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賽舉鼎秦武王絕蒍莽赴會楚懷王陷秦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楚懷王恨張儀欺詐,願白獻黔中之地,隻要換張儀一人。
左右忌嫉張儀者,皆曰:“以一人而易數百裡之地,利莫大焉!”秦惠文王曰:“張儀吾股肱之臣,寡人甯不得地,何忍棄之?”張儀自請曰:“微臣願往!”惠文王曰:“楚王含盛怒以待先生,往必見殺,故寡人不忍遣也。
”張儀奏曰:“殺臣一人,而為秦得黔中之地,臣死有餘榮矣!況未必死乎?”惠文王曰:“先生何計自脫?試為寡人言之。
”張儀曰:“楚夫人鄭袖,美而有智,得王之一寵一。
臣昔地楚時,聞楚王新幸一美人,鄭袖謂美人曰:‘大王惡人以鼻氣觸之,子見王必掩其鼻。
’美人信其言。
楚王問于鄭袖曰:‘美人見寡人,辄掩鼻,何也?’鄭袖曰:‘嫌大王體臭,故惡聞之。
’楚王大怒,命劓美人之鼻。
袖遂專一寵一。
又有嬖臣靳尚,媚事鄭袖,内外用事。
而臣與靳尚相善,臣自料能借其庇,可以不死。
大王但诏魏章等留兵漢中,遙為進取勢,楚必然不敢殺臣矣。
”秦王乃遣儀行。
儀既至楚國,懷王即命使者執而囚之,将擇日告于太廟,然後行誅。
張儀别遣人打靳尚關節①,靳尚入言于鄭袖曰:“夫人之一寵一不終矣,奈何!”鄭袖曰:“何故?”靳尚曰:“秦不知楚王之怒一張儀,故遣使楚。
今聞楚王欲殺儀,秦将還楚侵地,使親女一下嫁于楚,以美人善歌者為媵,以贖張儀之罪。
秦女至,楚王必尊而禮之,夫人雖欲擅一寵一,得乎?”鄭袖大驚曰:“子有何計,可止其事?”靳尚曰:“夫人若為不知者,而以利害言于大王。
使出張儀還秦,事宜可已。
”鄭袖乃中夜涕泣,言于懷王曰:“大王欲以地易張儀,地未入秦,而張儀先至,是秦之有禮于大王也。
秦兵一舉而席卷漢中,有吞楚之勢,若殺張儀以怒之,必将益兵攻楚。
我夫婦不能相保,妾中心如刺,飲食不甘者累日矣。
且人臣各為具主,張儀天下智士,其相秦國久,與秦偏厚,何怪其然?大王若厚待儀,儀之事楚,亦猶秦也。
”懷王曰:“卿勿憂,容寡人從長計議。
”靳尚複乘間言曰:“殺一張儀,何損于秦?而又失黔中數百裡之地。
不如留儀,以為和秦之地。
”懷王意亦惜黔中之地,不肯與秦,于是出張儀,因厚禮之。
張儀遂說懷王以事秦之利。
懷王即遣張儀歸秦,通兩國之好。
屈平出使齊國而歸,聞張儀已去,乃谏曰:“前大王見欺于張儀,儀至,臣以為大王必烹食其肉,今赦之不誅,又欲聽其邪說,率先事秦。
夫匹夫猶不忘仇雠,況君乎?未得秦歡,而先觸天下之公憤,臣竊以為非計也。
”懷王悔,使人駕轺車追之,張儀已星馳出郊二日矣。
張儀既還秦,魏章亦班師而歸。
史臣有詩雲: 張儀反覆為嬴秦,朝作俘囚暮上賓。
堪笑懷王如木偶,不從忠計聽讒人。
張儀謂秦王曰:“儀萬死一生,得複見大王之面。
楚王誠畏秦甚,雖然,不可使臣失信于楚。
大王誠割漢中之半,以為楚德,與為婚姻,臣請借楚為端,說六國連袂①以事秦。
”秦王許之。
遂割漢中五縣,遣人往楚修好。
因求懷王之女為太子蕩妃,複以秦女許妻懷王之少子蘭。
懷王大喜,以為張儀果不欺楚也。
秦王念張儀之勞,封以五邑,号武信君。
因具黃金白璧,高車驷馬,使以“連衡”之術,往說列國。
張儀東見齊湣王,曰:“大王自料土地孰與秦廣?甲兵孰與秦強?從人為齊計者,皆謂齊去秦遠,可以無患。
此但狃目前,不顧後患。
今秦、楚嫁女娶婦,結昆弟之好,三晉莫不悚懼,争獻地以事秦。
大王獨與秦為仇,秦驅朝、魏攻齊之南境,悉趙兵渡黃河,以乘臨淄、即墨之敝,大王雖欲事秦,尚可得乎?今日之計,事秦者安,背秦者危!”齊湣王曰:“寡人願以國聽于先生。
”乃厚贈張儀。
儀複西說趙王曰:“敝邑秦王,有敝甲凋兵,願與君會于邯鄲之下,使微臣先聞于左右。
大王所恃者,蘇秦之約耳。
秦背燕逃齊,又以反誅,一身不保,而人猶信之,誤矣!今秦、楚結婚,齊獻魚鹽之地,韓、魏稱東藩之臣,是五國為一也。
大王欲以孤趙抗五國之鋒,萬無一幸!筆臣為大王計,莫如事秦。
”趙王許諾。
儀複北往燕國,說燕昭王曰:“大王所最親者,莫如趙。
