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
關燈
小
中
大
。
因葬楚王麇于郏,謂之郏敖。
以薳啟疆代為太宰。
立長子祿為世子。
靈王既得志,愈加驕恣,有獨霸中原之意。
使伍舉求諸侯于晉;又以豐氏女族微,不堪為夫人,并求婚于晉侯。
晉平公新喪趙武,懼楚之強,不敢違抗,一一聽之。
周景王六年,為楚靈王之二年,冬十二月,鄭簡公、許悼公如楚,楚靈王留之,以待伍舉之報。
伍舉還楚複命,言:“晉侯二事俱諾。
”靈王大悅,遣使大征會于諸侯,約以明年春三月為會于申。
鄭簡公請先往申地,迎待諸侯。
靈王許之。
至次年之春,諸國赴會者,接踵不絕。
惟魯、衛托故不至,宋遣大夫向戍代行。
其他蔡、陳、徐、滕、頓、胡、沈、小邾等國君,俱親身赴會。
楚靈王大率兵車,來至申地,諸侯俱來相見。
右尹伍舉進曰:“臣聞欲圖霸者,必先得諸侯;欲得諸侯者,必先慎禮。
今吾王始求諸侯于晉,宋向戍,鄭公孫僑,皆大夫之良,号為知禮者,不可不慎也。
”靈王曰:“古者合諸侯之禮何如?”伍舉曰:“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毫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蒐,康王有酆宮之朝,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公有召陵之師,晉文公有踐土之盟。
此六王二公所以合諸侯者,莫不有禮,惟君所擇。
”靈王曰:“寡人欲霸諸侯,當用齊桓公召陵之禮,但不知其禮如何?”伍舉對曰:“夫六王二公之禮,臣聞其名,實未之習也。
以所聞齊桓公伐楚,退師召陵,楚使先大夫屈完如齊師,桓公大陳八國車乘,以衆強誇示屈完,然後合諸侯與屈完盟會。
今諸侯新服,吾王亦惟示以衆強之勢,使其怖畏,然後征會讨貳,不敢不從矣。
”靈王曰:“寡人欲用兵諸侯,效桓公伐楚之事,誰當先者?”伍舉對曰:“齊慶封弑其君,逃于吳國,吳不讨其罪,又加一寵一焉,處以朱方之地,聚族而居,富于其舊,齊人憤怨。
夫吳,我之仇也。
若用兵伐吳,以誅慶封為名,則一舉而兩得矣。
”靈王曰:“善。
”于是盛陳車乘,以恐脅諸侯,即申地為會盟。
以徐君是吳姬所出,疑其附吳,系之三日,徐子願為伐吳向導,乃釋之。
使大夫屈申,率諸侯之師伐吳,圍朱方,執齊慶封,盡滅其族。
屈申聞吳人有備,遂班師,以慶封獻功。
靈王欲戮慶封,以徇于諸侯。
伍舉谏曰:“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
’若戮慶封,恐其反脣而稽也。
”靈王不聽,乃負慶封以斧铖,綁示軍前,以刀按其頸,迫使自言其罪曰:“各國大夫聽者:無或如齊慶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
”慶封遂大聲叫曰:“各國大夫聽者:無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諸侯。
”觀者皆掩口而笑。
靈王大慚,使速殺之。
胡曾先生詠史詩雲: 亂賊還将亂賊誅,雖然勢屈肯心輸。
楚虔空自誇天讨,不及莊王戮夏舒。
靈王自申歸楚,怪屈申從朱方班師,不肯深入,疑其有貳心于吳,殺之。
以屈生代為大夫。
薳罷如晉,迎夫人姬氏以歸,薳罷遂為令尹。
是年冬,吳王夷昧帥師伐楚,入棘、栎、麻,以報朱方之役。
楚靈王大怒,複起諸侯之師伐吳。
越君允常恨吳侵掠,亦使大夫常壽過帥師來會。
