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争歃納蒯瞆子路結纓
關燈
小
中
大
,孔子曰:“臣知有魯君,不知有三家。
”陳恒亦懼諸侯之讨,乃悉歸魯、衛之侵地。
北結好于晉之四卿,南行聘于吳、越。
複修陳桓子之政,散财輸粟,以贍貧乏,國人悅服。
乃漸除鮑、晏、高、國諸家,及公族子姓,而割國之大半,為己封邑。
又選一柄一中女子,長七尺以上者,納于後房,不下百人,縱其賓客出入不禁,生男子七十餘人,欲以自強其宗。
齊都邑大夫宰,莫非陳氏。
此是後話。
再說衛世子蒯瞆在戚,其子出公辄率國人拒之,大夫高柴谏不聽。
蒯瞆之姊,嫁于大夫孔圉,生子曰孔悝,嗣為大夫,事出公,執衛政。
孔氏小臣曰渾良夫,身長而貌美,孔圉卒,良夫通于孔姬。
孔姬使渾良夫往戚,問候其弟蒯瞆。
蒯瞆握其手言曰:“子能使我入國為君,使子服冕乘軒,三死無與。
”渾良夫歸,言于也姬。
孔姬使良夫以婦人之服,往迎蒯瞆。
昏夜,良夫與蒯瞆同為婦裝,勇士石乞、孟黡為禦,乘溫車,詭稱婢妾,混入城中,匿于孔姬之室。
孔姬曰:“國家之事,皆在吾兒掌握,今飲于公宮,俟其歸,當以威劫之,事乃有濟耳。
”使石乞、孟黡、渾良夫皆被甲懷劍以俟,伏蒯瞆于台上。
須臾,孔悝自朝帶醉而回,孔姬召而問曰:“父母一之族,孰為至親?”悝曰:“父則伯叔,母則舅氏而已。
”孔姬曰:“汝既知舅氏為母至親,何故不納吾弟?”孔悝曰:“廢子立孫,此先君遺命,悝不敢違也。
”遂起身如廁。
孔姬使石乞、孟黡候于廁外,俟悝出廁,左右幫定①,曰:“太子相召。
”不由分說,擁之上台,來見蒯瞆。
孔姬已先在側,喝曰:“太子在此,孔悝如何不拜!”悝隻得下拜。
孔姬曰:“汝今日肯從舅氏否?”悝曰:“惟命。
”孔姬乃殺豭②,使蒯瞆與悝歃血定盟。
孔姬留石乞、孟黡守悝于台上,而以悝命召聚家甲,使渾良夫帥之襲公宮。
出公辄醉而欲寝,聞亂,使左右往召孔悝。
左右曰:“為亂者,正孔悝也!”辄大驚,即時取寶器,駕輕車,出奔魯國。
群臣不願附蒯瞆者,皆四散逃竄。
仲子路為孔悝家臣,時在城外,聞孔悝被劫,将入城來救。
遇大夫高柴自城中出,曰:“門已閉矣!政不在子,不必與其難也。
”子路曰:“由已食孔氏這祿,敢坐視乎?”遂疾趨及門,門果閉矣。
守門者公孫敢謂子路曰:“君已出奔,子何入為?”子路曰:“吾惡夫食人之祿而避其難者,是以來也。
”适有人自内而出,子路乘門開,遂入城,徑至台下,大呼曰:“仲由在此,孔大夫可下台矣!”孔悝不敢應。
子路欲取火焚台。
蒯瞆懼,使石乞、孟黡二人持戈下台,來敵子路。
子路仗劍來迎。
怎奈乞黡雙戟并舉,攢刺子路,又砍斷其冠纓。
子路身負重傷,将死,曰:“禮,君子死不免冠。
”乃整結其冠纓而死。
孔悝奉蒯瞆即位,是為莊公。
立次子疾為太子,渾良夫為卿。
時孔子在衛,聞蒯瞆之亂,謂衆弟子曰:“柴也其歸乎!由也其死乎!”弟子問其故,孔子曰:“高柴知大義,必能自全;由好勇輕生,昧于敢裁,其死必矣。
”說猶未了,高柴果然奔歸,師弟相見,且悲且喜。
衛之使者接踵而至,見孔子曰:“寡君新立,敬慕夫子,敢獻奇味。
