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責趙盾董狐直筆誅鬥椒絕纓大會

關燈
”負羁曰:“吾觀子衆饑困,且飽食,乃可戰耳。

    ”越椒以為然,乃停車治槅。

    槅尚未熟,隻見公子側、公子嬰齊兩路軍殺到。

    越椒之軍,不能複戰,隻得南走。

    回至清河橋,橋已拆斷。

    原來楚莊王親自引兵,伏于橋之左右,隻等越椒過去,便将橋梁拆斷,絕其歸路。

    越椒大驚,吩咐左右測水深淺,欲為渡河之計。

    隻見隔河一聲炮響,楚軍于河畔大叫:“樂伯在此!逆椒速速下馬受縛!”越椒大怒,命隔河放箭。

     樂伯軍中有一小校,一精一于射藝,姓養名繇基,軍中稱為神箭養叔。

    自請于樂伯,願與越椒較射。

    乃立于河口大叫曰:“河闊如此,箭何能及?聞令尹善射,吾當與比較高低,可立于橋堵②之上,各射三矢,死生聽命!”越椒問曰:“汝何人也?”應曰:“吾乃樂将軍部下小将養繇基也。

    ”趙椒欺其無名,乃曰:“汝要與我比箭,須讓我先一射三矢。

    ”養繇基曰:“莫說三矢,就射百矢,吾何懼哉!躲閃的不算好漢!”乃各約住後隊,分立于橋堵之南北。

    越椒挽弓先發一箭,恨不得将養繇基連頭帶腦射下河來。

    誰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

    ”養繇基見箭來,将弓梢一撥,那箭早落在水中。

    高叫:“快射,快射!”越椒又将第二箭搭上弓弦,觑得親切,嗖的發來。

    養繇基将身一蹲;那枝箭從頭而過。

    越椒叫曰:“你說不許躲閃,如何蹲身躲箭?非丈夫也!”繇基答曰:“你還有一箭,吾今不躲,你若這箭不中,須還我射來。

    ”越椒想道:“他若不躲閃,這枝箭管情射著。

    ”便取第三枝箭,端端正正的射去,叫一聲:“著了!”養繇基兩腳站定,并不轉動,箭到之時,張開大口,剛剛的将箭镞咬住。

    越椒三箭都不中,心下早已著慌,隻是大丈夫出言在前,不好失信,乃叫道:“讓你也射三箭,若射不著,還當我射。

    ”養繇基笑曰:“要三箭方射著你,便是初學了。

    我隻須一箭,管教你一性一命遭于我手!”越椒曰:“你口出大言,必有些本事,好歹由你射來。

    ”心下想道:“那裡一箭便射得正中?若一箭不中,我便喝住他。

    ”大著膽由他射一出。

    誰知養繇基的箭,百發百中。

    那時養繇基取箭在手,叫一聲:“令尹看射!”虛把弓拽一拽,卻不曾放箭。

    越椒聽得弓弦響,隻說箭來,将身往左一閃。

    養繇基曰:“箭還在我手,不曾上弓,講過‘躲閃的,不算好漢。

    ’你如何又閃去?”越椒曰:“怕人躲閃的,也不算會射!”繇基又虛把弓弦拽響,越椒又往右一閃。

    養繇基乘他那一閃時,接手放一箭來,鬥越椒不知箭到,躲閃不及,這箭直貫其腦。

    可憐好個鬥越椒,做了楚國數年令尹,今日死于小将養繇基的一箭之下!髯仙有詩雲: 人生知足最為良,令尹貪心又想王。

     神箭将軍聊試技,越椒已在隔橋亡。

     鬥家軍已自饑困,看見主将中箭,慌得四散奔走。

    楚将公子側、公子嬰齊分路追逐,殺得一屍一同山積,血染河紅。

    越椒子鬥贲皇,逃奔晉國,晉侯用為大夫,食邑于苗,謂之苗贲皇。

     莊王已獲全勝,傳令班師,有被擒者,即于軍前斬首。

    凱歌還于郢都,将鬥氏宗族,不拘大小,盡行斬首。

    隻有鬥班之子,名曰克黃,官拜箴尹,是時莊王遣使行聘齊、秦二國。

    鬥克黃領命使齊,歸及宋國,聞越椒作亂之事,左右曰:“不可入矣!”克黃曰:“君,猶天也,天命其可棄乎?”命馳入郢都,複命畢,自詣司寇請囚,曰:“吾祖子文,曾言‘越椒有反相,必主滅族。

    ’臨終囑吾父逃避他國。

    吾父世受楚恩,不忍他适,為越椒所誅。

    今日果應吾祖之口!既不幸為逆臣之族,又不幸違先祖之訓,今日死其分也,安敢逃刑耶。

    ”莊王聞之,歎曰:“子文真神人也。

    況治楚功大,何忍絕其嗣乎?”乃赦克黃之罪,曰:“克黃死不逃刑,乃忠臣也。

    ”命複其官,改名曰鬥生,言其宜死而得生也。

     莊王嘉繇基一箭之功,厚加賞賜,使将親軍,掌車右之職。

    因令尹未得其人,聞沈尹虞邱之賢,使權主國事。

    置酒大宴群臣于漸台之上,妃嫔旨從。

    莊王曰:“寡人不禦鐘鼓,已六年于此矣。

    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願與諸卿同一日之遊,名曰:‘太平宴’。

    文武大小辟員,俱來設席,務要盡歡而止。

    ”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

    庖人進食,太史奏樂。

    飲至日落西山,興尚未已。

    莊王命秉燭再酌,使所幸許姬姜氏,遍送諸大夫之酒,衆俱起席立飲。

    忽然一陣怪風,将堂燭盡滅,左右取火未至。

    席中有一人,見許姬美貌,暗中以手牽其袂。

    許姬左手絕袂,右手攬其冠纓①,纓絕②,其人驚懼放手。

    許姬取纓在手,循步至莊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内有一人無禮,乘燭滅,強牽妾袖。

    妾已攬得其纓,王可促③火察之。

    ”莊王急命掌燈者:“且莫點燭!毖人今日之會,約與諸卿盡歡,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

    ”于是百官皆去其纓,方許秉燭,竟不知牽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