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乃有随摽入朝者。
時弘農為東魏守,摽從太祖攻拔之。
然自河以北,猶附東魏。
摽父猛先為邵郡白水令,摽與其豪右相知,請微行詣邵郡,舉兵以應朝廷。
太祖許之。
摽遂行,與土豪王覆憐等一陰一謀舉事,密相應會者三千人,内外俱發,遂拔邵郡。
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并斬之。
衆議推摽行郡事,摽以因覆憐成事,遂表覆憐為邵郡守。
以功授大行台左丞,率義徒更為經略。
于是遣諜人誘說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正平、河北、南(涉)〔汾〕、二绛、建州、(大)〔太〕甯等城,并有請為内應者,大軍因攻而拔之。
以摽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
齊神武敗于沙苑,其将韓軌、潘洛、可朱渾元等為殿,摽分兵要截,殺傷甚衆。
東雍州刺史馬恭懼摽威聲,棄城遁走。
摽遂移據東雍州。
太祖以摽有謀略,堪委邊任,乃表行建州事。
時建州遠在敵境三百餘裡,然摽威恩夙着,所經之處,多并赢糧附之。
比至建州,衆已一萬。
東魏刺史車折于洛出兵逆戰,摽擊敗之。
又破其行台斛律俱步騎二萬于州西,大獲甲仗及軍資,以給義士。
由是威名大振。
東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複遣行台薛循義率兵與斛律俱相會,于是敵衆漸盛。
摽以孤軍無援,且腹背受敵,謀欲拔還。
恐義徒背叛,遂僞為太祖書,遣人若從外送來者,雲已遣軍四道赴援。
因令人漏洩,使所在知之。
又分土人義首,令領所部四出抄掠,拟供軍費。
摽分遣訖,遂于夜中拔還邵郡。
朝廷嘉其權以全軍,即授建州刺史。
時東魏以正平為東雍州,遣薛榮祖鎮之。
摽将謀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橋。
榮祖果盡出城中戰士,于汾橋拒守。
其夜,摽率步騎二千,從他道濟,遂襲克之。
進骠騎将軍。
既而邵郡民以郡東叛,郡守郭武安脫身走免。
摽又率兵攻而複之。
轉正平郡守。
又擊破東魏南绛郡,虜其郡守屈僧珍。
錄前後功,别封合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邙山之戰,摽攻拔柏谷塢,因即鎮之。
及大軍不利,摽亦拔還。
而東魏将侯景率騎追摽,摽與儀同韋法保同心抗禦,且前經十數裡,景乃引退。
太祖嘉之,賜帛三百疋。
複授建州刺史,鎮車箱。
摽久從軍役,未及葬父,至是表請還葬。
诏贈其父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晉州刺史,贈其母夏一陽一縣君,并給儀衛。
州裡榮之。
及齊神武圍玉壁,别令侯景趣齊子嶺。
摽恐入寇邵郡,率騎禦之。
景聞摽至,斫木斷路者六十餘裡,猶驚而不安,遂退還河一陽一,其見憚如此。
十二年,進授大都督,加晉建二州諸軍事。
又攻破蓼塢,獲〔東〕魏将李顯,進儀同三司。
尋遷開府,複除建州邵郡河内汲郡黎一陽一等諸軍事,領邵郡。
十六年,大軍東讨,授大行台尚書,率義衆先驅敵境,攻其四戍,拔之。
時以齊軍不出,乃追摽還。
并肥如、合一陽一二邑,合一千八百戶,改封華一陽一縣侯。
又于邵郡置邵州,以摽為刺史,率所部兵鎮之。
保定四年,遷少師。
