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二 列傳第四 齊炀 王憲
關燈
小
中
大
有如其面。
但愧兄弟親尋幹戈,于我為不足耳。
”初,直内深忌憲,憲隐而容之。
且以帝之母弟,每加友敬。
晉公護之誅也,直固請及憲。
高祖曰:“齊公心迹,吾自悉之,不得更有所疑也。
”及文宣皇後崩,直又密啟雲:“憲飲酒食肉,與平日不異。
”高祖曰:“吾與齊王異生,俱非正嫡,特為吾意,今袒括是同。
汝當愧之,何論得失。
汝親太後之子,偏荷慈一愛一。
今但須自勖,無假說人。
”直乃止。
四年,高祖将欲東讨,獨與内史王誼謀之,餘人莫得知也。
後以諸弟才略,無出于憲右,遂告之。
憲即贊成其事。
及大軍将出,憲表上私财以助軍費曰:“臣聞撫機适運,理藉時來,兼弱攻昧,事資權道。
伏惟陛下繼明作聖,闡業弘風,思順天心,用恢武略。
方使長蛇外翦,宇宙大同,軍民内向,車書混一。
竊以龍旗雷動,天網雲布,刍粟糧饩,或須周給。
昔邊隅未靜,蔔式願上家财;江海不澄,衛茲請獻私粟。
臣雖不敏,敢忘景行。
謹上金寶等一十六件,少助軍資。
”诏不納,而以憲表示公卿曰:“人臣當如此,朕貴其心耳,甯須物乎。
”乃诏憲率衆二萬為前軍,趣黎一陽一。
高祖親圍河一陰一,未克。
憲攻拔武濟,進圍洛口,收其東西二城。
以高祖疾,班師。
是歲,初置上柱國官,以憲為之。
五年,大舉東讨,憲率一精一騎二萬,複為前鋒,守雀鼠谷。
高祖親圍晉州。
憲進兵克洪同、永安二城,更圖進齲齊人焚橋守險,軍不得進,遂屯于永安。
齊主聞晉州見圍,乃将兵十萬,自來援之。
時柱國、陳王純頓軍千裡徑,大将軍、永昌公椿屯雞栖原,大将軍宇文盛守汾水關,并受憲節度。
憲密謂椿曰:“兵者詭道,去留不定,見機而作,不得遵常。
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柏為庵,示有形勢。
令兵去之後,賊猶緻疑也。
”時齊主分軍萬人向千裡徑,又令其衆出汾水關,自率大兵與椿對陣。
宇文盛馳騎告急,憲自以千騎救之。
齊人望谷中塵起,相率遽退。
盛與柱國侯莫陳芮涉汾逐之,多有斬獲。
俄而椿告齊衆稍一逼一,憲又回軍赴之。
會椿被敕追還,率兵夜返。
齊人果謂柏庵為帳幕也,不疑軍退,翌日始悟。
時高祖已去晉州,留憲為後拒。
齊主自率衆來追,至于高梁橋。
憲以一精一騎二千,阻水為陣。
齊領軍段暢直進至橋。
憲隔水招暢與語,語畢,憲問暢曰:“若何姓名?”暢曰:“領軍段暢也。
公複為誰?”憲曰:“我虞(侯)〔候〕大都督耳。
”暢曰:“觀公言語,不是凡人,今日相見,何用隐其名位?”陳王純、梁公侯莫陳芮、内史王誼等并在憲側。
暢固問不已。
憲乃曰:“我天子太弟齊王也。
”指陳王以下,并以名位告之。
暢鞭馬而去,憲即命旋軍,而齊人遽追之,戈甲甚銳。
憲與開府宇文忻各統一精一卒百騎為殿以拒之,斬其骁将賀蘭豹子、山褥瑰等百餘人,齊衆乃退。
憲渡汾而及高祖于玉壁。
高祖又令憲率兵六萬,還援晉州。
憲遂進軍,營于涑水。
齊主攻圍晉州,晝夜不息。
間諜還者,或雲已陷。
憲乃遣柱國越王盛、大将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等輕騎一萬夜至晉州。
