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 馬陵道萬弩射龐涓鹹陽市五牛分商鞅
關燈
小
中
大
明大王之四失,然後就刑。
妾離秦用商鞅,國以富強。
不日出兵函關,與齊争勝,必首受其患。
大王内無良将,邊備漸弛,以妾為王揚目而視之。
妾聞‘君有诤臣,不亡其國;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大王内耽女色,外荒國政,忠谏之士,拒而不納,妾所以炫齒為王受谏也。
且王歡等阿谀取容,蔽賢竊位,驺衍等迂談闊論,虛而無實。
大王信用此輩,妾恐其有誤社稷,所以舉手為王揮之。
王築宮築囿,台榭陂池,殚竭民力,虛耗國賦,所以拊膝為王拆之。
大王四失,危如累一卵一,而偷目前之安,不顧異日之患。
妾冒死上言,倘蒙采聽,雖死何恨!”宣王歎曰:“使無鐘離氏之言,寡人不得聞其過也!”即日罷宴,以車載春歸宮,立為正後。
春辭曰:“大王不納妾言,安用妾身?”于是宣王招賢下士,疏遠嬖佞,散遣稷下遊說之徒,以田嬰為相國,以鄒人孟轲為上賓,齊國大治。
即以無鹽之邑封春家,号春為無鹽君。
此是後話。
話分兩頭。
卻說秦相國衛鞅聞龐涓之死,言于孝公曰:“秦、魏比鄰之國,秦之有魏,猶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勢不兩存明矣。
魏今大破①于齊,諸侯叛之,可乘此時伐魏,魏不能支,必然東徒。
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鄉②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孝公以為然。
使衛鞅為大将,公子少官副之,帥兵五萬伐魏。
師出鹹陽,望東進發,警報已至西河。
守臣朱倉告急文書,一日三發。
惠王大集群臣,問禦秦之計。
公子卬進曰:“鞅昔日在魏時,與臣相善,臣嘗舉薦于大王,大王不聽。
今日臣願領兵前往,先與講和。
如若不許,然後固守城池,請救③韓、趙。
”群臣皆贊其策。
惠王即拜公子卬為大将,亦率兵五萬,來救西河,進屯吳城。
那吳城是吳起守西河時所築,以拒秦者,堅固可守。
公子卬正欲修書,遣人往秦寨通問衛鞅,欲其罷兵。
守城将士報道:“今有秦相國差人下書,見在城外。
”公子卬命缒城而上,發書看之。
書曰: 鞅始與公子相得甚歡,不異骨肉。
今各事其主,為兩國之将,何忍治兵,自相魚肉?鄙意欲與公子相約,各去兵車,釋甲胃,以衣冠之會,相見于玉泉山,樂飲而罷。
免使兩國肝腦塗地;使千秋而下,稱吾兩人之交情,同于管鮑。
公子如肯俯從,幸示其期! 公子卬讀畢大喜曰:“吾意正欲如此。
”遂厚待使者,答以書曰: 相國不忘夙昔之好,舉齊桓故事,以衣裳易兵車,安秦、魏之民,明管、鮑之誼,此卬志也。
三日之内,惟相國示期,敢不聽命。
衛鞅得了回書,喜曰:“吾計成矣!”複使人入城訂定日期,言:“秦兵前營已撤,打發先回,隻等會過元帥,便拔寨都起。
”複以旱藕、麝香遺之曰:“此二物秦地所産,旱藕益人,麝香辟邪,聊志舊情,永以為好。
”公子卬謂衛鞅一愛一己,益信其無他,答書謝之。
衛鞅假傳軍令,使前營盡撤,公子少官率領先行。
卻暗暗吩咐,一路隻說射獵充食,在狐岐山、白雀山等處,四散埋伏。
期定是日午末未初,齊到玉泉山下。
隻聽山下放炮為号,便一齊殺入,将來人盡數拿住,不許走漏一人。
至期,侵晨,衛鞅先使人報入城中,言:“相國先往玉泉山伺候,随行不滿三百人。
”公子卬十分相信,亦以輶車載酒食,并樂工一部①,乘車赴會,人數與衛鞅相當。
衛鞅在山下相迎。
公子卬見人從既少,且無軍器,坦然不疑。
相見之間,各叙昔日交情,并及今日通和之意。
魏國從人,無不歡喜。
兩邊俱有酒席,公子卬是地主,先替衛鞅把盞。
三獻三酬,奏樂三次。
衛鞅使軍吏席上報時,即命撤了魏國筵席,另用本國酒馔。
兩個侍酒的,都是秦國有名的勇士,一個喚做烏獲,力舉千鈞。
一個喚做任鄙,手格虎豹。
衛鞅才舉初杯相勸,以目視左右,便去山頂上放起一聲号炮,山下亦放炮相應,聲震陵谷。
公子卬大驚曰:“此炮何來?相國莫非見欺否?”衛鞅笑曰:“暫欺一次,尚容告罪!”公子卬心慌,便欲奔逃。
卻被烏獲緊緊幫住,轉動不得。
任鄙指揮左右拿人。
公子少官率領軍士,拘獲車仗人等,真個是滴水不漏。
衛鞅吩咐将公子卬上了囚車,先遞回秦國報捷。
卻将所獲随行人衆,解其束縛,賜酒壓驚,仍用原來車仗,教他:“隻說主帥赴會回來。
賺開城門,另有重賞;如若不從,即時斬首!”那一行從人,都是小輩,誰不怕死,盡皆依允。
卻教烏獲假作公子卬坐于車中,任鄙作護送使臣,單車随後。
