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屢逢征讨,皆有功,拜龍骧将軍、中散大夫。
大統八年,除直寝、右親信都督,尋轉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
十六年,拜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魏廢帝元年,進位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年,出為成州刺史。
魏恭帝元年,進爵龍(來)〔支〕縣侯。
三年,大将軍、安政公史甯随突厥可汗入吐谷渾,令永恩率騎五千鎮河、鄯二州,以為邊防。
孝闵帝踐祚,授鄯州刺史,改封沃野縣公,增邑一千戶。
尋轉隴右總管府長史。
武成元年,遷都督利沙文三州諸軍事、利州刺史。
時文州蠻叛,永恩率兵擊破之。
保定元年,入為司會中大夫。
二年,複出為隴右總管府長史。
甯以佐命元勳封楚國公,請以先封武一陽一郡三千戶益沃野之封,诏許焉。
又增邑并前四千五百戶。
尋卒官,年四十八。
贈少保、幽冀等五州諸軍事、幽州刺史。
谥曰敬。
子通嗣。
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徙居夏州。
父莫豆幹。
保定中,以貴着勳,追贈柱國大将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
貴母初孕貴,夢有老人抱一兒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
”及生,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
貴少從師受學,嘗辍書歎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鮑侯,何能如先生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圍夏州,刺史源子雍嬰城固守,以貴為統軍救之。
前後數十戰,軍中鹹服其勇。
後送子雍還,賊帥叱幹麒麟、薛崇禮等處處屯聚,出兵邀截,貴每奮擊,辄破之。
除武騎常侍。
又從子雍讨葛榮,軍敗奔邺,為榮所圍。
賊屢來攻,貴每缒而出戰,賊莫敢當其鋒。
然兇徒寔繁,圍久不解。
貴乃于地道潛出,北見爾朱榮,陳賊兵勢,榮深納之。
因從榮擒葛榮于滏口,加别将。
又從元天穆平邢杲,轉都督。
元颢入洛,貴率鄉兵從爾朱榮焚河橋,力戰有功。
加征虜将軍,封革融縣侯,邑一千戶。
除郢州刺史,入為武衛将軍、(關)〔合〕内大都督。
從魏孝武西遷,進爵化政郡公。
大統初,遷右衛将軍。
貴善騎射,有将率才。
太祖又以宗室,甚親委之。
三年,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與獨孤信入洛一陽一。
東魏颍州(刺)〔長〕史賀若統據颍川來降,東魏遣其将堯雄、趙育、是雲寶率衆二萬攻颍。
貴自洛一陽一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一陽一翟。
雄等已度馬橋,去颍川三十裡,東魏行台任祥又率衆四萬餘,與雄合。
諸将鹹以彼衆我寡,不可争鋒。
貴曰:“兵機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論。
古人能以寡制衆者,皆由預睹成敗,決必然之策耳。
吾雖闇于成事,然謂進與賀若合勢,為計之上者。
請為諸軍說之。
堯雄等必以為颍川孤危,勢非其敵,又謂吾寡弱獨進,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既陷颍川,便與任祥軍合,同惡相濟,為害更甚。
吾今屯兵一陽一翟,便是入其數内。
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
進據颍川,有城可守。
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
然後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
願勿疑也。
”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貴率千人背城為陳,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鬥。
士衆用命。
雄大敗輕走,趙育于陳降,獲其辎重,俘萬餘人,盡放令還。
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
尋而儀同怡峰率騎五百赴貴,貴乘勝一逼一祥。
祥退保宛陵,追及之。
會日暝,結陳相持。
明旦合戰,俘斬甚多。
祥軍既敗,是雲寶亦降。
師還。
魏文帝在天遊園,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賜之。
貴一發而中。
帝笑曰:“由基之妙,正當爾耳。
”進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曆夏岐二州刺史。
十六年,遷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将軍。
宕昌王梁彌定為宗人獠甘所逐,來奔。
又有羌酋傍乞鐵匆因梁仚定反後,據有渠株川,擁種類數千家,與渭州民鄭五醜扇惑諸羌同反,憑險置栅者十餘所。
太祖令貴與豆盧甯、史甯讨之。
貴等擒斬鐵匆及五醜。
史甯又别擊獠甘,破之,乃納彌定。
并于渠株川置岷州。
朝廷美其功,遂于粟阪立碑,以紀其績。
魏廢帝初,出為岐州刺史。
二年,授大都督、興西蓋等六州諸軍事、興州刺史。
先是興州氐反,自貴至州,人情稍定。
貴表請于梁州置屯田,數州豐足。
三年,诏貴代尉遲迥鎮蜀。
時隆州人開府李光賜反于鹽亭,與其一黨一帛玉成、寇食堂、谯淹、蒲皓、馬術等攻圍隆州。
州人李祏亦聚衆反,開府張遁舉兵應之。
貴乃命開府叱奴興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擊祏及遁。
勢蹙遂降,執送京師。
除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
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任俠傑健者,署為遊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孝闵帝踐阼,進位柱國,拜禦正中大夫。
武成初,與賀蘭祥讨吐谷渾。
軍還,進封許國公,邑萬戶。
舊爵回封一子。
遷大司空,治小冢宰,曆大司徒,遷太保。
貴好音樂,耽弈碁,留連不倦。
然好施一愛一士,時人頗以此稱之。
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後。
