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囊瓦懼謗誅無極要離貪名刺慶忌
關燈
小
中
大
對而泣,遂引見阖闾。
阖闾問曰:“寡人僻處東海,子不遠千裡,遠辱下土,将何以教寡人乎?”嚭曰:“臣之祖父,效力于楚再世矣。
臣父無罪,橫被焚戮。
臣亡命四方,未有所屬。
今聞大王高義,收伍子胥于窮厄,故不遠千裡,束身歸命。
惟大王死生①之!”阖闾恻然,使為大夫,與伍員同議國事。
吳大夫被離私問于伍員曰:“子何見而信嚭乎?”員曰:“吾之怨正與嚭同,諺雲:‘同疾相憐,固憂相救。
’驚翔之鳥,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複俱流。
子何怪焉?”被離曰:“子見其外,未見其内也。
吾觀嚭之為人,鷹視虎步,其一性一貪佞,專功而擅殺,不可親近。
若重用之,必為子累。
”伍員不以為然,遂與伯嚭俱事吳王。
後人論被離既識伍員之賢,又識伯嚭之佞,真神相也,員不信其言,豈非天哉!有詩雲: 能知忠勇辨一奸一回,神相如離亦異哉! 若使子胥能預策,豈容糜鹿到蘇台? 話分兩頭。
再說公子慶忌逃奔于艾城,招納死士,結連鄰國,欲待時乘隙,伐吳報仇。
阖闾聞其謀,謂伍員曰:“昔專諸之事,寡人全得子力。
今慶忌有謀吳之心,飲食不甘味,坐不安席,子更為寡人圖之。
”伍員對曰:“臣不忠無行,與大王圖王僚于私室之中,今複圖其子,恐非皇天之意。
”阖闾曰:“昔武王誅纣,複殺武庚,周人不以為非。
皇天所廢,順天而行。
慶忌若存,王僚未死,寡人與子成敗共之,甯可以小不忍而釀大患?寡人更得一專諸,事可了矣。
子訪求謀勇之士,已非一日,亦有其人否乎?”伍員曰:“難言也。
臣所厚有一細人,似可與謀者。
”阖闾曰:“慶忌力敵萬人,豈細人所能謀哉?”員對曰:“是雖細人,實有萬人之勇。
”阖闾曰:“其人為誰?子何以知其勇?試為寡人言之。
”伍員遂将勇士姓名出處備細說來。
正是: 說時華嶽山搖動,話到長江水逆流。
隻為子胥能舉薦,要離姓字播春秋。
伍員曰:“其人姓要名離,吳人也。
臣昔曾見其折辱壯士椒邱欣,是以知其勇。
”阖闾曰:“折辱之事如何?”員對曰:“椒邱欣者,東海土人也。
有友人仕于吳而死,欣至吳奔其喪。
車過淮津,欲飲馬于津。
津吏曰:‘水中有神,見馬即出取之,君勿飲也。
’欣曰:‘壯士在此,何神敢于我哉!’乃使從者解骖,飲于津水,馬果嘶而入水。
津吏曰:‘神取馬去矣!’椒邱欣大怒,袒裼持劍入水,求神決戰。
神興濤鼓一浪一,終不能害。
三日三夜,椒邱欣從水中出,一目為神所傷,遂眇。
至吳行吊,坐于喪席,欣恃其與水神決戰之勇,以氣淩人,輕傲于士大夫,言詞不遜。
時要離與欣對坐,忽然有不平之色,謂欣曰:‘子見士大夫而有傲色,得無以勇士自居耶?吾聞勇士之鬥也,與日戰不移表①,與鬼神戰不旋踵②,與人戰不違聲③,甯死不受其辱。
今子與神鬥于水,失馬不能追,又受眇目之羞,形殘名辱,不與并命,而猶戀戀于餘生,此天地間最無用之物。
且不當以面目見人,況傲士乎!’椒邱?被詈,頓口無言,含愧出席而去。
