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殺甯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殖綽帥選卒千人,去襲晉戍。
三百人不勾一掃,遂屯兵于茅氏,遣人如衛報捷。
林父聞衛兵已入東鄙,遣孫蒯同雍鉏引兵救之。
探知晉戍俱已殺盡,又知殖綽是齊國有名的勇将,不敢上前拒敵。
全軍而返,回複林父。
林父大怒曰:“惡鬼尚能為厲②,況人乎?一個殖綽不能與他對陣,倘衛兵大至,何以禦之?汝可再往,如若無功,休見我面!”孫蒯悶悶而出,與雍鉏商議。
雍鉏曰:“殖綽勇敵萬夫,必難取勝,除非用誘敵之計方可。
”孫蒯曰:“茅氏之西,有地名圉村,四圍樹木茂盛,中間一村人家。
村中有小小土山,我使人于山下掘成陷坑,以草覆之。
汝先引百人與戰,誘至村口。
我屯兵于山上,極口詈罵。
彼怒,必上山來擒我。
中吾計矣。
”雍鉏如其言,帥一百人馳往茅氏,如探敵之狀,一遇殖綽之兵,佯為畏懼,回頭便走。
殖綽恃勇,欺雍鉏兵少,不傳令開營,單帶随身軍甲數十人,乘輕車追之。
雍鉏彎彎曲曲,引至圉村,卻不進村,徑打斜往樹林中去了。
殖綽也疑心林中有伏,便教停車。
隻見土山之上,又屯著一簇步卒,約有二百人數,簇擁著一員将。
那員将小小身材,金鍪繡甲,叫著殖綽的姓名,罵道:“你是齊邦退下來的歪貨!栾家用不著的棄物!今捱身在我衛國吃飯,不知羞恥,還敢出頭!豈不曉得我孫氏是八代世臣,敢來觸犯!全然不識高低,禽一獸不如!”殖綽聞之大怒。
衛兵中有人認得的,指道:“這便是孫相國的長子,叫做孫蒯。
”殖綽曰:“擒得孫蒯,便是半個孫林父了。
”那土山平穩,頗不甚高。
殖綽喝教“驅車!”車馳馬驟,剛剛到山坡之下,那車勢去得兇猛,踏著陷坑,馬就牽車下去,把殖綽掀下坑中。
孫蒯恐他勇力難制,預備弓一弩一,一等陷下,攢箭射之。
可憐好一員猛将,今日死于庸人之手!正是:“瓦罐不離井上破,将軍多在陣前亡。
”有詩為證: 神勇将軍孰敢當?無名孫蒯已奔忙。
隻因一激成奇績,始信男兒當自強。
孫蒯用撓鈎搭起殖綽之一屍一,割了首級,殺散衛軍,回報孫林父。
林父曰:“晉若責我不救戍卒,我有罪矣。
不如隐其勝而以敗告。
”乃使雍鉏如晉告敗。
晉平公聞衛殺其戍卒,大怒,命正卿趙武,合諸大夫于澶淵,将加兵于衛。
衛獻公同甯喜如晉,面訴孫林父之罪,平公執而囚之。
齊大夫晏嬰,言于齊景公曰:“晉侯為孫林父而執衛侯,國之強臣,皆将得志矣。
君盍如晉請之,寓①萊之德,不可棄也。
”景公曰:“善。
”乃遣使約會鄭簡公一同至晉,為衛求解。
晉平公雖感其來意,然有林父先入之言,尚未肯統口①。
晏平仲私謂羊舌肹曰:“晉為諸侯之長,恤患補阙,扶弱抑強,乃盟主之職也。
林父始逐其君,既不能讨,今又為臣而執君,為君者不亦難乎?昔文公誤聽元咺之言,執衛成公歸于京師,周天子惡其不順,文公愧而釋之。
夫歸于京師,而猶不可,況以諸侯囚諸侯乎?諸君子不滿,是一黨一臣而抑君,其名不可居也。
嬰懼晉之失伯,敢為子私言之。
”肹乃言于趙武,固請于平公,乃釋衛侯歸國。
尚未肯釋甯喜。
右宰谷勸獻公飾②女樂十二人,進于晉以贖喜。
晉侯悅,并釋喜。
喜歸,愈有德色,每事專決,全不禀命。
諸大夫議事者,竟在甯氏私第請命,獻公拱手安坐而已。
時宋左師向戍,與晉趙武相善,亦與楚令尹屈建相善。
向戍聘于楚,言及昔日華元欲為晉、楚合成之事。
屈建曰:“此事甚善,隻為諸侯各自分一黨一,所以和議迄于無成。
若使晉、楚屬國互相朝聘,歡好如同一家,幹戈可永息矣。
”向戍以為然。
乃倡議晉、楚二君相會于宋,面定弭兵交見之約。
楚自共王至今,屢為吳國侵擾,邊境不甯,故屈建欲好晉以專事于吳。
而趙武亦因楚兵屢次伐鄭,指望和議一成,可享數年安息之福。
兩邊皆欣然樂從,遂遣使往各屬國訂期。
晉使至于衛國,甯喜不通知獻公,徑自委石惡赴會。
獻公聞之大怒,訴于公孫免餘。
