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婢一百口、馬五百匹、羊一萬口。
甯乃還州。
尋被征入朝,屬太祖崩,甯悲恸不已,乃請赴陵所盡哀,并告行師克捷。
孝闵帝踐阼,拜小司徒,出為荊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鎮防諸軍事、荊州刺史。
甯有識畫,谙兵權,臨敵指撝,皆如其策,甚得當時之譽。
及在荊州,頗自奢縱貪濁,不修法度。
嘗出,有人訴州佐曲法,甯還付被訟者治之。
自是有事者不複敢言,聲名大損于西州。
保定三年,卒于州。
谥曰烈。
子雄嗣。
雄字世武。
少勇敢,膂力過人,便弓馬,有算略。
年十四,從甯于牽屯山奉迎太祖。
仍從校獵,弓無虛發。
太祖歎異之。
尋尚太祖女永富公主。
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累遷駕部中大夫、大馭中大夫。
從柱國、枹罕公辛威鎮金城,遂卒于軍,時年二十四。
雄弟祥,以父勳賜爵武遂縣公。
祥弟雲,亦以父勳賜爵武平縣公,曆位司織下大夫,儀同大将軍。
雲弟威,亦以父勳賜爵武當縣公。
陸騰字顯聖,代人也。
高祖俟,魏征西大将軍、東平王。
祖彌,夏州刺史。
父旭,一性一雅澹,好老易緯候之學,撰五星要訣及兩儀真圖,頗得其指要,太和中,征拜中書博士,稍遷散騎常侍。
知天下将亂,遂隐于太行山。
孝莊即位,屢征不起。
後贈并汾恒肆四州刺史。
騰少慷慨有大節,解巾員外散騎侍郎、司徒府中兵參軍。
爾朱榮入洛,以騰為通直散騎侍郎、帳内都督。
從平葛榮,以功賜爵清河縣伯。
普泰初,遷朱衣直合。
尚安平主,即東萊王貴平女也。
魏孝武幸貴平第,見騰,與語悅之,謂貴平曰:“阿翁真得好婿。
”即擢為通直散騎常侍。
及孝武西遷,騰時使青州,遂沒于邺。
東魏興和初,征拜征西将軍,領一陽一城郡守。
大統九年,大軍東讨,以騰所據沖要,遂先攻之。
時兵威甚盛,長史麻休勸騰降,不許,拒守經月餘,城陷被執。
太祖釋而禮之,問其東間消息,騰盛陳東州人物,又叙述時事,辭理抑揚。
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
”即拜帳内大都督。
未幾,除太子庶子,遷武衛将軍。
既為太祖所知,願立功效,不求内職,太祖嘉之。
十三年,拜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魏廢帝元年,安康賊黃衆寶等作亂,連結漢中,衆數萬,攻圍東梁州。
城中糧盡,诏騰率軍自子午谷以援之。
騰乃星言就道,至便與戰,大破之。
軍還,拜龍州刺史,太祖謂騰曰:“今欲通江(由)〔油〕路,直出南(奏)〔秦〕,卿宜善思經略。
”騰曰:“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
”太祖曰:“此是卿取柱國之日,卿其勉之。
”即解所服金帶賜之。
州民李廣嗣、李武等憑據岩險,以為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劫郡縣,曆政不能治。
騰密令多造飛梯,身率麾下,夜往掩襲,未明,四面俱上,遂破之,執廣嗣等于鼓下。
其一黨一有任公忻者,更聚徒衆,圍一逼一州城。
乃語騰曰:“但免廣嗣及武,即散兵請罪。
”騰謂将士曰:“吾若不殺廣嗣等,可謂隳軍實而長寇雠,事之不可者也。
公忻豎子,乃敢要人!”即斬廣嗣及武,以首示之。
賊徒沮氣,于是出兵奮擊,盡獲之。
