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伍子胥掘墓鞭屍
關燈
小
中
大
曰:“卿欲何如?”員對曰:“乞大王許臣掘平王之冢墓,開棺斬首,方可洩臣之恨。
”阖闾曰:“卿為德于寡人多矣,寡人何一愛一于枯骨,不以慰卿之私耶?”遂許之。
伍員訪知平王之墓,在東門外地方室丙莊寥台湖,乃引本部兵往。
但見平原衰草,湖水茫茫,并不知墓之所在。
使人四下搜覓,亦無蹤影。
伍員乃捶胸向天而号曰:“天乎,天乎!不令我報父兄之怨乎?”忽有老父至前,揖而問曰:“将軍欲得平王之家何故?”員曰:“平王棄子奪媳,殺忠任佞,滅吾宗族,吾生不能加兵其頸,死亦當戮其一屍一,以報父兄于地下。
”老父曰:“平王自知多怨,恐人發掘其墓,故葬于湖中。
将軍必欲得棺,須涸湖水而求之,乃可見也。
”因登寥台,指示其處。
員使善沒①之士,入水求之,于台東果得石椁②。
乃令軍士各負沙一囊,堆積墓旁,壅住流水;然後鑿開石椁,得一棺甚重,發之,内惟衣冠及一精一鐵數百斤而已。
老叟曰:“此疑棺也,真棺尚在其下。
”更去石闆下層,果然有一棺。
員令毀棺,拽出其一屍一,驗之,果楚平王之身也。
用水銀殓過,膚肉不變。
員一見其一屍一,怨氣沖天,手持九節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
于是左足踐其腹,右手抉其目,數之曰:“汝生時枉有目珠,不辨忠佞,聽信讒言,殺吾父兄,豈不冤哉!”遂斷平王之頭,毀其衣衾棺木,同骸鼻棄于原野。
髯翁有贊雲: 怨不可積,冤不可極。
極冤無君長,積怨無存殁。
匹夫逃死,僇及朽骨。
淚血灑鞭,怨氣昏日。
孝意奪忠,家仇及國。
烈哉子胥,千古猶為之飲泣! 伍員既撻平王之一屍一,問老叟曰:“子何以知平王葬處及其棺木之詐?”老叟曰:“吾非他人,乃石工也。
昔平王令吾石工五十餘人,砌造疑冢。
恐吾等洩漏其機,冢成之後,将諸工盡殺冢内,獨老漢私逃得免。
今日感将軍孝心誠切,特來指明,亦為五十餘冤鬼,稍償其恨耳。
”員乃取金帛厚酬老叟而去。
再說楚昭王乘舟西涉沮水,又轉而南渡大江,人于雲中。
有草寇數百人,夜劫昭王之舟,以戈擊昭王。
時王孫繇于在旁,以背蔽王,大喝曰:“此楚王也,汝欲何為?”言未畢,戈中其肩,流血及踵,昏倒于地。
寇曰:“吾輩但知有财帛,不知有王!且令尹大臣,尚且貪賄,況小民乎?”乃大搜舟中金帛寶貨之類。
箴尹固急扶昭王登岸避之。
昭王呼曰:“誰為我護持一愛一妹,勿令有傷!”下大夫锺建背負季芈,以從王于岸。
回顧群盜放火焚舟,乃夜走數裡。
至明旦,子期同宋木、鬥辛、鬥巢陸續蹤迹而至。
鬥辛曰:“臣家在鄖,去此不及四十裡,吾王且勉強到彼,再作區處。
”少頃,王孫繇于亦至,昭王驚問曰:“子負重傷,何以得免?”繇于曰:“臣負痛不能起,火及臣身,忽若有人推臣上岸,昏迷中聞其語曰:‘吾乃楚之故令尹孫叔敖也。
傳語吾王,吳師不久自退,社稷綿遠。
’因以藥敷臣之肩,醒來時血止痛定,故能及此。
”昭王曰:“孫叔産于雲中,其靈不泯。
”相與嗟歎不已。
鬥巢出幹?同食,箴尹固解匏瓢汲水以進。
昭王使鬥辛覓舟于成臼之津,辛望見一舟東來,載有妻小。
察之,乃大夫藍尹也。
辛呼曰:“王在此,可以載之。
”藍尹亹曰:“亡國之君,吾何載焉!”竟去不顧。
