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四 列傳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儀同三司、岐州刺史,進封清水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戶。
尋加侍中,給後部鼓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左仆射、隴右行台,仍停高平。
二年,加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華諸軍事、雍州刺史。
天光将率衆拒齊神武,遣問計于嶽。
嶽報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衆,豈能為敵。
然師克在和,但願同心戮力耳。
若骨肉離隔,自相猜貳,則圖存不暇,安能制人。
如下官所見,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分遣銳師,與衆軍合勢。
進可以克敵,退可以克全。
”天光不從,果敗。
嶽率軍下隴赴雍,擒天光弟顯壽以應齊神武。
魏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台,增邑千戶。
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嶽圖齊神武,遂刺心血,持以寄嶽,诏嶽都督二雍二華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甯泾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
齊神武既忌嶽兄弟功名,嶽懼,乃與太祖協契。
語在太祖本紀。
嶽自詣北境,安置邊防。
率衆趣平涼西界,布營數十裡,托以牧馬于原州,為自安之計。
先是,費也頭萬俟受洛幹、鐵勒斛律沙門、斛拔彌俄突、纥豆陵伊利等,并擁衆自守,至是皆款附。
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會平涼,受嶽節度。
唯靈州刺史曹泥不應一召,乃通使于齊神武。
三年,嶽召侯莫陳悅于高平,将讨之,令悅為前驅。
而悅受齊神武密旨圖嶽,〔嶽〕弗之知也,而先又輕悅。
悅乃誘嶽入營,共論兵事,令其婿元洪景斬嶽于幕中。
朝野莫不痛惜之。
贈侍中、太傅、錄尚書、都督關中三十州諸軍事、大将軍、雍州刺史,谥曰武壯,葬以王禮。
子緯嗣,拜開府儀同三司。
保定中,錄嶽舊德,進緯爵霍國公,尚太祖女。
侯莫陳悅,少随父為駝牛都尉。
長于西,好田獵,便騎射。
會牧子作亂,遂歸爾朱榮。
榮引為府長流參軍,稍遷大都督。
魏孝莊帝初,除征西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侯,邑五百戶。
爾朱天光西讨,榮以悅為天光右都督,本官如故。
西伐克獲,功亞于賀拔嶽。
以本将軍除鄯州刺史。
建明中,拜車騎大将軍、渭州刺史,進爵白水郡公,增邑五百戶。
普泰中,除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秦州刺史。
及天光赴洛,悅與嶽俱下隴趣雍州,擒天光弟顯壽。
魏孝武初,加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加秦州刺史。
及悅殺嶽,嶽衆莫不服從。
悅猶豫,不即撫納,乃遷隴右。
太祖勒衆讨之,悅遂亡敗。
語在太祖本紀。
悅子弟及同謀殺嶽者八九人,并伏誅。
唯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後奔晉一陽一。
悅自一殺嶽後,神情恍忽,不複如常。
恒言“我纔睡即夢見嶽雲:“兄欲何處去!”随逐我不相置”。
因此彌不自安,而緻破滅。
念賢字蓋盧。
美容質,頗涉書史。
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賢獨不往。
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在天也,何遽相乎。
”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
後以破衛可孤功,除别将。
尋招慰雲州高車、鮮卑等,皆降下之。
除假節、平東将軍,封屯留縣伯,邑五百戶。
建義初,為大都督,鎮井陉,加撫軍将軍、黎一陽一郡守。
爾朱榮入洛,拜車騎将軍、右光祿大夫、太仆卿,兼尚書右仆射、東〔道〕行台,進爵平恩縣公,增邑五百戶。
普泰初,除使持節、瀛州諸軍事、骠騎将軍、瀛州刺史。
永熙中,拜第一領民酋長,加散騎常侍,行南兖州事。
尋進号骠騎大将軍,入為殿中尚書,加儀同三司。
魏孝武欲讨齊神武,以賢為中軍北面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增邑一千戶,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大統初,拜太尉,出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後部鼓吹。
三年,轉太師、都督河涼瓜鄯渭洮沙七州諸軍事、大将軍、河州刺史。
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
河橋之役,賢不力戰,乃先還,自是名譽頗減。
五年,除都督秦渭原泾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
薨于州。
谥曰昭定。
賢于諸公皆為父一黨一,自太祖以下,鹹拜敬之。
子華,一性一和厚,有長者風。
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史臣曰:勝、嶽昆季,以勇略之姿,當馳競之際,并邀時投隙,展效立功。
始則委質爾朱,中乃結款高氏,太昌之後,即帝圖高,察其所由,固非守節之士。
及勝垂翅江左,憂魏室之危亡,奮翼關西,感梁朝之顧遇,有長者之風矣。
終能保其榮一寵一,良有以焉。
嶽以二千之羸兵,抗三秦之勍敵,奮其智勇,克翦兇渠,雜種畏威,遐方慕義,斯亦一時之盛也。
