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
關燈
小
中
大
退志?豈以寡人為不足耶?”伍員對曰:“臣非以大王為不足也。
臣聞‘疏不間親,遠不間近。
’臣豈敢以羁旅之身,居吳國謀臣之上乎?況臣大仇未報,方寸②搖搖,自不知謀,安能謀國?”阖闾曰:“吳國謀臣,無出子右者,子勿辭。
俟國事稍定,寡人為子報仇,惟子所命!”伍員曰:“王所謀者,何也?”阖闾曰:“吾國僻在東南,險陰卑濕;又有海潮之患。
倉庫不設,田疇不墾。
國無守禦,民無固志。
無以威示鄰國,為之奈何?”伍員對曰:“臣聞治民之道,在安居而理。
夫霸王之業,從近制遠。
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廪,治兵革。
使内有可守,而外可以應敵。
”阖闾曰:“善。
寡人委命于子,子為寡人圖之。
”伍員乃相土形之高卑,嘗水味之鹹淡,乃于姑蘇山東北三十裡,得善地,造築大城。
周回四十七裡,陸門八,象天八風;水門八,法地八聰。
那八門:南曰盤門、蛇門,北曰齊門、平門,東曰婁門、匠門,西曰阊門、胥門。
盤門者,以水之盤曲也;蛇門者,以在巳方,生肖屬蛇也;齊門者,以齊國在其北也;平門者,水陸地相稱也;婁門者,婁江之水所聚也;匠門者,聚匠作于此也;阊門者,通阊阖之氣也;胥門者,向姑胥山也。
越在東南,正在巳方,故蛇門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向内,示越之臣服于吳也。
南向複築小城,周圍十裡,南北西俱有門,惟東不開門,欲以絕越之光明也。
吳地在東為辰方,生肖屬龍,故小城南門上為兩鲵①以象龍角。
城郭既成,迎阖闾自梅裡徙都于此。
城中前朝後市,左祖②右社。
倉廪府庫,無所不備。
大選民卒,教以戰陣射禦之法。
别築一城于鳳凰山之南,以備越寇,名南武城。
阖闾以“魚腸”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
築冶城于牛首山,鑄劍數千,号曰“扁諸”。
又訪得吳人幹将,與歐冶子同師,使居匠門,别鑄利劍。
幹将乃采五山之鐵一精一,六一合之金英,候天伺地,妙選時日;天地下降,百神臨觀,聚炭如邱,使童一男童女三百人,裝炭鼓橐③。
如是三月,而金鐵之一精一不銷,幹将不知其故。
其妻莫邪謂曰:“夫神物之化,須人氣而後成。
今子作劍三月不就,得無待人而成乎?”幹将曰:“昔吾師為冶不化,夫妻俱入爐中,然後成物。
至今即山作冶,必麻?草衣祭爐,然後敢發。
今吾鑄劍不成,亦若是耶?”莫邪曰:“師能爍身以成神器,吾何難效之?”于是莫邪沐浴、斷發、剪爪,立于爐傍,使男一女複鼓橐,炭火方烈,莫邪自投于爐。
頃刻銷铄,金鐵俱液,遂瀉成二劍。
先成者為陽,即名“幹将”;後成者為陰,即名“莫邪”。
陽作龜文,陰作漫理①。
幹将匿其陽,止以“莫邪”獻于吳王。
王試之石,應手而開。
今虎邱“試劍石”是也。
王賞之百金。
其後吳王知幹将匿劍,使人往取,如不得劍,即當殺之。
幹将取劍出觀,其劍自匣中躍出,化為青龍,幹将乘之,升天而去,疑已作劍仙矣。
使者還報,吳王歎息,自此益寶“莫邪”。
“莫邪”留吳,不知下落。
直至六百餘年之後,晉朝張華丞相,見牛鬥之間有紫氣,聞雷煥妙達象緯,召而問之。
