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一 帝紀第一 文帝上
關燈
小
中
大
豈不上畏于天,下慚于地!吾以弱才,猥當藩牧,蒙朝廷拔擢之恩,荷故将軍國士之遇。
聞問之日,魂守驚馳。
便陳啟天朝,暫來奔赴,衆情所推,遂當戎重。
比有敕旨,召吾還阙,亦有别诏,令君入朝。
雖一操一行無聞,而年齒已宿。
今日進退,唯君是視。
君若督率所部,自山隴東邁,吾亦總勒師徒,北道還阙。
共追廉、蔺之迹,同慕寇、賈之風。
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诏,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幸圖利害,無贻噬臍。
悅既懼太祖謀己,詐為诏書與秦州刺史萬俟普撥,令與悅為一黨一援。
普撥疑之,封诏以呈太祖。
太祖表之曰:“臣自奉诏總平涼之師,責重憂深,不遑啟處。
訓兵秣馬,唯思竭力。
前以人戀本土,侯莫陳悅窺窬進退,量度且宜住此。
今若召悅授以内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朝廷若以悅堪為邊扞,乞處以瓜、涼一藩。
不然,則終緻猜虞,于事無益。
”初,原州刺史史歸為嶽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
悅遣其一黨一王伯和、成次安将兵二千人助歸鎮原州。
太祖遣都督侯莫陳崇率輕騎一千襲歸,擒之,并獲次安、伯和等,送于平涼。
太祖表崇行原州事。
萬俟普撥又遣其将叱幹保洛領二千騎來從軍。
三月,太祖進軍至原州。
衆軍悉集,谕以讨悅之意,士卒莫不懷憤。
太祖乃表曰:“臣聞誓死酬恩,覆宗報主,人倫所急,赴蹈如歸。
自大都督臣嶽殁後,臣頻奉诏還阙,秣馬戒途,志不俟旦。
直以督将已下,鹹稱賀拔公視我如子,今雠恥未報,亦何面目以處世間,若得一雪冤酷,萬死無恨。
且悅外附強臣,内違朝旨。
臣今上思逐惡之志,下遂節士之心,冀仗天威,為國除害。
小違大順,實在茲辰。
克定之後,伏待斧钺。
”夏四月,引兵上隴,留兄子導為都督,鎮原州。
太祖軍令嚴肅,秋毫無犯,百姓大悅。
識者知其有成。
軍出木峽關,大雨雪,平地二尺。
太祖知悅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
悅果疑其左右有異志者,左右亦不安,衆遂離罰聞大軍且至,退保略一陽一,留一萬餘人據守水洛。
太祖至水洛,命圍之,城降。
太祖即率輕騎數百趣略一陽一,以臨悅軍,悅大懼,乃召其部将議之。
皆曰“此鋒不可當”,勸悅退保上邽以避之。
時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悅軍,乃間道遣使,請為内應。
其夜,悅出軍,軍中自驚潰,将卒或相率來降。
太祖縱兵奮擊,大破之。
虜獲萬餘人,馬八千疋。
悅與其子弟及麾下數十騎遁走。
太祖曰:“悅本與曹泥應接,不過走向靈州。
”乃令原州都督導邀其前,都督賀拔颍等追其後。
導至牽屯山追及悅,斬之。
太祖入上邽,收悅府庫,财物山積,皆以賞士卒,毫厘無所齲左右竊一銀镂甕以歸,太祖知而罪之,即(割)〔剖〕賜将士,衆大悅。
時涼州刺史李叔仁為其民所執,舉州一騷一擾。
宕昌羌梁(企)〔仚〕定引吐谷渾寇金城。
渭州及南秦州氐、羌連結,所在蜂起。
南岐至于瓜、鄯,跨州據郡者,不可勝數。
太祖乃令李弼鎮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惡蚝鎮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渾元還鎮渭州,衛将軍趙貴行秦州事。
征豳、泾、東秦、岐四州粟以給軍。
齊神武聞秦隴克捷,乃遣使于太祖,甘言厚禮,深相倚結。
太祖拒而不納。
時齊神武已有異志,故魏帝深仗太祖。
乃征二千騎鎮東雍州,助為聲援,仍令太祖稍引軍而東。
太祖乃遣大都督梁禦率步騎五千鎮河、渭合口,為圖河東之計。
太祖之讨悅也,悅遣使請援于齊神武,神武使其都督韓軌将兵一萬據蒲阪,而雍州刺史賈顯送船與軌,請軌兵入關。
太祖因梁禦之東,乃一逼一召顯赴軍。
禦遂入雍州。
魏帝遣著作郎姚幼瑜持節勞軍,進太祖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一陽一縣公,承制封拜,使持節如故。
于是以寇洛為泾州刺史,李弼為秦州刺史,前略一陽一郡守張獻為南岐州刺史。
盧待伯拒代,遣輕騎襲擒之,待伯自一殺。
時魏帝方圖齊神武,又遣征兵。
太祖乃令前秦州刺史駱超為大都督,率輕騎一千赴洛。
進授太祖兼尚書仆射、關西大行台,餘官封如故。
太祖乃傳檄方鎮曰:蓋聞一陰陽一遞用,盛衰相襲,苟當百六,無間三五。
皇家創曆,陶鑄蒼生,保安四海,仁育萬物。
運距孝昌,屯沴屢起,隴、冀一騷一動,燕、河狼顧。
雖靈命重啟,蕩定有期,而乘釁之徒,因生羽翼。
賊臣高歡,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直以一介鷹犬,效力戎行,腼冒恩私,遂階榮一寵一。
