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書筆記——軍國主義的勝利和商業主義的失敗
關燈
小
中
大
齊國本姓姜,傳自太公望,公元前386年,曆經幾代努力的田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齊。
田齊桓公田午(公元前374-357在位)在齊國國都臨淄城外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
臨淄有十三座城門,學宮在西面稷門之外,故稱稷下。
到齊宣王(公元前319-301年在位)時達到鼎盛,儒、道、法、名、墨、兵、陰陽,諸子百家彙集于此,著書立說、講學駁難。
鄒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環淵等七十六人,宣王都在康莊大道上賜給高門大霧為府第,為上大夫,尊一寵一非常,&ldquo不治而議論&rdquo,,&ldquo不任職而論國事&rdquo不負責治理國家,專門議論政事。
此外,孟子(存疑)、鄒奭、宋钘、尹文、魯仲連、田巴、彭蒙、王鬥等人都曾到過稷下,荀子曾經三次擔任祭酒即學宮長。
這些學者稱為稷下先生,他們的弟子被稱為稷下學士,一度達到數百上千人。
司馬光在《稷下賦》贊此盛事:&ldquo緻千裡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rdquo,足以稱為群星閃耀。
作為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交流和争鳴的重要據點,學術自一由的稷下學宮出現在齊國,并非偶然。
齊國山海環繞,膏腴之地千裡,曆來商業繁榮,布、帛、魚、鹽為利。
國都臨淄居民七萬戶,每戶平均成年男子不下三人,加上老人、孩子和女人,總人口至少在五、六十萬以上,而且尋常百姓都富裕殷實。
而商人,常常是最寬容的一批人,他們不會因為你的政治傾向來決定是不是要和你做買賣,最商業化的荷蘭人在歐洲也是最寬容的那一群。
交流和争鳴之際,不分官位大小,沒有前賢後學,也沒有預設立場,田巴大張旗鼓的非毀三皇五帝,&ldquo一日而服千人&rdquo,不僅沒人找麻煩,相反,齊王還任用田巴,問政于他。
學說的興旺發達,主要依賴于辯論,田巴就是因為被十二歲的魯仲連說的啞口無言,終身不再發言。
儒家一向不喜争訟之事,孟子還羞答答的叫屈:&ldquo是我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呀。
&rdquo荀子更為坦然:&ldquo君子必辯&rdquo,《荀子》書中《非十二子》一篇,說不定就是當時辯論的紀錄。
在這種思想的大碰撞之中,産生了紛繁複雜的學術流派。
孟子&ldquo浩然之氣&rdquo學說出自道家的宋钘、尹文,黃老學派的田骈、慎到糅合道、法二家思想,稍晚的荀子則對稷下諸子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總結,涵蓋自然天道觀、心術論、認識論、人一性一論、邏輯學、禮樂法術論等諸多方面,儒、法兼修,其學說以孔、孟之名而統治中國兩千年。
除了儒家學說,黃老學派對漢初政治影響很大,造就了文景之治;鄒衍的五德始終學說對後世影響頗深,改朝換代之際,城頭變換的不僅僅是大王旗上的姓氏,還有顔色,以此自證應天順時,堪稱&ldquo顔色革命&rdquo。
秦以水德而代周、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黃巾
田齊桓公田午(公元前374-357在位)在齊國國都臨淄城外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
臨淄有十三座城門,學宮在西面稷門之外,故稱稷下。
到齊宣王(公元前319-301年在位)時達到鼎盛,儒、道、法、名、墨、兵、陰陽,諸子百家彙集于此,著書立說、講學駁難。
鄒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環淵等七十六人,宣王都在康莊大道上賜給高門大霧為府第,為上大夫,尊一寵一非常,&ldquo不治而議論&rdquo,,&ldquo不任職而論國事&rdquo不負責治理國家,專門議論政事。
此外,
這些學者稱為稷下先生,他們的弟子被稱為稷下學士,一度達到數百上千人。
司馬光在《稷下賦》贊此盛事:&ldquo緻千裡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rdquo,足以稱為群星閃耀。
作為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交流和争鳴的重要據點,學術自一由的稷下學宮出現在齊國,并非偶然。
齊國山海環繞,膏腴之地千裡,曆來商業繁榮,布、帛、魚、鹽為利。
國都臨淄居民七萬戶,每戶平均成年男子不下三人,加上老人、孩子和女人,總人口至少在五、六十萬以上,而且尋常百姓都富裕殷實。
而商人,常常是最寬容的一批人,他們不會因為你的政治傾向來決定是不是要和你做買賣,最商業化的荷蘭人在歐洲也是最寬容的那一群。
交流和争鳴之際,不分官位大小,沒有前賢後學,也沒有預設立場,田巴大張旗鼓的非毀三皇五帝,&ldquo一日而服千人&rdquo,不僅沒人找麻煩,相反,齊王還任用田巴,問政于他。
學說的興旺發達,主要依賴于辯論,田巴就是因為被十二歲的魯仲連說的啞口無言,終身不再發言。
儒家一向不喜争訟之事,孟子還羞答答的叫屈:&ldquo是我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呀。
&rdquo荀子更為坦然:&ldquo君子必辯&rdquo,《荀子》書中《非十二子》一篇,說不定就是當時辯論的紀錄。
在這種思想的大碰撞之中,産生了紛繁複雜的學術流派。
孟子&ldquo浩然之氣&rdquo學說出自道家的宋钘、尹文,黃老學派的田骈、慎到糅合道、法二家思想,稍晚的荀子則對稷下諸子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總結,涵蓋自然天道觀、心術論、認識論、人一性一論、邏輯學、禮樂法術論等諸多方面,儒、法兼修,其學說以孔、孟之名而統治中國兩千年。
除了儒家學說,黃老學派對漢初政治影響很大,造就了文景之治;鄒衍的五德始終學說對後世影響頗深,改朝換代之際,城頭變換的不僅僅是大王旗上的姓氏,還有顔色,以此自證應天順時,堪稱&ldquo顔色革命&rdquo。
秦以水德而代周、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