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黃門侍郎。
大統四年,拜侍中、長史。
六年,坐事免。
尋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
測政存簡惠,頗得民和。
地接東魏,數相鈔竊,或有獲其為寇者,多縛送之。
測皆命解縛,置之賓館,然後引與相見,如客禮焉。
仍設酒肴宴勞,放還其國,并給糧饩,衛送出境。
自是東魏人一大慚,乃不為寇。
汾、晉之間,各安其業。
兩界之民,遂通慶吊,不複為仇雠矣。
時論稱之,方于羊叔子。
或有告測與外境交通,懷貳心者。
太祖怒曰:“測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仍許測以便宜從事。
八年,加金紫光祿大夫,轉行綏州事。
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先是常預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
測至,皆令安堵如舊。
乃于要路數百處并多積柴,仍遠斥候,知其動靜。
是年十二月,突厥從連谷入寇,去界數十裡。
測命積柴之處,一時縱火。
突厥謂有大軍至,懼而遁走,自相蹂踐,委棄雜畜及辎重不可勝數。
測徐率所部收之,分給百姓。
自是突厥不敢複至。
測因請置戍兵以備之。
十年,征拜太子少保。
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時年五十八。
太祖傷悼,親臨恸焉。
仍令水池公護監護喪事。
贈本官,谥曰靖。
測一性一仁恕,好施與,衣食之外,家無蓄積。
在洛一陽一之日,曾被竊盜,所失物,即其妻一陽一平公主之衣服也。
州縣擒盜,并物俱獲。
測恐此盜坐之以死,乃不認焉。
遂遇赦得免。
盜既感恩,因請為測左右。
及測從魏孝武西遷,事極狼狽,此人亦從測入關,竟無異志。
子該嗣。
曆官内外,位至上開府儀同三司、臨淄縣公。
測弟深。
深字奴幹。
一性一鲠正,有器局。
年數歲,便累石為營伍,并折草作旌旗,布置行列,皆有軍陣之勢。
父永遇見之,乃大喜曰:“汝自然知此,于後必為名将。
”至永安初,起家秘書郎。
時群盜蜂起,深屢言時事,爾朱榮雅知重之。
拜厲武将軍。
尋除車騎府主簿。
三年,授子都督,領宿衛兵卒。
及齊神武舉兵入洛,孝武西遷。
既事起倉卒,人多逃散,深撫循所部,并得入關。
以功賜爵長樂縣伯。
太祖以深有謀略,欲引緻左右,圖議政事。
大統元年,乃啟為丞相府主簿,加朱衣直合。
尋轉尚書直事郎中。
及齊神武屯蒲阪,分遣其将窦泰趣潼關,高敖曹圍洛(一陽一)〔州〕。
太祖将襲泰,諸将鹹難之。
太祖乃隐其事,一陽一若未有謀者,而獨問策于深。
對曰:“窦氏,歡之骁将也,頑兇而勇,戰亟勝而輕敵,歡每仗之,以為禦侮。
今者大軍若就蒲阪,則高歡拒守,窦泰必援之,内外受敵,取敗之道也。
不如選輕銳之卒,潛出小必。
窦一性一躁急,必來決戰,高歡持重,未即救之,則窦可擒也。
既虜窦氏,歡勢自沮。
回師禦之,可以制勝。
”太祖喜曰:“是吾心也。
”軍遂行,果獲泰而齊神武亦退。
深又說太祖進取弘農,複克之。
太祖大悅,謂深曰:“君即吾家之陳平也。
” 是冬,齊神武又率大衆度河涉洛,至于沙苑。
諸将皆有懼色,唯深獨賀。
太祖诘之,曰:“賊來充斥,何賀之有?”對曰:“高歡之撫河北,甚得衆心,雖乏智謀,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圖。
今懸師度河,非衆所欲,唯歡恥失窦氏,愎谏而來。
所謂忿兵,一戰可以擒也。
此事昭然可見,不賀何為。
請假深一節,發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矣。
”太祖然之。
尋而大破齊神武軍,如深所策。
四年,從戰河橋。
六年,别監李弼軍讨白額稽胡,并有戰功。
俄進爵為侯,曆通直散騎常侍、東雍州别駕、使持節、大都督、東雍州刺史。
深為政嚴明,示民以信,抑挫豪右,吏民懷之。
十七年,入為雍州别駕。
魏恭帝二年,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
孝闵帝受襌,進位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遷吏部中大夫。
武成元年,除(幽)〔豳〕州刺史,改封安化縣公。
二年,征拜宗師大夫,轉軍司馬。
保定初,除京兆尹。
入為司會中大夫。
深少喪父,事兄甚謹。
一性一多奇谲,好讀兵書。
既在近侍,每進籌策。
及在選曹,頗獲時譽。
一性一仁一愛一,情隆宗一黨一。
從弟神(譽)〔舉〕、神慶幼孤,深撫訓之,義均同氣,世亦以此稱焉。
天和三年,卒于位。
贈使持節、少師、恒雲蔚三州刺史,谥曰成康。
子孝伯,自有傳。
史臣曰:太祖屬禍亂之辰,以征伐定海内,大則連兵百萬,系以存亡,小則轉戰邊亭,不阕旬月。
是以人無少長,士無賢愚,莫不投筆要功,橫戈請奮。
若夫數将者,并攀翼雲漢,底績屯夷,雖運移年世,而名成終始,美矣哉!以赫連達之先識,而加之以仁恕;蔡佑之敢勇,而終之以不伐。
斯豈企及所緻乎,抑亦天一性一也。
宇文測昆季,政績謀猷,鹹有可述,其當時之良臣欤。