城上認得是自家人從,即時開門。
那兩員勇将,一齊發作,将城門一拳一腳,打
妾離秦用商鞅,國以富強。
不日出兵函關,與齊争勝,必首受其患。
大王内無良将,邊備漸弛,以妾為王揚目而視之。
妾聞‘君有诤臣,不亡其國;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大王内耽女色,外荒國政,忠谏之士,拒而不納,妾所以炫齒為王受谏也。
且王歡等阿谀取容,蔽賢竊位,驺衍等迂談闊論,虛而無實。
大王信用此輩,妾恐其有誤社稷,所以舉手為王揮之。
王築宮築囿,台榭陂池,殚竭民力,虛耗國賦,所以拊膝為王拆之。
大王四失,危如累一卵一,而偷目前之安,不顧異日之患。
妾冒死上言,倘蒙采聽,雖死何恨!”宣王歎曰:“使無鐘離氏之言,寡人不得聞其過也!”即日罷宴,以車載春歸宮,立為正後。
春辭曰:“大王不納妾言,安用妾身?”于是宣王招賢下士,疏遠嬖佞,散遣稷下遊說之徒,以田嬰為相國,以鄒人孟轲為上賓,齊國大治。
即以無鹽之邑封春家,号春為無鹽君。
此是後話。
話分兩頭。
卻說秦相國衛鞅聞龐涓之死,言于孝公曰:“秦、魏比鄰之國,秦之有魏,猶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勢不兩存明矣。
魏今大破①于齊,諸侯叛之,可乘此時伐魏,魏不能支,必然東徒。
然後秦據河山之固,東鄉②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孝公以為然。
使衛鞅為大将,公子少官副之,帥兵五萬伐魏。
師出鹹陽,望東進發,警報已至西河。
守臣朱倉告急文書,一日三發。
惠王大集群臣,問禦秦之計。
公子卬進曰:“鞅昔日在魏時,與臣相善,臣嘗舉薦于大王,大王不聽。
今日臣願領兵前往,先與講和。
如若不許,然後固守城池,請救③韓、趙。
”群臣皆贊其策。
惠王即拜公子卬為大将,亦率兵五萬,來救西河,進屯吳城。
那吳城是吳起守西河時所築,以拒秦者,堅固可守。
公子卬正欲修書,遣人往秦寨通問衛鞅,欲其罷兵。
守城将士報道:“今有秦相國差人下書,見在城外。
”公子卬命缒城而上,發書看之。
書曰: 鞅始與公子相得甚歡,不異骨肉。
今各事其主,為兩國之将,何忍治兵,自相魚肉?鄙意欲與公子相約,各去兵車,釋甲胃,以衣冠之會,相見于玉泉山,樂飲而罷。
免使兩國肝腦塗地;使千秋而下,稱吾兩人之交情,同于管鮑。
公子如肯俯從,幸示其期! 公子卬讀畢大喜曰:“吾意正欲如此。
”遂厚待使者,答以書曰: 相國不忘夙昔之好,舉齊桓故事,以衣裳易兵車,安秦、魏之民,明管、鮑之誼,此卬志也。
三日之内,惟相國示期,敢不聽命。
衛鞅得了回書,喜曰:“吾計成矣!”複使人入城訂定日期,言:“秦兵前營已撤,打發先回,隻等會過元帥,便拔寨都起。
”複以旱藕、麝香遺之曰:“此二物秦地所産,旱藕益人,麝香辟邪,聊志舊情,永以為好。
”公子卬謂衛鞅一愛一己,益信其無他,答書謝之。
衛鞅假傳軍令,使前營盡撤,公子少官率領先行。
卻暗暗吩咐,一路隻說射獵充食,在狐岐山、白雀山等處,四散埋伏。
期定是日午末未初,齊到玉泉山下。
隻聽山下放炮為号,便一齊殺入,将來人盡數拿住,不許走漏一人。
至期,侵晨,衛鞅先使人報入城中,言:“相國先往玉泉山伺候,随行不滿三百人。
”公子卬十分相信,亦以輶車載酒食,并樂工一部①,乘車赴會,人數與衛鞅相當。
衛鞅在山下相迎。
公子卬見人從既少,且無軍器,坦然不疑。
相見之間,各叙昔日交情,并及今日通和之意。
魏國從人,無不歡喜。
兩邊俱有酒席,公子卬是地主,先替衛鞅把盞。
三獻三酬,奏樂三次。
衛鞅使軍吏席上報時,即命撤了魏國筵席,另用本國酒馔。
兩個侍酒的,都是秦國有名的勇士,一個喚做烏獲,力舉千鈞。
一個喚做任鄙,手格虎豹。
衛鞅才舉初杯相勸,以目視左右,便去山頂上放起一聲号炮,山下亦放炮相應,聲震陵谷。
公子卬大驚曰:“此炮何來?相國莫非見欺否?”衛鞅笑曰:“暫欺一次,尚容告罪!”公子卬心慌,便欲奔逃。
卻被烏獲緊緊幫住,轉動不得。
任鄙指揮左右拿人。
公子少官率領軍士,拘獲車仗人等,真個是滴水不漏。
衛鞅吩咐将公子卬上了囚車,先遞回秦國報捷。
卻将所獲随行人衆,解其束縛,賜酒壓驚,仍用原來車仗,教他:“隻說主帥赴會回來。
賺開城門,另有重賞;如若不從,即時斬首!”那一行從人,都是小輩,誰不怕死,盡皆依允。
卻教烏獲假作公子卬坐于車中,任鄙作護送使臣,單車随後。
城上認得是自家人從,即時開門。
那兩員勇将,一齊發作,将城門一拳一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