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崇德帝皇太極
關燈
小
中
大
年),皇太極派多爾衮率軍入關,兵鋒直到濟南。
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多爾衮轉戰2000餘裡,攻克濟南府城暨3州、55縣,獲人、畜46萬;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派阿巴泰率軍入關,橫掃山東一帶,俘獲人口36萬、牲畜32萬餘頭。
皇太極五次大規模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陷落濟南,皇太極之膽識、之氣魄、之謀略确是雄奇的。
但他多次派兵入塞,屠城、殺戮、焚毀、搶掠,卻是兵略中之最下者。
皇太極為什麼能取得上述的文治武功?原因很多,但關鍵在于謀略。
謀略是關乎政治家、軍事家心智高下、事業成敗、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大事。
下面講四個例子。
一精一心謀劃,繼承汗位。
滿族先人女真像許多遊牧民族一樣,汗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
努爾哈赤身後的大位由誰來繼承?當時沒有一個制度。
努爾哈赤生前為着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
努爾哈赤晚年在汗位繼承問題上非常煩惱,他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
所以,他死之後,一屍一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慘烈。
當時在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此外,還有多爾衮、多铎。
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齒均列第四,為什麼卻能登上後金國汗的寶座?因為皇太極在大位争奪中,長期而巧妙地運用了謀略。
當時的形勢是: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圈禁至死。
阿敏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争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一性一魯莽,軍力較弱。
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
這種人,名聲差,可做統兵大将,但不能做一國之君,更沒有條件争奪汗位;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
代善一性一格寬柔、深得衆心,且軍功多、權勢大。
努爾哈赤曾預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說:“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
”大阿哥就是代善。
皇太極雖懷大志、藏玄機、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設機關。
這裡面有一個故事:努爾哈赤小埃晉德因澤向天命汗告诘大福晉兩次備佳肴送給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又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
大福晉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還在深夜外出宮院。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
他不願家醜外揚,便借故懲處大福晉。
這件事在滿洲貴族中曝光後,大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無力争奪汗位。
有人說小埃晉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藉大福晉同大貝勒代善難以說清道明的“隐私”,施一箭雙雕之計:既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又使大福晉遭到懲處。
大福晉在這次事件中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得到努爾哈赤的一寵一愛一。
大福晉就是多爾衮、多铎的生母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
阿巴亥12歲嫁給努爾哈赤,共同生活25年。
她當時37歲,正值盛年,豐姿饒豔。
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當時阿濟格22歲、多爾衮15歲、多铎13歲。
多爾衮、多铎兄弟也有資格同皇太極争奪皇位。
要削弱多爾衮、多铎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和幾個貝勒說先汗有遺言,讓大福晉殉葬。
在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的威一逼一下,她自缢而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
阿巴亥死後,多爾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沒有力量同皇太極争奪大位。
據《清史稿·索尼傳》記載,多铎曾說:“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诏。
”由此看來,努爾哈赤生前或有遺诏,可是至今沒有見到。
多爾衮死後議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說:“太宗文皇帝之繼位,原系奪立。
”所以,皇太極到底是繼位還是奪位?至今學界仍有不同的意見。
代善失勢、多爾衮失母,皇太極在大位争奪中處于有利地位。
新汗的推舉議商,在廟堂之外進行。
大貝勒代善的兒子貝勒嶽讬、薩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衆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代善說:“這是我的夙願!你們所說,天人允協,誰不贊同。
”這樣,父子三人議定。
第二天,諸王、貝勒、貝子聚于朝。
代善将他們的意見告訴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諸貝勒。
沒有發生争議就取得共識。
皇太極經過長達15年的一精一心謀劃,終于登上大位。
皇太極初登新汗寶座時,四大貝勒并肩而坐,處理軍政大事,四人輪流分值。
爾後,皇太極除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脅服大貝勒代善,終于“南面獨坐”,穩固了權力。
一後四妃,籠絡蒙古。
皇太極在盛京立五宮——“一後四妃”,都是蒙古族,都姓博爾濟吉特氏,分屬于蒙古科爾沁部和察哈爾部。
皇太極娶異民族的“一後四妃”,主要是出于籠絡蒙古的政治考慮。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
成婚那年,皇太極23歲,博爾濟吉特氏15歲。