其年,大軍圍洛一陽一,诏摽率義兵萬餘人出轵關。
然摽自鎮東境二十餘年,數與齊人戰,每常克獲,以此遂有輕敵之心。
時洛一陽一未下,而摽深入敵境,又不設備。
齊人奄至,大破摽軍。
摽以衆敗,遂降于齊。
摽之立勳也,有慷慨壯烈之志,及軍敗,遂就虜以求苟免。
時論以此鄙之。
朝廷猶錄其功,不以為罪,令其子襲爵。
摽之敗也,新平郡守韓盛亦于洛一陽一戰沒。
盛字文熾,南一陽一(渚)〔堵〕一陽一人也。
五世祖遠,為鄭縣令,因徙居京兆之渭南焉。
曾祖良,舉秀才,奉朝請、姑臧令。
祖與,魏傥城郡守,贈直州刺史。
父先藻,安夷鄜城二郡守,贈鎮遠将軍、義州刺史。
盛幼有一操一行,涉獵經史,兼善騎射,膂力過人。
魏大統初,起家開府行參軍。
轉參軍事。
從李遠積年征讨,每有戰功。
累遷至都督、輔國将軍、中散大夫、帥都督、持節、平東将軍、太中大夫、銀青光祿大夫、大都督。
明帝二年,封臨湍縣子,邑三百戶。
保定四年,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虞部下大夫,出為新平郡守。
居官清靜,嚴而不殘,矜恤孤貧,抑挫豪右,賊盜止息,郡治肅然。
尋以本官從晉公護東讨,于洛一陽一戰沒。
贈淅洛義三州刺史,谥曰壯。
子謙嗣。
官至大都督。
盛二兄,德輿、仲恭。
德輿姿貌魁傑,有異常人。
曆官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通洛慈澗防主、邵州刺史、任城縣男。
仲恭美容儀,澹于榮利。
郡累辟為功曹、中正。
仲恭答曰:“第五之号,豈減骠騎乎!”後曆廣原、靈原、新豐三縣令,所在皆有聲績。
有八子,并有志一操一。
少子紉約,後最知名。
裴寬字長寬,河東聞喜人也。
祖德歡,魏中書郎、河内郡守。
父靜慮,銀青光祿大夫,贈汾州刺
時弘農為東魏守,摽從太祖攻拔之。
然自河以北,猶附東魏。
摽父猛先為邵郡白水令,摽與其豪右相知,請微行詣邵郡,舉兵以應朝廷。
太祖許之。
摽遂行,與土豪王覆憐等一陰一謀舉事,密相應會者三千人,内外俱發,遂拔邵郡。
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并斬之。
衆議推摽行郡事,摽以因覆憐成事,遂表覆憐為邵郡守。
以功授大行台左丞,率義徒更為經略。
于是遣諜人誘說東魏城堡,旬月之間,正平、河北、南(涉)〔汾〕、二绛、建州、(大)〔太〕甯等城,并有請為内應者,大軍因攻而拔之。
以摽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
齊神武敗于沙苑,其将韓軌、潘洛、可朱渾元等為殿,摽分兵要截,殺傷甚衆。
東雍州刺史馬恭懼摽威聲,棄城遁走。
摽遂移據東雍州。
太祖以摽有謀略,堪委邊任,乃表行建州事。
時建州遠在敵境三百餘裡,然摽威恩夙着,所經之處,多并赢糧附之。
比至建州,衆已一萬。
東魏刺史車折于洛出兵逆戰,摽擊敗之。
又破其行台斛律俱步騎二萬于州西,大獲甲仗及軍資,以給義士。
由是威名大振。
東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複遣行台薛循義率兵與斛律俱相會,于是敵衆漸盛。
摽以孤軍無援,且腹背受敵,謀欲拔還。
恐義徒背叛,遂僞為太祖書,遣人若從外送來者,雲已遣軍四道赴援。
因令人漏洩,使所在知之。
又分土人義首,令領所部四出抄掠,拟供軍費。
摽分遣訖,遂于夜中拔還邵郡。
朝廷嘉其權以全軍,即授建州刺史。