免餘曰:“臣請以禮責之。
”免餘即往見甯喜,言:“會盟大事,豈可使君不與聞
三百人不勾一掃,遂屯兵于茅氏,遣人如衛報捷。
林父聞衛兵已入東鄙,遣孫蒯同雍鉏引兵救之。
探知晉戍俱已殺盡,又知殖綽是齊國有名的勇将,不敢上前拒敵。
全軍而返,回複林父。
林父大怒曰:“惡鬼尚能為厲②,況人乎?一個殖綽不能與他對陣,倘衛兵大至,何以禦之?汝可再往,如若無功,休見我面!”孫蒯悶悶而出,與雍鉏商議。
雍鉏曰:“殖綽勇敵萬夫,必難取勝,除非用誘敵之計方可。
”孫蒯曰:“茅氏之西,有地名圉村,四圍樹木茂盛,中間一村人家。
村中有小小土山,我使人于山下掘成陷坑,以草覆之。
汝先引百人與戰,誘至村口。
我屯兵于山上,極口詈罵。
彼怒,必上山來擒我。
中吾計矣。
”雍鉏如其言,帥一百人馳往茅氏,如探敵之狀,一遇殖綽之兵,佯為畏懼,回頭便走。
殖綽恃勇,欺雍鉏兵少,不傳令開營,單帶随身軍甲數十人,乘輕車追之。
雍鉏彎彎曲曲,引至圉村,卻不進村,徑打斜往樹林中去了。
殖綽也疑心林中有伏,便教停車。
隻見土山之上,又屯著一簇步卒,約有二百人數,簇擁著一員将。
那員将小小身材,金鍪繡甲,叫著殖綽的姓名,罵道:“你是齊邦退下來的歪貨!栾家用不著的棄物!今捱身在我衛國吃飯,不知羞恥,還敢出頭!豈不曉得我孫氏是八代世臣,敢來觸犯!全然不識高低,禽一獸不如!”殖綽聞之大怒。
衛兵中有人認得的,指道:“這便是孫相國的長子,叫做孫蒯。
”殖綽曰:“擒得孫蒯,便是半個孫林父了。
”那土山平穩,頗不甚高。
殖綽喝教“驅車!”車馳馬驟,剛剛到山坡之下,那車勢去得兇猛,踏著陷坑,馬就牽車下去,把殖綽掀下坑中。
孫蒯恐他勇力難制,預備弓一弩一,一等陷下,攢箭射之。
可憐好一員猛将,今日死于庸人之手!正是:“瓦罐不離井上破,将軍多在陣前亡。
”有詩為證: 神勇将軍孰敢當?無名孫蒯已奔忙。
隻因一激成奇績,始信男兒當自強。
孫蒯用撓鈎搭起殖綽之一屍一,割了首級,殺散衛軍,回報孫林父。
林父曰:“晉若責我不救戍卒,我有罪矣。
不如隐其勝而以敗告。
”乃使雍鉏如晉告敗。
晉平公聞衛殺其戍卒,大怒,命正卿趙武,合諸大夫于澶淵,将加兵于衛。
衛獻公同甯喜如晉,面訴孫林父之罪,平公執而囚之。
齊大夫晏嬰,言于齊景公曰:“晉侯為孫林父而執衛侯,國之強臣,皆将得志矣。
君盍如晉請之,寓①萊之德,不可棄也。
”景公曰:“善。
”乃遣使約會鄭簡公一同至晉,為衛求解。
晉平公雖感其來意,然有林父先入之言,尚未肯統口①。
晏平仲私謂羊舌肹曰:“晉為諸侯之長,恤患補阙,扶弱抑強,乃盟主之職也。
林父始逐其君,既不能讨,今又為臣而執君,為君者不亦難乎?昔文公誤聽元咺之言,執衛成公歸于京師,周天子惡其不順,文公愧而釋之。
夫歸于京師,而猶不可,況以諸侯囚諸侯乎?諸君子不滿,是一黨一臣而抑君,其名不可居也。
嬰懼晉之失伯,敢為子私言之。
”肹乃言于趙武,固請于平公,乃釋衛侯歸國。
尚未肯釋甯喜。
右宰谷勸獻公飾②女樂十二人,進于晉以贖喜。
晉侯悅,并釋喜。
喜歸,愈有德色,每事專決,全不禀命。
諸大夫議事者,竟在甯氏私第請命,獻公拱手安坐而已。
時宋左師向戍,與晉趙武相善,亦與楚令尹屈建相善。
向戍聘于楚,言及昔日華元欲為晉、楚合成之事。
屈建曰:“此事甚善,隻為諸侯各自分一黨一,所以和議迄于無成。
若使晉、楚屬國互相朝聘,歡好如同一家,幹戈可永息矣。
”向戍以為然。
乃倡議晉、楚二君相會于宋,面定弭兵交見之約。
楚自共王至今,屢為吳國侵擾,邊境不甯,故屈建欲好晉以專事于吳。
而趙武亦因楚兵屢次伐鄭,指望和議一成,可享數年安息之福。
兩邊皆欣然樂從,遂遣使往各屬國訂期。
晉使至于衛國,甯喜不通知獻公,徑自委石惡赴會。
獻公聞之大怒,訴于公孫免餘。
免餘曰:“臣請以禮責之。
”免餘即往見甯喜,言:“會盟大事,豈可使君不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