大統四年,拜侍中、長史。
六年,坐事免。
尋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
測政存簡惠,頗得民和。
地接東魏,數相鈔竊,或有獲其為寇者,多縛送之。
測皆命解縛,置之賓館,然後引與相見,如客禮焉。
仍設酒肴宴勞,放還其國,并給糧饩,衛送出境。
自是東魏人一大慚,乃不為寇。
汾、晉之間,各安其業。
兩界之民,遂通慶吊,不複為仇雠矣。
時論稱之,方于羊叔子。
或有告測與外境交通,懷貳心者。
太祖怒曰:“測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仍許測以便宜從事。
八年,加金紫光祿大夫,轉行綏州事。
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先是常預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
測至,皆令安堵如舊。
乃于要路數百處并多積柴,仍遠斥候,知其動靜。
是年十二月,突厥從連谷入寇,去界數十裡。
測命積柴之處,一時縱火。
突厥謂有大軍至,懼而遁走,自相蹂踐,委棄雜畜及辎重不可勝數。
測徐率所部收之,分給百姓。
自是突厥不敢複至。
測因請置戍兵以備之。
十年,征拜太子少保。
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時年五十八。
太祖傷悼,親臨恸焉。
仍令水池公護監護喪事。
贈本官,谥曰靖。
測一性一仁恕,好施與,衣食之外,家無蓄積。
在洛一陽一之日,曾被竊盜,所失物,即其妻一陽一平公主之衣服也。
州縣擒盜,并物俱獲。
測恐此盜坐之以死,乃不認焉。
遂遇赦得免。
盜既感恩,因請為測左右。
及測從魏孝武西遷,事極狼狽,此人亦從測入關,竟無異志。
子該嗣。
曆官内外,位至上開府儀同三司、臨淄縣公。
測弟深。
深字奴幹。
一性一鲠正,有器局。
年數歲,便累石為營伍,并折草作旌旗,布置行列,皆有軍陣之勢。
父永遇見之,乃大喜曰:“汝自然知此,于後必為名将。
”至永安初,起家秘書郎。
時群盜蜂起,深屢言時事,爾朱榮雅知重之。
拜厲武将軍。
尋除車騎府主簿。
三年,授子都督,領宿衛兵卒。
及齊神武舉兵入洛,孝武西遷。
既事起倉卒,人多逃散,深撫循所部,并得入關。
以功賜爵長樂縣伯。
太祖以深有謀略,欲引緻左右,圖議政事。
大統元年,乃啟為丞相府主簿,加朱衣直合。
尋轉尚書直事郎中。
及齊神武屯蒲阪,分遣其将窦泰趣潼關,高敖曹圍洛(一陽一)〔州〕。
太祖将襲泰,諸将鹹難之。
太祖乃隐其事,一陽一若未有謀者,而獨問策于深。
對曰:“窦氏,歡之骁将也,頑兇而勇,戰亟勝而輕敵,歡每仗之,以為禦侮。
今者大軍若就蒲阪,則高歡拒守,窦泰必援之,内外受敵,取敗之道也。
不如選輕銳之卒,潛出小必。
窦一性一躁急,必來決戰,高歡持重,未即救之,則窦可擒也。
既虜窦氏,歡勢自沮。
回師禦之,可以制勝。
”太祖喜曰:“是吾心也。
”軍遂行,果獲泰而齊神武亦退。
深又說太祖進取弘農,複克之。
太祖大悅,謂深曰:“君即吾家之陳平也。
” 是冬,齊神武又率大衆度河涉洛,至于沙苑。
諸将皆有懼色,唯深獨賀。
太祖诘之,曰:“賊來充斥,何賀之有?”對曰:“高歡之撫河北,甚得衆心,雖乏智謀,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圖。
今懸師度河,非衆所欲,唯歡恥失窦氏,愎谏而來。
所謂忿兵,一戰可以擒也。
此事昭然可見,不賀何為。
請假深一節,發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無遺類矣。
”太祖然之。
尋而大破齊神武軍,如深所策。
四年,從戰河橋。
六年,别監李弼軍讨白額稽胡,并有戰功。
俄進爵為侯,曆通直散騎常侍、東雍州别駕、使持節、大都督、東雍州刺史。
深為政嚴明,示民以信,抑挫豪右,吏民懷之。
十七年,入為雍州别駕。
魏恭帝二年,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
孝闵帝受襌,進位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遷吏部中大夫。
武成元年,除(幽)〔豳〕州刺史,改封安化縣公。
二年,征拜宗師大夫,轉軍司馬。
保定初,除京兆尹。
入為司會中大夫。
深少喪父,事兄甚謹。
一性一多奇谲,好讀兵書。
既在近侍,每進籌策。
及在選曹,頗獲時譽。
一性一仁一愛一,情隆宗一黨一。
從弟神(譽)〔舉〕、神慶幼孤,深撫訓之,義均同氣,世亦以此稱焉。
天和三年,卒于位。
贈使持節、少師、恒雲蔚三州刺史,谥曰成康。
子孝伯,自有傳。
史臣曰:太祖屬禍亂之辰,以征伐定海内,大則連兵百萬,系以存亡,小則轉戰邊亭,不阕旬月。
是以人無少長,士無賢愚,莫不投筆要功,橫戈請奮。
若夫數将者,并攀翼雲漢,底績屯夷,雖運移年世,而名成終始,美矣哉!以赫連達之先識,而加之以仁恕;蔡佑之敢勇,而終之以不伐。
斯豈企及所緻乎,抑亦天一性一也。
宇文測昆季,政績謀猷,鹹有可述,其當時之良臣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