時東魏以正平為東雍州,遣薛榮祖鎮之。
摽将謀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橋。
榮祖果盡出城中戰士,于汾橋拒守。
其夜,摽率步騎二千,從他道濟,遂襲克之。
進骠騎将軍。
既而邵郡民以郡東叛,郡守郭武安脫身走免。
摽又率兵攻而複之。
轉正平郡守。
又擊破東魏南绛郡,虜其郡守屈僧珍。
錄前後功,别封合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邙山之戰,摽攻拔柏谷塢,因即鎮之。
及大軍不利,摽亦拔還。
而東魏将侯景率騎追摽,摽與儀同韋法保同心抗禦,且前經十數裡,景乃引退。
太祖嘉之,賜帛三百疋。
複授建州刺史,鎮車箱。
摽久從軍役,未及葬父,至是表請還葬。
诏贈其父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晉州刺史,贈其母夏一陽一縣君,并給儀衛。
州裡榮之。
及齊神武圍玉壁,别令侯景趣齊子嶺。
摽恐入寇邵郡,率騎禦之。
景聞摽至,斫木斷路者六十餘裡,猶驚而不安,遂退還河一陽一,其見憚如此。
十二年,進授大都督,加晉建二州諸軍事。
又攻破蓼塢,獲〔東〕魏将李顯,進儀同三司。
尋遷開府,複除建州邵郡河内汲郡黎一陽一等諸軍事,領邵郡。
十六年,大軍東讨,授大行台尚書,率義衆先驅敵境,攻其四戍,拔之。
時以齊軍不出,乃追摽還。
并肥如、合一陽一二邑,合一千八百戶,改封華一陽一縣侯。
又于邵郡置邵州,以摽為刺史,率所部兵鎮之。
保定四年,遷少師。
其年,大軍圍洛一陽一,诏摽率義兵萬餘人出轵關。
然摽自鎮東境二十餘年,數與齊人戰,每常克獲,以此遂有輕敵之心。
時洛一陽一未下,而摽深入敵境,又不設備。
齊人奄至,大破摽軍。
摽以衆敗,遂降于齊。
摽之立勳也,有慷慨壯烈之志,及軍敗,遂就虜以求苟免。
時論以此鄙之。
朝廷猶錄其功,不以為罪,令其子襲爵。
摽之敗也,新平郡守韓盛亦于洛一陽一戰沒。
盛字文熾,南一陽一(渚)〔堵〕一陽一人也。
五世祖遠,為鄭縣令,因徙居京兆之渭南焉。
曾祖良,舉秀才,奉朝請、姑臧令。
祖與,魏傥城郡守,贈直州刺史。
父先藻,安夷鄜城二郡守,贈鎮遠将軍、義州刺史。
盛幼有一操一行,涉獵經史,兼善騎射,膂力過人。
魏大統初,起家開府行參軍。
轉參軍事。
從李遠積年征讨,每有戰功。
累遷至都督、輔國将軍、中散大夫、帥都督、持節、平東将軍、太中大夫、銀青光祿大夫、大都督。
明帝二年,封臨湍縣子,邑三百戶。
保定四年,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虞部下大夫,出為新平郡守。
居官清靜,嚴而不殘,矜恤孤貧,抑挫豪右,賊盜止息,郡治肅然。
尋以本官從晉公護東讨,于洛一陽一戰沒。
贈淅洛義三州刺史,谥曰壯。
子謙嗣。
官至大都督。
盛二兄,德輿、仲恭。
德輿姿貌魁傑,有異常人。
曆官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通洛慈澗防主、邵州刺史、任城縣男。
仲恭美容儀,澹于榮利。
郡累辟為功曹、中正。
仲恭答曰:“第五之号,豈減骠騎乎!”後曆廣原、靈原、新豐三縣令,所在皆有聲績。
有八子,并有志一操一。
少子紉約,後最知名。
裴寬字長寬,河東聞喜人也。
祖德歡,魏中書郎、河内郡守。
父靜慮,銀青光祿大夫,贈汾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