”孔子再拜而受,啟視則肉醢。
孔子遽命覆之。
謂使者曰:“得非吾弟子仲由之肉乎?”使者驚曰:“然也。
夫子何以知之?”孔子曰:“非此,衛君必不以見頒也。
”遂命弟子埋其醢,痛哭曰:“某嘗恐由不得其死,今果然矣!”使者辭去。
未幾,孔子遂得疾不起,年七十有三歲。
時周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己醜也。
史臣有贊雲: 尼丘誕聖,阙裡生德;七十升堂,四方取則。
行誅兩觀,攝相夾谷;歎風遽衰,泣麟何促。
九流仰鏡,萬古欽躅! 弟子營葬于北阜之曲,冢大一頃,鳥雀不敢栖止其樹。
累朝封大成至聖文宣王。
今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天下俱立文廟,春秋二祭,子孫世襲為衍聖公不絕。
不在話下。
再說衛莊公蒯瞆,疑孔悝為出公辄之一黨一,醉以酒而逐之,孔悝奔宋。
莊公為府藏俱空。
召渾良夫計議:“用何計策,可複得寶器?”渾良夫密奏曰:“亡君亦君之子也,何不召之?”不知莊公曾召出公否,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嗥:吼叫。
①章皇:仿徨。
②昭昭:明亮。
③冥冥:暗。
①呼吸:瞬息之間。
①讓:責備。
①賊:殺害。
②采:理睬。
①數:數落,罵。
②鸱夷:皮口袋。
①習流:由流放犯而成士兵。
②俊士:優秀之士。
③君子:貴族。
①中心:心中。
①幫定:攔定。
②豭:公獵。
”陳恒亦懼諸侯之讨,乃悉歸魯、衛之侵地。
北結好于晉之四卿,南行聘于吳、越。
複修陳桓子之政,散财輸粟,以贍貧乏,國人悅服。
乃漸除鮑、晏、高、國諸家,及公族子姓,而割國之大半,為己封邑。
又選一柄一中女子,長七尺以上者,納于後房,不下百人,縱其賓客出入不禁,生男子七十餘人,欲以自強其宗。
齊都邑大夫宰,莫非陳氏。
此是後話。
再說衛世子蒯瞆在戚,其子出公辄率國人拒之,大夫高柴谏不聽。
蒯瞆之姊,嫁于大夫孔圉,生子曰孔悝,嗣為大夫,事出公,執衛政。
孔氏小臣曰渾良夫,身長而貌美,孔圉卒,良夫通于孔姬。
孔姬使渾良夫往戚,問候其弟蒯瞆。
蒯瞆握其手言曰:“子能使我入國為君,使子服冕乘軒,三死無與。
”渾良夫歸,言于也姬。
孔姬使良夫以婦人之服,往迎蒯瞆。
昏夜,良夫與蒯瞆同為婦裝,勇士石乞、孟黡為禦,乘溫車,詭稱婢妾,混入城中,匿于孔姬之室。
孔姬曰:“國家之事,皆在吾兒掌握,今飲于公宮,俟其歸,當以威劫之,事乃有濟耳。
”使石乞、孟黡、渾良夫皆被甲懷劍以俟,伏蒯瞆于台上。
須臾,孔悝自朝帶醉而回,孔姬召而問曰:“父母一之族,孰為至親?”悝曰:“父則伯叔,母則舅氏而已。
”孔姬曰:“汝既知舅氏為母至親,何故不納吾弟?”孔悝曰:“廢子立孫,此先君遺命,悝不敢違也。
”遂起身如廁。
孔姬使石乞、孟黡候于廁外,俟悝出廁,左右幫定①,曰:“太子相召。
”不由分說,擁之上台,來見蒯瞆。
孔姬已先在側,喝曰:“太子在此,孔悝如何不拜!”悝隻得下拜。