要離至晚還舍,誡其妻曰:‘我辱勇士椒邱欣于大家之喪,恨怨郁積,今夜必來殺我,以報其恥。
吾當僵卧室中,以待其來,懼勿閉門。
’妻知要離之勇,從其言。
椒邱欣果于夜半挾利刃,徑造要離之舍,見門扉不掩,堂戶大開,直趨其室。
見一人垂手放發,臨窗僵卧,觀之,乃要離也。
見欣來,直挺不動,亦無懼意。
欣以劍承要離之頸,數之曰:‘汝有當死者三,汝知之乎?’離曰:‘不知。
’欣曰:‘汝辱我于大家之喪,一死也;歸不關閉,二死也;見我而不起避,三死也。
汝自求死,勿以我為怨!’要離曰:‘我無三死之過,爾有三不肖之愧,爾知之乎?’欣曰:‘不知。
’要離曰:‘吾辱爾于千人之衆,爾不敢酬一言,一不肖也;入門不咳,登堂無聲,有掩襲之心,二不肖也;以劍承吾之頸,尚敢大言,三不肖也。
爾有三不肖,而反責我,不可鄙哉?’椒邱欣乃收劍歎曰:‘吾之勇,自計世人莫有及者,離乃加吾之上,真乃天下勇士。
吾若殺之,豈不贻笑于人?然不能殺汝,亦難以勇稱于世矣!’乃投劍于地,以頭觸牖而死。
方其在喪席之時,臣亦與坐,故知其詳。
豈非有萬人之勇乎?”阖闾曰:“子為我召之。
”伍員乃往見要離曰:“吳王聞吾子高義,願一見顔色。
”離驚曰:“吾乃吳下小民,有何德能,敢奉吳王之诏?”伍員再申言吳王願見之意。
要離乃随伍員入谒。
阖闾初聞伍員誇要離之勇,意必魁偉非常。
及見離,身材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大失所望,心中不悅。
問曰:“子胥稱勇士要離,乃子乎?”離曰:“臣細小無力,迎風則伏,負風則僵,何勇之有。
然大王有
阖闾問曰:“寡人僻處東海,子不遠千裡,遠辱下土,将何以教寡人乎?”嚭曰:“臣之祖父,效力于楚再世矣。
臣父無罪,橫被焚戮。
臣亡命四方,未有所屬。
今聞大王高義,收伍子胥于窮厄,故不遠千裡,束身歸命。
惟大王死生①之!”阖闾恻然,使為大夫,與伍員同議國事。
吳大夫被離私問于伍員曰:“子何見而信嚭乎?”員曰:“吾之怨正與嚭同,諺雲:‘同疾相憐,固憂相救。
’驚翔之鳥,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複俱流。
子何怪焉?”被離曰:“子見其外,未見其内也。
吾觀嚭之為人,鷹視虎步,其一性一貪佞,專功而擅殺,不可親近。
若重用之,必為子累。
”伍員不以為然,遂與伯嚭俱事吳王。
後人論被離既識伍員之賢,又識伯嚭之佞,真神相也,員不信其言,豈非天哉!有詩雲: 能知忠勇辨一奸一回,神相如離亦異哉! 若使子胥能預策,豈容糜鹿到蘇台? 話分兩頭。
再說公子慶忌逃奔于艾城,招納死士,結連鄰國,欲待時乘隙,伐吳報仇。
阖闾聞其謀,謂伍員曰:“昔專諸之事,寡人全得子力。
今慶忌有謀吳之心,飲食不甘味,坐不安席,子更為寡人圖之。
”伍員對曰:“臣不忠無行,與大王圖王僚于私室之中,今複圖其子,恐非皇天之意。
”阖闾曰:“昔武王誅纣,複殺武庚,周人不以為非。
皇天所廢,順天而行。
慶忌若存,王僚未死,寡人與子成敗共之,甯可以小不忍而釀大患?寡人更得一專諸,事可了矣。
子訪求謀勇之士,已非一日,亦有其人否乎?”伍員曰:“難言也。
