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

關燈
,斯已奇矣。

    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11),仆誠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12),深踐戎馬之地(13),足曆王庭(14),垂餌虎口,橫挑強胡。

    卬億萬之師(15),與單于連戰十餘日,所殺過當(16),虜救死扶傷不給(17)。

    旃裘之君長鹹震怖(18),乃悉征左右賢王(19),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

    轉鬥千裡,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

    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20),沬血飲泣(21),張空弮(22),冒白刃,北首争死敵(23)。

    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壽(24)。

    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25)。

    大臣憂懼,不知所出。

    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凄怛悼(26),誠欲效其款款之愚(27)。

    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28),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将不過也。

    身雖陷敗,彼觀其意(29),且欲得其當而報漢。

    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30)。

    仆懷欲陳之,而未有路。

    适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功(31)。

    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辭(32)。

    未能盡明,明主不深曉,以為仆沮貳師(33),而為李陵遊說。

    遂下于理(34)。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35),因為誣上,卒從吏議(36)。

    家貧,财路不足以自贖(37)。

    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38)。

    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圉之中(39),誰可告愬者(40)!此正少卿所親見,仆行一事豈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41),而仆又茸以蠶室(42),重為天下觀笑。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43)。

     ①負:仗恃。

    不羁(jī,機)之才:不受拘束的高遠之才。

    ②鄉曲:鄉裡。

    ③周衛:指防衛周密的宮禁。

    ④戴盆望天,比喻二者不可得兼。

    這裡作者以喻自己忙于職守,無暇他顧。

    ⑤門下:指可以出入宮門的官。

    李陵曾任侍中,司馬遷當時任太史令,都是宮内之官。

    李陵事迹見本書卷一百九《李将軍列傳》。

    ⑥趣(qū,屈)舍:進取或退止。

    趣,同“趨”。

    ⑦分别有讓:指對有差别的事物肯于退讓。

    ⑧下人:居于人下,甘居人後。

    ⑨徇:通“殉”。

    ⑩素所蓄積:指平素各種表現中所包一皮一皮含的相同的氣度。

    (11)媒孽(niè,聶):釀酒的酒曲。

    這裡引申為擴大,誇大。

    (12)提:率領。

    (13)戎馬之地:指戰場。

    或解“戎馬”為代指匈奴。

    (14)王庭:匈奴王的住地。

    (15)卬:這裡有昂首面對、昂首迎敵的意思。

    (16)當:相當,相等。

    “過當”指超過了和自己軍隊相等的數量。

    (17)不給(jǐ,己):供一應不上,顧不上。

    (18)旃(zhān,沾)裘:獸一毛一制做的皮衣,這裡代指匈奴。

    旃,通“氈”。

    (19)左右賢王:匈奴的最高官位。

    (20)起躬:起身。

    (21)沬(huì,彙)血:用血洗臉,指血流滿面。

    沬,洗臉。

    (22)弮(quān,圈):一弩一弓。

    (23)北首:面向北。

    死敵:與敵人拼死。

    (24)奉觞(shāng,傷)上壽:捧着酒杯向皇上祝賀。

    觞,酒器。

    (25)聽朝:上朝聽政。

    (26)怛(dá,達):痛苦。

    (27)款款之愚:誠懇的忠心。

    (28)絕甘分少:好吃的東西自己不要,分财物時自己要最少的。

    (29)彼觀其意:即“觀彼其意”。

    (30)暴(pù,瀑):顯露。

    (31)推言:闡述。

    (32)睚(yá,牙)眦(zì,自):怒目而視。

    (33)沮:敗壞,中傷。

    貳師:指貳師将軍李廣利。

    李廣利是武帝一寵一妃李夫人之兄,武帝為提拔他,派他征匈奴,李陵協助。

