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

關燈
寬縱兵圍之。

    李詢、賀樓子幹以其屬先登。

    迥上樓,射殺數人,乃自一殺。

    勤、惇等東走,并追獲之。

    餘衆,月餘皆斬之。

     迥末年衰耄,惑于後妻王氏,而諸子多不睦。

    以開府、小禦正崔達拏為長史,餘委任亦多用齊人。

    達拏文士,無籌略,舉措多失綱紀,不能有所匡救。

    迥自起兵至敗,六十八日。

     武德中,迥從孫庫部員外郎耆福上表,請改葬。

    朝議以迥忠于周室,有诏許之。

     王謙字敕萬,太保雄之子也。

    一性一恭謹,無他才能。

    以父功,累遷骠騎大将軍、開府。

    孝闵踐祚,治右小武伯。

    雄從晉公護東讨,為齊人所斃。

    朝議以謙父殒身行陣,特加殊一寵一,乃授謙柱國大将軍。

    以情禮未終,固辭不拜。

    高祖手诏奪情,襲爵庸公,邑萬戶。

    (後)〔從〕皇太子讨吐谷渾,力戰有功。

    是時高祖東征,謙又力戰,進上柱國、益州總管。

     時〔隋文帝秉政〕,謙令司錄賀若昂奉表詣阙。

    昂還,具陳京師事勢。

    謙以世受國恩,将圖匡複,遂舉兵,署官司。

    所管益、潼、新、始、龍、邛、青、泸、戎、甯、汶、陵、遂、合、楚、資、眉、普十八州及嘉、渝、臨、渠、蓬、壟通、興、武、庸十州之人多從之。

    總管長史乙弗虔、益州刺史達奚惎勸謙據險觀變。

    隆州刺史〔高〕阿(史)那瑰為謙畫三策曰:“公親率一精一銳,直指散關,蜀人知公有勤王之節,必當各思效命,此上策也;出兵梁、漢,以顧天下,此中策也;坐守劍南,發兵自衛,此下策也。

    ”謙參用其中下之策。

     梁睿未至大劍,謙遣兵鎮始州。

    隋文即以睿為行軍元帥,便發利、鳳、文、秦、成諸州兵讨之。

    達奚惎、乙弗虔等衆十萬攻利州。

    聞睿至,衆潰。

    睿乘其弊,縱兵深入。

    惎、虔密使詣睿,請為内應以贖罪。

    謙不知之,并令守成都。

    謙先無籌略,承藉父勳,遂居重任。

    初謀舉兵,鹹以地有江山之險,進可以立功,退可以自守。

    且任用多非其才。

    及聞睿兵奄至,惶懼,乃自率衆迎戰。

    又以惎、虔之子為左右軍。

    行數十裡,軍皆叛。

    謙以二十騎奔新都,縣令王寶斬之,傳首京師。

    惎、虔以成都降,隋文以其首謀,斬之。

    〔高〕阿(史)那瑰亦誅。

     司馬消難字道融,河内溫人。

    父子如,為齊神武佐命,位至尚書令。

    消難幼聰惠,微涉經史,好自矯飾,以求名譽。

    起家著作郎。

    子如既當朝貴,消難亦一愛一賓客。

    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陸卬、崔贍等皆遊其門。

    尋拜驸馬都尉、光祿卿,出為北豫州刺史。

     齊文宣末年,昏虐滋甚。

    消難既懼禍及,常有自全之謀,曲意撫納,頗為百姓所附。

    屬文宣在并,驿召其弟上一黨一王渙,渙懼于屠害,遂斬使者東奔。

    數日間搜捕邺中,邺中大擾。

    後竟獲于濟州。

    渙之初走,朝士私相謂曰:“今上一黨一亡叛,似赴成臯。

    若與司馬北豫州連謀,必為國患。

    ”此言遂達于文宣,文宣頗疑之。

    消難懼,密令所親裴藻間行入關,請舉州來附。

    晉公護遣達奚武、楊忠迎之,消難遂與武俱入朝。

    授大将軍、荥一陽一公。

    從高祖東伐,遷大後丞。

    納女為靜帝後。

    尋出為(交)州總管。

     隋文帝輔政,消難既聞蜀公迥不受代,遂欲與迥合勢,亦舉兵應之。

    以開府田廣等為腹心,殺總管長史侯莫陳杲、鄖州刺史蔡澤等四十餘人。

    所管鄖、随、溫、應(士)〔土〕、順、沔、環、嶽九州,魯山、甑山、沌一陽一、應城、平靖、武一陽一、上明、(須)〔涢〕水八鎮,并從之。

    使其子泳質于陳以求援。

    隋文帝命襄州總管王誼為元帥,發荊襄兵以讨之。

    八月,消難聞誼軍将至,夜率其麾下,歸于陳。

    陳宣帝以為都督安(趙)〔随〕九州八鎮、車騎将軍、司空、随公。

     初,楊忠之迎消難,結為兄弟,情好甚笃。

    隋文每以叔禮事之。

    及陳平,消難至京,特免死,配為樂戶。

    經二旬放免。

    猶被舊恩,特蒙引見。

    尋卒于家。

    一性一貪一婬一,輕于去就。

    故世之言反複者,皆引消難雲。

    其妻高氏,齊神武之女。

    在邺,敬重之。

    後入關,便相棄薄。

    消難之赴(卬)〔〕州,留高及三子在京。

    高言于随文曰:“荥一陽一公一性一多變詐,今以新一寵一自随,必不顧妻子,願防慮之。

    ”消難入陳,而高母子因此獲免。

    史臣曰:尉遲迥地則舅甥,職惟台衮,沐恩累葉,荷睠一時,居形勝之地,受藩維之托,颠而不扶,憂責斯在。

    及主威雲謝,鼎業将遷,九服移心,三靈改蔔,遂能志存赴蹈,投袂稱兵。

    忠君之勤未宣,違天之禍便及。

    校其心,翟義、葛誕之俦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