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五 帝紀第五 武帝上
關燈
小
中
大
高祖武皇帝諱邕,字祢羅突,太祖第四子也。
母曰叱奴太後。
大統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
幼而孝敬,聰敏有器質。
太祖異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兒也。
”年十二,封輔城郡公。
孝闵帝踐阼,拜大将軍,出鎮同州。
世宗即位,遷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入為大司空、治禦正,進封魯國公,領宗師。
甚為世宗所親一愛一,朝廷大事,多共參議。
一性一沉深有遠識,非因顧問,終不辄言。
世宗每歎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夏四月,世宗崩,遺诏傳帝位于高祖。
高祖固讓,百官勸進,乃從之。
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冬十二月,改作露門、應門。
是歲,齊常山王高演廢其主殷而自立,是為孝昭帝。
保定元年春正月戊申,诏曰:“寒暑亟周,奄及徂歲,改元命始,國之典章。
朕祗承寶圖,宜遵故實。
可改武成三年為保定元年。
嘉号既新,惠澤宜布,文武百官,各增四級。
”以大冢宰、晉國公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于天官。
庚戌,祠圓丘。
壬子,祠方丘。
甲寅,祠感生帝于南郊。
乙卯,祠太社。
辛酉,突厥遣使獻其方物。
戊辰,诏曰:“履端開物,實資元後;代終成務,諒惟宰棟。
故周文公以上聖之智,翼彼姬周,爰作六典,用光七百。
自茲厥後,代失其緒,俾巍巍之化,曆千祀而莫傳;郁郁之風,終百王而永墜。
我太祖文皇帝禀純和之氣,挺天縱之英,德配幹元,功侔造化,故能舍末世之弊風,蹈隆周之叡典,誕述百官,厥用允集。
所謂乾坤改而重構,豈帝王洪範而已哉。
朕入嗣大寶,思揚休烈。
今可班斯禮于太祖廟庭。
”己巳,祠太廟,班太祖所述六官焉。
癸酉,吐谷渾、高昌并遣使獻方物。
甲戌,诏先經兵戎官年六十已上,及民七十已上,節級闆授官。
乙亥,親耕籍田。
丙子,大射于正武殿,賜百官各有差。
二月己卯,遣大使巡察天下。
于洮一陽一置洮州。
甲午,朝日于東郊。
乙未,突厥、宕昌并遣使獻方物。
丙午,省轝辇,去百戲。
弘農上言九尾狐見。
三月丙寅,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庚寅,以少傅、吳公尉遲綱為大司空。
丁酉,白蘭遣使獻犀甲、鐵铠。
五月丙午,封孝闵皇帝子康為紀國公,皇子赟為魯國公。
晉公護獲玉鬥以獻。
戊辰,突厥、龜茲并遣使獻方物。
六月乙酉,遣治禦正殷不害等使于陳。
秋七月戊申,诏曰:“亢旱曆時,嘉苗殄悴。
豈獄犴失理,刑罰乖衷欤?其所在見囚:死以下,一歲刑以上,各降本罪一等;百鞭以下,悉原免之。
”更鑄錢,文曰“布泉”,以一當五,與五铢并行。
己酉,追封皇伯父颢為邵國公,以晉公子江陵公會為後;次伯父連為杞國公,以章武孝公子永昌公亮為後;第三伯父洛生為莒國公,以晉公子崇業公至為後;又追封武邑公震為宋國公,以世宗子實為後:并襲封。
己巳,熒惑入輿鬼,犯積一屍一。
九月甲辰,南甯州遣使獻滇馬及蜀铠。
乙巳,客星見于翼。
冬十月甲戌,日有蝕之。
戊寅,熒惑犯太微上将,合焉。
十一月乙巳,以大将軍、衛國公直為雍州牧。
陳遣使來聘。
進封柱國、廣武公窦熾為鄧國公。
丁巳,狩于岐一陽一。
是月,齊孝昭帝薨,弟長廣王湛代立,是為武成帝。
十二月壬午,至自岐一陽一。
是歲,追封皇族祖仲為虞國公。
二年春正月壬寅,初于蒲州開河渠,同州開龍首渠,以廣灌溉。
丁未,以陳主弟顼為柱國,送還江南。
