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費無極心忌伯郤宛,與鄢将師商量出一個計策來,詐謂囊瓦曰:“子惡欲設享相延,托某探相國之意,未審相國肯降重否?”囊瓦曰:“彼若見招,豈有不赴之理?”無極又謂郤宛曰:“令尹向吾言,欲飲酒于吾子之家,未知子肯為治具①否?托吾相探。
”郤宛不知是計,應曰:“某位居下僚,蒙令尹杜駕,誠為榮幸!明日當備草酌奉侯,煩大夫緻意。
”無極曰:“子享令尹,以何物緻敬?”郤宛曰:“未知令尹所好何在?”無極曰:“令尹最好者,堅甲利兵也。
所以欲飲酒于公家者,以吳之俘獲,半歸于子,故欲借觀耳。
子盡出所有,吾為子擇之。
”郤宛果然将楚平王所賜,及家藏兵甲,盡出以示無極。
無極取其堅利②者,各五十件,曰:“足矣。
子帷而寘諸門,令尹來必問,問則出以示之。
令尹必一愛一而玩之,因以獻焉。
若他物,非所好也。
”郤宛信以為然,遂設帷于門之左,将甲兵寘于帷中。
盛陳肴核,托費無極往邀囊瓦。
囊瓦将行,無極曰:“人心不可測也。
吾為子先往,探其設享之狀,然後随行。
”無極去少頃,踉跪而來,喘籲未定,謂囊瓦曰:“某幾誤相國。
子惡今日相請,非懷好意,将不利于相國也。
适見帷兵甲于門,相國誤往,必遭其毒!”囊瓦曰:“子惡素與我無隙,何至如此?”無極曰:“彼恃王之一寵一,欲代子為令尹耳。
且吾聞子惡陰通吳國,救潛之役,諸将欲遂伐吳國,子惡私得吳人之賂,以為乘亂不義,遂強左司馬班師而回。
夫吳乘我喪,我乘吳亂,正好相報,奈何去之!非得吳賂,焉肯違衆輕退?子惡若得志,楚國危矣。
”囊瓦意猶未信,更使左右往視,回報:“門幕中果伏有甲兵。
”囊瓦大怒,即使人請鄢将師至,訴以郤宛欲謀害之事。
将師曰:“郤宛與陽令終、陽完、陽佗,晉陳三族合一黨一,欲專楚政,非一日矣。
”囊瓦曰:“異國匹夫,乃敢作亂,吾當手刃之!”遂奏聞楚王,令鄢将師率兵甲以攻伯氏。
伯郤宛知為無極所賣,自刎而死。
其子伯嚭,懼禍逃出郊外去了。
囊瓦命焚伯氏之居,國人莫肯應者。
瓦益怒,出令曰:“不焚伯氏,與之同罪!”衆人盡知郤宛是個賢臣,誰肯焚燒其宅,被囊瓦一逼一迫不過,各取禾藁一把在手,投于伯氏門外而走。
瓦乃親率家衆,将前後門圍住,放起大火,可憐左尹府第一區,登時化為灰燼,連郤宛之一屍一,亦燒毀無存。
盡滅伯氏之族。
複拘陽令終、陽完、陽佗、晉陳,誣以通吳謀叛,皆殺之,國中無不稱冤者。
忽一日,囊瓦于月夜登樓,聞市上歌聲,朗然可辨。
瓦聽之,其歌雲: 莫學郤大夫,忠而見誅,身既死,骨無餘。
楚國無君,惟費與鄢,令尹木偶,為人作繭。
天若有知,報應立顯。
瓦急使左右察其人不得。
但見市廛家家祀神,香火相接,問:“神何姓名?”答曰:“即楚忠臣伯郤宛也。
無罪枉殺,冀其上訴于天耳。
”左右還報囊瓦。
瓦乃訪之朝中,公子申等皆言:“郤宛無通吳之事。
”瓦心中頗悔。
