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

關燈
昂在州甚有惠政。

    卒官。

    子調嗣。

     盧柔字子剛。

    少孤,為叔母所養,撫視甚于其子。

    柔盡心溫凊,亦同己親。

    宗族歎重之。

    一性一聰敏,好學,未弱冠,解屬文,但口吃不能持論。

    頗使酒誕節,為世所譏。

    司徒、臨淮王彧見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與齊神武有隙,诏賀拔勝出牧荊州,柔謂因此可着功績,遂從勝之荊州。

    以柔為大行台郎中,掌書記。

    軍中機務,柔多預之。

    及勝為太保,以柔為掾,加冠軍将軍。

    孝武後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

    曰:“高歡托晉一陽一之甲,意實難知。

    公宜席卷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魯一陽一,南并舊楚,東連兖、豫,西接關中,帶甲十萬,觀釁而動,亦中策也。

    舉三荊之地,通款梁國,可以身免,功名去矣。

    策之下者。

    ”勝輕柔年少,笑而不應。

     及孝武西遷,東魏遣侯景襲穰,勝敗,遂南奔梁。

    柔亦從之。

    勝頻表梁求歸,武帝覽表,嘉其辭彩。

    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勞問,并遺缣錦。

    後與勝俱還,行至襄一陽一,齊神武懼勝西入,遣侯景以輕騎邀之。

    勝及柔懼,乃棄船山行,赢糧冒險,經數百裡。

    時屬秋霖,徒侶凍餒,死者太半。

    至豐一陽一界,柔迷失道,獨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濕,殆至于死。

     大統二年,至長安。

    封容城縣男,邑二百戶。

    太祖重其才,引為行台郎中,加平東将軍,除從事中郎,與蘇綽對掌機密。

    時沙苑之後,大軍屢捷,汝、颍之間,多舉義來附。

    書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随機報答,皆合事宜。

    進爵為子,增邑三百戶,除中書舍人。

    遷司農少卿,轉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後拜黃門侍郎。

    文帝知其貧,解一衣賜之。

    魏廢帝元年,加軍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書監。

     孝闵帝踐阼,拜小内史,遷内史大夫,進位開府。

    卒于位。

    所作詩頌碑銘檄表啟行于世者數十篇。

    子恺嗣。

    恺字長仁。

    涉獵經史,有當世幹能。

    起家齊王記室。

    曆吏部、内史上士,禮部下大夫。

    尋為聘陳副使。

    大象初,拜東京吏部下大夫。

     唐瑾字附璘。

    父永。

    一性一溫恭,有器量,博涉經史,雅好屬文。

    身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偉。

    年十七,周文聞其名,乃贻永書曰:“聞公有二子:曰陵,從橫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

    可并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

    ”因召拜尚書員外郎、相府記室參軍事。

    軍書羽檄,瑾多掌之。

    從破沙苑,戰河橋,并有功,封姑臧縣子。

    累遷尚書右丞、吏部郎中。

    于時魏室播遷,庶務草創,朝章國典,瑾并參之。

    遷戶部尚書,進位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

     時燕公于謹勳高望重,朝野所屬。

    白文帝,言瑾學行兼修,願與之同姓,結為兄弟,庶子孫承其餘論,有益義方。

    文帝歎異者久之,更賜瑾姓(萬)〔萬〕紐于氏。

    瑾乃深相結納,敦長幼之序;謹亦庭羅子孫,行弟侄之敬。

    其為朝望所宗如此。

    進爵臨淄縣伯,轉吏部尚書。

    铨綜衡流,雅有人倫之鑒。

    以父憂去職,尋起令視事。

    時六尚書皆一時之秀,周文自謂得人,号為六浚然瑾尤見器重。

     于謹南伐江陵,以瑾為元帥府長史。

    軍中謀略,多出瑾焉。

    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沒為仆隸。

    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議免之,賴瑾獲濟者甚衆。

    時論多焉。

    及軍還,諸将多因虜掠,大獲财物。

    瑾一無所取,唯得書兩車,載之以歸。

    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梁朝珍玩。

    ”文帝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虛實,密遣使檢閱之,唯見墳籍而已。

    乃歎曰:“孤知此人來二十許年,明其不以利幹義。

    向若不令檢視,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

    凡受人委任,當如此也。

    ”論平江陵功,進爵為公。

     六官建,授禮部中大夫,出為蔡州刺史。

    曆(柘)〔拓〕州、硖州,所在皆有德化,人吏稱之。

    轉荊州總管府長史。

    入為吏部中大夫,曆禦正、納言中大夫。

    曾未十旬,遂遷四職,搢紳以為榮。

    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

    尋卒于位。

    贈小宗伯,谥曰方。

     瑾一性一方重,有風格。

    退朝休(暇)〔假〕,恒着衣冠以對妻子。

    遇迅雷風烈,雖閑夜宴寝,必起,冠帶端笏危坐。

    又好施與,家無餘财,所得祿賜,常散之宗族。

    其尤貧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

    所留遺子孫者,并硗埆之地。

    朝野以此稱之。

    撰新儀十篇。

    所着賦頌碑诔二十餘萬言。

    孫大智嗣。

     瑾次子令則,一性一好篇章,兼解音律,文多輕豔,為時人所傳。

    天和中,以齊馭下大夫使于陳。

    大象中,官至樂部下大夫。

    仕隋,位太子左庶子。

    皇太子勇廢,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