魏恭帝三年,拜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轉江州刺史,爵上庸縣公,邑二千戶。
陵州木籠獠恃險麤犷,每行抄劫,诏騰讨之。
獠既因山為城,攻之未可拔。
騰遂于城下多設聲樂及諸雜伎,示無戰心。
諸賊果棄其兵仗,或攜妻子臨城觀樂。
騰知其無備,密令衆軍俱上,諸賊惶懼,不知所為。
遂縱兵讨擊,盡破之,斬首一萬級,俘獲五千人。
世宗初,陵、眉、戎、江、資、邛、新、遂八州夷夏及合州民張瑜兄弟并反,衆數萬人,攻破郡縣。
騰率兵讨之。
轉潼州刺史。
武成元年,诏征騰入朝,世宗面敕之曰:“益州險遠,非親勿居,故令齊公作鎮。
卿之武略,已着遐迩,兵馬鎮防,皆當委卿統攝。
”于是徙隆州刺史,随憲入蜀。
及趙公招代憲,複請留之。
保定元年,遷隆州總管,領刺史。
二年,資州盤石民反,殺郡守,據險自守,州軍不能制。
騰率軍讨擊,盡破斬之。
而蠻、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險阻,難得掩襲。
騰遂量山川形勢,随便開道。
蠻獠畏威,承風請服。
所開之路,多得古銘,并是諸葛亮、桓溫舊道。
是年,鐵山獠抄斷内江路,使驿不通。
騰乃進軍讨之。
欲至鐵山,乃僞還師。
賊不以為虞,遂不守備。
騰出其不意擊之,應時奔潰。
一日下其三城,斬其魁帥,俘獲三千人,招納降附者三萬戶。
帝以騰母在齊,未令東讨。
适有其親屬自東還朝者,晉公護(奉)〔奏〕令僞告騰雲:“齊為無道,已誅公家,母兄并從塗炭。
”蓋欲發其怒也。
騰乃發哀泣血,志在複雠。
四年,齊公憲與晉公護東征,請騰為副。
趙公招時在蜀,複留之。
晉公護與招書曰:“今朝廷令齊公掃蕩河、洛,欲與此人同行。
汝彼無事,且宜借吾也。
”于是命騰馳傳入朝,副憲東讨。
五年,拜司憲中大夫。
甯乃還州。
尋被征入朝,屬太祖崩,甯悲恸不已,乃請赴陵所盡哀,并告行師克捷。
孝闵帝踐阼,拜小司徒,出為荊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鎮防諸軍事、荊州刺史。
甯有識畫,谙兵權,臨敵指撝,皆如其策,甚得當時之譽。
及在荊州,頗自奢縱貪濁,不修法度。
嘗出,有人訴州佐曲法,甯還付被訟者治之。
自是有事者不複敢言,聲名大損于西州。
保定三年,卒于州。
谥曰烈。
子雄嗣。
雄字世武。
少勇敢,膂力過人,便弓馬,有算略。
年十四,從甯于牽屯山奉迎太祖。
仍從校獵,弓無虛發。
太祖歎異之。
尋尚太祖女永富公主。
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累遷駕部中大夫、大馭中大夫。
從柱國、枹罕公辛威鎮金城,遂卒于軍,時年二十四。
雄弟祥,以父勳賜爵武遂縣公。
祥弟雲,亦以父勳賜爵武平縣公,曆位司織下大夫,儀同大将軍。
雲弟威,亦以父勳賜爵武當縣公。
陸騰字顯聖,代人也。
高祖俟,魏征西大将軍、東平王。
祖彌,夏州刺史。
父旭,一性一雅澹,好老易緯候之學,撰五星要訣及兩儀真圖,頗得其指要,太和中,征拜中書博士,稍遷散騎常侍。
知天下将亂,遂隐于太行山。
孝莊即位,屢征不起。
後贈并汾恒肆四州刺史。
騰少慷慨有大節,解巾員外散騎侍郎、司徒府中兵參軍。
爾朱榮入洛,以騰為通直散騎侍郎、帳内都督。
從平葛榮,以功賜爵清河縣伯。
普泰初,遷朱衣直合。
尚安平主,即東萊王貴平女也。
魏孝武幸貴平第,見騰,與語悅之,謂貴平曰:“阿翁真得好婿。
”即擢為通直散騎常侍。
及孝武西遷,騰時使青州,遂沒于邺。
東魏興和初,征拜征西将軍,領一陽一城郡守。
