臯陶
關燈
小
中
大
化!君臣之間要相互敬重,同心同德!上天任命有德的人管理民衆,要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種等級的禮服來顯示有德者的區别!上天懲罰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來處治犯了罪的人!處理政務要互相勉勵!要共同努力!”
“上天明察一切,來自于臣民的意見。
上天賞罰分明,來自于臣民的賞罰意願。
上天和下民之間互相通達,所以要恭敬從政才能保有國土。
”臯陶說:“我的話一定會得到實行嗎?” 禹說:“是的,你的話會得到實行并會獲得成功。
” 臯陶說:“其實我沒有什麼智慧,隻是想輔佐君王治理好國家啊!” 【讀解】 臯陶本人是謙卑的,心目中沒有自我,隻有上天、君王和民衆。
他的自我價值和人生目标,就是按照上天事先規定好了的一切,履行自己的職責。
離開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樣的等級座标,自我就不存在,就沒有價值和意義。
那麼,上天是誰?他憑什麼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尊卑等級秩序?他憑什麼命令人們必須遵守他規定的這種等級秩序?說穿了,“上天”其實是人自己。
是人自己規定了人有尊卑貴賤之分,是人自己要求遵守等級秩序。
反複宣揚這樣的觀點,造成的實際效果是:人有尊卑貴賤之分是不言自明、不容置疑的真理,于是有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說法。
另一方面,相信命定論造成的效果是普遍的愚昧,是對自我和個人價值的無情否定。
可以作一個設想:如果真有“上天”存在,那麼“上天”說人人生來都是天使,人人都可以做國王,人人都可以升官發财成為款爺,江山輪流坐,即使是雞也可以變鳳凰,效果會是怎樣?天下會不會亂套、會不會群龍無首? 看曆史,想今天,答案不言自明。
乞丐可以當皇帝,皇帝也有淪為階下囚的時候。
人生是個大舞台,大夥兒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台。
再美好的筵席,也有結束的時候。
自古英雄出草莽,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全沒有了尊卑貴賤的等級秩序。
如果“上天”有眼,該不會氣得糊塗吧?大禹治水的自述 【原文】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臯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①,下民昏墊②。
予乘四載③,随山刊木④,暨益奏庶鮮食(5)。
予決九川距四海(6),浚賦治距川(7)。
暨稷播(8),奏庶艱食鮮食(9)。
懋遷有無化居(10)。
蒸民乃粒(11),萬邦作乂(12)。
”臯陶曰:“俞!師汝昌言(13)。
” 【注釋】 ①懷:包圍。
襄:淹沒。
②昏墊:意思是沉陷,吞隊③四載:四種交通工具,指車、船、橇、轎。
④刊:砍削,這裡指砍削樹木作路标。
⑤暨:及,和。
益:人名,伯益。
奏:進。
鮮食:剛殺了的鳥獸。
(6)決:疏通。
距:到達。
(7)浚;疏通。
歐法(qbonkodi):田間的水溝。
(8)稷:人名,後稷。
傳說他教人們播種莊稼。
(9)艱食:根生的糧食,指谷類。
(10)懋:用作“貿”,懋遷的意思就是貿易。
化居:遷移囤積的貨物。
(11)粒:立,意思是成,定。
(12)作:開始。
乂;治理。
(13)師:用作“斯”,意思是這裡。
【譯文】 舜帝說:“來吧,禹!你也談談高見吧。
”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臯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衆被大水吞沒。
我乘坐着四種交通工具,順着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衆。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鋇,使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
我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衆提一供谷物和肉食。
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衆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開始得到治理。
”臯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 【讀解】 我們從小就知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傳說,現在我們讀到的是大禹自己談如何整治洪水。
聽了他的叙述,我們不由得贊歎:“真神奇!”然後仔細一想,發現不要由此産生誤會。
如果真有大禹整治洪水這回事兒,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這事兒他一個人幹不了!這道理就像拿破侖在阿爾卑斯山上望着追趕他的敵軍時明智地說的,要是沒有面前這些敵人,他成不了英雄。
大禹是治水的英雄;但是沒有洪水,沒有衆多的人齊心協力,他也成不了英雄。
把大禹治水的事說出來寫出來,是想說明聖人君子不要忘記為民造福。
做官是通過治理人民來為人民造福,為民除害也是為民造福,殊途同歸。