閏月己醜,诏柱國以下,帥都督以上,母妻授太夫人、夫人、郡君、縣君各有差。
癸巳,太白入昴。
己亥,柱國、大司馬、涼國公賀蘭祥薨。
洛州民周共妖言惑衆,假署将相,事發伏誅。
二月壬寅,熒惑犯太微上相。
癸醜,以久不雨,降宥罪人,京城三十裡内禁酒。
梁主蕭詧薨。
以大将軍、蔡國公廣為秦州總管。
三月壬午,熒惑犯左執法。
夏四月甲辰,禁屠宰,旱故也。
丁巳,南一陽一獻三足烏。
湖州上言見二白鹿從三角獸而行。
己未,于伏流城置和州。
癸亥,诏曰:“比以寇難猶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雖錫以茅土,而未(及)〔給〕租賦。
諸柱國等勳德隆重,宜有優崇,各準别制,邑戶聽寄食他縣。
”五月庚午,以山南衆瑞并集,大赦天下,百官及軍人,普泛二級。
南一陽一宛縣三足烏所集,免今年役及租賦之半。
壬辰,以柱國随國公楊忠為大司空,吳國公尉遲綱為陝州總管。
六月己亥,以柱國蜀國公尉遲迥為大司馬,邵國公會為蒲州總管。
分山南荊州、安州、襄州、江陵為四州總管。
秋七月己巳,封開府賀拔緯為霍國公。
乙亥,太白犯輿鬼。
九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陳遣使來聘。
冬十月戊戌,诏曰:“樹之元首,君臨海内,本乎宣明教化,亭毒黔黎;豈唯尊貴其身,侈富其位。
是以唐堯疏葛之衣,麤粝之食,尚臨汾一陽一而永歎,登姑射而興想。
況無聖人之德而嗜欲過之,何以克厭衆心,處于尊位,朕甚恧焉。
今巨寇未平,軍戎費廣,百姓空虛,與誰為足。
凡是供朕衣服飲食,四時所須,爰及宮内調度,朕今手自減削。
縱不得頓行古人之道,豈曰全無庶幾。
凡爾百司,安得不思省約,勖朕不逮者哉。
”辛亥,帝禦大武殿大射,公卿列将皆會。
戊午,講武于少陵原。
分南甯州置恭州。
十一月丁卯,以大将軍衛國公直、大将軍趙國公招并為柱國。
又以招為益州總管。
壬午,熒惑犯歲星于危南。
十二月,益州獻赤烏。
三年春正月辛未,改光遷國為遷
母曰叱奴太後。
大統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
幼而孝敬,聰敏有器質。
太祖異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兒也。
”年十二,封輔城郡公。
孝闵帝踐阼,拜大将軍,出鎮同州。
世宗即位,遷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入為大司空、治禦正,進封魯國公,領宗師。
甚為世宗所親一愛一,朝廷大事,多共參議。
一性一沉深有遠識,非因顧問,終不辄言。
世宗每歎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夏四月,世宗崩,遺诏傳帝位于高祖。
高祖固讓,百官勸進,乃從之。
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冬十二月,改作露門、應門。
是歲,齊常山王高演廢其主殷而自立,是為孝昭帝。
保定元年春正月戊申,诏曰:“寒暑亟周,奄及徂歲,改元命始,國之典章。
朕祗承寶圖,宜遵故實。
可改武成三年為保定元年。
嘉号既新,惠澤宜布,文武百官,各增四級。
”以大冢宰、晉國公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于天官。
庚戌,祠圓丘。
壬子,祠方丘。
甲寅,祠感生帝于南郊。
乙卯,祠太社。
辛酉,突厥遣使獻其方物。
戊辰,诏曰:“履端開物,實資元後;代終成務,諒惟宰棟。
故周文公以上聖之智,翼彼姬周,爰作六典,用光七百。
自茲厥後,代失其緒,俾巍巍之化,曆千祀而莫傳;郁郁之風,終百王而永墜。
我太祖文皇帝禀純和之氣,挺天縱之英,德配幹元,功侔造化,故能舍末世之弊風,蹈隆周之叡典,誕述百官,厥用允集。
所謂乾坤改而重構,豈帝王洪範而已哉。