大統九年,大軍東讨,以騰所據沖要,遂先攻之。
時兵威甚盛,長史麻休勸騰降,不許,拒守經月餘,城陷被執。
太祖釋而禮之,問其東間消息,騰盛陳東州人物,又叙述時事,辭理抑揚。
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
”即拜帳内大都督。
未幾,除太子庶子,遷武衛将軍。
既為太祖所知,願立功效,不求内職,太祖嘉之。
十三年,拜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魏廢帝元年,安康賊黃衆寶等作亂,連結漢中,衆數萬,攻圍東梁州。
城中糧盡,诏騰率軍自子午谷以援之。
騰乃星言就道,至便與戰,大破之。
軍還,拜龍州刺史,太祖謂騰曰:“今欲通江(由)〔油〕路,直出南(奏)〔秦〕,卿宜善思經略。
”騰曰:“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
”太祖曰:“此是卿取柱國之日,卿其勉之。
”即解所服金帶賜之。
州民李廣嗣、李武等憑據岩險,以為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劫郡縣,曆政不能治。
騰密令多造飛梯,身率麾下,夜往掩襲,未明,四面俱上,遂破之,執廣嗣等于鼓下。
其一黨一有任公忻者,更聚徒衆,圍一逼一州城。
乃語騰曰:“但免廣嗣及武,即散兵請罪。
”騰謂将士曰:“吾若不殺廣嗣等,可謂隳軍實而長寇雠,事之不可者也。
公忻豎子,乃敢要人!”即斬廣嗣及武,以首示之。
賊徒沮氣,于是出兵奮擊,盡獲之。
魏恭帝三年,拜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轉江州刺史,爵上庸縣公,邑二千戶。
陵州木籠獠恃險麤犷,每行抄劫,诏騰讨之。
獠既因山為城,攻之未可拔。
騰遂于城下多設聲樂及諸雜伎,示無戰心。
諸賊果棄其兵仗,或攜妻子臨城觀樂。
騰知其無備,密令衆軍俱上,諸賊惶懼,不知所為。
遂縱兵讨擊,盡破之,斬首一萬級,俘獲五千人。
世宗初,陵、眉、戎、江、資、邛、新、遂八州夷夏及合州民張瑜兄弟并反,衆數萬人,攻破郡縣。
騰率兵讨之。
轉潼州刺史。
武成元年,诏征騰入朝,世宗面敕之曰:“益州險遠,非親勿居,故令齊公作鎮。
卿之武略,已着遐迩,兵馬鎮防,皆當委卿統攝。
”于是徙隆州刺史,随憲入蜀。
及趙公招代憲,複請留之。
保定元年,遷隆州總管,領刺史。
二年,資州盤石民反,殺郡守,據險自守,州軍不能制。
騰率軍讨擊,盡破斬之。
而蠻、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險阻,難得掩襲。
騰遂量山川形勢,随便開道。
蠻獠畏威,承風請服。
所開之路,多得古銘,并是諸葛亮、桓溫舊道。
是年,鐵山獠抄斷内江路,使驿不通。
騰乃進軍讨之。
欲至鐵山,乃僞還師。
賊不以為虞,遂不守備。
騰出其不意擊之,應時奔潰。
一日下其三城,斬其魁帥,俘獲三千人,招納降附者三萬戶。
帝以騰母在齊,未令東讨。
适有其親屬自東還朝者,晉公護(奉)〔奏〕令僞告騰雲:“齊為無道,已誅公家,母兄并從塗炭。
”蓋欲發其怒也。
騰乃發哀泣血,志在複雠。
四年,齊公憲與晉公護東征,請騰為副。
趙公招時在蜀,複留之。
晉公護與招書曰:“今朝廷令齊公掃蕩河、洛,欲與此人同行。
汝彼無事,且宜借吾也。
”于是命騰馳傳入朝,副憲東讨。
五年,拜司憲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