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周惠達字懷文,章武文安人也。
父信,少仕州郡,曆樂鄉、平舒、平成三縣令,皆以廉能稱。
惠達幼有志一操一,好讀書,美容貌,進退可觀,見者莫不重之。
魏齊王蕭寶夤為瀛州刺史,召惠達及河間馮景同在合中,甚禮之。
及寶夤還朝,惠達随入洛一陽一。
領軍元釜勢傾海内,惠達嘗因寶夤與釜言論,釜歎重之,于座遺惠達衣物。
孝昌初,魏臨淮王彧北讨,以惠達為府長流參軍。
及萬俟醜奴等構亂,蕭寶夤西征,惠達複随入關。
寶夤後與賊戰不利,退還,仍除雍州刺史,令惠達使洛一陽一。
未還,而寶夤反謀聞于京師。
有司以惠達是其行人,将執之。
乃私馳還,至潼關,遇大使楊侃。
侃謂惠達曰:“蕭氏逆謀已成,何為故入獸口?”惠達曰:“蕭王為左右所誤,今往,庶其改圖。
”及至,寶夤反形已露,不可彌縫,遂用惠達為光祿勳、中書舍人。
寶夤既敗,人悉逃散,唯惠達等數人從之。
寶夤語惠達曰:“人生富貴,左右鹹言盡節,及遭厄難,乃知歲寒也。
” 賀拔嶽獲寶夤送洛,留惠達為府祭酒,給其衣馬,即與參議。
嶽為關中大行台,以惠達為從事中郎。
嘗使至洛,魏孝武與惠達語及世難。
惠達陳天下事勢,述嶽有誠節,唯以憂國定亂為事。
言辭激切,帝甚嘉之。
及還,具以白嶽。
嶽曰:“人生于天,受命于君,豈有利人榮祿,而不憂其禍難?卿之所奏,實獲吾心。
”自是更被親禮。
嶽每征讨,恒命惠達居守。
又轉嶽府屬。
嶽為侯莫陳悅所害,悅得惠達,欲官之。
惠達辭以疾,不見許,乃遁入漢一陽一之麥積崖。
悅平,惠達歸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馬,安輯隴右。
及太祖為大都督總管兵起雍,複以惠達為府司馬,便委任焉。
魏孝武诏太祖尚馮翊長公主,以惠達為長史,赴洛一陽一奉迎。
至潼關,遇孝武已西,即令惠達先。
太祖謂惠達曰:“昔周之東遷,晉鄭是依。
今乘輿播越,降臨關右,吾雖猥當其任,而才愧昔人。
卿宜戮力,共成功業,以取盎貴也。
”對曰:“惠達宦遊有年,屬明公一匡之運,富貴之事,非所敢望。
但願明公威德加于天下,惠達得效其尺寸,則志願畢矣。
”太祖為大将軍、大行台,以惠達為行台尚書、大将軍府司馬,封文安縣子,邑三百戶。
太祖出鎮華州,留惠達知後事。
于時既承喪亂,庶事多阙。
惠達營造戎仗,儲積食糧,簡閱士馬,以濟軍國之務,時甚賴焉。
為安東将軍,拜太子少傅,進爵為伯,增邑三百戶。
尋除中書令,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九百戶,加衛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四年,兼尚書右仆射。
其年,太祖與魏文帝東征,惠達輔魏太子居守,總留台事。
惠達前後辭讓,帝手诏答曰:“西顧無憂,唯公是屬。
蕭、寇之重,深所寄懷。
”及邙山失律,人情駭動。
趙青雀率東人據長安子城反,惠達奉太子出渭橋北以禦之。
軍還,青雀等伏誅。
拜吏部尚書。
久之,複為右仆射。
自關右草創,禮樂缺然。
惠達與禮官損益舊章,至是儀軌稍備。
魏文帝因朝奏樂,顧謂惠達曰:“此卿之功也。
”尋拜儀同三司。
惠達雖居顯職,一性一謙退,善下人,盡心勤公,進拔良士。
以此人皆敬而附之。
十年,薨。
子題嗣。
隋開皇初,以惠達着績前代,追封蕭國公。