可是還要補充一點,想一想是誰來為聖人君子造福的呢?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腦筋急轉彎兒。
上天賞罰分明,來自于臣民的賞罰意願。
上天和下民之間互相通達,所以要恭敬從政才能保有國土。
”臯陶說:“我的話一定會得到實行嗎?” 禹說:“是的,你的話會得到實行并會獲得成功。
” 臯陶說:“其實我沒有什麼智慧,隻是想輔佐君王治理好國家啊!” 【讀解】 臯陶本人是謙卑的,心目中沒有自我,隻有上天、君王和民衆。
他的自我價值和人生目标,就是按照上天事先規定好了的一切,履行自己的職責。
離開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這樣的等級座标,自我就不存在,就沒有價值和意義。
那麼,上天是誰?他憑什麼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尊卑等級秩序?他憑什麼命令人們必須遵守他規定的這種等級秩序?說穿了,“上天”其實是人自己。
是人自己規定了人有尊卑貴賤之分,是人自己要求遵守等級秩序。
反複宣揚這樣的觀點,造成的實際效果是:人有尊卑貴賤之分是不言自明、不容置疑的真理,于是有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說法。
另一方面,相信命定論造成的效果是普遍的愚昧,是對自我和個人價值的無情否定。
可以作一個設想:如果真有“上天”存在,那麼“上天”說人人生來都是天使,人人都可以做國王,人人都可以升官發财成為款爺,江山輪流坐,即使是雞也可以變鳳凰,效果會是怎樣?天下會不會亂套、會不會群龍無首? 看曆史,想今天,答案不言自明。
乞丐可以當皇帝,皇帝也有淪為階下囚的時候。
人生是個大舞台,大夥兒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台。
再美好的筵席,也有結束的時候。
自古英雄出草莽,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全沒有了尊卑貴賤的等級秩序。
如果“上天”有眼,該不會氣得糊塗吧?大禹治水的自述 【原文】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臯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①,下民昏墊②。
予乘四載③,随山刊木④,暨益奏庶鮮食(5)。
予決九川距四海(6),浚賦治距川(7)。
暨稷播(8),奏庶艱食鮮食(9)。
懋遷有無化居(10)。
蒸民乃粒(11),萬邦作乂(12)。
”臯陶曰:“俞!師汝昌言(13)。
” 【注釋】 ①懷:包圍。
襄:淹沒。
②昏墊:意思是沉陷,吞隊③四載:四種交通工具,指車、船、橇、轎。
④刊:砍削,這裡指砍削樹木作路标。
⑤暨:及,和。
益:人名,伯益。
奏:進。
鮮食:剛殺了的鳥獸。
(6)決:疏通。
距:到達。
(7)浚;疏通。
歐法(qbonkodi):田間的水溝。
(8)稷:人名,後稷。
傳說他教人們播種莊稼。
(9)艱食:根生的糧食,指谷類。
(10)懋:用作“貿”,懋遷的意思就是貿易。
化居:遷移囤積的貨物。
(11)粒:立,意思是成,定。
(12)作:開始。
乂;治理。
(13)師:用作“斯”,意思是這裡。
【譯文】 舜帝說:“來吧,禹!你也談談高見吧。
”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臯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衆被大水吞沒。
我乘坐着四種交通工具,順着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衆。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鋇,使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
我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衆提一供谷物和肉食。
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衆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開始得到治理。
”臯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 【讀解】 我們從小就知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傳說,現在我們讀到的是大禹自己談如何整治洪水。
聽了他的叙述,我們不由得贊歎:“真神奇!”然後仔細一想,發現不要由此産生誤會。
如果真有大禹整治洪水這回事兒,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這事兒他一個人幹不了!這道理就像拿破侖在阿爾卑斯山上望着追趕他的敵軍時明智地說的,要是沒有面前這些敵人,他成不了英雄。
大禹是治水的英雄;但是沒有洪水,沒有衆多的人齊心協力,他也成不了英雄。
把大禹治水的事說出來寫出來,是想說明聖人君子不要忘記為民造福。
做官是通過治理人民來為人民造福,為民除害也是為民造福,殊途同歸。
可是還要補充一點,想一想是誰來為聖人君子造福的呢?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腦筋急轉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