昔趙襄子嘗以其姊為代王夫人,襄子欲并代國,約與代王為好會,令工人①制為長一柄一金鬥。
方宴,廚人進羹,反鬥一柄一以擊代王
左右忌嫉張儀者,皆曰:“以一人而易數百裡之地,利莫大焉!”秦惠文王曰:“張儀吾股肱之臣,寡人甯不得地,何忍棄之?”張儀自請曰:“微臣願往!”惠文王曰:“楚王含盛怒以待先生,往必見殺,故寡人不忍遣也。
”張儀奏曰:“殺臣一人,而為秦得黔中之地,臣死有餘榮矣!況未必死乎?”惠文王曰:“先生何計自脫?試為寡人言之。
”張儀曰:“楚夫人鄭袖,美而有智,得王之一寵一。
臣昔地楚時,聞楚王新幸一美人,鄭袖謂美人曰:‘大王惡人以鼻氣觸之,子見王必掩其鼻。
’美人信其言。
楚王問于鄭袖曰:‘美人見寡人,辄掩鼻,何也?’鄭袖曰:‘嫌大王體臭,故惡聞之。
’楚王大怒,命劓美人之鼻。
袖遂專一寵一。
又有嬖臣靳尚,媚事鄭袖,内外用事。
而臣與靳尚相善,臣自料能借其庇,可以不死。
大王但诏魏章等留兵漢中,遙為進取勢,楚必然不敢殺臣矣。
”秦王乃遣儀行。
儀既至楚國,懷王即命使者執而囚之,将擇日告于太廟,然後行誅。
張儀别遣人打靳尚關節①,靳尚入言于鄭袖曰:“夫人之一寵一不終矣,奈何!”鄭袖曰:“何故?”靳尚曰:“秦不知楚王之怒一張儀,故遣使楚。
今聞楚王欲殺儀,秦将還楚侵地,使親女一下嫁于楚,以美人善歌者為媵,以贖張儀之罪。
秦女至,楚王必尊而禮之,夫人雖欲擅一寵一,得乎?”鄭袖大驚曰:“子有何計,可止其事?”靳尚曰:“夫人若為不知者,而以利害言于大王。
使出張儀還秦,事宜可已。
”鄭袖乃中夜涕泣,言于懷王曰:“大王欲以地易張儀,地未入秦,而張儀先至,是秦之有禮于大王也。
秦兵一舉而席卷漢中,有吞楚之勢,若殺張儀以怒之,必将益兵攻楚。
我夫婦不能相保,妾中心如刺,飲食不甘者累日矣。
且人臣各為具主,張儀天下智士,其相秦國久,與秦偏厚,何怪其然?大王若厚待儀,儀之事楚,亦猶秦也。
”懷王曰:“卿勿憂,容寡人從長計議。
”靳尚複乘間言曰:“殺一張儀,何損于秦?而又失黔中數百裡之地。
不如留儀,以為和秦之地。
”懷王意亦惜黔中之地,不肯與秦,于是出張儀,因厚禮之。
張儀遂說懷王以事秦之利。
懷王即遣張儀歸秦,通兩國之好。
屈平出使齊國而歸,聞張儀已去,乃谏曰:“前大王見欺于張儀,儀至,臣以為大王必烹食其肉,今赦之不誅,又欲聽其邪說,率先事秦。
夫匹夫猶不忘仇雠,況君乎?未得秦歡,而先觸天下之公憤,臣竊以為非計也。
”懷王悔,使人駕轺車追之,張儀已星馳出郊二日矣。
張儀既還秦,魏章亦班師而歸。
史臣有詩雲: 張儀反覆為嬴秦,朝作俘囚暮上賓。
堪笑懷王如木偶,不從忠計聽讒人。
張儀謂秦王曰:“儀萬死一生,得複見大王之面。
楚王誠畏秦甚,雖然,不可使臣失信于楚。
大王誠割漢中之半,以為楚德,與為婚姻,臣請借楚為端,說六國連袂①以事秦。
”秦王許之。
遂割漢中五縣,遣人往楚修好。
因求懷王之女為太子蕩妃,複以秦女許妻懷王之少子蘭。
懷王大喜,以為張儀果不欺楚也。
秦王念張儀之勞,封以五邑,号武信君。
因具黃金白璧,高車驷馬,使以“連衡”之術,往說列國。
張儀東見齊湣王,曰:“大王自料土地孰與秦廣?甲兵孰與秦強?從人為齊計者,皆謂齊去秦遠,可以無患。
此但狃目前,不顧後患。
今秦、楚嫁女娶婦,結昆弟之好,三晉莫不悚懼,争獻地以事秦。
大王獨與秦為仇,秦驅朝、魏攻齊之南境,悉趙兵渡黃河,以乘臨淄、即墨之敝,大王雖欲事秦,尚可得乎?今日之計,事秦者安,背秦者危!”齊湣王曰:“寡人願以國聽于先生。
”乃厚贈張儀。
儀複西說趙王曰:“敝邑秦王,有敝甲凋兵,願與君會于邯鄲之下,使微臣先聞于左右。
大王所恃者,蘇秦之約耳。
秦背燕逃齊,又以反誅,一身不保,而人猶信之,誤矣!今秦、楚結婚,齊獻魚鹽之地,韓、魏稱東藩之臣,是五國為一也。
大王欲以孤趙抗五國之鋒,萬無一幸!筆臣為大王計,莫如事秦。
”趙王許諾。
儀複北往燕國,說燕昭王曰:“大王所最親者,莫如趙。
昔趙襄子嘗以其姊為代王夫人,襄子欲并代國,約與代王為好會,令工人①制為長一柄一金鬥。
方宴,廚人進羹,反鬥一柄一以擊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