馮景字長明,少與惠達同志相友。
延(景)〔昌〕中,梁人寇抄徐、揚,景謂蕭寶夤曰:“今梁寇憑淩,朝廷思靖邊之将。
王若能先驅效命,非唯雪家國之恥,亦是保身之長策也。
”寶夤深然之。
及寶夤為大都督,以景為功曹參軍。
後為右仆射,引景入省,領尚書都令史。
正光中,寶夤為關西大行台,又假景陵江将軍,領大行台都令史,從寶夤征讨。
寶夤将舉兵反,景固谏,不從。
新_一浪一_大_話_春_秋_論_壇_制_作 寶夤敗後,景還洛。
朝廷先聞景有谏言,故免之。
除奉車都尉。
汝一陽一王元叔昭為隴右大行台,啟景為行台郎中。
賀拔嶽為大都督,又以景為從事中郎。
太祖平侯莫陳悅,除景洛一陽一郡守,尋兼行台左丞,留守原州。
魏孝武西遷,封高一陽一縣伯,邑三百戶。
遷散騎常侍、行台尚書,加瀛州刺史。
大統初,行泾州事。
後以疾卒。
免_費_資_料_不_得_用_于_赢_利 楊寬字景仁,弘農華一陰一人也。
祖恩,魏鎮遠将軍、河間内史。
父鈞,博學強識,舉秀才,拜大理平,轉廷尉正。
累遷,曆洛一陽一令、左中郎将(軍)、華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将軍、七兵尚書、北道大行台、恒州刺史、懷朔鎮将(軍),卒于鎮。
贈侍中、司空公,追封臨貞縣伯,谥曰恭。
寬少有大志,每與諸兒童遊處,必擇高大之物而坐之,見者鹹異焉。
及長,頗解屬文,尤尚武藝。
弱冠,除奉朝請。
屬鈞出鎮恒州,請從展效,乃改授将軍、高阙戍主。
時茹茹既亂,其主阿那瑰來奔,魏帝遣使納之,诏鈞率兵衛送。
寬亦從,以功拜行台郎中。
時北邊賊攻圍鎮城,鈞卒,城民等推寬守禦。
尋而城陷,寬乃北走茹茹。
後讨鎮賊,破之,寬始得還朝。
魏廣一陽一王深與
父信,少仕州郡,曆樂鄉、平舒、平成三縣令,皆以廉能稱。
惠達幼有志一操一,好讀書,美容貌,進退可觀,見者莫不重之。
魏齊王蕭寶夤為瀛州刺史,召惠達及河間馮景同在合中,甚禮之。
及寶夤還朝,惠達随入洛一陽一。
領軍元釜勢傾海内,惠達嘗因寶夤與釜言論,釜歎重之,于座遺惠達衣物。
孝昌初,魏臨淮王彧北讨,以惠達為府長流參軍。
及萬俟醜奴等構亂,蕭寶夤西征,惠達複随入關。
寶夤後與賊戰不利,退還,仍除雍州刺史,令惠達使洛一陽一。
未還,而寶夤反謀聞于京師。
有司以惠達是其行人,将執之。
乃私馳還,至潼關,遇大使楊侃。
侃謂惠達曰:“蕭氏逆謀已成,何為故入獸口?”惠達曰:“蕭王為左右所誤,今往,庶其改圖。
”及至,寶夤反形已露,不可彌縫,遂用惠達為光祿勳、中書舍人。
寶夤既敗,人悉逃散,唯惠達等數人從之。
寶夤語惠達曰:“人生富貴,左右鹹言盡節,及遭厄難,乃知歲寒也。
” 賀拔嶽獲寶夤送洛,留惠達為府祭酒,給其衣馬,即與參議。
嶽為關中大行台,以惠達為從事中郎。
嘗使至洛,魏孝武與惠達語及世難。
惠達陳天下事勢,述嶽有誠節,唯以憂國定亂為事。
言辭激切,帝甚嘉之。
及還,具以白嶽。
嶽曰:“人生于天,受命于君,豈有利人榮祿,而不憂其禍難?卿之所奏,實獲吾心。
”自是更被親禮。
嶽每征讨,恒命惠達居守。
又轉嶽府屬。
嶽為侯莫陳悅所害,悅得惠達,欲官之。
惠達辭以疾,不見許,乃遁入漢一陽一之麥積崖。
悅平,惠達歸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馬,安輯隴右。
及太祖為大都督總管兵起雍,複以惠達為府司馬,便委任焉。
