加通直散騎常侍。

    王罴時為雍州刺史,欽其善政,遣使贻書,盛相稱述。

    先是,所部百姓,久遭離亂,饑馑相仍,逃散殆荊孝穆下車之日,戶止三千。

    留情綏撫,遠近鹹至,數年之内,有四萬家。

    每歲考績,為天下最。

    太祖嘉之,賜書曰:“知卿莅職近畿,留心治術。

    凋弊之俗,禮教興行;厭亂之民,襁負而至。

    昔郭伋政成并部,賈琮譽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慚德。

    ”于是征拜京兆尹。

     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嶽一陽一王蕭詧稱藩來附,時議欲遣使,盛選行人。

    太祖曆觀内外,無逾孝穆者。

    十六年,乃假孝穆散騎常侍,持節策拜察為梁王。

    使還稱旨,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是年,太祖總戎東讨,除大丞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邑二百戶。

    軍次潼關,命孝穆與左長史長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谘議劉孟良等分掌衆務。

    仍令孝穆引接關東歸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

    孝穆撫納铨叙,鹹得其宜。

    大将軍達奚武率衆經略漢中,以孝穆為梁州刺史,以疾不之部。

    拜中書令,賜姓宇文氏。

    尋以疾免。

     孝闵帝踐阼,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子,增邑通一千戶。

    晉公護為雍州牧,辟為别駕,又以疾固辭。

    武成二年,征拜禦伯中大夫,徙授禦正。

    保定三年,出為宜州刺史,轉華州刺史。

    五年,除虞州刺史,轉陝州刺史。

    頻曆數州,皆有政績。

    複以疾笃,屢乞骸鼻。

    入為少司空。

    卒于位,時年六十。

    贈本官,加鄭梁北豫三州刺史。

    谥曰貞。

     子诩嗣。

    曆位納言,為聘陳使。

    後至開府儀同三司、大将軍、邵州刺史。

    诩弟譯,于隋文帝有翊贊功,開皇初,又追贈孝穆大将軍、徐兖等六州刺史,改谥曰文。

     譯幼聰敏,涉獵群書,尤善音樂,有名于時。

    世宗诏令事輔城公。

    及高祖即位。

    除都督,稍遷禦正下大夫,頗被顧待。

    東宮建,以譯為宮尹下大夫,特被太子親一愛一。

    建德二年,為聘齊使副。

    及太子西征,多有失德,王軌、宇文孝伯等以聞,高祖大怒,宮臣親幸者,鹹被譴責,譯坐除名。

    後例複官,仍拜吏部下大夫。

    宣帝嗣位,授開府儀同大将軍、内史中大夫,封歸昌縣公,邑千戶。

    既以恩舊,任遇甚重,朝政機密,并得參詳。

    尋遷内史上大夫,進爵沛國公。

    上大夫之官,自譯始也。

    及宣帝大漸,禦正下大夫劉昉乃與譯謀,以随公受遺輔少主。

    隋文帝執政,拜柱國、大丞相府長史,内史如故。

    尋進位上柱國。

     崔謙字士遜,博陵安平人也。

    祖辯,魏平遠将軍、武邑郡守。

    父楷,散騎常侍、光祿大夫、殷州刺史,贈侍中、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謙幼聰敏,神彩嶷然。

    及長,深沉有識量。

    曆觀經史,不持章句,志在博聞而已。

    每覽經國緯民之事,心常好之,未嘗不撫卷歎息。

    孝昌中,解褐著作佐郎。

    從太宰元天穆讨邢杲,破之,以功授輔國将軍、太中大夫,遷平東将軍、尚書殿中郎。

     賀拔勝出鎮荊州,以謙為行台左丞。

    勝雖居方嶽之任,至于安輯夷夏,綱紀衆務,皆委謙焉。

    謙亦盡其智能,以相匡弼。

    勝有聲南州,謙之力也。

    及魏孝武将備齊神武之一逼一,乃诏勝引兵赴洛。

    軍至廣州,帝已西遷。

    勝乃遲疑,将旋所鎮。

    謙謂勝曰:“昔周室不造,諸侯釋位;漢道中微,列藩盡節。

    今皇家多故,主上蒙塵,寔忠臣枕戈之時,義士立功之日也。

    公受方面之重,總宛、葉之衆,若杖義而動,首唱勤王,天下聞風,孰不感激。

    誠宜順義勇之志,副遐迩之心,倍道兼行,谒帝關右。

    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讨不庭。

    則桓、文之勳,複興于茲日矣。

    舍此不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體,士各有心。

    一失事機,後悔何及。

    ”勝不能用,而人情果大一騷一動。

    還未至州,州民鄧誕引侯景軍奄至,勝與戰,敗績,遂将麾下數百騎南奔于梁。

    謙亦與勝俱行。

    及至梁,每乞師赴援。

    梁武帝雖不為出軍,而嘉勝等志節,并許其還國。

    乃分謙先還,且通鄰好。

    魏文帝見謙甚悅,謂之曰:“卿出萬死之中,投身江外,今得生還本朝,豈非忠貞之報也。

    ”太祖素聞謙名,甚禮之。

    乃授征西将軍、金紫光祿大夫,賜爵千乘縣男。

    及勝至,拜太師,以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