楚将薳啟疆為先鋒,引舟師先至鵲岸,為吳人所敗。
楚靈王自引大兵,至于羅汭。
吳王夷昧,使其宗弟蹶繇犒師。
靈王怒而執之,将殺其血、以釁①軍鼓。
先使人問曰:“汝來時曾蔔吉兇否?”蹶繇對曰:“蔔之甚吉!”使者曰:“君王将取汝血以釁軍鼓,何吉之有?”蹶繇對曰:“吳所蔔,乃社稷之事,豈為一人吉兇哉?寡君之遣繇犒師,蓋以察王怒之疾徐,而為守禦之緩急。
君若歡焉,好迎使臣,使敝邑忘于做備,亡無日矣。
若以使臣釁鼓,敝邑知君之震怒,而修其武備,于以禦楚有餘矣。
吉孰大焉!”靈王曰:“此賢士也!”乃赦之歸。
楚兵至吳界,吳設守甚嚴,不能攻入而還。
靈王乃歎曰:“向乃枉殺屈申矣!”靈王既歸,恥其無功,乃大興土木,欲以物力制度,誇示諸侯。
築一宮名曰章華,廣袤四十裡,中築高台,以望四方,台高三十仞,曰章華台,亦名三休台。
以其高峻,凡登台必三次休息,始陟其颠也。
其中宮室亭榭,極其壯麗,環以民居。
凡有罪而逃亡者,皆召使歸國,以實其宮。
宮成,遣使征召四方諸侯,同來落成①。
不知諸侯幾位到來,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控:控制,騎。
①羅唣:吵鬧。
②掩口:笑。
③膂力:體力;兼人:超過人。
④跖:腳。
⑤益:增加。
①龜兆:以龜闆蔔兇吉。
①閨阃:婦女。
蝥,動物之足鉗。
①幹:不得冒犯。
②都鄙:城鄉。
章:條理。
③服:事。
④洫:水溝。
封洫:範圍。
⑤威民:畏民,讓民怕。
⑥鄉校:農村官吏。
①宵:夜。
①戢:收斂。
②行人:官名。
主持禮儀接待等。
③篚:盛物竹器。
④除:修。
①贶:賞給。
②舊書:舊約。
③亢:抗。
④倨:傲慢。
⑤怡:安居。
①偷食:苟且偷安。
①釁:塗血以祭。
①落成:祭禮。
因葬楚王麇于郏,謂之郏敖。
以薳啟疆代為太宰。
立長子祿為世子。
靈王既得志,愈加驕恣,有獨霸中原之意。
使伍舉求諸侯于晉;又以豐氏女族微,不堪為夫人,并求婚于晉侯。
晉平公新喪趙武,懼楚之強,不敢違抗,一一聽之。
周景王六年,為楚靈王之二年,冬十二月,鄭簡公、許悼公如楚,楚靈王留之,以待伍舉之報。
伍舉還楚複命,言:“晉侯二事俱諾。
”靈王大悅,遣使大征會于諸侯,約以明年春三月為會于申。
鄭簡公請先往申地,迎待諸侯。
靈王許之。
至次年之春,諸國赴會者,接踵不絕。
惟魯、衛托故不至,宋遣大夫向戍代行。
其他蔡、陳、徐、滕、頓、胡、沈、小邾等國君,俱親身赴會。
楚靈王大率兵車,來至申地,諸侯俱來相見。
右尹伍舉進曰:“臣聞欲圖霸者,必先得諸侯;欲得諸侯者,必先慎禮。
今吾王始求諸侯于晉,宋向戍,鄭公孫僑,皆大夫之良,号為知禮者,不可不慎也。
”靈王曰:“古者合諸侯之禮何如?”伍舉曰:“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毫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蒐,康王有酆宮之朝,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公有召陵之師,晉文公有踐土之盟。
此六王二公所以合諸侯者,莫不有禮,惟君所擇。
”靈王曰:“寡人欲霸諸侯,當用齊桓公召陵之禮,但不知其禮如何?”伍舉對曰:“夫六王二公之禮,臣聞其名,實未之習也。
以所聞齊桓公伐楚,退師召陵,楚使先大夫屈完如齊師,桓公大陳八國車乘,以衆強誇示屈完,然後合諸侯與屈完盟會。
今諸侯新服,吾王亦惟示以衆強之勢,使其怖畏,然後征會讨貳,不敢不從矣。