沈尹戍聞郊外賽神者,皆咒詛令尹,乃來見囊瓦曰:“國人胥怨矣!相國獨不聞乎?夫費無極,楚之讒人也,與鄢将師共為蒙蔽。
去朝吳,出蔡侯朱,教先王為滅倫之事,緻太子建身死外國,冤殺伍奢父子,今又殺左尹,波及陽、晉二家,百姓怨此二人,入于骨髓。
皆雲相國縱其為惡,怨詈咒詛,遍于國中。
夫殺人以掩謗,仁者猶不為,況殺人以興謗乎?子為令尹,而縱讒慝以失民心。
他日楚國有事,寇盜興于外,國人叛于内,相國其危哉!與其信讒以自危,孰若除讒以自安耶?”囊瓦瞿然下席,曰:“是瓦之罪也。
願司馬助吾一臂,誅此二賊!”沈尹戍曰:“此社稷之福,敢不從命!”沈尹戍即使人揚言于國中曰:“殺左尹者,皆費、鄢二人所為,令尹已覺其一奸一。
今往讨之,國人願從者皆來!”言猶未畢,百姓争執兵先驅。
囊瓦乃收費無極、鄢将師數其罪,枭之于市。
國人不待令尹之命,将火焚兩家之宅,盡滅其一黨一,于是謗詛方息。
史臣有詩雲: 不焚伯氏焚鄢費,公論公心在國人。
令尹早同司馬計,讒言何至害忠臣! 又有一詩,言鄢、費二人一生害人,還以自害,讒口作惡,亦何益哉?詩雲: 順風放火去燒人,忽地風回燒自身。
毒計一奸一謀渾似此,惡人幾個不遭屯①。
再說吳王阖闾元年,乃周敬王之六年也。
阖闾訪國政于伍員,曰:“寡人欲強國圖霸,如何而可?”伍員頓首垂淚而對曰:“臣,楚國之亡虜也,父兄含冤,骸鼻不葬,魂不血食。
蒙垢受辱,來歸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與聞吳國之政?”阖闾曰:“非夫人,寡人不免屈于人下。
今幸蒙一言之教,得有今日,方且托國于子,何故中道忽生
”郤宛不知是計,應曰:“某位居下僚,蒙令尹杜駕,誠為榮幸!明日當備草酌奉侯,煩大夫緻意。
”無極曰:“子享令尹,以何物緻敬?”郤宛曰:“未知令尹所好何在?”無極曰:“令尹最好者,堅甲利兵也。
所以欲飲酒于公家者,以吳之俘獲,半歸于子,故欲借觀耳。
子盡出所有,吾為子擇之。
”郤宛果然将楚平王所賜,及家藏兵甲,盡出以示無極。
無極取其堅利②者,各五十件,曰:“足矣。
子帷而寘諸門,令尹來必問,問則出以示之。
令尹必一愛一而玩之,因以獻焉。
若他物,非所好也。
”郤宛信以為然,遂設帷于門之左,将甲兵寘于帷中。
盛陳肴核,托費無極往邀囊瓦。
囊瓦将行,無極曰:“人心不可測也。
吾為子先往,探其設享之狀,然後随行。
”無極去少頃,踉跪而來,喘籲未定,謂囊瓦曰:“某幾誤相國。
子惡今日相請,非懷好意,将不利于相國也。
适見帷兵甲于門,相國誤往,必遭其毒!”囊瓦曰:“子惡素與我無隙,何至如此?”無極曰:“彼恃王之一寵一,欲代子為令尹耳。
且吾聞子惡陰通吳國,救潛之役,諸将欲遂伐吳國,子惡私得吳人之賂,以為乘亂不義,遂強左司馬班師而回。
夫吳乘我喪,我乘吳亂,正好相報,奈何去之!非得吳賂,焉肯違衆輕退?子惡若得志,楚國危矣。
”囊瓦意猶未信,更使左右往視,回報:“門幕中果伏有甲兵。
”囊瓦大怒,即使人請鄢将師至,訴以郤宛欲謀害之事。
