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有虧,忠義之禮不足?蓋其所圖既大,不恤小嫌。
然尚能背德于高氏,豈肯盡節于朝廷。
今若益之以勢,援之以兵,非唯侯景不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來也。
”太祖納之,乃遣行台郎中趙士憲追法保等,而景尋叛。
十四年,授雍州大中正、帥都督,加衛将軍、右光祿大夫、都督。
率所部兵從大将軍楊忠征随郡、安陸,并平之。
時懸兵深入,悅支度路程,勒其部伍,節減糧食。
及至竟陵,諸軍多有匮乏,悅出禀米六百石分給之。
太祖聞而嘉焉。
尋拜京兆郡守,加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遷大行台尚書。
又領所部兵從達奚武征梁漢。
軍出,武令悅說其城主楊賢。
悅乃贻之書曰:“夫惟德是輔,天道之常也;見機而作,人事之會也。
梁主内虧刑政,外阙藩籬。
匹夫攘袂,舉國傾覆。
非直下民離心,抑亦上玄所棄。
我相公膺千齡之運,創三分之業,道洽區中,威振方外。
聲教所被,風行草偃;兵車所指,雲除霧廓。
斯固天下所共聞,無俟二談也。
大将軍高一陽一公,韫韬略之秘,總熊罴之旅,受脤廟堂,威懷巴漢。
先附者必賞,後服者必誅。
君兵糧既寡,救援路絕。
欲守,則城池無萦帶之險;欲戰,則士卒有土崩之勢。
以此求安,未見其可。
昔韓信背項,前典以為美談;黃權歸魏,良史稱其盛烈。
事有變通,今其則也。
”賢于是遂降。
悅白武雲:“白馬要沖,是必争之地。
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若蜀兵更至,攻之實難。
”武然之,令悅率輕騎七百,徑趣白馬。
悅先示其禍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
梁武陵王紀果遣其将任奇率步騎六千,欲先據白馬。
行次阙城,聞已降,乃還。
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悅行刺史事。
招攜初附,民吏安之。
魏廢帝二年,征還本任。
屬改行台為中外府,尚書員廢,以儀同領兵還鄉裡。
悅既久居顯職,及此之還,私懷怏怏。
猶陵駕鄉裡,失宗一黨一之情。
其長子康,恃(悅)舊望,遂自驕縱。
所部軍人,将有婚禮,康乃非理淩一辱。
軍人訴之。
悅及康并坐除名,仍配流遠防。
及于謹伐江陵,平,悅從軍展效,因留鎮之。
孝闵踐阼,依例複官。
授郢州。
尋拜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司水中大夫,進爵藍田縣侯。
遷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又進爵河北縣公。
悅一性一儉約,不營生業,雖出入榮顯,家徒四壁而已。
世宗手敕勞勉之,賜粟六百石。
保定元年,卒于位。
康嗣。
官至司邑下大夫。
趙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後徙居南鄭。
累世為二千石。
父江,一性一方嚴,有度量。
曆官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禦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
贈虞绛二州刺史,谥曰貞。
文表少而修謹,志存忠節。
便弓馬,能左右馳射。
好讀左氏春秋,略舉大義。
起家為太祖親信。
魏恭帝元年,從開府田弘征山南,以功授都督。
複從平南巴州及信州,遷帥都督。
又從許國公宇文貴鎮蜀,行昌城郡事。
加中軍将軍、左金紫光祿大夫。
保定元年,除許國公府司馬,轉大都督。
五年,授畿伯下大夫。
又為許國公府長史。
尋拜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仍從宇文貴使突厥,迎皇後,進止儀注,皆令文表典之。
文表斟酌而行,皆合禮度。
及皇後将入境,突厥托以馬瘦,行除。
文表慮其為變,遂說突厥使羅莫緣曰:“後自發彼藩,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
且東寇每伺間隙,吐谷渾亦能為變。
今君以可汗之一愛一女,結姻上國,曾無防慮,豈人臣之體乎。
”莫緣然之,遂倍道兼行,數日至甘州。
以迎後功,别封伯一陽一縣伯,邑六百戶。
天和三年,除梁州總管府長史。
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數百裡,并生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軌。
文表率衆讨平之。
遷蓬州刺史,政尚仁恕,夷獠懷之。
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又進位大将軍,爵為公。
大象中,拜吳州總管。
時開府于顗為吳州刺史。
及隋文帝執政,尉遲迥等舉兵,遠近一騷一然,人懷異望。
顗自以族大,且為國家肺腑,懼文表圖己,謀欲先之。
乃稱疾不出。
文表往問之,顗遂手刃文表。
因令吏人告雲“文表謀反”,仍馳啟其狀。
隋文以諸方未定,恐顗為變,遂授顗吳州總管以安之。
