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六 帝紀第六武帝下
關燈
小
中
大
掩心後星。
庚午,熒惑入輿鬼。
秋七月乙未,京師旱。
八月戊申,皇太子伐吐谷渾,至伏俟城而還。
乙卯,至自雲一陽一宮。
乙醜,陳遣使來聘。
九月丁醜,大醮于正武殿,以祈東伐。
冬十月,帝謂群臣曰:“朕去歲屬有疹疾,遂不得克平逋寇。
前入賊境,備見敵情,觀彼行師,殆同兒戲。
又聞其朝政昏亂,政由群小,百姓嗷然,朝不謀夕。
天與不取,恐贻後悔。
若複同往年,出軍河外,直為撫背,未扼其喉。
然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
然後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窟一穴一,混同文軌。
”諸将多不願行。
帝曰:“幾者事之微,不可失矣。
若有沮吾軍者,朕當以軍法裁之。
”己酉,帝總戎東伐。
以越王盛為右一軍總管,杞國公亮為右二軍總管,随國公楊堅為右三軍總管,谯王儉為左一軍總管,大将軍窦(泰)〔恭〕為左二軍總管,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總管,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
庚戌,熒惑犯太微上将。
戊午,歲星犯太陵。
癸亥,帝至晉州,遣齊王憲率一精一騎二萬守雀鼠谷,陳王純步騎二萬守千裡徑,鄭國公達奚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大将軍韓明步騎五千守齊子嶺,(焉)〔烏〕氏公尹升步騎五千守(鐘)鼓〔鐘〕鎮,涼城公辛韶步騎五千守蒲津關,柱國、趙王招步騎一萬自華谷攻齊汾州諸城,柱國宇文盛步騎一萬守汾水關。
遣内史王誼監六軍,攻晉州城。
帝屯于汾曲。
齊王憲攻洪洞、永安二城,并拔之。
是夜,虹見于晉州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微宮,長十餘丈。
帝每日自汾曲赴城下,親督戰,城中惶窘。
庚午,齊行台左丞侯子欽出降。
壬申,齊晉州刺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密遣使送款,上開府王軌率衆應之。
未明,登城鼓噪,齊衆潰,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開府、海昌王尉相貴,俘甲士八千人,送關中。
甲戌,以上開府梁士彥為晉州刺史,加授大将軍,留一精一兵一萬以鎮之。
又遣諸軍徇齊諸城鎮,并相次降款。
十一月己卯,齊主自并州率衆來援。
帝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诏諸軍班師,遣齊王憲為後拒。
是日,齊主至晉州,憲不與戰,引軍度汾。
齊主遂圍晉州,晝夜攻之。
齊王憲屯諸軍于涑水,為晉州聲援。
河東地震。
癸巳,至自東伐。
獻俘于太廟。
甲午,诏曰:“僞齊違信背約,惡稔禍盈,是以親總六師,問罪汾、晉。
兵威所及,莫不摧殄,賊衆危惶,烏栖自固。
暨元戎反旆,方來聚結,遊魂境首,尚敢趑趄。
朕今更率諸軍,應機除剪。
”丙申,放齊諸城鎮降人還。
丁酉,帝發京師。
壬寅,度河,與諸軍合。
十二月戊申,次于晉州。
初,齊攻晉州,恐王師卒至,于城南穿塹,自喬山屬于汾水。