    李陵被圍,李廣利坐視不救。

    司馬遷替李陵說話,所以武帝認為他有意中傷貳師将軍。

    (34)理:即大理,古代的司法官。

    (35)拳拳:忠誠恭謹的樣子。

    列:陳述,羅列。

    (36)卒從吏議:指武帝最後同意法吏的判決。

    (37)漢朝規定,被判刑的罪犯可以用财物贖罪。

    财賂,财貨。

    (38)左右親近:指皇帝身邊的近臣。

    (39)幽:囚禁。

    囹(líng,玲)圉(yǔ,雨):監獄。

    (40)告愬(sù,素):訴說。

    愬,同“訴”。

    (41)隤(tuí,頹):毀壞,敗壞。

    (42)茸(rǒng,冗):推入。

    蠶室:養蠶的房屋。

    這裡指受了宮刑的人居住的房屋,因受宮刑後不可受風寒,要住進像蠶室那樣溫暖密封的房屋,因而叫做蠶室。

    (43)一二:逐一。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①,文史星曆②,近乎蔔祝之間③,固主上所戲一弄,倡優畜之④,流俗之所輕也。

    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一毛一,與蝼蟻何異⑤?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⑥。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⑦,或輕于鴻一毛一,用之所趨異也⑧。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⑨,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诎體受辱⑩,其次易服受辱(11),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12),其次剔一毛一發、嬰金鐵受辱(13),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14),最下腐刑極矣(15)!傳曰:“刑不上大夫(16)。

    ”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17)。

    猛虎處深山,百獸震恐,及其在穽檻之中(18),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19)。

    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于鮮也(20)。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21),幽于圜牆之中(22)。

    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23),視徒隸則心惕息(24)。

    何者?積威約之勢也。

    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謂強顔耳(25),曷足貴乎!且西伯(26),伯也(27),拘牖裡(28);李斯,相也,具五刑(29);淮陰,王也,受械于陳(30);彭越、張敖,南向稱孤,系獄具罪(31);绛侯誅諸呂(32),權傾五伯(33),囚于請室(34);魏其,大将也,衣赭、關三木(35);季布為朱家鉗奴(36);灌夫受辱居室(37)。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38),不能引決自财(39),在塵埃之中(40),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審矣(41),曷足怪乎?且人不能蚤自财繩墨之外(42),已稍陵夷(43),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迸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

     ①剖符:漢代皇帝給功臣的一種憑信。

    符,竹制,上寫永不改變爵位的誓言,剖分為二,皇帝與功臣各存其一。

    丹書:即丹書鐵券,鐵制的券契,用朱砂書寫誓詞,故稱丹書。

    得剖符丹書的功臣,子孫有罪可以赦免。

    ②文史星曆:史籍和天文曆法,這些都是太史令掌管的事務。

    ③蔔祝:負責占蔔和祭祀的官職。

    ④倡優:樂人和戲人,是古代被人輕賤的下等人。

    ⑤蝼蟻:蝼蛄和螞蟻,泛指微小的生物。

    ⑥所自樹立:自己用來立身的。

    指工作和職位。

    ⑦死,有重于泰山:《文選》作“或重于泰山”。

    ⑧用之所趨:意思是為什麼去死。

    用,因;之,代死。

    ⑨理色:臉面。

    理,紋理;色,臉色。

    或解為道理和臉面。

    ⑩诎(qū,屈)體:指身一體被捆一綁。

    诎,同“屈”。

    (11)易服:指換上罪人的衣服。

    (12)關木索:戴上枷索。

    關,指戴上;木,指枷;索,繩索。

    箠(chuí,垂)楚:木杖和荊杖,都是刑具。

    (13)剔一毛一發:把頭發剃光,即所謂髠(kūn,昆)刑。

    剔,通“剃”。

    嬰金鐵:指頸上套着鐵圈,即所謂鉗刑。

    嬰,環繞。

    (14)毀肌膚、斷支體:指毀傷肉一體的刑罰。

    如臉上刺字的黥(qíng,晴)刑、砍去雙腳的刖(yuè,月)刑等。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