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關燈
達奚武字成興,代人也。

    祖眷,魏懷荒鎮将。

    父長,汧城鎮将。

    武少倜傥,好馳射,為賀拔嶽所知。

    嶽征關右,引為别将,武遂委心事之。

    以戰功拜羽林監、子都督。

    及嶽為侯莫陳悅所害,武與趙貴收嶽一屍一歸平涼,同翊戴太祖。

    從平悅,除中散大夫、都督,封須昌縣伯,邑三百戶。

    魏孝武入關,授直寝,轉大丞相府中兵參軍。

    大統初,出為東秦州刺史,加散騎常侍,進爵為公。

     齊神武與窦泰、高敖曹三道來侵,太祖欲并兵擊窦泰,諸将多異議,唯武及蘇綽與太祖意同,遂擒之。

    齊神武乃退。

    太祖進圖弘農,遣武從兩騎觇候動靜,武與其候騎遇,即便交戰,斬六級,獲三人而反。

    齊神武趣沙苑,太祖複遣武觇之。

    武從三騎,皆衣敵人衣服。

    至日暮,去營百步,下馬潛聽,得其軍号。

    因上馬曆營,若警夜者,有不如法者,往往撻之。

    具知敵之情狀,以告太祖。

    太祖深嘉焉。

    遂從破之。

    除大都督,進爵高一陽一郡公,拜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四年,太祖援洛一陽一,武率騎一千為前鋒。

    至谷城,與李弼破莫多婁貸文。

    進至河橋,武又力戰,斬其司徒高敖曹。

    遷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出為北雍州刺史。

    複戰邙山,時大軍不利,齊神武乘勝進至陝。

    武率兵禦之,乃退。

    久之,進位大将軍。

     十七年,诏武率兵三萬,經略漢川。

    梁将楊賢以武興降,梁深以白馬降,武分兵守其城。

    梁梁州刺史、宜豐侯蕭循固守南鄭,武圍之數旬,循乃請服,武為解圍。

    會梁武陵王蕭紀遣其将楊幹運等将兵萬餘人救循,循于是更據城不出。

    恐援軍之至,表裡受敵,乃簡一精一騎三千,逆擊幹運于白馬,大破之。

    幹運退走。

    武乃陳蜀軍俘級于城下。

    循知援軍被破,乃降,率所部男一女三萬口入朝,自劍以北悉平。

    明年,武振旅還京師。

    朝議初欲以武為柱國,武謂人曰:“我作柱國,不應在元子孝前。

    ”固辭不受。

    以大将軍出鎮玉壁。

    武乃量地形勝,立樂昌、胡營、新城三防。

    齊将高苟子以千騎攻新城,武邀擊之,悉虜其衆。

    孝闵帝踐阼,拜柱國、大司寇。

    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舉州來附,诏武與楊忠迎消難以歸。

    武成初,轉大宗伯,進封鄭國公,邑萬戶。

    齊将斛律敦侵汾、绛,武以萬騎禦之,敦退。

    武築柏壁城,留開府權嚴、薛羽生守之。

     保定三年,遷太保。

    其年,大軍東伐。

    随公楊忠引突厥自北道,武以三萬騎自東道,期會晉一陽一。

    武至平一陽一,後期不進,而忠已還,武尚未知。

    齊将斛律明月遺武書曰:“鴻鶴已翔于寥廓,羅者猶視于沮澤也。

    ”武覽書,乃班師。

    出為同州刺史。

    明年,從晉公護東伐。

    時尉遲迥圍洛一陽一,為敵所敗。

    武與齊王憲于邙山禦之。

    至夜,收軍。

    憲欲待明更戰,武欲還,固争未決。

    武曰:“洛一陽一軍散,人情駭動。

    若不因夜速還,明日欲歸不得。

    武在軍旅久矣,備見形勢。

    大王少年未經事,豈可将數營士衆,一旦棄之乎。

    ”憲從之,遂全軍而返。

    天和三年,轉太傅。

    武賤時,奢侈好華飾。

    及居重位,不持威儀,行常單馬,左右止一兩人而已。

    外門不施戟,恒晝掩一扉。

    或謂武曰:“公位冠群後,功名蓋世,出入儀衛,須稱具瞻,何輕率若是?”武曰:“子之言,非吾心也。

    吾在布衣,豈望富貴,不可頓忘疇昔。

    且天下未平,國恩未報,安可過事威容乎。

    ”言者慚而退。

     武之在同州也,時屬天旱,高祖敕武祀華嶽,嶽廟舊在山下,常所禱祈。

    武謂僚屬曰:“吾備位三公,不能燮理一陰陽一,遂使盛農之月,久絕甘雨,天子勞心,百姓惶懼。

    忝寄既重,憂責實深。

    不可同于衆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靈奧。

    ”嶽既高峻,千仞壁立,岩路崄絕,人迹罕通。

    武年踰六十,唯将數人,攀藤援枝,然後得上。

    于是稽首祈請,陳百姓懇誠。

    晚不得還,即于嶽上藉草而宿。

    夢見一白衣人來,執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

    ”武遂驚覺,益用祗肅。

    至旦,雲霧四起,俄而澍雨,遠近沾洽。

    高祖聞之,玺書勞武曰:“公年尊德重,弼諧朕躬。

    比以一陰陽一愆序,時雨不降,命公求祈,止言廟所。

    不謂公不憚危險,遂乃遠陟高一峰。

    但神道聰明,無幽不燭,感公至誠,甘澤斯應。

    聞之嘉賞,無忘于懷。

    今賜公雜彩百疋,公其善思嘉猷,匡朕不逮。

    念坐而論道之義,勿複更煩筋力也。

    ” 武一性一貪吝,其為大司寇也,在庫有萬釘金帶,當時寶之,武因入庫,乃取以歸。

    主者白晉公護,以武勳,不彰其過,因而賜之。

    時論深鄙焉。

    五年十月,薨,年六十七。

    贈太傅、十五州諸軍事、同州刺史。

    谥曰桓。

    子震嗣。

     震字猛略。

    少骁勇,便騎射,走及奔馬,膂力過人。

    大統初,起家員外散騎常侍。

    太祖嘗于渭北校獵,時有兔過太祖前,震與諸将競射之,馬倒而墜,震足不傾踬,因步走射之,一發中兔。

    顧馬纔起,遂回身騰上。

    太祖喜曰:“非此父不生此子!”賜武雜彩一百段。

    十六年,封昌邑縣公,一千戶。

    累遷撫軍将軍、銀青光祿大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