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書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解凍’。
”③秋季幹旱和因早寒而結冰。
涸凍,幹涸和冰凍。
④冬塞:冬季沍寒導緻的冰雪塞徑,道路不通。
禱祠:由于以上原因有所祈禱,并加祭祀。
祠,同祀。
⑤牢具:與牲牢配用的器一具。
珪币:珪是玉器,币為金玉一齒革泉布的雜名。
一說币指帛。
⑥《集解》引徐廣語,說衰山是襄山之誤。
⑦清·梁玉繩以為“嶽”為“垂”字誤文,垂山在武功縣境,為終南山一峰。
是。
⑧《漢書·郊祀志》為“吳山”胡渭《禹貢錐指》考證說,《禹貢》中的岍山,周尊稱為嶽山,俗稱吳山,又合稱為吳嶽。
所以兩名皆是。
⑨嘗禾:祭名。
《爾雅·釋天》說:“秋祭為嘗”。
郭璞注:“嘗新谷”。
秋季,新谷登場,祭以報神,稱為嘗祭或稱嘗禾之祭。
⑩嘗醪:祭名。
以酒醪飨神。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鬥、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①,百有餘廟。
西亦有數十祠。
于湖有周天子祠。
天下邽有神。
沣、滈有昭明②、天子辟池③。
于〔杜〕、亳有三〈杜〉(社)主之祠④、壽星祠⑤;而雍菅廟亦有杜主。
杜主,故周之右将軍,其在秦中,最小表之神者。
各以歲時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
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祠,五月嘗駒,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⑥;〔若〕陳寶節來一祠。
春夏用骍,秋冬用。
畤駒四匹,木禺龍栾車一驷⑦,木禺車馬一驷,各如其帝色。
黃犢羔各四,珪币各有數,皆生瘗埋,無俎豆之具。
三年一郊。
秦以冬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通權火⑧,拜于鹹陽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經祠雲⑨。
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歲時奉祠之。
至如他名山川諸鬼及八神之屬,上過則祠,去則已。
郡縣遠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于天子之祝官。
祝官有秘祝,即有災祥,辄祝祠移過于下。
①參(shēn,申):星名。
在獵戶座,二十八宿中的西宮七宿之一。
辰:星座名。
有多種解釋:《公羊·昭17》說:“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
大火指東宮仲星氐、房、心三宿;伐為參宿下三直立小星;北辰指北極星。
他書又說:“日月之會謂之辰”,“東方七宿皆謂之辰”等等。
大約辰星所指因時因地而不同。
南北鬥:南鬥和北鬥。
北鬥指大熊座;南鬥為鬥宿,是北宮七宿之一。
熒惑:火星。
太白:金星。
歲星:木星。
填星:土星。
辰星:水星。
二十八宿: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座恒星座,參見《天官書》。
四海:四方邊境的東、西、南、北海。
見《禮記·祭義》。
十四臣:《索隐》說:“九臣、十四臣,并不見其名數所出,故昔賢不論之也。
”諸布:《索隐》引《爾雅》以為指祭星之處。
按:以下均為地神之祭,布當指名瀑布。
嚴:同。
山之祭,如宋封峄山神廟為靈侯之類。
逑:《漢書·郊祀志》作“逐”,一本作遂。
同遂。
地一穴一。
郭嵩焘《史記紮記》以為合祭為遂,此處不取。
②昭明:《索隐》引《河圖》說“熒惑星散為昭明”。
③《索隐》釋為辟雍。
詳前洋注。
④杜主:原為“社主”。
《漢書·郊祀志》作“杜主”,且下句有“亦有杜主”文,故改正之。
⑤壽星:《索隐》釋為南極老人星;《正義》釋為十二次之一的壽星次。
《索隐》為長。
⑥四仲之月:每季的第二個月。
⑦禺:同偶。
栾:同銮。
懸玲的車子為銮車。
《說文》:“人君乘車,四馬镳、八銮玲,象銮鳥,聲和則敬也。
”⑧權火:即燎火。
焚柴火以祭天,稱燎。
天子不親至祭所,而行禮于宮殿之側,自祭所至宮殿以燎火相通,如天子親至。
《集解》引張晏語說,由于是将火縛于桔臯上,形狀類秤,因此叫做權火。
誤。
古人以秤為衡,秤錘為權。
又釋權為舉,亦不妥。
權為\爟(guàn,貫)字之誤,形近而訛。
《呂氏春秋·本咮》有“祓之于廟,爝以爟火”語。
⑨經祠:常祀。
漢興,高祖之微時,嘗殺大蛇。
有物曰:“蛇,白帝子也①,而殺者赤帝子。
”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
徇沛,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
遂以十月至灞上,與諸侯平鹹陽,立為漢王。
周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
”高祖曰:“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
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
”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
有司時祠,上不親往。
悉召故秦祝官,複置太祝、太宰,如其故儀禮。
因令縣為公社②。
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
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 後四歲,天下已定,诏禦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
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長安。
長安置祠祝官、女巫。
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一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③、雲中〔君〕④、司命⑤、巫社、巫祠⑥、族人⑦、先炊之屬⑧;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⑨、司命、施糜之屬⑩;九天巫,祠九天⑾。
皆以歲時祠宮中。
其河巫祠河于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
秦中者,二世皇帝⑿。
各有時(月)〔日〕。
其後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立後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⒀。