憲進軍據蒙坑,為其後援,知城未陷,乃歸涑川。
尋而高祖東轅,次于高顯,憲率所部,先向晉州。
明日,諸軍總集,稍一逼一城下。
齊人亦大出兵,陣于營南。
高祖召憲馳往觀之。
憲返命曰:“是易與耳,請破之而後食。
”帝悅曰:“如汝所言,吾無憂矣。
”憲退,内史柳虬私謂憲曰:“賊亦不少,王安得輕之?”憲曰:“憲受委前鋒,情兼家國,掃此逋寇,事等摧枯。
商周之事,公所知也,賊兵雖衆,其如我何。
”既而諸軍俱進,應時大潰。
其夜,齊主遁走,憲輕騎追之。
既及永安,高祖續至。
齊人收其餘衆,複據高壁及洛女砦。
高祖命憲攻洛女,破之。
明日,與大軍會于介休。
時齊主已走邺,留其從兄安德王延宗據并州。
延宗因僭僞号,出兵拒戰。
高祖進圍其城,憲攻其西面,克之。
延宗遁走,追而獲之。
以功進封第二子安城公質為河間王,拜第三子賨為大将軍。
仍诏憲先驅趣邺。
明年,進克邺城。
齊任城王湝、廣甯王孝珩等據守信都,有衆數萬。
高祖複诏憲讨之。
仍令齊主手書與湝曰:“朝廷遇緯甚厚,諸王無恙。
叔若釋甲,則無不優待。
”湝不納,乃大開賞募,多出金帛,沙門求為戰士者,亦數千人。
憲軍過趙州,湝令間諜二人觇窺形勢,候騎執以白憲。
憲乃集齊之舊将,遍示之。
又謂之曰:“吾所争者大,不在汝等。
今放汝還,可即充我使。
”乃與湝書曰: 山川有間,每深勞伫,仲春戒節,納履惟宜。
承始屆兩河,仍圖三(位)〔魏〕,二者交戰,想無虧德。
昔魏曆雲季,海内橫流,我太祖撫運乘時,大庇黔首。
皇上嗣膺下武,式隆景業,興稽山之會,總盟津之師。
雷駭唐郊,則野無橫陣;雲騰晉水,則地一靡一嚴城。
襲僞之酋,既奔竄于草澤;竊号之長,亦
但愧兄弟親尋幹戈,于我為不足耳。
”初,直内深忌憲,憲隐而容之。
且以帝之母弟,每加友敬。
晉公護之誅也,直固請及憲。
高祖曰:“齊公心迹,吾自悉之,不得更有所疑也。
”及文宣皇後崩,直又密啟雲:“憲飲酒食肉,與平日不異。
”高祖曰:“吾與齊王異生,俱非正嫡,特為吾意,今袒括是同。
汝當愧之,何論得失。
汝親太後之子,偏荷慈一愛一。
今但須自勖,無假說人。
”直乃止。
四年,高祖将欲東讨,獨與内史王誼謀之,餘人莫得知也。
後以諸弟才略,無出于憲右,遂告之。
憲即贊成其事。
及大軍将出,憲表上私财以助軍費曰:“臣聞撫機适運,理藉時來,兼弱攻昧,事資權道。
伏惟陛下繼明作聖,闡業弘風,思順天心,用恢武略。
方使長蛇外翦,宇宙大同,軍民内向,車書混一。
竊以龍旗雷動,天網雲布,刍粟糧饩,或須周給。
昔邊隅未靜,蔔式願上家财;江海不澄,衛茲請獻私粟。
臣雖不敏,敢忘景行。
謹上金寶等一十六件,少助軍資。
”诏不納,而以憲表示公卿曰:“人臣當如此,朕貴其心耳,甯須物乎。
”乃诏憲率衆二萬為前軍,趣黎一陽一。
高祖親圍河一陰一,未克。
憲攻拔武濟,進圍洛口,收其東西二城。
以高祖疾,班師。
是歲,初置上柱國官,以憲為之。
五年,大舉東讨,憲率一精一騎二萬,複為前鋒,守雀鼠谷。
高祖親圍晉州。
憲進兵克洪同、永安二城,更圖進齲齊人焚橋守險,軍不得進,遂屯于永安。
齊主聞晉州見圍,乃将兵十萬,自來援之。
時柱國、陳王純頓軍千裡徑,大将軍、永昌公椿屯雞栖原,大将軍宇文盛守汾水關,并受憲節度。
憲密謂椿曰:“兵者詭道,去留不定,見機而作,不得遵常。