鬥辛伺候良久,複得漁舟,解一衣以授之,才肯舣舟攏岸。
王遂與季芈同渡,得達鄖邑。
鬥辛之仲弟鬥懷,聞王至出迎。
辛令治馔。
鬥懷進食,屢以目視昭王。
鬥辛疑之,乃與季弟巢親侍王寝。
至夜半,聞淬刀聲,鬥辛開門出看,乃鬥懷也,手執箱刃,怒氣勃勃。
辛曰:“弟淬刃欲何為乎?”懷曰:“欲弑王耳!”辛曰:“汝何故生此逆心?”懷曰:“昔吾父忠于平王,平王聽費無極讒言而殺之。
平王殺我父,我殺平王之子,以報其仇,有何不可。
”辛怒罵曰:“君猶天也,天降禍于人,人敢仇乎?”懷曰:“王在國,則為君,今失國,則為仇。
見仇不殺,非人也。
”辛曰:“古者,怨不及嗣。
王又悔前人之失,錄用我兄弟。
今乘其危而弑之,天理不容。
汝若萌此意,吾先斬汝!”鬥懷挾刃出門而去,恨恨不已。
昭王聞戶外叱喝之一聲,披衣起竊一聽,備聞其故,遂不肯留鄖。
鬥辛、鬥巢與子期商議,遂奉王北奔随國。
卻說子西在魯洑江把守,聞郢都已破,昭王出奔,恐國人遣散,乃服王服,乘王輿,自稱楚王,立國于脾洩,以安人心。
百姓避吳亂者,依之以居。
已而聞王在随,曉谕百姓,使知王之所在,然後至随,與王相從。
伍員終以不得楚昭王為恨,言于阖闾曰:“楚王未得,楚未可滅也。
臣願率一軍西渡,蹤迹昏君,執之以歸。
”阖闾許之。
伍員一路追尋,聞楚王在随,竟往随國,緻書随君,要索取楚王。
畢竟楚王如何得免,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相當:對陣交戰。
①相:看相。
①臧:國統。
②捐:亡。
③表表:不同一般。
①因:因襲。
①寬轉:迂回。
①傾:覆滅。
①薄:攻。
②售:得勢。
①齒:年齡。
①沒;深入水中。
②椁:棺材外之套棺。
”阖闾曰:“卿為德于寡人多矣,寡人何一愛一于枯骨,不以慰卿之私耶?”遂許之。
伍員訪知平王之墓,在東門外地方室丙莊寥台湖,乃引本部兵往。
但見平原衰草,湖水茫茫,并不知墓之所在。
使人四下搜覓,亦無蹤影。
伍員乃捶胸向天而号曰:“天乎,天乎!不令我報父兄之怨乎?”忽有老父至前,揖而問曰:“将軍欲得平王之家何故?”員曰:“平王棄子奪媳,殺忠任佞,滅吾宗族,吾生不能加兵其頸,死亦當戮其一屍一,以報父兄于地下。
”老父曰:“平王自知多怨,恐人發掘其墓,故葬于湖中。
将軍必欲得棺,須涸湖水而求之,乃可見也。
”因登寥台,指示其處。
員使善沒①之士,入水求之,于台東果得石椁②。
乃令軍士各負沙一囊,堆積墓旁,壅住流水;然後鑿開石椁,得一棺甚重,發之,内惟衣冠及一精一鐵數百斤而已。
老叟曰:“此疑棺也,真棺尚在其下。
”更去石闆下層,果然有一棺。
員令毀棺,拽出其一屍一,驗之,果楚平王之身也。
用水銀殓過,膚肉不變。
員一見其一屍一,怨氣沖天,手持九節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
于是左足踐其腹,右手抉其目,數之曰:“汝生時枉有目珠,不辨忠佞,聽信讒言,殺吾父兄,豈不冤哉!”遂斷平王之頭,毀其衣衾棺木,同骸鼻棄于原野。
髯翁有贊雲: 怨不可積,冤不可極。
極冤無君長,積怨無存殁。
匹夫逃死,僇及朽骨。
淚血灑鞭,怨氣昏日。
孝意奪忠,家仇及國。
烈哉子胥,千古猶為之飲泣! 伍員既撻平王之一屍一,問老叟曰:“子何以知平王葬處及其棺木之詐?”老叟曰:“吾非他人,乃石工也。
