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盧蒲癸計逐慶封楚靈王大合諸侯
關燈
小
中
大
曰:“凡兇人惡死,其魂魄不散,皆能為厲。
若有所歸依,則不複然矣。
吾立祀為之歸也。
”遊吉曰:“若然,立良氏可矣,何以并立公孫洩?豈慮子孔亦為厲乎?”僑曰:“良霄有罪,不應立後,若因為厲而立之,國人皆惑于鬼神之說,不可以為訓。
吾托言于存七穆之絕祀,良、孔二氏并立,所以除民之惑也。
”遊吉乃歎服。
再說周景王二年,蔡景公為其世子般,娶楚女芈氏為室。
景公私通于芈氏。
世子般怒曰:“父不父,則子不子矣!”乃僞為出獵,與心腹内侍數人,潛伏于内室。
景公隻道其子不在,遂入東宮,徑造芈氏之室。
世子般率内侍突出,砍殺景公,以暴疾訃于諸侯,遂自立為君;是為靈公。
史臣論般以子弑父,千古大變。
然景公一婬一于子婦,自取悖逆,亦不能無罪也。
有詩歎雲: 新台醜行污青史,蔡景如何複蹈之? 逆刃忽從宮内起,因思急子可憐兒! 蔡世子般雖以暴疾訃于諸侯,然弑逆之迹,終不能掩。
自本國傳揚出來,各國誰不曉得。
但是時盟主偷惰,不能行誅讨之法耳! 其年秋,宋宮中夜失火,夫人乃魯女伯姬也。
左右見火至,禀夫人避火。
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①不下堂。
火勢雖迫,豈可廢義?”比及傅母來時,伯姬已焚死矣。
國人皆為歎息。
時晉平公以宋有合成之功,憐其被火,乃大合諸侯于澶淵,各出财币以助宋。
宋儒胡安定論此事,以為不讨蔡世子弑父之罪,而謀恤宋災,輕重失其等矣。
此平公所以失霸也。
周景王四年,晉、楚以宋之盟,故将複會于虢。
時楚公子圍代屈建為令尹。
圍乃共王之庶子,年齒最長。
為人桀骜不恭,恥居人下。
恃其才器,陰畜不臣之志。
欺熊麇微弱,事多專決。
忌大夫薳掩之忠直,誣以謀叛,殺之而并其室。
交結大夫薳罷、伍舉為腹心,日謀篡逆。
嘗因出田郊外,擅用楚王旌旗,行至芋邑。
芋尹申無宇數其僭分,收其旌旗于庫,圍稍戢①。
至是,将赴虢之會,圍請先行聘于鄭,欲娶豐氏之女。
臨行,謂楚王熊麇曰:“楚已稱王位,在諸侯之上。
凡使臣乞得用諸侯之禮,庶使列國知楚之尊。
”熊麇許之。
公子圍遂僭用國君之儀,衣服器用,拟于侯伯,用二人執戈前導。
将及鄭郊,郊人疑為楚王,驚報國中。
鄭君臣俱大駭,星夜葡匐出迎,及相見,乃公子圍也。
公孫僑惡之,恐其一入國中,或生他變,乃使行人②遊吉辭以城中舍館頹壞,未及修葺,乃館于城外。
公子圍使伍舉入城,議婚豐氏,鄭伯話之。
既行聘,筐篚③甚盛。
臨聚時,公子圍忽萌襲鄭之意,欲借迎女為名,盛飾車乘,乘機行一事。
公孫僑曰:“圍之心不可測,必去衆而後可。
”遊吉曰:“吉請再往辭之。
”于是遊吉往見公子圍曰:“聞令尹将用衆迎,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除④地于城外,以聽迎婦之命。
”公子圍曰:“君辱贶①寡大夫圍,賜以豐氏之婚,若迎于野外,何以成禮?”遊吉曰:“禮,軍容不入國,況婚姻乎?令尹若必用衆,以壯觀瞻,請去兵備。
”伍舉密言于圍曰:“鄭人知備我矣,不如去兵。
”乃使士卒悉棄弓矢,垂橐而入。
迎豐氏于館舍,遂赴會所。
晉趙武及宋、魯、齊、衛、陳、蔡、鄭、許各國大夫,俱已先在。
公子圍使人言于晉曰:“楚、晉有盟在前,今此番尋好,不必再立誓書,重複歃血。