煥曰:“此寶劍之一精一,在豫章豐城。
”華即補煥為豐城令。
煥既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長逾六尺,廣三尺,開視之,内有雙劍。
以南昌西山之土試之,光芒豔發。
以一劍送華,留一劍自佩之。
華報曰:“詳觀劍文,乃‘幹将’也。
尚有‘莫邪’,何為不至?雖然,神物終當合耳。
”其後煥同華佩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入水,急使人入水求之,惟見兩龍張鬣相向,五色炳耀,使人恐懼而退。
以後二劍更不出現,想神物終歸天上矣。
今豐城縣有劍池,池前石函,土瘗其半,俗呼石門,即雷煥得劍處。
此乃“幹将”“莫邪”之結束也。
後人有《寶劍銘》雲: 五山之一精一,六氣之英;煉為神器,電烨霜凝。
虹蔚波映,龍藻龜文;斷金切玉,威動三軍。
話說吳王阖闾既寶“莫邪”,複募人能作金鈎②者,賞以百金。
國人多有作鈎來獻者。
有鈎師貪王之重賞,将二子殺之,取其血以釁金,遂成二鈎,獻于吳王。
越數日,其人詣宮門求賞。
吳王曰:“為鈎者衆,爾獨求賞,爾之鈎何以異于人乎?”鈎師曰:“臣利王之賞,殺二子以成鈎,豈他人可比哉?”王命取背,左右曰:“已混入衆鈎之中,形制相似,不能辨識。
”鈎師曰:“臣請觀之。
”左右悉取衆鈎,置于鈎師之前,鈎師亦不能辨。
乃向鈎呼二子之名曰:“吳鴻,扈稽!我在于此,何不顯靈于王前也?”叫一聲未絕,兩鈎忽飛出,貼于鈎師之胸。
吳王大驚曰:“爾言果不謬矣!”乃以百金賞之。
遂與“莫邪”俱佩服于身。
其時楚伯嚭出奔在外,聞伍員已顯用于吳,乃奔吳,先谒伍員。
員與之相
臣聞‘疏不間親,遠不間近。
’臣豈敢以羁旅之身,居吳國謀臣之上乎?況臣大仇未報,方寸②搖搖,自不知謀,安能謀國?”阖闾曰:“吳國謀臣,無出子右者,子勿辭。
俟國事稍定,寡人為子報仇,惟子所命!”伍員曰:“王所謀者,何也?”阖闾曰:“吾國僻在東南,險陰卑濕;又有海潮之患。
倉庫不設,田疇不墾。
國無守禦,民無固志。
無以威示鄰國,為之奈何?”伍員對曰:“臣聞治民之道,在安居而理。
夫霸王之業,從近制遠。
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廪,治兵革。
使内有可守,而外可以應敵。
”阖闾曰:“善。
寡人委命于子,子為寡人圖之。
”伍員乃相土形之高卑,嘗水味之鹹淡,乃于姑蘇山東北三十裡,得善地,造築大城。
周回四十七裡,陸門八,象天八風;水門八,法地八聰。
那八門:南曰盤門、蛇門,北曰齊門、平門,東曰婁門、匠門,西曰阊門、胥門。
盤門者,以水之盤曲也;蛇門者,以在巳方,生肖屬蛇也;齊門者,以齊國在其北也;平門者,水陸地相稱也;婁門者,婁江之水所聚也;匠門者,聚匠作于此也;阊門者,通阊阖之氣也;胥門者,向姑胥山也。
越在東南,正在巳方,故蛇門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向内,示越之臣服于吳也。
南向複築小城,周圍十裡,南北西俱有門,惟東不開門,欲以絕越之光明也。
吳地在東為辰方,生肖屬龍,故小城南門上為兩鲵①以象龍角。
城郭既成,迎阖闾自梅裡徙都于此。
城中前朝後市,左祖②右社。
倉廪府庫,無所不備。