庚戌,帝帥諸軍八萬人,置陣東西二十餘裡。
帝乘常禦馬,從數人巡陣處分,所至辄呼主帥姓名以慰勉之。
将士感見知之恩,各思自厲。
将戰,有司請換馬。
帝曰:“朕獨乘良馬何所之?”齊主亦于塹北列陣。
申後,齊人填塹南引。
帝大喜,勒諸軍擊之,齊人便退。
齊主與其麾下數十騎走還并州。
齊衆大潰,軍資甲仗,數百裡間,委棄山積。
辛亥,帝幸晉州,仍率諸軍追齊主。
諸将固請還師,帝曰:“縱敵患生。
卿等若疑,朕将獨往。
”諸将不敢言。
甲寅,齊主遣其丞相高阿那肱守高壁。
帝麾軍直進,那肱望風退散。
丙辰,師次介休,齊将韓建業舉城降,以為上柱國,封郇國公。
丁巳,大軍次并州,齊主留其從兄安德王延宗守并州,自将輕騎走邺。
是日,诏〔齊王公以下〕曰:〔夫樹之以君,司牧黔首,蓋以除其苛慝,恤其患害。
朕君臨萬國,志清四海,思濟一世之人,寘之仁壽之域。
嗟彼齊趙,獨為匪民,乃睠東顧,載深長想。
僞主涼德早聞,醜聲夙着,酒色是耽,盤遊是悅。
Yan豎居阿衡之任,胡〕人寄喉唇之重。
棟梁骨鲠,翦為仇雠;狐、趙緒餘,降成皁隸。
民不見德,唯虐是聞。
朕懷茲漏網,置之度外,正欲各靜封疆,共纾民瘼故也。
爾之主相,曾不是思,欲構厲階,反贻其梗。
我之率土,鹹求倳刃,帷幄獻兼弱之謀,爪牙奮幹戈之勇,赢糧坐甲,若赴私雠。
是以一鼓而定晉州,再舉而摧逋醜。
僞丞相高阿那肱驅一逼一餘燼,竊據高壁;僞定南王韓建業作守介休,規相抗拟。
聊示兵威,應時崩潰,那肱則單馬宵遁,建業則面縛軍和,爾之逃卒,所知見也。
若其懷遠以德,則爾難以德綏;處鄰以義,則爾難以義服。
且天與不取,道家所忌,攻昧侮亡,兵之上術。
朕今親馭群雄,長驅宇内,六軍舒旆,萬隊啟行。
勢與雷電争威,氣逐風雲齊舉。
王師所次,已達近郊,望歲之民
庚午,熒惑入輿鬼。
秋七月乙未,京師旱。
八月戊申,皇太子伐吐谷渾,至伏俟城而還。
乙卯,至自雲一陽一宮。
乙醜,陳遣使來聘。
九月丁醜,大醮于正武殿,以祈東伐。
冬十月,帝謂群臣曰:“朕去歲屬有疹疾,遂不得克平逋寇。
前入賊境,備見敵情,觀彼行師,殆同兒戲。
又聞其朝政昏亂,政由群小,百姓嗷然,朝不謀夕。
天與不取,恐贻後悔。
若複同往年,出軍河外,直為撫背,未扼其喉。
然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
然後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窟一穴一,混同文軌。
”諸将多不願行。
帝曰:“幾者事之微,不可失矣。
若有沮吾軍者,朕當以軍法裁之。
”己酉,帝總戎東伐。
以越王盛為右一軍總管,杞國公亮為右二軍總管,随國公楊堅為右三軍總管,谯王儉為左一軍總管,大将軍窦(泰)〔恭〕為左二軍總管,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總管,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
庚戌,熒惑犯太微上将。
戊午,歲星犯太陵。
癸亥,帝至晉州,遣齊王憲率一精一騎二萬守雀鼠谷,陳王純步騎二萬守千裡徑,鄭國公達奚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大将軍韓明步騎五千守齊子嶺,(焉)〔烏〕氏公尹升步騎五千守(鐘)鼓〔鐘〕鎮,涼城公辛韶步騎五千守蒲津關,柱國、趙王招步騎一萬自華谷攻齊汾州諸城,柱國宇文盛步騎一萬守汾水關。
