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陶
關燈
小
中
大
Xi):集中。
敷施:普遍推行。
(18)鹹:全部。
事:擔任事務。
(19)俊乂:指特别有才德的人。
(20)百僚:指衆大夫。
師師:互相學習和仿效。
(21)百工:百官。
惟:想。
時:善。
(22)撫:順從。
五辰: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23)庶:衆多。
績;功績。
凝:成就。
【譯文】 臯陶說:“啊!檢驗一個人的行為可以依據九種品德。
檢驗言論也一樣,如果說一個人有德行,那就要指出許多事實作分依據。
”禹說:“什麼叫做九德?” 臯陶說:“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一性一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态度謙虛而又莊重嚴肅,具有才幹而又辦事認真,善于聽取别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态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
能在行為中表現出這九種品德,就會吉祥順利啊! “每天都能在行為中表現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實行,就可以做卿大夫。
每天都能莊重恭敬地實行九德中的六德,就可以協助天子處理政務而成為諸侯。
如果能把九種品德集中起來全面地實行,使有這些品德的人都擔任一定職務,那麼在職官員都是才德出衆的人了。
大夫們互相學習仿效,官員們都想盡職盡責,嚴格按照五展運行和四時變化行一事,衆多的功業就可以建成了。
” 【讀解】 臯陶提出的從政者應具備的九種品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對政治家們最高的要求,是政治家能達到的最理想的境界。
倘若全部具備九德難以企及的話,可以退而求其次,隻要六德;再不行,還可以退一步,隻具備三德,便可以于國于家于民有益了。
一德都不具備,就該回家種田賣紅薯。
具備九德需要足夠的修養,而且還要經過實際行動來考驗和陶冶。
比如,一性一情溫和的人往往沒有主見,要他兩者皆備,可以讓他多去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來鍛煉。
有才幹的人往往自視甚高,恃才傲物,主觀自信;這樣的人讓他多碰幾次壁,多摔幾次跟鬥,讓他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複雜、有多少人力所不及的意外,他才會知道“鍋兒是鐵鑄的”。
所以,培養九德就是一個過程,也許還是一個很長很長的過程。
這就有個問題:讓無德的人或少德的人到重要的領導崗位去摔打鍛煉,豈不是誤國誤家誤民?也可以反問:如果不通過摔打鍛煉的實際考驗,不把驢和馬牽出場路一溜,怎麼知道是馬還是驢,有德還是無德?好在人民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是有時候,人民群衆的眼睛再雪亮,也作不了主。
培養德行靠個人的自覺。
對從政者應具有的德行,恐怕光靠自覺遠遠不夠,還得要有一種法律的和社會的制約機制來進行規範,才會更合理。
這一點,先輩臯陶沒有想到。
尊卑等級由上天命定。
【原文】 “無教逸欲①,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②。
無曠庶官③,天工(4),人其代之。
天叙有典⑤,勅我五典五敦惇哉(6)!天秩有禮(7),自我五禮有庸哉(8)!同寅協恭和衷哉(9)!叫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10)!天讨有罪(11)十五刑五用哉(12)!政事懋哉!懋哉(13)!“天聰明(14),自我民聰明。
天明畏(15),自我民明威。
達于上下,敬哉有土(16)!” 臯陶曰:“朕言惠可氐行(17)?” 禹曰:“俞!乃言氐可績。
” 臯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18)!” 【注釋】 ①無教:不要。
逸欲:安逸貪欲。
(2)一日二日:意思是天天,每天幾:機,這裡指事情。
③曠:空,這裡指虛設。
庶官;衆官。
(4)天工:上天命令的事。
⑤叙:秩序,指倫理、等級秩序。
典;常法。
(6)勅(Chi):命令。
五典: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間的倫理關系(7)秩:規定等級次序。
(8)自:遵循。
五禮: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種禮節。
庸:經常。
(9)寅:恭敬。
協恭和衷:同心同德,結一緻。
(10)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種等級的禮服。
章;顯示。
(11)讨:懲治。
(12)五刑:墨、剔、剮、宮、大辟五種刑罰。
(13)懋:勉勵,努力。
(14)聰:聽力好,這裡指聽取意見。
明:視力好,這裡指觀察問題。
(15)明:表揚。
畏:懲罰。
(16)有土:保有國土。
(17)氐(ZhT):一定,必須。
(18)贊:輔佐。
襄;治理。
【譯文】 “不要貪圖安逸和放縱私欲,當諸侯就要兢兢業業,每天要處理成千上萬的事。
不要虛設各種官職,上天命定的事情,要由人來完成。
上天安排了等級秩序的常法,命令我們遵循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并使它們淳厚起來!上天規定了尊卑等級次序,要我們遵循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種等級的禮節,并使它們經常