大選民卒,教以戰陣射禦之法。
别築一城于鳳凰山之南,以備越寇,名南武城。
阖闾以“魚腸”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
築冶城于牛首山,鑄劍數千,号曰“扁諸”。
又訪得吳人幹将,與歐冶子同師,使居匠門,别鑄利劍。
幹将乃采五山之鐵一精一,六一合之金英,候天伺地,妙選時日;天地下降,百神臨觀,聚炭如邱,使童一男童女三百人,裝炭鼓橐③。
如是三月,而金鐵之一精一不銷,幹将不知其故。
其妻莫邪謂曰:“夫神物之化,須人氣而後成。
今子作劍三月不就,得無待人而成乎?”幹将曰:“昔吾師為冶不化,夫妻俱入爐中,然後成物。
至今即山作冶,必麻?草衣祭爐,然後敢發。
今吾鑄劍不成,亦若是耶?”莫邪曰:“師能爍身以成神器,吾何難效之?”于是莫邪沐浴、斷發、剪爪,立于爐傍,使男一女複鼓橐,炭火方烈,莫邪自投于爐。
頃刻銷铄,金鐵俱液,遂瀉成二劍。
先成者為陽,即名“幹将”;後成者為陰,即名“莫邪”。
陽作龜文,陰作漫理①。
幹将匿其陽,止以“莫邪”獻于吳王。
王試之石,應手而開。
今虎邱“試劍石”是也。
王賞之百金。
其後吳王知幹将匿劍,使人往取,如不得劍,即當殺之。
幹将取劍出觀,其劍自匣中躍出,化為青龍,幹将乘之,升天而去,疑已作劍仙矣。
使者還報,吳王歎息,自此益寶“莫邪”。
“莫邪”留吳,不知下落。
直至六百餘年之後,晉朝張華丞相,見牛鬥之間有紫氣,聞雷煥妙達象緯,召而問之。
煥曰:“此寶劍之一精一,在豫章豐城。
”華即補煥為豐城令。
煥既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長逾六尺,廣三尺,開視之,内有雙劍。
以南昌西山之土試之,光芒豔發。
以一劍送華,留一劍自佩之。
華報曰:“詳觀劍文,乃‘幹将’也。
尚有‘莫邪’,何為不至?雖然,神物終當合耳。
”其後煥同華佩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入水,急使人入水求之,惟見兩龍張鬣相向,五色炳耀,使人恐懼而退。
以後二劍更不出現,想神物終歸天上矣。
今豐城縣有劍池,池前石函,土瘗其半,俗呼石門,即雷煥得劍處。
此乃“幹将”“莫邪”之結束也。
後人有《寶劍銘》雲: 五山之一精一,六氣之英;煉為神器,電烨霜凝。
虹蔚波映,龍藻龜文;斷金切玉,威動三軍。
話說吳王阖闾既寶“莫邪”,複募人能作金鈎②者,賞以百金。
國人多有作鈎來獻者。
有鈎師貪王之重賞,将二子殺之,取其血以釁金,遂成二鈎,獻于吳王。
越數日,其人詣宮門求賞。
吳王曰:“為鈎者衆,爾獨求賞,爾之鈎何以異于人乎?”鈎師曰:“臣利王之賞,殺二子以成鈎,豈他人可比哉?”王命取背,左右曰:“已混入衆鈎之中,形制相似,不能辨識。
”鈎師曰:“臣請觀之。
”左右悉取衆鈎,置于鈎師之前,鈎師亦不能辨。
乃向鈎呼二子之名曰:“吳鴻,扈稽!我在于此,何不顯靈于王前也?”叫一聲未絕,兩鈎忽飛出,貼于鈎師之胸。
吳王大驚曰:“爾言果不謬矣!”乃以百金賞之。
遂與“莫邪”俱佩服于身。
其時楚伯嚭出奔在外,聞伍員已顯用于吳,乃奔吳,先谒伍員。
員與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