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一 帝紀第一 文帝上

關燈
督趙貴至夏州與太祖計事。

    太祖曰:“曹泥孤城阻遠,未足為憂。

    侯莫陳悅怙衆密迩,貪而無信,必将為患,願早圖之。

    ”嶽不聽,遂與悅俱讨泥。

    二月,至于河曲,嶽果為悅所害。

    其士衆散還平涼,唯大都督趙貴率部曲收嶽一屍一還營。

    于是三軍未有所屬,諸将以都督寇洛年最長,相與推洛以總兵事。

    洛素無雄略,威令不行,乃謂諸将曰:“洛智能本阙,不宜統禦,近者迫于群議,推相攝領,今請避位,更擇賢材。

    ”于是趙貴言于衆曰:“元帥忠公盡節,暴于朝野,勳業未就,奄罹兇酷。

    豈唯國喪良宰,固亦衆無所依。

    必欲糾合同盟,複雠雪恥,須擇賢者,總統諸軍。

    舉非其人,則大事難集,雖欲立忠建義,其可得乎。

    竊觀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谟冠時,遠迩歸心,士卒用命。

    加以法令齊肅,賞罰嚴明,真足恃也。

    今若告喪,必來赴難,因而奉之,則大事集矣。

    ”諸将皆稱善。

    乃命赫連達馳至夏州,告太祖曰:“侯莫陳悅不顧盟誓,棄恩背德,賊害忠良,群情憤惋,控告無所。

    公昔居管轄,恩信着聞,今無小無大,鹹願推奉。

    衆之思公,引日成歲,願勿稽留,以慰衆望也。

    ”太祖将赴之,夏州吏民鹹泣請曰:“聞悅今在(永)〔水〕洛,去平涼不遠。

    若已有賀拔公之衆,則圖之實難。

    願且停留,以觀其變。

    ”太祖曰:“悅既害元帥,自應乘勢直據平涼,而反趑趄,屯兵水洛,吾知其無能為也。

    且難得易失者時也,不俟終日者幾也,今不早赴,将恐衆心自離。

    ”都督彌姐元進規欲應悅,密圖太祖。

    事發,斬之。

     太祖乃率帳下輕騎,馳赴平涼。

    時齊神武遣長史侯景招引嶽衆,太祖至安定,遇之,謂景曰:“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存,卿何為也?”景失色,對曰:“我猶箭耳,随人所射,安能自裁。

    ”景于此即還。

    太祖至平涼,哭嶽甚恸。

    将士且悲且喜曰:“宇文公至,無所憂矣。

    ” 于時,魏孝武帝将圖齊神武,聞嶽被害,遣武衛将軍元毗宣旨慰勞,追嶽軍還洛一陽一。

    毗到平涼,會諸将已推太祖。

    侯莫陳悅亦被敕追還,悅既附齊神武,不肯應一召。

    太祖謂諸将曰:“侯莫陳悅枉害忠良,複不應诏命,此國之大賊,豈可容之!”乃命諸軍戒嚴,将以讨悅。

     及元毗還,太祖表于魏帝曰:“臣前以故關西大都督臣嶽,竭誠奉國,橫罹非命,三軍喪氣,朝野痛惜。

    都督寇洛等,銜冤茹戚,志雪雠恥。

    以臣昔同幕府,苦賜要結。

    臣便以今月十四日,輕來赴軍,當發之時,已有别表,既為衆情所一逼一,權掌兵事。

    诏召嶽軍入京,此乃為國良策。

    但高歡之衆,已至河東,侯莫陳悅猶在水洛。

    況此軍士多是關西之人,皆戀鄉邑,不願東下。

    今一逼一以上命。

    悉令赴關,悅蹑其後,歡邀其前,首尾受敵,其勢危矣。

    臣殒身王事,誠所甘心,恐敗國殄人,所損更大。

    乞少停緩,更思後圖,徐事誘導,漸就東引。

    ”太祖志在讨悅,而未測朝旨,且兵衆未集,假此為詞。

    因與元毗及諸将刑牲盟誓,同獎王室。

     初,賀拔嶽營于河曲,有軍吏獨行,忽見一老翁,須眉皓素,謂之曰:“賀拔嶽雖複據有此衆,然終無所成。

    當有一宇文家從東北來,後必大盛。

    ”言訖不見。

    此吏恒與所親言之,至是方驗。

     魏帝诏太祖曰:“賀拔嶽既殒,士衆未有所歸,卿可為大都督,即相統領。

    知欲漸就東下,良不可言。

    今亦征侯莫陳悅士馬入京。

    若其不來,朕當親自緻罰。

    宜體此意,不過淹留。

    ”太祖又表曰:“侯莫陳悅違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專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強梁秦隴。

    臣以大宥既班,忍抑私憾,頻問悅及都督可朱渾元等歸阙早晚,而悅并維絷使人,不聽反報。

    觀其指趣,勢必異圖。

    臣正為此,未敢自拔。

    兼順衆情,乞少停緩。

    ”太祖乃與悅書責之曰:頃者正光之末,天下沸騰,塵飛河朔,霧塞荊沔。

    故将軍賀拔公攘袂勃一起,志甯宇縣。

    授戈南指,拯皇靈于已墜;擁旄西邁,濟百姓于淪胥。

    西顧無憂,繄公是賴。

    勳茂賞隆,遂征關右。

    此乃行路所知,不籍一二談也。

     君實名微行薄,本無遠量。

    故将軍降遷高之志,笃彙征之理,乃申啟朝廷,薦君為隴右行台。

    朝議以君功名阙然,未之許也。

    遂頻煩請谒,至于再三。

    天子難違上将,便相聽許。

    是亦遐迩共知,不複煩之翰墨。

    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

    加以王室多故,高氏專權,主上虛心,寄隆晉鄭。

    君複與故将軍同受密旨,屢結盟約,期于畢力,共匡時難。

    而貌恭心狠,妒勝嫉賢,口血未幹,匕首已發。

    協一黨一國賊,共危本朝,孤恩負誓,有腼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