于是高祖制诏禦史:“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⒁,常以歲時祠以牛。
” 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二〕月及(時)臘祠社稷以羊豕,民裡社各自财以祠。
制曰:“可。
” ①白帝:上帝有五,分主五方,西方為白帝,南為赤帝,東為青帝,北為黑帝,中央黃帝。
②公社:公祭的社壇。
《禮記·祭法》說:“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縣如方伯與諸侯相似,所以縣所立公社如同諸候為百姓立的國社。
③東君:《索隐》注為日神。
亦有指春神者。
④雲中:雲神。
⑤司命:主管壽命的星官。
如北鬥星下的三台星,《宋史·天文志》說:“上台為司命,主壽”;此外鬥魁前的文昌六星中,第五顆(一說第四顆)是司命星;北宮虛宿以北的二顆星也是司命星,《宋史·天文志》說它“主舉過行罰”,“又主死亡”。
另據《禮記·祭法》孔穎達的解釋,司命有兩種,一是“天之司命”,如上述星官皆是;一是“宮中小神,司察小餅”。
⑥顔師古解釋說:“巫社、巫祠,皆古巫之神也。
”⑦《漢書·郊祀去》把族人與下條的先炊合為“族人炊”,釋為“主炊母一之神”,誤。
似是《禮記》所載“群姓七祀”中,主堂室居處的霤神。
⑧《正義》說是“古炊毋神也。
”即後世所祭“主飲食之事”的竈神。
⑨《索隐》釋為“古巫之先有靈者,蓋巫鹹之類也。
”⑩《索隐》引鄭氏語解釋為“主施糜粥之神。
”?(11)九天:《索隐》引《淮南子》釋為:八方之天與中央天,合為九天。
《正義》又引《太玄經》釋為九重天。
?(12)顔師古引張宴的話解釋說:“以其強死,魂魄為厲,故祠之。
⒀血食:生食。
祭祀用犧牲,不加蒸煮,貴其有血腥氣。
如《禮記·郊特牲》所說:“至敬不飨味,而貴氣臭也。
”⒁靈星祠:後稷廟。
後稷是農神。
所主星宿是龍星。
就是角宿,今為室女座中的a星、ξ星。
《正義》引《漢舊儀》說:“龍星左角(ξ星)為天田,右角(a星)為天庭。
天田為司馬,教人種百谷為稷。
靈者,神也。
辰之神為靈星”。
其後十八年,孝文帝即位。
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秘祝移過于下,朕甚不取①。
自今除之。
”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
及齊、淮南國廢②,令太祝盡以歲時緻禮如故。
是歲,制曰:“聯即位十三年于今,賴宗廟之靈,社稷之福,方内艾安③,民人一靡一疾④。
間者比年登⑤,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諸神之賜也。
蓋聞古者飨其德必報其功,欲有增諸神祠。
有司議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⑥,駕被具⑦;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其河、湫、漢水加玉各二;及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币俎豆以差加之。
而祝厘者歸福于朕⑧,百姓不與焉。
自今祝緻敬,毋有所祈。
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⑨,土德之應黃龍見。
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是時丞相張倉好律曆,以為漢乃水德之始,故河決金堤。
其符也。
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與德相應。
如公孫臣言,非也。
罷之。
後三歲,黃龍見成紀。
文帝乃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曆服色事。
其夏,下诏曰:“異物之神見于成紀,無害于民,歲以有年⑩。
朕祈郊上帝諸神,禮官議,無諱以勞朕。
”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
”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見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①朕:義為我。
始皇二十六年(前219)定制“天子自稱曰朕”。
以後相沿不改。
②按《齊悼惠王世家》載:“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
時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又按《淮南衡山列傳》,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劉長以罪廢死,以列侯禮喪于雍。
《正義》說:“齊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二山初天子祝官不領,遂廢其祀,令諸侯奉祠。
今令太祝盡以歲時緻禮,如秦故儀。
”③艾(yl,義)安:治理得好,安定無事。
艾同義。
④糜疾:無疾。
⑤登:成熟,收成好。
⑥路車:大車。
參見《禮書》注。
⑦駕車及被服所用器一具。
指車的配用具。
⑧厘:福。
《說文》:“厘,家福也。
”⑨按五行生克理論:土能克水。
秦為水德,漢滅秦而有天下,所以說為土德。
⑩意思是歲歲有好年成,得豐收。
有年,五谷熟為有年。
《谷梁·桓3》:“五谷皆熟為有年也。
” 其明年,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①,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②。
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③。
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
”于是作渭陽五帝廟,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
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以郊見渭陽五帝。
五帝廟南臨渭,北穿浦池溝水,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④。
于是貴平上大夫,賜累千金。
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⑤,謀議巡狩封禅事。
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⑥,祠以五牢具⑦。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阙下獻之。
