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書筆記——種豆等于诽謗朝廷
關燈
小
中
大
楊恽,丞相楊敞之子,司馬遷的外孫,素有才學,喜好結交英才俊士,廉潔無私,先後繼承父親和繼母的财産約一千多萬,統統分給了别人。
但他生一性一刻薄,侍才淩人,喜歡揭發别人的隐私,對于違逆自己的人,想法設法加害,得罪了很多人。
宣宗時,宗廟演習禮儀,戴長樂代行天子事,回來跟椽史下屬說:&ldquo我面見皇帝,接受诏書,代替皇帝演習禮儀,秺侯給我駕車&rdquo,有人就上述告發戴長樂&ldquo非所宜言&rdquo,下廷尉。
戴長樂疑心是楊恽教唆别人告發的,所以也上書告發楊恽。
這樣沒影子的事,也能被懷疑上身,可見楊恽平時風評之惡了。
楊恽平時說話肆意,因此罪狀極多,一一撸一一大把: 董忠駕車奔入北掖門,楊恽對張延壽說:&ldquo聽聞以前有奔馳的車撞上殿門,撞斷門關,馬兒撞死,而昭帝駕崩。
&rdquo詛咒皇上。
韓延壽下獄,楊恽上書營救,有人問起,楊恽說:&ldquo事情哪裡這麼容易!正直的人不一定能保全。
我尚不能自保,正如老鼠銜了比老鼠洞更大的東西就進不了洞。
&rdquo意指當今皇上象老鼠一樣不能采納賢人。
觀看西閣上堯、舜、桀、纣的畫像,楊恽不稱頌皇上為堯、舜也就罷了,卻指着桀、纣來比較:&ldquo天子路過,多問問桀、纣的過錯,可以得到借鑒。
&rdquo 聽說匈奴單于被殺,楊恽引用亡秦比喻當今說:&ldquo這種不賢明的君主,不用大臣的良籌善劃,自取滅亡。
正如秦世任用一奸一佞,誅殺忠良,終究亡國,如果能親任大臣,國祚就能一直延續到今。
古今一丘之貉。
&rdquo 這麼多罪狀,随便一條都可以判死刑,幸好宣帝和戴長樂有舊交,不願追究此事,各打五十大闆,削職為民。
這下該學乖了吧?不,楊恽還是那樣不知收斂,一邊用原先的俸祿治産業、經商逐利,當時認為這些是不合卿大夫身份的事情,一邊交接賓客,飲酒高歌,免官的人這樣高調也不合适。
好友安定太守孫會宗好心勸說他,他寫了封《報孫會宗書》,對自己被免官的事怨望不已,而且還譏諷孫會宗任職蠻戎舊地,該處品行貪鄙,桔化為枳,&ldquo道不同,不相為謀&rdquo,不願再和他多談,悁狂之态,和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有得一拼。
中國古代有一種以悁狂為剛直的邏輯,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說&ldquo寬饒、恽之剛直,可不謂賢乎!&rdquo也是一種道德原教旨主義,因為悁狂就不能為大多數人所喜一愛一,也不為最高統治者所接受,往往因言罹難,這言詞就被認為是剛直不阿了,其實哪裡就是呢?
侄兒楊譚對他說:&ldquo西河太守杜延年以前
但他生一性一刻薄,侍才淩人,喜歡揭發别人的隐私,對于違逆自己的人,想法設法加害,得罪了很多人。
宣宗時,宗廟演習禮儀,戴長樂代行天子事,回來跟椽史下屬說:&ldquo我面見皇帝,接受诏書,代替皇帝演習禮儀,秺侯給我駕車&rdquo,有人就上述告發戴長樂&ldquo非所宜言&rdquo,下廷尉。
戴長樂疑心是楊恽教唆别人告發的,所以也上書告發楊恽。
這樣沒影子的事,也能被懷疑上身,可見楊恽平時風評之惡了。
楊恽平時說話肆意,因此罪狀極多,一一撸一一大把: 董忠駕車奔入北掖門,楊恽對張延壽說:&ldquo聽聞以前有奔馳的車撞上殿門,撞斷門關,馬兒撞死,而昭帝駕崩。
&rdquo詛咒皇上。
韓延壽下獄,楊恽上書營救,有人問起,楊恽說:&ldquo事情哪裡這麼容易!正直的人不一定能保全。
我尚不能自保,正如老鼠銜了比老鼠洞更大的東西就進不了洞。
&rdquo意指當今皇上象老鼠一樣不能采納賢人。
觀看西閣上堯、舜、桀、纣的畫像,楊恽不稱頌皇上為堯、舜也就罷了,卻指着桀、纣來比較:&ldquo天子路過,多問問桀、纣的過錯,可以得到借鑒。
&rdquo 聽說匈奴單于被殺,楊恽引用亡秦比喻當今說:&ldquo這種不賢明的君主,不用大臣的良籌善劃,自取滅亡。
正如秦世任用一奸一佞,誅殺忠良,終究亡國,如果能親任大臣,國祚就能一直延續到今。
古今一丘之貉。
&rdquo 這麼多罪狀,随便一條都可以判死刑,幸好宣帝和戴長樂有舊交,不願追究此事,各打五十大闆,削職為民。
這下該學乖了吧?不,楊恽還是那樣不知收斂,一邊用原先的俸祿治産業、經商逐利,當時認為這些是不合卿大夫身份的事情,一邊交接賓客,飲酒高歌,免官的人這樣高調也不合适。
好友安定太守孫會宗好心勸說他,他寫了封《報孫會宗書》,對自己被免官的事怨望不已,而且還譏諷孫會宗任職蠻戎舊地,該處品行貪鄙,桔化為枳,&ldquo道不同,不相為謀&rdquo,不願再和他多談,悁狂之态,和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有得一拼。
中國古代有一種以悁狂為剛直的邏輯,司馬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