魏孝武诏太祖尚馮翊長公主,以惠達為長史,赴洛一陽一奉迎。
至潼關,遇孝武已西,即令惠達先。
太祖謂惠達曰:“昔周之東遷,晉鄭是依。
今乘輿播越,降臨關右,吾雖猥當其任,而才愧昔人。
卿宜戮力,共成功業,以取盎貴也。
”對曰:“惠達宦遊有年,屬明公一匡之運,富貴之事,非所敢望。
但願明公威德加于天下,惠達得效其尺寸,則志願畢矣。
”太祖為大将軍、大行台,以惠達為行台
太祖出鎮華州,留惠達知後事。
于時既承喪亂,庶事多阙。
惠達營造戎仗,儲積食糧,簡閱士馬,以濟軍國之務,時甚賴焉。
為安東将軍,拜太子少傅,進爵為伯,增邑三百戶。
尋除中書令,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九百戶,加衛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四年,兼尚書右仆射。
其年,太祖與魏文帝東征,惠達輔魏太子居守,總留台事。
惠達前後辭讓,帝手诏答曰:“西顧無憂,唯公是屬。
蕭、寇之重,深所寄懷。
”及邙山失律,人情駭動。
趙青雀率東人據長安子城反,惠達奉太子出渭橋北以禦之。
軍還,青雀等伏誅。
拜吏部尚書。
久之,複為右仆射。
自關右草創,禮樂缺然。
惠達與禮官損益舊章,至是儀軌稍備。
魏文帝因朝奏樂,顧謂惠達曰:“此卿之功也。
”尋拜儀同三司。
惠達雖居顯職,一性一謙退,善下人,盡心勤公,進拔良士。
以此人皆敬而附之。
十年,薨。
子題嗣。
隋開皇初,以惠達着績前代,追封蕭國公。
馮景字長明,少與惠達同志相友。
延(景)〔昌〕中,梁人寇抄徐、揚,景謂蕭寶夤曰:“今梁寇憑淩,朝廷思靖邊之将。
王若能先驅效命,非唯雪家國之恥,亦是保身之長策也。
”寶夤深然之。
及寶夤為大都督,以景為功曹參軍。
後為右仆射,引景入省,領尚書都令史。
正光中,寶夤為關西大行台,又假景陵江将軍,領大行台都令史,從寶夤征讨。
寶夤将舉兵反,景固谏,不從。
新_一浪一_大_話_春_秋_論_壇_制_作 寶夤敗後,景還洛。
朝廷先聞景有谏言,故免之。
除奉車都尉。
汝一陽一王元叔昭為隴右大行台,啟景為行台郎中。
賀拔嶽為大都督,又以景為從事中郎。
太祖平侯莫陳悅,除景洛一陽一郡守,尋兼行台左丞,留守原州。
魏孝武西遷,封高一陽一縣伯,邑三百戶。
遷散騎常侍、行台尚書,加瀛州刺史。
大統初,行泾州事。
後以疾卒。
免_費_資_料_不_得_用_于_赢_利 楊寬字景仁,弘農華一陰一人也。
祖恩,魏鎮遠将軍、河間内史。
父鈞,博學強識,舉秀才,拜大理平,轉廷尉正。
累遷,曆洛一陽一令、左中郎将(軍)、華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将軍、七兵尚書、北道大行台、恒州刺史、懷朔鎮将(軍),卒于鎮。
贈侍中、司空公,追封臨貞縣伯,谥曰恭。
寬少有大志,每與諸兒童遊處,必擇高大之物而坐之,見者鹹異焉。
及長,頗解屬文,尤尚武藝。
弱冠,除奉朝請。
屬鈞出鎮恒州,請從展效,乃改授将軍、高阙戍主。
時茹茹既亂,其主阿那瑰來奔,魏帝遣使納之,诏鈞率兵衛送。
寬亦從,以功拜行台郎中。
時北邊賊攻圍鎮城,鈞卒,城民等推寬守禦。
尋而城陷,寬乃北走茹茹。
後讨鎮賊,破之,寬始得還朝。
魏廣一陽一王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