孔姬曰:“汝今日肯從舅氏否?”悝曰:“惟命。
”孔姬乃殺豭②,使蒯瞆與悝歃血定盟。
孔姬留石乞、孟黡守悝于台上,而以悝命召聚家甲,使渾良夫帥之襲公宮。
出公辄醉而欲寝,聞亂,使左右往召孔悝。
左右曰:“為亂者,正孔悝也!”辄大驚,即時取寶器,駕輕車,出奔魯國。
群臣不願附蒯瞆者,皆四散逃竄。
仲子路為孔悝家臣,時在城外,聞孔悝被劫,将入城來救。
遇大夫高柴自城中出,曰:“門已閉矣!政不在子,不必與其難也。
”子路曰:“由已食孔氏這祿,敢坐視乎?”遂疾趨及門,門果閉矣。
守門者公孫敢謂子路曰:“君已出奔,子何入為?”子路曰:“吾惡夫食人之祿而避其難者,是以來也。
”适有人自内而出,子路乘門開,遂入城,徑至台下,大呼曰:“仲由在此,孔大夫可下台矣!”孔悝不敢應。
子路欲取火焚台。
蒯瞆懼,使石乞、孟黡二人持戈下台,來敵子路。
子路仗劍來迎。
怎奈乞黡雙戟并舉,攢刺子路,又砍斷其冠纓。
子路身負重傷,将死,曰:“禮,君子死不免冠。
”乃整結其冠纓而死。
孔悝奉蒯瞆即位,是為莊公。
立次子疾為太子,渾良夫為卿。
時孔子在衛,聞蒯瞆之亂,謂衆弟子曰:“柴也其歸乎!由也其死乎!”弟子問其故,孔子曰:“高柴知大義,必能自全;由好勇輕生,昧于敢裁,其死必矣。
”說猶未了,高柴果然奔歸,師弟相見,且悲且喜。
衛之使者接踵而至,見孔子曰:“寡君新立,敬慕夫子,敢獻奇味。
”孔子再拜而受,啟視則肉醢。
孔子遽命覆之。
謂使者曰:“得非吾弟子仲由之肉乎?”使者驚曰:“然也。
夫子何以知之?”孔子曰:“非此,衛君必不以見頒也。
”遂命弟子埋其醢,痛哭曰:“某嘗恐由不得其死,今果然矣!”使者辭去。
未幾,孔子遂得疾不起,年七十有三歲。
時周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己醜也。
史臣有贊雲: 尼丘誕聖,阙裡生德;七十升堂,四方取則。
行誅兩觀,攝相夾谷;歎風遽衰,泣麟何促。
九流仰鏡,萬古欽躅! 弟子營葬于北阜之曲,冢大一頃,鳥雀不敢栖止其樹。
累朝封大成至聖文宣王。
今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天下俱立文廟,春秋二祭,子孫世襲為衍聖公不絕。
不在話下。
再說衛莊公蒯瞆,疑孔悝為出公辄之一黨一,醉以酒而逐之,孔悝奔宋。
莊公為府藏俱空。
召渾良夫計議:“用何計策,可複得寶器?”渾良夫密奏曰:“亡君亦君之子也,何不召之?”不知莊公曾召出公否,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嗥:吼叫。
①章皇:仿徨。
②昭昭:明亮。
③冥冥:暗。
①呼吸:瞬息之間。
①讓:責備。
①賊:殺害。
②采:理睬。
①數:數落,罵。
②鸱夷:皮口袋。
①習流:由流放犯而成士兵。
②俊士:優秀之士。
③君子:貴族。
①中心:心中。
①幫定:攔定。
②豭:公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