後知文表無異志,雖不罪顗,而聽其子仁海襲爵。
然尚能背德于高氏,豈肯盡節于朝廷。
今若益之以勢,援之以兵,非唯侯景不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來也。
”太祖納之,乃遣行台郎中趙士憲追法保等,而景尋叛。
十四年,授雍州大中正、帥都督,加衛将軍、右光祿大夫、都督。
率所部兵從大将軍楊忠征随郡、安陸,并平之。
時懸兵深入,悅支度路程,勒其部伍,節減糧食。
及至竟陵,諸軍多有匮乏,悅出禀米六百石分給之。
太祖聞而嘉焉。
尋拜京兆郡守,加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遷大行台尚書。
又領所部兵從達奚武征梁漢。
軍出,武令悅說其城主楊賢。
悅乃贻之書曰:“夫惟德是輔,天道之常也;見機而作,人事之會也。
梁主内虧刑政,外阙藩籬。
匹夫攘袂,舉國傾覆。
非直下民離心,抑亦上玄所棄。
我相公膺千齡之運,創三分之業,道洽區中,威振方外。
聲教所被,風行草偃;兵車所指,雲除霧廓。
斯固天下所共聞,無俟二談也。
大将軍高一陽一公,韫韬略之秘,總熊罴之旅,受脤廟堂,威懷巴漢。
先附者必賞,後服者必誅。
君兵糧既寡,救援路絕。
欲守,則城池無萦帶之險;欲戰,則士卒有土崩之勢。
以此求安,未見其可。
昔韓信背項,前典以為美談;黃權歸魏,良史稱其盛烈。
事有變通,今其則也。
”賢于是遂降。
悅白武雲:“白馬要沖,是必争之地。
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若蜀兵更至,攻之實難。
”武然之,令悅率輕騎七百,徑趣白馬。
悅先示其禍福,其将梁深遂以城降。
梁武陵王紀果遣其将任奇率步騎六千,欲先據白馬。
行次阙城,聞已降,乃還。
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悅行刺史事。
招攜初附,民吏安之。
魏廢帝二年,征還本任。
屬改行台為中外府,尚書員廢,以儀同領兵還鄉裡。
悅既久居顯職,及此之還,私懷怏怏。
猶陵駕鄉裡,失宗一黨一之情。
其長子康,恃(悅)舊望,遂自驕縱。
所部軍人,将有婚禮,康乃非理淩一辱。
軍人訴之。
悅及康并坐除名,仍配流遠防。
及于謹伐江陵,平,悅從軍展效,因留鎮之。
孝闵踐阼,依例複官。
授郢州。
尋拜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司水中大夫,進爵藍田縣侯。
遷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又進爵河北縣公。
悅一性一儉約,不營生業,雖出入榮顯,家徒四壁而已。
世宗手敕勞勉之,賜粟六百石。
保定元年,卒于位。
康嗣。
官至司邑下大夫。
趙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後徙居南鄭。
累世為二千石。
父江,一性一方嚴,有度量。
曆官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禦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
贈虞绛二州刺史,谥曰貞。
文表少而修謹,志存忠節。
便弓馬,能左右馳射。
好讀左氏春秋,略舉大義。
起家為太祖親信。
魏恭帝元年,從開府田弘征山南,以功授都督。
複從平南巴州及信州,遷帥都督。
又從許國公宇文貴鎮蜀,行昌城郡事。
加中軍将軍、左金紫光祿大夫。
保定元年,除許國公府司馬,轉大都督。
五年,授畿伯下大夫。
又為許國公府長史。
尋拜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仍從宇文貴使突厥,迎皇後,進止儀注,皆令文表典之。
文表斟酌而行,皆合禮度。
及皇後将入境,突厥托以馬瘦,行除。
文表慮其為變,遂說突厥使羅莫緣曰:“後自發彼藩,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
且東寇每伺間隙,吐谷渾亦能為變。
今君以可汗之一愛一女,結姻上國,曾無防慮,豈人臣之體乎。
”莫緣然之,遂倍道兼行,數日至甘州。
以迎後功,别封伯一陽一縣伯,邑六百戶。
天和三年,除梁州總管府長史。
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數百裡,并生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軌。
文表率衆讨平之。
遷蓬州刺史,政尚仁恕,夷獠懷之。
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又進位大将軍,爵為公。
大象中,拜吳州總管。
時開府于顗為吳州刺史。
及隋文帝執政,尉遲迥等舉兵,遠近一騷一然,人懷異望。
顗自以族大,且為國家肺腑,懼文表圖己,謀欲先之。
乃稱疾不出。
文表往問之,顗遂手刃文表。
因令吏人告雲“文表謀反”,仍馳啟其狀。
隋文以諸方未定,恐顗為變,遂授顗吳州總管以安之。
後知文表無異志,雖不罪顗,而聽其子仁海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