朕入嗣大寶,思揚休烈。
今可班斯禮于太祖廟庭。
”己巳,祠太廟,班太祖所述六官焉。
癸酉,吐谷渾、高昌并遣使獻方物。
甲戌,诏先經兵戎官年六十已上,及民七十已上,節級闆授官。
乙亥,親耕籍田。
丙子,大射于正武殿,賜百官各有差。
二月己卯,遣大使巡察天下。
于洮一陽一置洮州。
甲午,朝日于東郊。
乙未,突厥、宕昌并遣使獻方物。
丙午,省轝辇,去百戲。
弘農上言九尾狐見。
三月丙寅,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庚寅,以少傅、吳公尉遲綱為大司空。
丁酉,白蘭遣使獻犀甲、鐵铠。
五月丙午,封孝闵皇帝子康為紀國公,皇子赟為魯國公。
晉公護獲玉鬥以獻。
戊辰,突厥、龜茲并遣使獻方物。
六月乙酉,遣治禦正殷不害等使于陳。
秋七月戊申,诏曰:“亢旱曆時,嘉苗殄悴。
豈獄犴失理,刑罰乖衷欤?其所在見囚:死以下,一歲刑以上,各降本罪一等;百鞭以下,悉原免之。
”更鑄錢,文曰“布泉”,以一當五,與五铢并行。
己酉,追封皇伯父颢為邵國公,以晉公子江陵公會為後;次伯父連為杞國公,以章武孝公子永昌公亮為後;第三伯父洛生為莒國公,以晉公子崇業公至為後;又追封武邑公震為宋國公,以世宗子實為後:并襲封。
己巳,熒惑入輿鬼,犯積一屍一。
九月甲辰,南甯州遣使獻滇馬及蜀铠。
乙巳,客星見于翼。
冬十月甲戌,日有蝕之。
戊寅,熒惑犯太微上将,合焉。
十一月乙巳,以大将軍、衛國公直為雍州牧。
陳遣使來聘。
進封柱國、廣武公窦熾為鄧國公。
丁巳,狩于岐一陽一。
是月,齊孝昭帝薨,弟長廣王湛代立,是為武成帝。
十二月壬午,至自岐一陽一。
是歲,追封皇族祖仲為虞國公。
二年春正月壬寅,初于蒲州開河渠,同州開龍首渠,以廣灌溉。
丁未,以陳主弟顼為柱國,送還江南。
閏月己醜,诏柱國以下,帥都督以上,母妻授太夫人、夫人、郡君、縣君各有差。
癸巳,太白入昴。
己亥,柱國、大司馬、涼國公賀蘭祥薨。
洛州民周共妖言惑衆,假署将相,事發伏誅。
二月壬寅,熒惑犯太微上相。
癸醜,以久不雨,降宥罪人,京城三十裡内禁酒。
梁主蕭詧薨。
以大将軍、蔡國公廣為秦州總管。
三月壬午,熒惑犯左執法。
夏四月甲辰,禁屠宰,旱故也。
丁巳,南一陽一獻三足烏。
湖州上言見二白鹿從三角獸而行。
己未,于伏流城置和州。
癸亥,诏曰:“比以寇難猶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雖錫以茅土,而未(及)〔給〕租賦。
諸柱國等勳德隆重,宜有優崇,各準别制,邑戶聽寄食他縣。
”五月庚午,以山南衆瑞并集,大赦天下,百官及軍人,普泛二級。
南一陽一宛縣三足烏所集,免今年役及租賦之半。
壬辰,以柱國随國公楊忠為大司空,吳國公尉遲綱為陝州總管。
六月己亥,以柱國蜀國公尉遲迥為大司馬,邵國公會為蒲州總管。
分山南荊州、安州、襄州、江陵為四州總管。
秋七月己巳,封開府賀拔緯為霍國公。
乙亥,太白犯輿鬼。
九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陳遣使來聘。
冬十月戊戌,诏曰:“樹之元首,君臨海内,本乎宣明教化,亭毒黔黎;豈唯尊貴其身,侈富其位。
是以唐堯疏葛之衣,麤粝之食,尚臨汾一陽一而永歎,登姑射而興想。
況無聖人之德而嗜欲過之,何以克厭衆心,處于尊位,朕甚恧焉。
今巨寇未平,軍戎費廣,百姓空虛,與誰為足。
凡是供朕衣服飲食,四時所須,爰及宮内調度,朕今手自減削。
縱不得頓行古人之道,豈曰全無庶幾。
凡爾百司,安得不思省約,勖朕不逮者哉。
”辛亥,帝禦大武殿大射,公卿列将皆會。
戊午,講武于少陵原。
分南甯州置恭州。
十一月丁卯,以大将軍衛國公直、大将軍趙國公招并為柱國。
又以招為益州總管。
壬午,熒惑犯歲星于危南。
十二月,益州獻赤烏。
三年春正月辛未,改光遷國為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