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一 帝紀第一 文帝上

關燈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

    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遯居朔野。

    有葛烏菟者,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

    其後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紐,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異之,以為天授。

    其俗謂天曰宇,謂君曰文,因号宇文國,并以為氏焉。

     普回子莫那,自一陰一山南徙,始居遼西,是曰獻侯,為魏舅生之國。

    九世至侯豆歸,為慕容晃所滅。

    其子陵仕燕,拜驸馬都尉,封玄菟公。

    魏道武将攻中山,陵從慕容寶禦之。

    寶敗,陵率甲騎五百歸魏,拜都牧主,賜爵安定侯。

    天興初,徙豪傑于代都,陵随例遷武川焉。

    陵生系,系生韬,并以武略稱。

    韬生肱。

    肱任有俠有氣幹。

    正光末,沃野鎮人破六汗拔陵作亂,遠近多應之。

    其僞署王衛可孤徒一黨一最盛,肱乃糾合鄉裡斬可孤,其衆乃散。

    後避地中山,遂陷于鮮于修禮。

    修禮令肱還統其部衆。

    後為定州軍所破,殁于陣。

    武成初,追尊曰德皇帝。

    太祖,德皇帝之少子也。

    母曰王氏,孕五月,夜夢抱子升·天,纔不至而止。

     寤而告德皇帝,德皇帝喜曰:“雖不至天,貴亦極矣。

    ”生而有黑氣如蓋,下覆其身。

    及長,身長八尺,方颡廣額,美須髯,發長委地,垂手過膝,背有黑子,宛轉若龍盤之形,面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

    少有大度,不事家人生業,輕财好施,以交結賢士大夫。

     少随德皇帝在鮮于修禮軍。

    及葛榮殺修禮,太祖時年十八,榮遂任以将帥。

    太祖知其無成,與諸兄謀欲逃避,計未行,會爾朱榮擒葛榮,定河北,太祖随例遷晉一陽一。

    榮以太祖兄弟雄傑,懼或異己,遂托以他罪,誅太祖第三兄洛生,複欲害太祖。

    太祖自理家冤,辭旨慷慨,榮感而免之,益加敬待。

     孝昌二年,燕州亂,太祖始以統軍從榮征之。

    先是,北海王颢奔梁,梁人立為魏主,令率兵入洛。

    魏孝莊帝出居河内以避之。

    榮遣賀拔嶽讨颢,仍迎孝莊帝。

     太祖與嶽有舊,乃以别将從嶽。

    及孝莊帝反正,以功封甯都子,邑三百戶,遷鎮遠将軍、步兵校尉。

     萬俟醜奴作亂關右,孝莊帝遣爾朱天光及嶽等讨之,太祖遂從嶽入關,先鋒破僞行台尉遲菩薩等。

    及平醜奴,定隴右,太祖功居多,遷征西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增邑三百戶,加直閣将軍,行原州事。

    時關隴寇亂,百姓凋殘,太祖撫以恩信,民皆悅服。

    鹹喜曰:“早值宇文使君,吾等豈從逆亂。

    ”太祖嘗從數騎于野,忽聞箫鼓之音,以問從人,皆雲莫之聞也。

    普泰二年,爾朱天光東拒齊神武,留弟顯壽鎮長安。

    秦州刺史侯莫陳悅為天光所召,将軍衆東下。

    嶽知天光必敗,欲留悅共圖顯壽,而計無所出。

    太祖謂嶽曰:“今天光尚迩,悅未有二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驚懼,然悅雖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說其衆,必人有留心。

    進失爾朱之期,退恐人情變動,乘·此說悅,事無不遂。

    ”嶽大喜,即令太祖入悅軍說之,悅遂不行。

    乃相率襲長安,令太祖輕騎為前鋒。

    太祖策顯壽怯懦,聞諸軍将至,必當東走,恐其遠遁,乃倍道兼行。

     顯壽果已東走,追至華山,擒之。

    太昌元年,嶽為關西大行台,以太祖為左丞,領嶽府司馬,加散騎常侍。

    事無巨細,皆委決焉。

    齊神武既破爾朱,遂專朝政。

    太祖請往觀之。

    既至并州,齊神武問嶽軍事,太祖口對雄辯,齊神武以為非常人,欲留之。

    太祖詭陳忠款,乃得反命,遂星言就道。

    齊神武果遣追之,至關,不及。

    太祖還謂嶽曰:“高歡非人臣也。

    逆謀所以未發者,憚公兄弟耳。

    然凡欲立大功,匡社稷,未有不因地勢,總英雄,而能克成者也。

    侯莫陳悅本實庸材,遭逢際會,遂叨任委,既無憂國之心,亦不為高歡所忌。

    但為之備,圖之不難。

    今費也頭控弦之騎不下一萬,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勝兵之士三千餘人,及靈州刺史曹泥,并恃其僻遠,常懷異望。

    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戶口富實,未奉朝風。

    今若移軍近隴,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馬,以實吾軍。

    西輯氐羌,北撫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此桓文舉也。

    ”嶽大悅,複遣太祖詣阙請事,密陳其狀。

    魏帝深納之。

    加太祖武衛将軍,還令報嶽。

    嶽遂引軍西次平涼,謀于其衆曰:“夏州鄰接寇賊,須加綏撫,安得良刺史以鎮之?”衆皆曰:“宇文左丞即其人也。

    ”嶽曰:“左丞吾之左右手也,如何可廢。

    ”沉吟累日,乃從衆議。

    于是表太祖為使持節、武衛将軍、夏州刺史。

    太祖至州,伊利望風款附,而曹泥猶通使于齊神武。

     魏永熙三年春正月,嶽欲讨曹泥,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