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

關燈
:如果。

    (40)躬:自身。

    戮:殺。

     【譯文】 在甲子日的黎明時分,周武王率領大軍來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在這裡舉行誓師。

    武王左手拿着銅制大斧,右手拿着白色的指揮旗,說道:“辛苦了,遠道而來的西方将士們!” 武王說:“啊!我們尊敬的友邦國君和執事大臣,各位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還有庸、蜀、羌、髦、微、盧、彭、濮諸邦的将士們,舉起你們的戈,排列好你們的盾,用豎一起你們的矛,我要發布誓師令了。

    ” 武王說:“古人說過:‘母雞在早晨不打鳴;如果誰家母雞早晨打鳴,這個家就要衰落了。

    ’現在商纣王隻是聽信婦人的話,輕副蔑地抛棄了對祖先的祭祖而不聞不問,抛棄他的先王的後裔,不任用同宗的長輩和兄弟,卻對四方八面的罪人逃犯十分崇敬、信任、提拔、任用,讓他們當上大夫、卿士,使他們殘暴虐一待老百姓,在商國都城胡作非為。

    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按上天的意志來讨伐商纣。

    今天這場戰鬥,行進中不超過六步、七步,就要停下來整頓隊伍。

    努力吧,将士們!作戰中刺殺不超過四次、五次、六次、七次,然後停下來整頓。

    努力吧,将士們!你們要威武雄壯,像虎、豹、熊、罴一樣勇一猛,在商都郊外大戰一常不要迎擊向我們投降的人,以便讓他們為我們服務。

    努力吧,将士們!如果你們不努力,你們自身就會遭到殺戮!” 【讀解】 戰争中最使人惴惴不安、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在一場生死攸關地大決戰即将開始地時候,而不是在戰鬥的進行過程中或結束之後。

    當你意識到戰鬥的決定一性一意義,在内心推測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以及最後的勝負之時,總會有千思萬緒湧上心頭,閃過各種吉祥的和不祥的念頭。

    的确,這就像偵探,J、說一開頭就設置的大懸念,讓你作出種種猜測,思路一下子被懸念緊緊牽引着。

     當周武王率領數萬大軍在牧野誓師之時,萬衆的心情大概就是這樣: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就在此時此刻此地;結果馬上将由拼殺來決定,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曆史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曆史轉折的關頭,從此曆史将翻開新的一頁。

     不過,這并不是一場飽城掠地的單純的決鬥,而有一個道義問題。

    周武王列舉了商纣王的三條罪狀:聽信婦人的讒言(實指妞己);不祭祀祖宗和上天;任用四方逃亡的罪犯而不用同宗兄弟。

    這在當時足以稱為彌天大罪,不容寬赦,單是其中一條就當誅伐。

    正因為如此,周武王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連遙遠的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也前來助戰。

    他們擁護和支持的不一定是周武王,而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義:婦人的話與小人的話一樣不可信,祖宗和上天神聖不可亵溪,逃犯絕不能取代同宗兄弟。

    與其說他們是為周武王而戰,倒不如說是為道義而戰。

    這就體現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從力量對比上看,周武王統率的五、六萬軍隊顯然不是西纣王七十萬大軍的對手。

    但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仁義之師不可戰勝,所向無敵。

    因而,力量對比在冷兵器時代不一定是戰争取勝的絕對因素,完全可以利用其它條件變不利為有利,變弱小為強大。

     曆史的經驗的确值得注意。

    人心的向背是個永遠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

    專制暴君絕對不相信這一點,隻相信高一壓和暴力可以消滅一切異己因素。

    這是導緻他們覆滅的根本原因。

    搞政治要記取這一曆史教訓,為人處世同樣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當一個人把自己搞到孤家寡人的地步時,恐怕就走入了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