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

關燈
不加以逮捕和懲治,小民們起來同我們結成仇敵。

    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就像要渡過大河,卻找不到渡口和河岸。

    殷商到了現在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微子說:“父師、少師,我是被棄而出亡在外呢,還是呆在家中到老而避于荒野呢?現在你們不指點我,恐怕就要陷于非義,究竟怎麼辦啊?”父師這樣說道:“王子!上天為我們殷商降下大禍,要使我們滅亡,國君卻沉醉在酒中,不懼怕上天的威嚴,不聽年高德劭的舊時大臣的勸告。

    現在殷商的臣民偷竊祭祖天地神靈的各種貢品,都會被寬恕,就是吃掉了貢品也沒有災禍。

    上天向下監視着殷民,國君用殺戮和重刑橫征暴斂,招緻民怨也不放松。

    這些罪行都在國君一人身上,臣民痛苦不堪卻無處申訴。

     “殷商現在将有災禍,我們都會承受災難;如果殷商滅亡了,我們不能去做别人的奴隸。

    我奉勸王子逃出去。

    我早就說過箕子、王子不逃走,我{fi的國家就要徹底滅亡了。

    您自己拿主意吧!鎊人要對先王的事業作出貢獻,我沒有考慮逃跑的事。

    ” 【讀解】 人一旦到了衆叛親離的地步,大概便不可救藥了。

    微子身為纣王的長兄,照理說,胳膊肘肯定是向纣王彎的。

    他多次勸阻纣王,纣王不予理睬。

    自己的親屬尚且如此,何況外人呢?大臣梅伯看到纣王與妲己終日沉迷于一婬一樂,進宮規勸纣王,惹得纣王大怒,本想以“金瓜擊頂”處死,結果卻死在妲己想出的“炮烙”之下。

     纣王為什麼能夠為所欲為,一意孤行?這是值得深思的。

    表面上的理由可以說出一些,比如纣王的殘暴,比如妲己的使壞,但這些都不是根本。

    當一個人獨攬大權而不受任何制約之時,就會造成殷纣王時代的情形。

    應當說,是政治制度本身,造就了纣王。

    即使不是纣王,也會有别的什麼王。

    所以,悲劇是制度的悲劇,而不是一性一格的悲劇。

     就微子而言,既然不能力挽狂瀾,既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局面,出逃肯定是上策。

    惹不起,躲得起。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出逃本身是人生的一種出路,一種境遇。

    出逃的直接原因往往是迫不得已,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極的選擇,實際上卻是十分明智的。

    暴君專制一時難以推翻,以出逃保存自己,等待契機出現。

    婚姻的城堡讓人窒息,讓人感受不到溫馨、快樂和恩一愛一,逃出城堡尋求新的生活便是上佳選擇。

    在一個工作環境中陷入困境,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四面楚歌,這時就應考慮以出逃來擺脫困境。

    面對強大敵人的正面進攻難以抗拒,當然也可以用出逃來暫時回避,尋找别的辦法來打擊敵人。

     所以,出逃不是恥辱,更不是背叛,而是個體應有的自主的主動選擇,是一種人生策略和智慧。

    一毛一澤一東遊擊戰思想的核心和靈魂不就是這樣嗎?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直到把敵人拖垮,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