遣内史王誼監六軍,攻晉州城。
帝屯于汾曲。
齊王憲攻洪洞、永安二城,并拔之。
是夜,虹見于晉州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微宮,長十餘丈。
帝每日自汾曲赴城下,親督戰,城中惶窘。
庚午,齊行台左丞侯子欽出降。
壬申,齊晉州刺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密遣使送款,上開府王軌率衆應之。
未明,登城鼓噪,齊衆潰,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開府、海昌王尉相貴,俘甲士八千人,送關中。
甲戌,以上開府梁士彥為晉州刺史,加授大将軍,留一精一兵一萬以鎮之。
又遣諸軍徇齊諸城鎮,并相次降款。
十一月己卯,齊主自并州率衆來援。
帝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诏諸軍班師,遣齊王憲為後拒。
是日,齊主至晉州,憲不與戰,引軍度汾。
齊主遂圍晉州,晝夜攻之。
齊王憲屯諸軍于涑水,為晉州聲援。
河東地震。
癸巳,至自東伐。
獻俘于太廟。
甲午,诏曰:“僞齊違信背約,惡稔禍盈,是以親總六師,問罪汾、晉。
兵威所及,莫不摧殄,賊衆危惶,烏栖自固。
暨元戎反旆,方來聚結,遊魂境首,尚敢趑趄。
朕今更率諸軍,應機除剪。
”丙申,放齊諸城鎮降人還。
丁酉,帝發京師。
壬寅,度河,與諸軍合。
十二月戊申,次于晉州。
初,齊攻晉州,恐王師卒至,于城南穿塹,自喬山屬于汾水。
庚戌,帝帥諸軍八萬人,置陣東西二十餘裡。
帝乘常禦馬,從數人巡陣處分,所至辄呼主帥姓名以慰勉之。
将士感見知之恩,各思自厲。
将戰,有司請換馬。
帝曰:“朕獨乘良馬何所之?”齊主亦于塹北列陣。
申後,齊人填塹南引。
帝大喜,勒諸軍擊之,齊人便退。
齊主與其麾下數十騎走還并州。
齊衆大潰,軍資甲仗,數百裡間,委棄山積。
辛亥,帝幸晉州,仍率諸軍追齊主。
諸将固請還師,帝曰:“縱敵患生。
卿等若疑,朕将獨往。
”諸将不敢言。
甲寅,齊主遣其丞相高阿那肱守高壁。
帝麾軍直進,那肱望風退散。
丙辰,師次介休,齊将韓建業舉城降,以為上柱國,封郇國公。
丁巳,大軍次并州,齊主留其從兄安德王延宗守并州,自将輕騎走邺。
是日,诏〔齊王公以下〕曰:〔夫樹之以君,司牧黔首,蓋以除其苛慝,恤其患害。
朕君臨萬國,志清四海,思濟一世之人,寘之仁壽之域。
嗟彼齊趙,獨為匪民,乃睠東顧,載深長想。
僞主涼德早聞,醜聲夙着,酒色是耽,盤遊是悅。
Yan豎居阿衡之任,胡〕人寄喉唇之重。
棟梁骨鲠,翦為仇雠;狐、趙緒餘,降成皁隸。
民不見德,唯虐是聞。
朕懷茲漏網,置之度外,正欲各靜封疆,共纾民瘼故也。
爾之主相,曾不是思,欲構厲階,反贻其梗。
我之率土,鹹求倳刃,帷幄獻兼弱之謀,爪牙奮幹戈之勇,赢糧坐甲,若赴私雠。
是以一鼓而定晉州,再舉而摧逋醜。
僞丞相高阿那肱驅一逼一餘燼,竊據高壁;僞定南王韓建業作守介休,規相抗拟。
聊示兵威,應時崩潰,那肱則單馬宵遁,建業則面縛軍和,爾之逃卒,所知見也。
若其懷遠以德,則爾難以德綏;處鄰以義,則爾難以義服。
且天與不取,道家所忌,攻昧侮亡,兵之上術。
朕今親馭群雄,長驅宇内,六軍舒旆,萬隊啟行。
勢與雷電争威,氣逐風雲齊舉。
王師所次,已達近郊,望歲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