”靈王曰:“寡人欲用兵諸侯,效桓公伐楚之事,誰當先者?”伍舉對曰:“齊慶封弑其君,逃于吳國,吳不讨其罪,又加一寵一焉,處以朱方之地,聚族而居,富于其舊,齊人憤怨。
夫吳,我之仇也。
若用兵伐吳,以誅慶封為名,則一舉而兩得矣。
”靈王曰:“善。
”于是盛陳車乘,以恐脅諸侯,即申地為會盟。
以徐君是吳姬所出,疑其附吳,系之三日,徐子願為伐吳向導,乃釋之。
使大夫屈申,率諸侯之師伐吳,圍朱方,執齊慶封,盡滅其族。
屈申聞吳人有備,遂班師,以慶封獻功。
靈王欲戮慶封,以徇于諸侯。
伍舉谏曰:“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
’若戮慶封,恐其反脣而稽也。
”靈王不聽,乃負慶封以斧铖,綁示軍前,以刀按其頸,迫使自言其罪曰:“各國大夫聽者:無或如齊慶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
”慶封遂大聲叫曰:“各國大夫聽者:無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諸侯。
”觀者皆掩口而笑。
靈王大慚,使速殺之。
胡曾先生詠史詩雲: 亂賊還将亂賊誅,雖然勢屈肯心輸。
楚虔空自誇天讨,不及莊王戮夏舒。
靈王自申歸楚,怪屈申從朱方班師,不肯深入,疑其有貳心于吳,殺之。
以屈生代為大夫。
薳罷如晉,迎夫人姬氏以歸,薳罷遂為令尹。
是年冬,吳王夷昧帥師伐楚,入棘、栎、麻,以報朱方之役。
楚靈王大怒,複起諸侯之師伐吳。
越君允常恨吳侵掠,亦使大夫常壽過帥師來會。
楚将薳啟疆為先鋒,引舟師先至鵲岸,為吳人所敗。
楚靈王自引大兵,至于羅汭。
吳王夷昧,使其宗弟蹶繇犒師。
靈王怒而執之,将殺其血、以釁①軍鼓。
先使人問曰:“汝來時曾蔔吉兇否?”蹶繇對曰:“蔔之甚吉!”使者曰:“君王将取汝血以釁軍鼓,何吉之有?”蹶繇對曰:“吳所蔔,乃社稷之事,豈為一人吉兇哉?寡君之遣繇犒師,蓋以察王怒之疾徐,而為守禦之緩急。
君若歡焉,好迎使臣,使敝邑忘于做備,亡無日矣。
若以使臣釁鼓,敝邑知君之震怒,而修其武備,于以禦楚有餘矣。
吉孰大焉!”靈王曰:“此賢士也!”乃赦之歸。
楚兵至吳界,吳設守甚嚴,不能攻入而還。
靈王乃歎曰:“向乃枉殺屈申矣!”靈王既歸,恥其無功,乃大興土木,欲以物力制度,誇示諸侯。
築一宮名曰章華,廣袤四十裡,中築高台,以望四方,台高三十仞,曰章華台,亦名三休台。
以其高峻,凡登台必三次休息,始陟其颠也。
其中宮室亭榭,極其壯麗,環以民居。
凡有罪而逃亡者,皆召使歸國,以實其宮。
宮成,遣使征召四方諸侯,同來落成①。
不知諸侯幾位到來,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控:控制,騎。
①羅唣:吵鬧。
②掩口:笑。
③膂力:體力;兼人:超過人。
④跖:腳。
⑤益:增加。
①龜兆:以龜闆蔔兇吉。
①閨阃:婦女。
蝥,動物之足鉗。
①幹:不得冒犯。
②都鄙:城鄉。
章:條理。
③服:事。
④洫:水溝。
封洫:範圍。
⑤威民:畏民,讓民怕。
⑥鄉校:農村官吏。
①宵:夜。
①戢:收斂。
②行人:官名。
主持禮儀接待等。
③篚:盛物竹器。
④除:修。
①贶:賞給。
②舊書:舊約。
③亢:抗。
④倨:傲慢。
⑤怡:安居。
①偷食:苟且偷安。
①釁:塗血以祭。
①落成: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