皇太極繼位後,博爾濟吉特氏成為後金第一夫人,稱中宮——清甯宮大福晉。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登上皇帝寶座後,妻以夫貴,博爾濟吉特氏
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多爾衮轉戰2000餘裡,攻克濟南府城暨3州、55縣,獲人、畜46萬;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派阿巴泰率軍入關,橫掃山東一帶,俘獲人口36萬、牲畜32萬餘頭。
皇太極五次大規模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陷落濟南,皇太極之膽識、之氣魄、之謀略确是雄奇的。
但他多次派兵入塞,屠城、殺戮、焚毀、搶掠,卻是兵略中之最下者。
皇太極為什麼能取得上述的文治武功?原因很多,但關鍵在于謀略。
謀略是關乎政治家、軍事家心智高下、事業成敗、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大事。
下面講四個例子。
一精一心謀劃,繼承汗位。
滿族先人女真像許多遊牧民族一樣,汗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
努爾哈赤身後的大位由誰來繼承?當時沒有一個制度。
努爾哈赤生前為着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
努爾哈赤晚年在汗位繼承問題上非常煩惱,他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
所以,他死之後,一屍一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慘烈。
當時在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此外,還有多爾衮、多铎。
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齒均列第四,為什麼卻能登上後金國汗的寶座?因為皇太極在大位争奪中,長期而巧妙地運用了謀略。
當時的形勢是: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圈禁至死。
阿敏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争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一性一魯莽,軍力較弱。
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
這種人,名聲差,可做統兵大将,但不能做一國之君,更沒有條件争奪汗位;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
代善一性一格寬柔、深得衆心,且軍功多、權勢大。
努爾哈赤曾預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說:“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
”大阿哥就是代善。
皇太極雖懷大志、藏玄機、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設機關。
這裡面有一個故事:努爾哈赤小埃晉德因澤向天命汗告诘大福晉兩次備佳肴送給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又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
大福晉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還在深夜外出宮院。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
他不願家醜外揚,便借故懲處大福晉。
這件事在滿洲貴族中曝光後,大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無力争奪汗位。
有人說小埃晉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藉大福晉同大貝勒代善難以說清道明的“隐私”,施一箭雙雕之計:既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又使大福晉遭到懲處。
大福晉在這次事件中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得到努爾哈赤的一寵一愛一。
大福晉就是多爾衮、多铎的生母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
阿巴亥12歲嫁給努爾哈赤,共同生活25年。
她當時37歲,正值盛年,豐姿饒豔。
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當時阿濟格22歲、多爾衮15歲、多铎13歲。
多爾衮、多铎兄弟也有資格同皇太極争奪皇位。
要削弱多爾衮、多铎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和幾個貝勒說先汗有遺言,讓大福晉殉葬。
在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的威一逼一下,她自缢而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
阿巴亥死後,多爾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沒有力量同皇太極争奪大位。
據《
”由此看來,努爾哈赤生前或有遺诏,可是至今沒有見到。
多爾衮死後議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說:“太宗文皇帝之繼位,原系奪立。
”所以,皇太極到底是繼位還是奪位?至今學界仍有不同的意見。
代善失勢、多爾衮失母,皇太極在大位争奪中處于有利地位。
新汗的推舉議商,在廟堂之外進行。
大貝勒代善的兒子貝勒嶽讬、薩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衆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代善說:“這是我的夙願!你們所說,天人允協,誰不贊同。
”這樣,父子三人議定。
第二天,諸王、貝勒、貝子聚于朝。
代善将他們的意見告訴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諸貝勒。
沒有發生争議就取得共識。
皇太極經過長達15年的一精一心謀劃,終于登上大位。
皇太極初登新汗寶座時,四大貝勒并肩而坐,處理軍政大事,四人輪流分值。
爾後,皇太極除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脅服大貝勒代善,終于“南面獨坐”,穩固了權力。
一後四妃,籠絡蒙古。
皇太極在盛京立五宮——“一後四妃”,都是蒙古族,都姓博爾濟吉特氏,分屬于蒙古科爾沁部和察哈爾部。
皇太極娶異民族的“一後四妃”,主要是出于籠絡蒙古的政治考慮。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
成婚那年,皇太極23歲,博爾濟吉特氏15歲。
皇太極繼位後,博爾濟吉特氏成為後金第一夫人,稱中宮——清甯宮大福晉。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登上皇帝寶座後,妻以夫貴,博爾濟吉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