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晉悼公駕楚會蕭魚孫林父因歌逐獻公
關燈
小
中
大
夫皆曰:“君之慎于名一器如此。
”乃各修其職,弗敢懈怠。
晉國大治,複興文襄之業。
未幾,廢新軍并入三軍,以守侯國之禮。
是年秋九月,楚共王審薨,世子昭立,是為康王。
吳王諸樊,命大将公子一黨一帥師伐楚。
楚将養繇基迎敵,射殺公子一黨一,吳師敗還。
諸樊遣使告敗于晉,悼公合諸侯于向以謀之。
晉大夫羊舌肹進曰:“吳伐楚之喪,自取其敗,不足恤①也。
秦、晉鄰國,世有姻好,今附楚救鄭,敗我師于栎,此宜先報。
若伐秦有功,則楚勢益孤矣。
”悼公以為然。
使荀偃率三軍之衆,同魯、宋、齊、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國大夫伐秦。
晉悼公待于境上。
秦景公聞晉師将至,使人以毒一藥數囊,沉于泾水之上流。
魯大夫叔孫豹,同莒師先濟,軍士飲水中毒,多有死者。
各軍遂不肯濟。
鄭大夫公子蟜謂衛大夫北宮括曰:“既已從人,敢觀望乎?”公子蟜帥鄭師渡徑,北宮括繼之。
于是諸侯之師皆進,營于域林。
諜報:“秦軍相去不遠。
”荀偃令各軍“雞鳴駕車,視我馬首所向而行!”下軍元帥栾黡,素不服中行偃,及聞令,怒曰:“軍旅之事,當集衆謀,即使偃能獨斷,亦宜明示進退,烏有使三軍之衆,視其馬首者?我亦下軍之帥也,我馬首欲東。
”遂帥本部東歸。
副将魏绛曰:“吾職在從帥,不敢俟①中行伯矣。
亦随栾黡班師。
早有人報知中行偃。
偃曰:“出令不明,吾實有過。
令既不行,何望成功?”乃命諸侯之師,各歸本國,晉帥亦還。
時栾針為下軍戎右,獨不肯歸,謂範匄之子範鞅曰:“今日之役,本為報秦,若無功而返,是益恥也。
吾兄弟二人,并在軍中,豈可一時皆返?子能與我同赴秦師乎?“範鞅曰:“子以國恥為念,鞅敢不從!乃各引本部馳入秦軍。
卻說秦景公引大将蠃詹及公子無地,帥車四百乘,離域林五十裡安營,正遣人探聽晉兵進止。
忽見東角塵頭起處,一彪車馬飛來,急使公子無地率軍迎敵。
栾铖奮勇上前,範鞅助之,連刺殺甲将十餘人。
秦軍披一靡一欲走,望其後軍無繼,複鳴鼓合兵圍之。
範鞅曰:“秦兵勢大,不可當也!”栾針不聽。
蠃詹大軍又到,栾針複手殺數人,身中七箭,力盡而死。
範鞅脫申,乘單車疾馳得免。
栾黡見範鞅獨歸,問曰:“吾弟何在?”鞅曰:“已沒于秦軍矣!”黡大怒,拔戈直刺範鞅。
鞅不敢相抗,走入中軍。
黡随後趕到,鞅避去。
其父範匄迎謂曰:“賢婿何怒之甚也?”——黡妻栾祁,乃範匄之女,故以婿呼之。
黡怒氣勃勃,不能制,大聲答日:“汝子誘吾弟同入秦師,吾弟戰死,而汝子生還,是汝子殺吾弟也。
汝必逐鞅,猶可恕,不然,我必殺鞅,以償吾弟之命!”範匄曰:“此事老夫不知也,今當逐之。
” 範鞅聞其語,遂從幕後出奔秦國。
秦景公問其來意,範鞅叙述始末。
景公大喜,待以客卿之禮。
一日,問曰:“晉君何如人?”對曰:“賢君也,知人而善任。
”又問:“晉大夫誰最賢?”對曰:“趙武有文德,魏绛勇而不亂,羊舌肹習于《春秋》。
張老笃信有智,祁午臨事鎮定,臣父匄能識大體,皆一時之選。
其他公卿,亦皆習于今典,克守其官,鞅末敢輕議也。