昔平王令吾石工五十餘人,砌造疑冢。
恐吾等洩漏其機,冢成之後,将諸工盡殺冢内,獨老漢私逃得免。
今日感将軍孝心誠切,特來指明,亦為五十餘冤鬼,稍償其恨耳。
”員乃取金帛厚酬老叟而去。
再說楚昭王乘舟西涉沮水,又轉而南渡大江,人于雲中。
有草寇數百人,夜劫昭王之舟,以戈擊昭王。
時王孫繇于在旁,以背蔽王,大喝曰:“此楚王也,汝欲何為?”言未畢,戈中其肩,流血及踵,昏倒于地。
寇曰:“吾輩但知有财帛,不知有王!且令尹大臣,尚且貪賄,況小民乎?”乃大搜舟中金帛寶貨之類。
箴尹固急扶昭王登岸避之。
昭王呼曰:“誰為我護持一愛一妹,勿令有傷!”下大夫锺建背負季芈,以從王于岸。
回顧群盜放火焚舟,乃夜走數裡。
至明旦,子期同宋木、鬥辛、鬥巢陸續蹤迹而至。
鬥辛曰:“臣家在鄖,去此不及四十裡,吾王且勉強到彼,再作區處。
”少頃,王孫繇于亦至,昭王驚問曰:“子負重傷,何以得免?”繇于曰:“臣負痛不能起,火及臣身,忽若有人推臣上岸,昏迷中聞其語曰:‘吾乃楚之故令尹孫叔敖也。
傳語吾王,吳師不久自退,社稷綿遠。
’因以藥敷臣之肩,醒來時血止痛定,故能及此。
”昭王曰:“孫叔産于雲中,其靈不泯。
”相與嗟歎不已。
鬥巢出幹?同食,箴尹固解匏瓢汲水以進。
昭王使鬥辛覓舟于成臼之津,辛望見一舟東來,載有妻小。
察之,乃大夫藍尹也。
辛呼曰:“王在此,可以載之。
”藍尹亹曰:“亡國之君,吾何載焉!”竟去不顧。
鬥辛伺候良久,複得漁舟,解一衣以授之,才肯舣舟攏岸。
王遂與季芈同渡,得達鄖邑。
鬥辛之仲弟鬥懷,聞王至出迎。
辛令治馔。
鬥懷進食,屢以目視昭王。
鬥辛疑之,乃與季弟巢親侍王寝。
至夜半,聞淬刀聲,鬥辛開門出看,乃鬥懷也,手執箱刃,怒氣勃勃。
辛曰:“弟淬刃欲何為乎?”懷曰:“欲弑王耳!”辛曰:“汝何故生此逆心?”懷曰:“昔吾父忠于平王,平王聽費無極讒言而殺之。
平王殺我父,我殺平王之子,以報其仇,有何不可。
”辛怒罵曰:“君猶天也,天降禍于人,人敢仇乎?”懷曰:“王在國,則為君,今失國,則為仇。
見仇不殺,非人也。
”辛曰:“古者,怨不及嗣。
王又悔前人之失,錄用我兄弟。
今乘其危而弑之,天理不容。
汝若萌此意,吾先斬汝!”鬥懷挾刃出門而去,恨恨不已。
昭王聞戶外叱喝之一聲,披衣起竊一聽,備聞其故,遂不肯留鄖。
鬥辛、鬥巢與子期商議,遂奉王北奔随國。
卻說子西在魯洑江把守,聞郢都已破,昭王出奔,恐國人遣散,乃服王服,乘王輿,自稱楚王,立國于脾洩,以安人心。
百姓避吳亂者,依之以居。
已而聞王在随,曉谕百姓,使知王之所在,然後至随,與王相從。
伍員終以不得楚昭王為恨,言于阖闾曰:“楚王未得,楚未可滅也。
臣願率一軍西渡,蹤迹昏君,執之以歸。
”阖闾許之。
伍員一路追尋,聞楚王在随,竟往随國,緻書随君,要索取楚王。
畢竟楚王如何得免,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相當:對陣交戰。
①相:看相。
①臧:國統。
②捐:亡。
③表表:不同一般。
①因:因襲。
①寬轉:迂回。
①傾:覆滅。
①薄:攻。
②售:得勢。
①齒:年齡。
①沒;深入水中。
②椁:棺材外之套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