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書

關燈
成了統治者的供養人和可以任意支配、宰殺的奴仆。

    龍顔不可冒犯,太歲頭上的土動不得,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正,天下變了。

     重溫帝堯、帝舜的事迹,我們最古老的這兩位祖宗,能夠給我們的啟示該不算少吧!堯帝挑選接班人 【原文】 帝曰:“咨!四嶽。

    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①,龔朕位②?” 嶽曰:“否德添帝位③。

    ” 曰:“明明揚側陋④。

    ”師錫帝曰⑤:“有鳏在下(6),曰虞舜。

    ” 帝曰:“俞(7)!予聞,如何?” 嶽曰:“瞽子(8),父頑,母嚣,象傲,克諧。

    以孝烝烝(9),乂不格一奸一(10)。

    ” 乂帝曰:“我其誠哉!女于時(11),觀厥刑于二女(12)。

    ”厘降二女于妫汭(13),嫔于虞(14)。

     帝曰:“欽哉!” 慎微五典(15),五典克從(16)。

    納于百揆(17),百揆時叙(18)。

    賓于四門(19),四門穆穆(20)。

    納于大麓(21),烈風雷雨弗迷。

     帝曰:“格(22)!汝舜。

    詢事考言(23),乃言凪可績(24),三載。

    汝陟帝位(25)。

    ”舜讓于德,弗嗣。

     【注釋】 ①庸命:順應天命。

    ②襲:用作“踐”,意思是履行,這裡指接替帝位。

    ③否(PT):鄙陋。

    添(tian):辱,意思是不配。

    ④明明:明察賢明的人。

    揚:選拔,舉薦。

    側陋:隐伏卑微的人。

    ⑤師:衆人,大家。

    錫:賜,這裡指提出意見。

    (6)鳏(guan):困苦的人。

    (7)俞:是的,就這樣。

    (8)瞽(gu):瞎子,這裡指舜的父親樂官瞽瞍。

    (9)烝烝:形容孝德美厚。

    (10)乂(yi):治理。

    格:至,達到。

    一奸一:邪惡。

    (11)女:嫁女。

    時:是,這個人,這裡指舜。

    (12)刑:法度,法則。

    二女:指堯的女兒娥皇和女英。

    (13)厘:命令。

    妫(guT):水名。

    汭(rui):河流彎曲的地方。

    (14)嫔:嫁給别人作妻子。

    ,(15)徽:美善。

    五黃:五常,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6)克:能夠。

    從:順從。

    (17)納:賜予職位。

    百接;掌管一切事務的官。

    (18)時叙。

    承順,意思是服從領導。

    (19)賓:迎接賓客。

    (20)穆穆:形容儀容齊整。

    (21)麓:山腳。

    (22)格到來,來。

    (23)詢:謀劃。

    考:考察。

    (24)乃:你。

    凪(zhi):求得。

    (25)陟:升,登。

     【譯文】 堯帝說:“唉!四方的部落首領!我在位任職七十年,你們中有誰能順應天命,接替一我的帝位?”。

     四方部落首領說:“我們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 堯帝說:“可以考察貴戚中賢明的人,也可以推舉地位低微的賢人。

    ” 大家向堯推薦說;“民間有個處境困苦的人,名叫虞舜。

    ” 堯帝說:“是啊,我聽說過。

    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四方部落首領回答說:“他是樂官瞽瞍的兒子。

    他的父親心術不正,母親善于說謊,,他的弟弟象十分傲慢,但舜能與他們和睦相處.他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他們,使他們改惡從善,不走邪路。

    ” 堯帝說。

    “那我就考驗考驗他吧!把我的兩個女兒嫁給他,通過兩個女兒考察他的德行。

    ”于是,堯命令兩個女兒到妫河的彎曲處,在那裡嫁給了虞舜。

     堯帝說:“恭謹地處理政務吧!” 舜謹慎地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美德,臣民都能順從。

    他又受命管理百官,百官都能服從。

    他在明堂四門迎接前來朝見的四方諸侯。

    四方諸侯全都儀容整肅。

    他還到深山老林中去經受風雨考驗,即使在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時也不迷失方向。

     堯帝說:“來吧,舜埃我同你謀劃政事,考察你的言論,你提的意見十分正确。

    經過三年考驗,你一定能成就大業。

    你現在可以登上帝位了。

    ”舜要把帝位讓給更有德行的人,不願就位。

     【讀解】 對君王來說,挑選接班人是件大事,它關系到國家會不會變顔色。

    堯帝當了70年君王,功德滿天下,無奈年齡不饒人,總有退位的一天,要把權力交給下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堯的時代還沒有皇帝江山不外傳的世襲制,可以把權力交給家族以外的人。

    這種移交權力的做法,在古代叫做“禅讓”。

    并且,把權力交給誰,可以由各方氏族首領參與讨論,提出建議,推薦人眩這就很有點民一主色彩了,不是由最高統治者一個人說了就算。

    移交權力的确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且不說衆多争權奪利的複雜瓜葛,單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