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柏為庵,示有形勢。
令兵去之後,賊猶緻疑也。
”時齊主分軍萬人向千裡徑,又令其衆出汾水關,自率大兵與椿對陣。
宇文盛馳騎告急,憲自以千騎救之。
齊人望谷中塵起,相率遽退。
盛與柱國侯莫陳芮涉汾逐之,多有斬獲。
俄而椿告齊衆稍一逼一,憲又回軍赴之。
會椿被敕追還,率兵夜返。
齊人果謂柏庵為帳幕也,不疑軍退,翌日始悟。
時高祖已去晉州,留憲為後拒。
齊主自率衆來追,至于高梁橋。
憲以一精一騎二千,阻水為陣。
齊領軍段暢直進至橋。
憲隔水招暢與語,語畢,憲問暢曰:“若何姓名?”暢曰:“領軍段暢也。
公複為誰?”憲曰:“我虞(侯)〔候〕大都督耳。
”暢曰:“觀公言語,不是凡人,今日相見,何用隐其名位?”陳王純、梁公侯莫陳芮、内史王誼等并在憲側。
暢固問不已。
憲乃曰:“我天子太弟齊王也。
”指陳王以下,并以名位告之。
暢鞭馬而去,憲即命旋軍,而齊人遽追之,戈甲甚銳。
憲與開府宇文忻各統一精一卒百騎為殿以拒之,斬其骁将賀蘭豹子、山褥瑰等百餘人,齊衆乃退。
憲渡汾而及高祖于玉壁。
高祖又令憲率兵六萬,還援晉州。
憲遂進軍,營于涑水。
齊主攻圍晉州,晝夜不息。
間諜還者,或雲已陷。
憲乃遣柱國越王盛、大将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等輕騎一萬夜至晉州。
憲進軍據蒙坑,為其後援,知城未陷,乃歸涑川。
尋而高祖東轅,次于高顯,憲率所部,先向晉州。
明日,諸軍總集,稍一逼一城下。
齊人亦大出兵,陣于營南。
高祖召憲馳往觀之。
憲返命曰:“是易與耳,請破之而後食。
”帝悅曰:“如汝所言,吾無憂矣。
”憲退,内史柳虬私謂憲曰:“賊亦不少,王安得輕之?”憲曰:“憲受委前鋒,情兼家國,掃此逋寇,事等摧枯。
商周之事,公所知也,賊兵雖衆,其如我何。
”既而諸軍俱進,應時大潰。
其夜,齊主遁走,憲輕騎追之。
既及永安,高祖續至。
齊人收其餘衆,複據高壁及洛女砦。
高祖命憲攻洛女,破之。
明日,與大軍會于介休。
時齊主已走邺,留其從兄安德王延宗據并州。
延宗因僭僞号,出兵拒戰。
高祖進圍其城,憲攻其西面,克之。
延宗遁走,追而獲之。
以功進封第二子安城公質為河間王,拜第三子賨為大将軍。
仍诏憲先驅趣邺。
明年,進克邺城。
齊任城王湝、廣甯王孝珩等據守信都,有衆數萬。
高祖複诏憲讨之。
仍令齊主手書與湝曰:“朝廷遇緯甚厚,諸王無恙。
叔若釋甲,則無不優待。
”湝不納,乃大開賞募,多出金帛,沙門求為戰士者,亦數千人。
憲軍過趙州,湝令間諜二人觇窺形勢,候騎執以白憲。
憲乃集齊之舊将,遍示之。
又謂之曰:“吾所争者大,不在汝等。
今放汝還,可即充我使。
”乃與湝書曰: 山川有間,每深勞伫,仲春戒節,納履惟宜。
承始屆兩河,仍圖三(位)〔魏〕,二者交戰,想無虧德。
昔魏曆雲季,海内橫流,我太祖撫運乘時,大庇黔首。
皇上嗣膺下武,式隆景業,興稽山之會,總盟津之師。
雷駭唐郊,則野無橫陣;雲騰晉水,則地一靡一嚴城。
襲僞之酋,既奔竄于草澤;竊号之長,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