天和二年,還至張掖,薨。
贈太傅,谥曰穆。
子善嗣。
曆位開府
屢逢征讨,皆有功,拜龍骧将軍、中散大夫。
大統八年,除直寝、右親信都督,尋轉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
十六年,拜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魏廢帝元年,進位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年,出為成州刺史。
魏恭帝元年,進爵龍(來)〔支〕縣侯。
三年,大将軍、安政公史甯随突厥可汗入吐谷渾,令永恩率騎五千鎮河、鄯二州,以為邊防。
孝闵帝踐祚,授鄯州刺史,改封沃野縣公,增邑一千戶。
尋轉隴右總管府長史。
武成元年,遷都督利沙文三州諸軍事、利州刺史。
時文州蠻叛,永恩率兵擊破之。
保定元年,入為司會中大夫。
二年,複出為隴右總管府長史。
甯以佐命元勳封楚國公,請以先封武一陽一郡三千戶益沃野之封,诏許焉。
又增邑并前四千五百戶。
尋卒官,年四十八。
贈少保、幽冀等五州諸軍事、幽州刺史。
谥曰敬。
子通嗣。
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徙居夏州。
父莫豆幹。
保定中,以貴着勳,追贈柱國大将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
貴母初孕貴,夢有老人抱一兒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
”及生,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
貴少從師受學,嘗辍書歎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鮑侯,何能如先生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圍夏州,刺史源子雍嬰城固守,以貴為統軍救之。
前後數十戰,軍中鹹服其勇。
後送子雍還,賊帥叱幹麒麟、薛崇禮等處處屯聚,出兵邀截,貴每奮擊,辄破之。
除武騎常侍。
又從子雍讨葛榮,軍敗奔邺,為榮所圍。
賊屢來攻,貴每缒而出戰,賊莫敢當其鋒。
然兇徒寔繁,圍久不解。
貴乃于地道潛出,北見爾朱榮,陳賊兵勢,榮深納之。
因從榮擒葛榮于滏口,加别将。
又從元天穆平邢杲,轉都督。
元颢入洛,貴率鄉兵從爾朱榮焚河橋,力戰有功。
加征虜将軍,封革融縣侯,邑一千戶。
除郢州刺史,入為武衛将軍、(關)〔合〕内大都督。
從魏孝武西遷,進爵化政郡公。
大統初,遷右衛将軍。
貴善騎射,有将率才。
太祖又以宗室,甚親委之。
三年,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與獨孤信入洛一陽一。
東魏颍州(刺)〔長〕史賀若統據颍川來降,東魏遣其将堯雄、趙育、是雲寶率衆二萬攻颍。
貴自洛一陽一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一陽一翟。
雄等已度馬橋,去颍川三十裡,東魏行台任祥又率衆四萬餘,與雄合。
諸将鹹以彼衆我寡,不可争鋒。
貴曰:“兵機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論。
古人能以寡制衆者,皆由預睹成敗,決必然之策耳。
吾雖闇于成事,然謂進與賀若合勢,為計之上者。
請為諸軍說之。
堯雄等必以為颍川孤危,勢非其敵,又謂吾寡弱獨進,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既陷颍川,便與任祥軍合,同惡相濟,為害更甚。
吾今屯兵一陽一翟,便是入其數内。
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
進據颍川,有城可守。
雄見吾入城,出其不意,進則狐疑,退則不可。
然後與諸軍盡力擊之,何往不克。
願勿疑也。
”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貴率千人背城為陳,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鬥。
士衆用命。
雄大敗輕走,趙育于陳降,獲其辎重,俘萬餘人,盡放令還。
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
尋而儀同怡峰率騎五百赴貴,貴乘勝一逼一祥。
祥退保宛陵,追及之。
會日暝,結陳相持。
明旦合戰,俘斬甚多。
祥軍既敗,是雲寶亦降。
師還。
魏文帝在天遊園,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賜之。
貴一發而中。
帝笑曰:“由基之妙,正當爾耳。
”進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曆夏岐二州刺史。
十六年,遷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将軍。
宕昌王梁彌定為宗人獠甘所逐,來奔。
又有羌酋傍乞鐵匆因梁仚定反後,據有渠株川,擁種類數千家,與渭州民鄭五醜扇惑諸羌同反,憑險置栅者十餘所。
太祖令貴與豆盧甯、史甯讨之。
貴等擒斬鐵匆及五醜。
史甯又别擊獠甘,破之,乃納彌定。
并于渠株川置岷州。
朝廷美其功,遂于粟阪立碑,以紀其績。
魏廢帝初,出為岐州刺史。
二年,授大都督、興西蓋等六州諸軍事、興州刺史。
先是興州氐反,自貴至州,人情稍定。
貴表請于梁州置屯田,數州豐足。
三年,诏貴代尉遲迥鎮蜀。
時隆州人開府李光賜反于鹽亭,與其一黨一帛玉成、寇食堂、谯淹、蒲皓、馬術等攻圍隆州。
州人李祏亦聚衆反,開府張遁舉兵應之。
貴乃命開府叱奴興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擊祏及遁。
勢蹙遂降,執送京師。
除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
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任俠傑健者,署為遊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孝闵帝踐阼,進位柱國,拜禦正中大夫。
武成初,與賀蘭祥讨吐谷渾。
軍還,進封許國公,邑萬戶。
舊爵回封一子。
遷大司空,治小冢宰,曆大司徒,遷太保。
貴好音樂,耽弈碁,留連不倦。
然好施一愛一士,時人頗以此稱之。
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後。
天和二年,還至張掖,薨。
贈太傅,谥曰穆。
子善嗣。
曆位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