臣所厚有一細人,似可與謀者。
”阖闾曰:“慶忌力敵萬人,豈細人所能謀哉?”員對曰:“是雖細人,實有萬人之勇。
”阖闾曰:“其人為誰?子何以知其勇?試為寡人言之。
”伍員遂将勇士姓名出處備細說來。
正是: 說時華嶽山搖動,話到長江水逆流。
隻為子胥能舉薦,要離姓字播春秋。
伍員曰:“其人姓要名離,吳人也。
臣昔曾見其折辱壯士椒邱欣,是以知其勇。
”阖闾曰:“折辱之事如何?”員對曰:“椒邱欣者,東海土人也。
有友人仕于吳而死,欣至吳奔其喪。
車過淮津,欲飲馬于津。
津吏曰:‘水中有神,見馬即出取之,君勿飲也。
’欣曰:‘壯士在此,何神敢于我哉!’乃使從者解骖,飲于津水,馬果嘶而入水。
津吏曰:‘神取馬去矣!’椒邱欣大怒,袒裼持劍入水,求神決戰。
神興濤鼓一浪一,終不能害。
三日三夜,椒邱欣從水中出,一目為神所傷,遂眇。
至吳行吊,坐于喪席,欣恃其與水神決戰之勇,以氣淩人,輕傲于士大夫,言詞不遜。
時要離與欣對坐,忽然有不平之色,謂欣曰:‘子見士大夫而有傲色,得無以勇士自居耶?吾聞勇士之鬥也,與日戰不移表①,與鬼神戰不旋踵②,與人戰不違聲③,甯死不受其辱。
今子與神鬥于水,失馬不能追,又受眇目之羞,形殘名辱,不與并命,而猶戀戀于餘生,此天地間最無用之物。
且不當以面目見人,況傲士乎!’椒邱?被詈,頓口無言,含愧出席而去。
要離至晚還舍,誡其妻曰:‘我辱勇士椒邱欣于大家之喪,恨怨郁積,今夜必來殺我,以報其恥。
吾當僵卧室中,以待其來,懼勿閉門。
’妻知要離之勇,從其言。
椒邱欣果于夜半挾利刃,徑造要離之舍,見門扉不掩,堂戶大開,直趨其室。
見一人垂手放發,臨窗僵卧,觀之,乃要離也。
見欣來,直挺不動,亦無懼意。
欣以劍承要離之頸,數之曰:‘汝有當死者三,汝知之乎?’離曰:‘不知。
’欣曰:‘汝辱我于大家之喪,一死也;歸不關閉,二死也;見我而不起避,三死也。
汝自求死,勿以我為怨!’要離曰:‘我無三死之過,爾有三不肖之愧,爾知之乎?’欣曰:‘不知。
’要離曰:‘吾辱爾于千人之衆,爾不敢酬一言,一不肖也;入門不咳,登堂無聲,有掩襲之心,二不肖也;以劍承吾之頸,尚敢大言,三不肖也。
爾有三不肖,而反責我,不可鄙哉?’椒邱欣乃收劍歎曰:‘吾之勇,自計世人莫有及者,離乃加吾之上,真乃天下勇士。
吾若殺之,豈不贻笑于人?然不能殺汝,亦難以勇稱于世矣!’乃投劍于地,以頭觸牖而死。
方其在喪席之時,臣亦與坐,故知其詳。
豈非有萬人之勇乎?”阖闾曰:“子為我召之。
”伍員乃往見要離曰:“吳王聞吾子高義,願一見顔色。
”離驚曰:“吾乃吳下小民,有何德能,敢奉吳王之诏?”伍員再申言吳王願見之意。
要離乃随伍員入谒。
阖闾初聞伍員誇要離之勇,意必魁偉非常。
及見離,身材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大失所望,心中不悅。
問曰:“子胥稱勇士要離,乃子乎?”離曰:“臣細小無力,迎風則伏,負風則僵,何勇之有。
然大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