卒以勳高速禍,無備嬰戮。
惜哉!陳涉首事不終,有漢因而創業;賀拔元功夙殒,太祖藉以開基。
“不有所廢,君何以興”,信乎其然矣。
尋加侍中,給後部鼓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左仆射、隴右行台,仍停高平。
二年,加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華諸軍事、雍州刺史。
天光将率衆拒齊神武,遣問計于嶽。
嶽報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衆,豈能為敵。
然師克在和,但願同心戮力耳。
若骨肉離隔,自相猜貳,則圖存不暇,安能制人。
如下官所見,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分遣銳師,與衆軍合勢。
進可以克敵,退可以克全。
”天光不從,果敗。
嶽率軍下隴赴雍,擒天光弟顯壽以應齊神武。
魏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台,增邑千戶。
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嶽圖齊神武,遂刺心血,持以寄嶽,诏嶽都督二雍二華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甯泾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
齊神武既忌嶽兄弟功名,嶽懼,乃與太祖協契。
語在太祖本紀。
嶽自詣北境,安置邊防。
率衆趣平涼西界,布營數十裡,托以牧馬于原州,為自安之計。
先是,費也頭萬俟受洛幹、鐵勒斛律沙門、斛拔彌俄突、纥豆陵伊利等,并擁衆自守,至是皆款附。
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會平涼,受嶽節度。
唯靈州刺史曹泥不應一召,乃通使于齊神武。
三年,嶽召侯莫陳悅于高平,将讨之,令悅為前驅。
而悅受齊神武密旨圖嶽,〔嶽〕弗之知也,而先又輕悅。
悅乃誘嶽入營,共論兵事,令其婿元洪景斬嶽于幕中。
朝野莫不痛惜之。
贈侍中、太傅、錄尚書、都督關中三十州諸軍事、大将軍、雍州刺史,谥曰武壯,葬以王禮。
子緯嗣,拜開府儀同三司。
保定中,錄嶽舊德,進緯爵霍國公,尚太祖女。
侯莫陳悅,少随父為駝牛都尉。
長于西,好田獵,便騎射。
會牧子作亂,遂歸爾朱榮。
榮引為府長流參軍,稍遷大都督。
魏孝莊帝初,除征西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侯,邑五百戶。
爾朱天光西讨,榮以悅為天光右都督,本官如故。
西伐克獲,功亞于賀拔嶽。
以本将軍除鄯州刺史。
建明中,拜車騎大将軍、渭州刺史,進爵白水郡公,增邑五百戶。
普泰中,除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秦州刺史。
及天光赴洛,悅與嶽俱下隴趣雍州,擒天光弟顯壽。
魏孝武初,加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加秦州刺史。
及悅殺嶽,嶽衆莫不服從。
悅猶豫,不即撫納,乃遷隴右。
太祖勒衆讨之,悅遂亡敗。
語在太祖本紀。
悅子弟及同謀殺嶽者八九人,并伏誅。
唯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後奔晉一陽一。
悅自一殺嶽後,神情恍忽,不複如常。
恒言“我纔睡即夢見嶽雲:“兄欲何處去!”随逐我不相置”。
因此彌不自安,而緻破滅。
念賢字蓋盧。
美容質,頗涉書史。
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賢獨不往。
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在天也,何遽相乎。
”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
後以破衛可孤功,除别将。
尋招慰雲州高車、鮮卑等,皆降下之。
除假節、平東将軍,封屯留縣伯,邑五百戶。
建義初,為大都督,鎮井陉,加撫軍将軍、黎一陽一郡守。
爾朱榮入洛,拜車騎将軍、右光祿大夫、太仆卿,兼尚書右仆射、東〔道〕行台,進爵平恩縣公,增邑五百戶。
普泰初,除使持節、瀛州諸軍事、骠騎将軍、瀛州刺史。
永熙中,拜第一領民酋長,加散騎常侍,行南兖州事。
尋進号骠騎大将軍,入為殿中尚書,加儀同三司。
魏孝武欲讨齊神武,以賢為中軍北面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增邑一千戶,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大統初,拜太尉,出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後部鼓吹。
三年,轉太師、都督河涼瓜鄯渭洮沙七州諸軍事、大将軍、河州刺史。
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
河橋之役,賢不力戰,乃先還,自是名譽頗減。
五年,除都督秦渭原泾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
薨于州。
谥曰昭定。
賢于諸公皆為父一黨一,自太祖以下,鹹拜敬之。
子華,一性一和厚,有長者風。
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史臣曰:勝、嶽昆季,以勇略之姿,當馳競之際,并邀時投隙,展效立功。
始則委質爾朱,中乃結款高氏,太昌之後,即帝圖高,察其所由,固非守節之士。
及勝垂翅江左,憂魏室之危亡,奮翼關西,感梁朝之顧遇,有長者之風矣。
終能保其榮一寵一,良有以焉。
嶽以二千之羸兵,抗三秦之勍敵,奮其智勇,克翦兇渠,雜種畏威,遐方慕義,斯亦一時之盛也。
卒以勳高速禍,無備嬰戮。
惜哉!陳涉首事不終,有漢因而創業;賀拔元功夙殒,太祖藉以開基。
“不有所廢,君何以興”,信乎其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