但将盟宋舊約,表白一番,令諸君勿忘足矣。
”祁午謂趙武曰:“圍之此言,恐晉争先也。
前番讓楚先晉,今番晉合先楚,若讀舊書②,楚常先矣。
子以為何如?”趙武曰:“圍之在會,緝蒲為工宮,威儀與楚王無二。
其志不惟外亢③,将有内謀,不如姑且聽之,以驕其志。
”祁午曰:“雖然,前番子木衷甲赴會,幸而不發,今圍更有甚焉,吾子宜為之備。
”趙武曰:“所以尋好者,尋弭兵之約也。
武知有守信而已,不知其他。
”既登壇,公子圍請讀舊書,加于牲上。
趙武唯唯。
既畢事,公子圍遽歸。
諸大夫皆知圍之将為楚君也。
史臣有詩雲: 任教貴倨④稱公子,何事威儀效楚王? 列國盡知成跋扈,郏敖燕雀尚怡⑤堂。
趙武心中,終以讀舊書先楚為恥。
恐人議論,将守信之語,向各國大夫再三分剖,說了又說。
及還過鄭,魯大夫叔孫豹同行,武複言之。
豹曰:“相君謂弭兵之約,可終守乎?”武曰:“吾等偷食①,朝夕圖安,何暇問久遠?”豹退謂鄭大夫罕虎曰:“趙孟将死矣!其語偷,不為遠計,且年未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歲老人,其能久乎?”未幾,趙武卒,韓起代之為政。
不在話下。
再說楚公子圍歸國,值熊麇抱病在宮,圍入宮問疾,托言有密事啟奏,遣開嫔侍,解冠纓加熊麇之頸,須臾而死。
麇有二子,曰幕,曰平夏,聞變,挺劍來殺公子圍,勇力不敵,俱為圍所殺。
麇弟右尹熊比字子幹,宮廄尹熊黑肱字子晰,聞楚王父子被殺,懼禍,比出奔晉,黑肱出奔鄭。
公子圍訃于諸侯曰:“寡君麇不祿即世,寡大夫圍應為後。
”伍舉更其辭曰:“共王之子圍為長。
”圍于是嗣即王位,改名熊虔,是為靈王。
以薳罷為令尹,鄭丹為右尹,伍舉為左尹,鬥成然為郊尹。
太宰伯州犁有公事在郏,楚王慮其不服,使人殺之
若有所歸依,則不複然矣。
吾立祀為之歸也。
”遊吉曰:“若然,立良氏可矣,何以并立公孫洩?豈慮子孔亦為厲乎?”僑曰:“良霄有罪,不應立後,若因為厲而立之,國人皆惑于鬼神之說,不可以為訓。
吾托言于存七穆之絕祀,良、孔二氏并立,所以除民之惑也。
”遊吉乃歎服。
再說周景王二年,蔡景公為其世子般,娶楚女芈氏為室。
景公私通于芈氏。
世子般怒曰:“父不父,則子不子矣!”乃僞為出獵,與心腹内侍數人,潛伏于内室。
景公隻道其子不在,遂入東宮,徑造芈氏之室。
世子般率内侍突出,砍殺景公,以暴疾訃于諸侯,遂自立為君;是為靈公。
史臣論般以子弑父,千古大變。
然景公一婬一于子婦,自取悖逆,亦不能無罪也。
有詩歎雲: 新台醜行污青史,蔡景如何複蹈之? 逆刃忽從宮内起,因思急子可憐兒! 蔡世子般雖以暴疾訃于諸侯,然弑逆之迹,終不能掩。
自本國傳揚出來,各國誰不曉得。
但是時盟主偷惰,不能行誅讨之法耳! 其年秋,宋宮中夜失火,夫人乃魯女伯姬也。
左右見火至,禀夫人避火。
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①不下堂。
火勢雖迫,豈可廢義?”比及傅母來時,伯姬已焚死矣。
國人皆為歎息。
時晉平公以宋有合成之功,憐其被火,乃大合諸侯于澶淵,各出财币以助宋。
宋儒胡安定論此事,以為不讨蔡世子弑父之罪,而謀恤宋災,輕重失其等矣。
此平公所以失霸也。
周景王四年,晉、楚以宋之盟,故将複會于虢。
時楚公子圍代屈建為令尹。
圍乃共王之庶子,年齒最長。
為人桀骜不恭,恥居人下。
恃其才器,陰畜不臣之志。
欺熊麇微弱,事多專決。