不能竭誠盡節,專挾一奸一回,乃勸爾朱榮行茲篡逆
聞問之日,魂守驚馳。
便陳啟天朝,暫來奔赴,衆情所推,遂當戎重。
比有敕旨,召吾還阙,亦有别诏,令君入朝。
雖一操一行無聞,而年齒已宿。
今日進退,唯君是視。
君若督率所部,自山隴東邁,吾亦總勒師徒,北道還阙。
共追廉、蔺之迹,同慕寇、賈之風。
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诏,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幸圖利害,無贻噬臍。
悅既懼太祖謀己,詐為诏書與秦州刺史萬俟普撥,令與悅為一黨一援。
普撥疑之,封诏以呈太祖。
太祖表之曰:“臣自奉诏總平涼之師,責重憂深,不遑啟處。
訓兵秣馬,唯思竭力。
前以人戀本土,侯莫陳悅窺窬進退,量度且宜住此。
今若召悅授以内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朝廷若以悅堪為邊扞,乞處以瓜、涼一藩。
不然,則終緻猜虞,于事無益。
”初,原州刺史史歸為嶽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
悅遣其一黨一王伯和、成次安将兵二千人助歸鎮原州。
太祖遣都督侯莫陳崇率輕騎一千襲歸,擒之,并獲次安、伯和等,送于平涼。
太祖表崇行原州事。
萬俟普撥又遣其将叱幹保洛領二千騎來從軍。
三月,太祖進軍至原州。
衆軍悉集,谕以讨悅之意,士卒莫不懷憤。
太祖乃表曰:“臣聞誓死酬恩,覆宗報主,人倫所急,赴蹈如歸。
自大都督臣嶽殁後,臣頻奉诏還阙,秣馬戒途,志不俟旦。
直以督将已下,鹹稱賀拔公視我如子,今雠恥未報,亦何面目以處世間,若得一雪冤酷,萬死無恨。
且悅外附強臣,内違朝旨。
臣今上思逐惡之志,下遂節士之心,冀仗天威,為國除害。
小違大順,實在茲辰。
克定之後,伏待斧钺。
”夏四月,引兵上隴,留兄子導為都督,鎮原州。
太祖軍令嚴肅,秋毫無犯,百姓大悅。
識者知其有成。
軍出木峽關,大雨雪,平地二尺。
太祖知悅怯而多猜,乃倍道兼行,出其不意。
悅果疑其左右有異志者,左右亦不安,衆遂離罰聞大軍且至,退保略一陽一,留一萬餘人據守水洛。
太祖至水洛,命圍之,城降。
太祖即率輕騎數百趣略一陽一,以臨悅軍,悅大懼,乃召其部将議之。
皆曰“此鋒不可當”,勸悅退保上邽以避之。
時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悅軍,乃間道遣使,請為内應。
其夜,悅出軍,軍中自驚潰,将卒或相率來降。
太祖縱兵奮擊,大破之。
虜獲萬餘人,馬八千疋。
悅與其子弟及麾下數十騎遁走。
太祖曰:“悅本與曹泥應接,不過走向靈州。
”乃令原州都督導邀其前,都督賀拔颍等追其後。
導至牽屯山追及悅,斬之。
太祖入上邽,收悅府庫,财物山積,皆以賞士卒,毫厘無所齲左右竊一銀镂甕以歸,太祖知而罪之,即(割)〔剖〕賜将士,衆大悅。
時涼州刺史李叔仁為其民所執,舉州一騷一擾。
宕昌羌梁(企)〔仚〕定引吐谷渾寇金城。
渭州及南秦州氐、羌連結,所在蜂起。
南岐至于瓜、鄯,跨州據郡者,不可勝數。
太祖乃令李弼鎮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惡蚝鎮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渾元還鎮渭州,衛将軍趙貴行秦州事。
征豳、泾、東秦、岐四州粟以給軍。
齊神武聞秦隴克捷,乃遣使于太祖,甘言厚禮,深相倚結。
太祖拒而不納。
時齊神武已有異志,故魏帝深仗太祖。
乃征二千騎鎮東雍州,助為聲援,仍令太祖稍引軍而東。
太祖乃遣大都督梁禦率步騎五千鎮河、渭合口,為圖河東之計。
太祖之讨悅也,悅遣使請援于齊神武,神武使其都督韓軌将兵一萬據蒲阪,而雍州刺史賈顯送船與軌,請軌兵入關。
太祖因梁禦之東,乃一逼一召顯赴軍。
禦遂入雍州。
魏帝遣著作郎姚幼瑜持節勞軍,進太祖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一陽一縣公,承制封拜,使持節如故。
于是以寇洛為泾州刺史,李弼為秦州刺史,前略一陽一郡守張獻為南岐州刺史。
盧待伯拒代,遣輕騎襲擒之,待伯自一殺。
時魏帝方圖齊神武,又遣征兵。
太祖乃令前秦州刺史駱超為大都督,率輕騎一千赴洛。
進授太祖兼
太祖乃傳檄方鎮曰:蓋聞一陰陽一遞用,盛衰相襲,苟當百六,無間三五。
皇家創曆,陶鑄蒼生,保安四海,仁育萬物。
運距孝昌,屯沴屢起,隴、冀一騷一動,燕、河狼顧。
雖靈命重啟,蕩定有期,而乘釁之徒,因生羽翼。
賊臣高歡,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直以一介鷹犬,效力戎行,腼冒恩私,遂階榮一寵一。
不能竭誠盡節,專挾一奸一回,乃勸爾朱榮行茲篡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