敷施:普遍推行。
(18)鹹:全部。
事:擔任事務。
(19)俊乂:指特别有才德的人。
(20)百僚:指衆大夫。
師師:互相學習和仿效。
(21)百工:百官。
惟:想。
時:善。
(22)撫:順從。
五辰: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23)庶:衆多。
績;功績。
凝:成就。
【譯文】 臯陶說:“啊!檢驗一個人的行為可以依據九種品德。
檢驗言論也一樣,如果說一個人有德行,那就要指出許多事實作分依據。
”禹說:“什麼叫做九德?” 臯陶說:“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一性一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态度謙虛而又莊重嚴肅,具有才幹而又辦事認真,善于聽取别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态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
能在行為中表現出這九種品德,就會吉祥順利啊! “每天都能在行為中表現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實行,就可以做卿大夫。
每天都能莊重恭敬地實行九德中的六德,就可以協助天子處理政務而成為諸侯。
如果能把九種品德集中起來全面地實行,使有這些品德的人都擔任一定職務,那麼在職官員都是才德出衆的人了。
大夫們互相學習仿效,官員們都想盡職盡責,嚴格按照五展運行和四時變化行一事,衆多的功業就可以建成了。
” 【讀解】 臯陶提出的從政者應具備的九種品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對政治家們最高的要求,是政治家能達到的最理想的境界。
倘若全部具備九德難以企及的話,可以退而求其次,隻要六德;再不行,還可以退一步,隻具備三德,便可以于國于家于民有益了。
一德都不具備,就該回家種田賣紅薯。
具備九德需要足夠的修養,而且還要經過實際行動來考驗和陶冶。
比如,一性一情溫和的人往往沒有主見,要他兩者皆備,可以讓他多去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來鍛煉。
有才幹的人往往自視甚高,恃才傲物,主觀自信;這樣的人讓他多碰幾次壁,多摔幾次跟鬥,讓他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複雜、有多少人力所不及的意外,他才會知道“鍋兒是鐵鑄的”。
所以,培養九德就是一個過程,也許還是一個很長很長的過程。
這就有個問題:讓無德的人或少德的人到重要的領導崗位去摔打鍛煉,豈不是誤國誤家誤民?也可以反問:如果不通過摔打鍛煉的實際考驗,不把驢和馬牽出場路一溜,怎麼知道是馬還是驢,有德還是無德?好在人民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是有時候,人民群衆的眼睛再雪亮,也作不了主。
培養德行靠個人的自覺。
對從政者應具有的德行,恐怕光靠自覺遠遠不夠,還得要有一種法律的和社會的制約機制來進行規範,才會更合理。
這一點,先輩臯陶沒有想到。
尊卑等級由上天命定。
【原文】 “無教逸欲①,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②。
無曠庶官③,天工(4),人其代之。
天叙有典⑤,勅我五典五敦惇哉(6)!天秩有禮(7),自我五禮有庸哉(8)!同寅協恭和衷哉(9)!叫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10)!天讨有罪(11)十五刑五用哉(12)!政事懋哉!懋哉(13)!“天聰明(14),自我民聰明。
天明畏(15),自我民明威。
達于上下,敬哉有土(16)!” 臯陶曰:“朕言惠可氐行(17)?” 禹曰:“俞!乃言氐可績。
” 臯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18)!” 【注釋】 ①無教:不要。
逸欲:安逸貪欲。
(2)一日二日:意思是天天,每天幾:機,這裡指事情。
③曠:空,這裡指虛設。
庶官;衆官。
(4)天工:上天命令的事。
⑤叙:秩序,指倫理、等級秩序。
典;常法。
(6)勅(Chi):命令。
五典: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間的倫理關系(7)秩:規定等級次序。
(8)自:遵循。
五禮: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種禮節。
庸:經常。
(9)寅:恭敬。
協恭和衷:同心同德,結一緻。
(10)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種等級的禮服。
章;顯示。
(11)讨:懲治。
(12)五刑:墨、剔、剮、宮、大辟五種刑罰。
(13)懋:勉勵,努力。
(14)聰:聽力好,這裡指聽取意見。
明:視力好,這裡指觀察問題。
(15)明:表揚。
畏:懲罰。
(16)有土:保有國土。
(17)氐(ZhT):一定,必須。
(18)贊:輔佐。
襄;治理。
【譯文】 “不要貪圖安逸和放縱私欲,當諸侯就要兢兢業業,每天要處理成千上萬的事。
不要虛設各種官職,上天命定的事情,要由人來完成。
上天安排了等級秩序的常法,命令我們遵循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并使它們淳厚起來!上天規定了尊卑等級次序,要我們遵循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種等級的禮節,并使它們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