”景公又曰:“然則晉大夫中,何人先亡?”鞅對曰:“栾氏将先亡。
”景公曰:“豈非以汰侈①故乎?”範鞅曰:“栾黡雖汰侈,猶可及身,其子盈必不免。
”景公曰:“何故?”鞅對曰:“栾武子恤民一愛一士,人心所歸,故雖有弑君之惡,而國中不以為非,戴其德也。
思召公者,一愛一及甘棠,況其子乎?黡若死,盈之善末能及人,而武之德已遠,修黡之怨者,必此時矣。
”景公歎曰:“卿可謂知存亡故者也!”乃因範鞅而通于範匄,使庶長武聘晉,以修舊好,并請複範鞅之位。
悼公從之,範鞅歸晉。
悼公以鞅及栾盈并為公族大夫,且谕栾黡勿得修怨。
自此秦晉通和,終春秋之世,不相加兵。
有詩為證: 西鄰東道世婚姻,一旦尋仇鬥日新。
玉帛既通兵革偃,從來好事是和親。
是年栾黡卒,子栾盈代為下軍副将。
話分兩頭。
卻說衛獻公名衎,自周簡王十年,代父定公即位。
因居喪不戚①,其嫡母定姜,逆知其不能守位,屢屢規谏,獻公不聽。
及在位,日益放縱,所親者無非讒谄面谀之人,所喜者不過鼓樂田獵之事。
自定公之世,有同母弟公子黑肩,怙一寵一專一政。
黑肩之子公孫剽,嗣父爵為大夫,頗有權略。
上卿孫林父,亞卿甯殖,見獻公無道,皆與剽結交。
林父又暗結晉國為外援,将國中器币寶貨,盡遷于戚,使妻子居之。
獻公疑其有叛心,一來形迹未著,二來畏其強家②,所以含怨不發。
忽一日,獻公約孫、甯二卿共午食。
二卿皆朝服待命于門,自朝至午,不見使命來召,宮中亦無一人出來,二卿心疑。
看看日斜,二卿饑困已甚,乃叩宮門請見。
守阍内侍答曰:“主公在後圃演射,二位大夫若要相見,可自往也。
”孫、甯二人心中大怒,乃忍饑徑造後圃,望
”乃各修其職,弗敢懈怠。
晉國大治,複興文襄之業。
未幾,廢新軍并入三軍,以守侯國之禮。
是年秋九月,楚共王審薨,世子昭立,是為康王。
吳王諸樊,命大将公子一黨一帥師伐楚。
楚将養繇基迎敵,射殺公子一黨一,吳師敗還。
諸樊遣使告敗于晉,悼公合諸侯于向以謀之。
晉大夫羊舌肹進曰:“吳伐楚之喪,自取其敗,不足恤①也。
秦、晉鄰國,世有姻好,今附楚救鄭,敗我師于栎,此宜先報。
若伐秦有功,則楚勢益孤矣。
”悼公以為然。
使荀偃率三軍之衆,同魯、宋、齊、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國大夫伐秦。
晉悼公待于境上。
秦景公聞晉師将至,使人以毒一藥數囊,沉于泾水之上流。
魯大夫叔孫豹,同莒師先濟,軍士飲水中毒,多有死者。
各軍遂不肯濟。
鄭大夫公子蟜謂衛大夫北宮括曰:“既已從人,敢觀望乎?”公子蟜帥鄭師渡徑,北宮括繼之。
于是諸侯之師皆進,營于域林。
諜報:“秦軍相去不遠。
”荀偃令各軍“雞鳴駕車,視我馬首所向而行!”下軍元帥栾黡,素不服中行偃,及聞令,怒曰:“軍旅之事,當集衆謀,即使偃能獨斷,亦宜明示進退,烏有使三軍之衆,視其馬首者?我亦下軍之帥也,我馬首欲東。
”遂帥本部東歸。
副将魏绛曰:“吾職在從帥,不敢俟①中行伯矣。
亦随栾黡班師。
早有人報知中行偃。
偃曰:“出令不明,吾實有過。
令既不行,何望成功?”乃命諸侯之師,各歸本國,晉帥亦還。
時栾針為下軍戎右,獨不肯歸,謂範匄之子範鞅曰:“今日之役,本為報秦,若無功而返,是益恥也。
