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關燈
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世宗初,拜儀同、〔司〕右中大夫,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普甯縣公。

    武(平)〔成〕初,進爵廣平郡公,除華州刺史。

    震雖生自膏腴,少習武藝,然導民訓俗,頗有治方。

    秩滿還朝,為百姓所戀。

     保定四年,大軍東讨,諸将皆奔退,震與敵交戰,軍遂獨全。

    天和元年,進位大将軍,率衆征稽胡,破之。

    六年,拜柱國。

    建德初,襲爵鄭國公,出為金州總管、十一州九防諸軍事、金州刺史。

    四年,從高祖東伐,為前三軍總管。

    五年,又從東伐,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攻克義甯、烏蘇二鎮,破并州。

    進位上柱國。

    仍從平邺,賜妾二人、女樂一部及珍玩等,拜大宗伯。

    震父嘗為此職,時論榮之。

    宣政中,出為原州總管、三州二鎮諸軍事、原州刺史。

    尋罷歸。

    隋開皇初,薨于家。

     震弟惎,車騎将軍、渭南縣子。

    大象末,為益州刺史,與王謙據蜀起兵。

    尋敗,被誅。

     侯莫陳順,太保、梁國公崇之兄也。

    少豪俠,有志度。

    初事爾朱榮為統軍,後從賀拔勝鎮井陉。

    武泰初,讨葛榮,平邢杲,征韓婁,皆有功。

    拜輕車将軍、羽林監。

    又從破元颢,進甯朔将軍、越騎校尉。

    普泰元年,除持節、征西将軍,封木門縣子,邑三百戶。

    尋加散騎常侍、千牛備身、衛将軍、合内大都督。

    從魏孝武入關。

    順與太祖同裡闬,素相友善,且其弟崇先在關中,太祖見之甚歡。

    乃進爵彭城郡公,邑一千戶。

     大統元年,拜衛尉卿,授儀同三司。

    及梁仚定圍一逼一河州,以順為大都督,與趙貴讨破之,即行河州事。

    後從太祖破沙苑,以功增邑千戶。

     四年,魏文帝東讨,與太尉王盟、仆射周惠達等留鎮長安。

    時趙青雀反,盟及惠達奉魏太子出次渭北。

    順于渭橋與賊戰,頻破之,賊不敢出。

    魏文帝還,親執順手曰:“渭橋之戰,卿有殊力。

    ”便解所服金镂玉梁帶賜之。

     南岐州氐苻安壽自号太白王,攻破武都,州郡一騷一動。

    複以順為大都督,往讨之。

    而賊屯兵要險,軍不得進。

    順乃設反間,離其腹心;立信賞,誘其徒屬。

    安壽知勢窮迫,遂率部落一千家,赴軍款附。

    時順弟崇又封彭城郡公,封順河間郡公。

    明年,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行西夏州事、安平郡公。

    十六年,拜大将軍,出為荊州總管、山南道五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

    孝闵帝踐阼,拜少師,進位柱國。

    其年薨。

     豆盧甯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氏,前燕之支庶也。

    高祖勝,以燕。

    皇始初,歸魏,授長樂郡守,賜姓豆盧氏,或雲避難改焉。

    父長,柔玄鎮将,有威重,見稱于時。

    武成初,以甯着勳,追贈柱國大将軍、少保、涪陵郡公。

     甯少骁果,有志氣,身長八尺,美容儀,善騎射。

    永安中,以别将随爾朱天光入關,加授都督。

    又以破萬俟醜奴功,賜爵靈壽縣男。

    嘗與梁仚定遇于平涼川,相與肄射。

    乃于百步懸莎草以射之,七發五中。

    定服其能,贈遺甚厚。

    天光敗後,侯莫陳悅反,太祖讨悅,甯與李弼率衆歸太祖。

     魏孝武西遷,以奉迎勳,封河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大統元年,除前将軍,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

    遷顯州刺史、顯州大中正。

    尋拜撫軍将軍、銀青光祿大夫,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

    授鎮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從太祖擒窦泰,複弘農,破沙苑,除武衛大将軍,兼大都督。

    尋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增邑八百戶。

    拜北華州刺史,在州未幾,以廉平著稱。

    加散騎常侍。

    七年,從于謹破稽胡帥劉平伏于上郡。

    及梁仚定反,以甯為軍司,監隴右諸軍事。

    賊平,進位侍中、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九年,從太祖迎高仲密,與東魏戰于邙山,遷左衛将軍,進爵範一陽一郡公,增邑四百戶。

    十六年,拜大将軍。

    羌帥傍乞鐵(忽)〔匆〕及鄭五醜等反叛,甯率衆讨平之。

    魏恭帝二年,改封武一陽一郡公,遷尚書右仆射。

    梁将王琳遣其将侯方兒、潘純陀寇江陵,甯與蔡佑、鄭永等讨之,方兒等遁走。

    三年,武興氐及固(查)〔道〕氐魏大王等,相應反叛,甯複讨平之。

    孝闵帝踐阼,授柱國大将軍。

    武成初,出為同州刺史。

    複督諸軍讨稽胡郝阿保、劉桑德等,破之。

    軍還,遷大司寇,進封楚國公,邑萬戶,别食鹽亭縣一千戶,收其租賦。

    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屬大兵東讨,甯輿疾從軍。

    五年,薨于同州,時年六十六。

    贈太保、同鄜等十州諸軍事、同州刺史。

    谥曰昭。

     初甯未有子,養弟永恩子績。

    及生子贊,親屬皆請贊為嗣。

    甯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

    ”遂以績為世子。

    世以此稱之。

    及甯薨,績襲爵,少曆顯位,大象末,上柱國、利州總管。

    贊以甯勳,建德初,賜爵華一陽一縣侯。

    累遷開府儀同大将軍、進爵武一陽一郡公。

     永恩少有識度,為時輩所稱。

    初随甯事侯莫陳悅,後與甯俱歸太祖,授殄寇将軍。

    以迎魏孝武功,封新興縣伯,邑五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