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崇德帝皇太極

關燈
就成為中宮皇後。

     皇太極一寵一愛一的還有四位皇妃: 第一位是關雎宮(東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氏,是中宮皇後的侄女,也是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的姐姐,天聰八年(1634年)同皇太極結婚。

    這時她已26歲,皇太極也已43歲。

     第二位是麟趾宮(西宮)貴妃那木鐘,為蒙古阿霸垓郡王額齊格諾顔之女。

    她原是蒙古林丹汗囊囊福晉,林丹汗死後,投順後金。

    同年,皇太極娶囊囊福晉為妻。

    那木鐘貴妃後生下一子名博穆博果爾和一女。

    她的兒子博穆博果爾及其王妃,日後演繹出一段生動離奇的故事,留待談到順治皇帝時再講。

     第三位是衍慶宮(次東宮)淑妃巴特一馬·璪,原是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的窦土門福晉。

    林丹汗死後,她攜部衆降金,不久被皇太極納娶。

    她撫養蒙古一女,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衮娶焉”。

     第四位是永福宮(次西宮)莊妃,俗稱大莊妃,名布木布泰,是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又是中宮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侄女,關雎宮宸妃的妹妹。

    莊妃14歲嫁給皇太極,這年皇太極34歲。

    皇太極即皇帝位後,封她為永福宮莊妃。

    莊妃作為一個女人,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生下一個兒子--福臨,即後來的順治皇帝。

    這年她28歲。

    莊妃的故事後面再講。

     皇太極為了聯絡蒙古,以次女一下嫁林丹汗之子額哲,命濟爾哈朗娶林丹汗遺孀蘇泰太後為福晉,長子豪格及二兄代善、七兄阿巴泰分别同察哈爾部聯姻,從而構成錯綜複雜的姻盟。

     松錦用兵,一精一于謀略。

    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極開始在遼西同明軍進行決戰。

    清軍圍困錦州,明守将祖大壽告急。

    崇祯帝派洪承疇為總督,率8位總兵、13萬步騎、4萬馬匹,解錦州之圍。

    洪總督采取“步步為營,且戰且守,待敵自困,一戰解圍”的兵略,于崇德六年即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進軍至松山。

    兩軍初戰,“清人兵馬,死傷甚多”,清軍失利,幾至潰敗。

    敗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帶病急援。

    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碗)”,鼻子流血不止,用椀接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500餘裡,趕到松山。

    他部署:埋下伏兵,斷敵退路;襲劫積粟,斷敵糧道;高橋設伏,擊敵逃兵;大路列陣,截敵援兵。

    經激戰,獲大勝。

    《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衆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

    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衆,所棄馬匹、甲胄以數萬計。

    海中浮一屍一漂蕩,多如雁鹜。

    ”洪承疇退縮到松山城中。

    清軍破城,洪承疇被俘。

    明朝得報洪承疇殉國,朝廷祭奠、褒揚,結果洪承疇卻投靠了清朝,鬧了一個大笑話。

     自萬曆四十六年即天命三年(1618年)撫順第一次交鋒,至崇祯十七年即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在近30年間,對明清興亡産生極其深遠影響的主要是三大戰役,這就是薩爾浒之戰、沈遼之戰和松錦之戰。

    薩爾浒之戰是明清正式軍事沖突的開端,标志着雙方軍事态勢的轉化——明遼東軍由進攻轉為防禦,後金軍由防禦轉為進攻;沈遼之戰是明清激烈軍事沖突的高一潮,标志着雙方政治形勢的轉化——明朝在遼東統治的終結,後金在遼東統治的确立;松錦之戰标志着明清遼東軍事沖突的結束,雙方遼西軍事僵局的打破——明軍頓失關外的軍事憑藉,清軍轉入新的戰略進攻,為定鼎燕京、入主中原奠下基礎。

     設反間計,除袁崇煥。

    天聰汗皇太極在事業發展過程中,有一件事很值得大書一番,這就是巧設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事情要從源頭說起。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甯遠之戰中,攻而未克,不久郁郁而死。

    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戰史上這場最慘痛的失敗。

    父汗死了,皇太極要報仇!于是,發動了甯錦之戰。

    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極在甯遠、錦州戰敗。

    甯遠、甯錦兩役失敗,皇太極認識到:袁崇煥是他經山海關進入中原通道上的“攔路虎”。

    所以,皇太極用了一計:繞道山海關,攻打北京城;調動袁崇煥“勤王”,實施“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山海關,繞道内蒙古,進攻北京城。

    這時的袁崇煥被崇祯帝重新起用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

    他曾奏報,遼東防守堅固,敵軍不會通過;但薊鎮一帶防務空虛,應當加以重視。

    朝廷對他的奏報未予理睬,而塵封起來。

    當袁崇煥在山海關巡視的時候,得到皇太極進攻京師的軍報。

    他急點九千騎兵,日夜兼馳,前來救援,同敵決戰,保衛北京。

     袁崇煥駐兵在北京廣渠門外,兵無糧,馬無草,白天作戰,夜間露宿。

    袁崇煥身先士卒,中箭頭的衣甲,像刺猬皮似的。

    袁崇煥連獲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捷,京師轉危為安。

    皇太極就使用《三國演義》中周瑜利用蔣幹盜書使曹一操一中反間計的手法,設計陷害袁崇煥。

    此計,《清史稿·鮑承先傳》記載: 翌日,上誡諸軍勿進攻,召承先及副将高鴻中授以秘計,使近陣獲明内監系所并坐,故相耳語雲:“今日撤兵,乃上計也。

    頃見上單騎向敵,有二人自敵中來,見上,語良久乃去。

    意袁經略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