吾兄弟二人,并在軍中,豈可一時皆返?子能與我同赴秦師乎?“範鞅曰:“子以國恥為念,鞅敢不從!乃各引本部馳入秦軍。
卻說秦景公引大将蠃詹及公子無地,帥車四百乘,離域林五十裡安營,正遣人探聽晉兵進止。
忽見東角塵頭起處,一彪車馬飛來,急使公子無地率軍迎敵。
栾铖奮勇上前,範鞅助之,連刺殺甲将十餘人。
秦軍披一靡一欲走,望其後軍無繼,複鳴鼓合兵圍之。
範鞅曰:“秦兵勢大,不可當也!”栾針不聽。
蠃詹大軍又到,栾針複手殺數人,身中七箭,力盡而死。
範鞅脫申,乘單車疾馳得免。
栾黡見範鞅獨歸,問曰:“吾弟何在?”鞅曰:“已沒于秦軍矣!”黡大怒,拔戈直刺範鞅。
鞅不敢相抗,走入中軍。
黡随後趕到,鞅避去。
其父範匄迎謂曰:“賢婿何怒之甚也?”——黡妻栾祁,乃範匄之女,故以婿呼之。
黡怒氣勃勃,不能制,大聲答日:“汝子誘吾弟同入秦師,吾弟戰死,而汝子生還,是汝子殺吾弟也。
汝必逐鞅,猶可恕,不然,我必殺鞅,以償吾弟之命!”範匄曰:“此事老夫不知也,今當逐之。
” 範鞅聞其語,遂從幕後出奔秦國。
秦景公問其來意,範鞅叙述始末。
景公大喜,待以客卿之禮。
一日,問曰:“晉君何如人?”對曰:“賢君也,知人而善任。
”又問:“晉大夫誰最賢?”對曰:“趙武有文德,魏绛勇而不亂,羊舌肹習于《春秋》。
張老笃信有智,祁午臨事鎮定,臣父匄能識大體,皆一時之選。
其他公卿,亦皆習于今典,克守其官,鞅末敢輕議也。
”景公又曰:“然則晉大夫中,何人先亡?”鞅對曰:“栾氏将先亡。
”景公曰:“豈非以汰侈①故乎?”範鞅曰:“栾黡雖汰侈,猶可及身,其子盈必不免。
”景公曰:“何故?”鞅對曰:“栾武子恤民一愛一士,人心所歸,故雖有弑君之惡,而國中不以為非,戴其德也。
思召公者,一愛一及甘棠,況其子乎?黡若死,盈之善末能及人,而武之德已遠,修黡之怨者,必此時矣。
”景公歎曰:“卿可謂知存亡故者也!”乃因範鞅而通于範匄,使庶長武聘晉,以修舊好,并請複範鞅之位。
悼公從之,範鞅歸晉。
悼公以鞅及栾盈并為公族大夫,且谕栾黡勿得修怨。
自此秦晉通和,終春秋之世,不相加兵。
有詩為證: 西鄰東道世婚姻,一旦尋仇鬥日新。
玉帛既通兵革偃,從來好事是和親。
是年栾黡卒,子栾盈代為下軍副将。
話分兩頭。
卻說衛獻公名衎,自周簡王十年,代父定公即位。
因居喪不戚①,其嫡母定姜,逆知其不能守位,屢屢規谏,獻公不聽。
及在位,日益放縱,所親者無非讒谄面谀之人,所喜者不過鼓樂田獵之事。
自定公之世,有同母弟公子黑肩,怙一寵一專一政。
黑肩之子公孫剽,嗣父爵為大夫,頗有權略。
上卿孫林父,亞卿甯殖,見獻公無道,皆與剽結交。
林父又暗結晉國為外援,将國中器币寶貨,盡遷于戚,使妻子居之。
獻公疑其有叛心,一來形迹未著,二來畏其強家②,所以含怨不發。
忽一日,獻公約孫、甯二卿共午食。
二卿皆朝服待命于門,自朝至午,不見使命來召,宮中亦無一人出來,二卿心疑。
看看日斜,二卿饑困已甚,乃叩宮門請見。
守阍内侍答曰:“主公在後圃演射,二位大夫若要相見,可自往也。
”孫、甯二人心中大怒,乃忍饑徑造後圃,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