忌大夫薳掩之忠直,誣以謀叛,殺之而并其室。
交結大夫薳罷、伍舉為腹心,日謀篡逆。
嘗因出田郊外,擅用楚王旌旗,行至芋邑。
芋尹申無宇數其僭分,收其旌旗于庫,圍稍戢①。
至是,将赴虢之會,圍請先行聘于鄭,欲娶豐氏之女。
臨行,謂楚王熊麇曰:“楚已稱王位,在諸侯之上。
凡使臣乞得用諸侯之禮,庶使列國知楚之尊。
”熊麇許之。
公子圍遂僭用國君之儀,衣服器用,拟于侯伯,用二人執戈前導。
将及鄭郊,郊人疑為楚王,驚報國中。
鄭君臣俱大駭,星夜葡匐出迎,及相見,乃公子圍也。
公孫僑惡之,恐其一入國中,或生他變,乃使行人②遊吉辭以城中舍館頹壞,未及修葺,乃館于城外。
公子圍使伍舉入城,議婚豐氏,鄭伯話之。
既行聘,筐篚③甚盛。
臨聚時,公子圍忽萌襲鄭之意,欲借迎女為名,盛飾車乘,乘機行一事。
公孫僑曰:“圍之心不可測,必去衆而後可。
”遊吉曰:“吉請再往辭之。
”于是遊吉往見公子圍曰:“聞令尹将用衆迎,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除④地于城外,以聽迎婦之命。
”公子圍曰:“君辱贶①寡大夫圍,賜以豐氏之婚,若迎于野外,何以成禮?”遊吉曰:“禮,軍容不入國,況婚姻乎?令尹若必用衆,以壯觀瞻,請去兵備。
”伍舉密言于圍曰:“鄭人知備我矣,不如去兵。
”乃使士卒悉棄弓矢,垂橐而入。
迎豐氏于館舍,遂赴會所。
晉趙武及宋、魯、齊、衛、陳、蔡、鄭、許各國大夫,俱已先在。
公子圍使人言于晉曰:“楚、晉有盟在前,今此番尋好,不必再立誓書,重複歃血。
但将盟宋舊約,表白一番,令諸君勿忘足矣。
”祁午謂趙武曰:“圍之此言,恐晉争先也。
前番讓楚先晉,今番晉合先楚,若讀舊書②,楚常先矣。
子以為何如?”趙武曰:“圍之在會,緝蒲為工宮,威儀與楚王無二。
其志不惟外亢③,将有内謀,不如姑且聽之,以驕其志。
”祁午曰:“雖然,前番子木衷甲赴會,幸而不發,今圍更有甚焉,吾子宜為之備。
”趙武曰:“所以尋好者,尋弭兵之約也。
武知有守信而已,不知其他。
”既登壇,公子圍請讀舊書,加于牲上。
趙武唯唯。
既畢事,公子圍遽歸。
諸大夫皆知圍之将為楚君也。
史臣有詩雲: 任教貴倨④稱公子,何事威儀效楚王? 列國盡知成跋扈,郏敖燕雀尚怡⑤堂。
趙武心中,終以讀舊書先楚為恥。
恐人議論,将守信之語,向各國大夫再三分剖,說了又說。
及還過鄭,魯大夫叔孫豹同行,武複言之。
豹曰:“相君謂弭兵之約,可終守乎?”武曰:“吾等偷食①,朝夕圖安,何暇問久遠?”豹退謂鄭大夫罕虎曰:“趙孟将死矣!其語偷,不為遠計,且年未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歲老人,其能久乎?”未幾,趙武卒,韓起代之為政。
不在話下。
再說楚公子圍歸國,值熊麇抱病在宮,圍入宮問疾,托言有密事啟奏,遣開嫔侍,解冠纓加熊麇之頸,須臾而死。
麇有二子,曰幕,曰平夏,聞變,挺劍來殺公子圍,勇力不敵,俱為圍所殺。
麇弟右尹熊比字子幹,宮廄尹熊黑肱字子晰,聞楚王父子被殺,懼禍,比出奔晉,黑肱出奔鄭。
公子圍訃于諸侯曰:“寡君麇不祿即世,寡大夫圍應為後。
”伍舉更其辭曰:“共王之子圍為長。
”圍于是嗣即王位,改名熊虔,是為靈王。
以薳罷為令尹,鄭丹為右尹,伍舉為左尹,鬥成然為郊尹。
太宰伯州犁有公事在郏,楚王慮其不服,使人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