将師曰:“郤宛與陽令終、陽完、陽佗,晉陳三族合一黨一,欲專楚政,非一日矣。
”囊瓦曰:“異國匹夫,乃敢作亂,吾當手刃之!”遂奏聞楚王,令鄢将師率兵甲以攻伯氏。
伯郤宛知為無極所賣,自刎而死。
其子伯嚭,懼禍逃出郊外去了。
囊瓦命焚伯氏之居,國人莫肯應者。
瓦益怒,出令曰:“不焚伯氏,與之同罪!”衆人盡知郤宛是個賢臣,誰肯焚燒其宅,被囊瓦一逼一迫不過,各取禾藁一把在手,投于伯氏門外而走。
瓦乃親率家衆,将前後門圍住,放起大火,可憐左尹府第一區,登時化為灰燼,連郤宛之一屍一,亦燒毀無存。
盡滅伯氏之族。
複拘陽令終、陽完、陽佗、晉陳,誣以通吳謀叛,皆殺之,國中無不稱冤者。
忽一日,囊瓦于月夜登樓,聞市上歌聲,朗然可辨。
瓦聽之,其歌雲: 莫學郤大夫,忠而見誅,身既死,骨無餘。
楚國無君,惟費與鄢,令尹木偶,為人作繭。
天若有知,報應立顯。
瓦急使左右察其人不得。
但見市廛家家祀神,香火相接,問:“神何姓名?”答曰:“即楚忠臣伯郤宛也。
無罪枉殺,冀其上訴于天耳。
”左右還報囊瓦。
瓦乃訪之朝中,公子申等皆言:“郤宛無通吳之事。
”瓦心中頗悔。
沈尹戍聞郊外賽神者,皆咒詛令尹,乃來見囊瓦曰:“國人胥怨矣!相國獨不聞乎?夫費無極,楚之讒人也,與鄢将師共為蒙蔽。
去朝吳,出蔡侯朱,教先王為滅倫之事,緻太子建身死外國,冤殺伍奢父子,今又殺左尹,波及陽、晉二家,百姓怨此二人,入于骨髓。
皆雲相國縱其為惡,怨詈咒詛,遍于國中。
夫殺人以掩謗,仁者猶不為,況殺人以興謗乎?子為令尹,而縱讒慝以失民心。
他日楚國有事,寇盜興于外,國人叛于内,相國其危哉!與其信讒以自危,孰若除讒以自安耶?”囊瓦瞿然下席,曰:“是瓦之罪也。
願司馬助吾一臂,誅此二賊!”沈尹戍曰:“此社稷之福,敢不從命!”沈尹戍即使人揚言于國中曰:“殺左尹者,皆費、鄢二人所為,令尹已覺其一奸一。
今往讨之,國人願從者皆來!”言猶未畢,百姓争執兵先驅。
囊瓦乃收費無極、鄢将師數其罪,枭之于市。
國人不待令尹之命,将火焚兩家之宅,盡滅其一黨一,于是謗詛方息。
史臣有詩雲: 不焚伯氏焚鄢費,公論公心在國人。
令尹早同司馬計,讒言何至害忠臣! 又有一詩,言鄢、費二人一生害人,還以自害,讒口作惡,亦何益哉?詩雲: 順風放火去燒人,忽地風回燒自身。
毒計一奸一謀渾似此,惡人幾個不遭屯①。
再說吳王阖闾元年,乃周敬王之六年也。
阖闾訪國政于伍員,曰:“寡人欲強國圖霸,如何而可?”伍員頓首垂淚而對曰:“臣,楚國之亡虜也,父兄含冤,骸鼻不葬,魂不血食。
蒙垢受辱,來歸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與聞吳國之政?”阖闾曰:“非夫人,寡人不免屈于人下。
今幸蒙一言之教,得有今日,方且托國于子,何故中道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