平言上曰:“阙下有寶玉氣來者。
”已視之;果有獻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
”平又言“臣候日再中⑧。
”居頃之,日卻複中。
于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⑨。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
”于是上使治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
下平吏治,誅夷新垣平。
自是之後,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以時緻禮,不往焉。
明年,匈奴數入邊,興兵守禦。
後歲少不登⑩。
數年而孝景即位。
十六年,祠官各以歲時祠如數,無有所興,至今天子。
①望氣:占蔔術。
認為物分陰陽。
陰陽必上聚為雲氣,所以望雲氣可知萬物。
②冠絻:即冠冕,帽子。
③《集解》引張晏語說:“神明,日也。
日出東方,舍謂陽谷;日沒于西,墓謂蒙谷也。
”古有“日出于陽(一作旸)谷,入于蒙谷”的說法,所以以陽谷為日(神)之舍(居住處),蒙谷為日之墳墓。
④輝然屬天:光輝上照,與天相連屬。
⑤刺:顔師古注:“刺,采取之也。
”⑥直:同值。
全句意思是,就其值立處立壇祭祀。
⑦五牢具:犧牲為牢。
用五頭犧牲以及配用具祭祀五帝壇;是壇各一牢的意思。
⑧意思是,新垣平由測候知道,日将再中。
即太陽過午後還會逆行到中天,使一日之中出現二個中午。
候,測候,候望(即觀測)。
⑨大酺;聚飲。
古禁聚飲,隻有喜慶等日,天子下诏書,解除禁令,百姓才得聚飲。
⑩少:同稍。
少不登就是收成少差些。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①,而上鄉儒術②,招賢良。
趙绾、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草巡狩封禅改曆服色事未就。
會窦太後治黃老言③,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绾等一奸一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一殺,諸所興為皆廢。
後六年,窦太後崩。
其明年,征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①改正度:改正度數。
度,指律度,律度變化1各種度量單位就會随之變化。
②上:指皇上。
鄉:同“向”。
全句意思是皇帝心向儒術。
③黃老言,黃帝、老子之言,指道家學說。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見五畤。
後常三歲一郊。
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觀。
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見神于先後宛若①。
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
及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内中。
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竈②、谷道、卻老方見上④,上尊之。
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主方。
匿其年及其生長⑤,常自謂七十,能使物⑥,卻老。
其遊以方遍諸侯。
無妻子。
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衣食。
人皆以為不治生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
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
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遊射處⑦,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
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
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寝⑧。
”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上曰:“祠竈則緻物,緻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⑨,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禅則不死,黃帝是也。
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⑩,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隐。
”于是天子始親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⑾。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
天子以為化去不死,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⑿。
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①先後宛若:顔師古說:“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為先後,吳楚俗呼之為妯娌,音軸裡。
”又孟康解釋說:“宛若,字也。
”妯娌二人都以宛若為字,故稱先後宛若。
②祠竈:在丹竈旁祭祀老君的儀式。
③谷道:《武帝本紀》《集解》引李奇的話說;“食谷道(按:讀如導)引,或曰辟谷不食之道。
”其實二者是一回事,由導引而漸至辟谷不食,徑稱谷道為辟谷可也。
④卻老方:長生不老的方術。
⑤生長:指出身經曆。
⑥使物:役使鬼物。
⑦大父:祖父。
⑧柏寝:柏寝台,齊國台榭台。
⑨通過祭竈招緻來鬼神,保護丹竈,煉丹才能有成。
丹砂化為黃金,就是把丹砂(硫化汞)加熱分解出汞,将黃金或銅溶解成為固态汞齊,外觀具有黃金的物理一性一質,而實非黃金,稱為僞黃金或藥金,丹家稱為還丹。
⑩《漢書·郊祀志》“巨”作“臣”。
是。
?(11)齊:同劑。
?(12)黃錘史:黃錘縣的小辟吏。
史,吏職。
《集解》引徐廣語以為黃錘是指黃縣、錘縣。
郭嵩焘《史記劄記》說:“《始皇本紀》‘過黃錘’,疑初為一縣,後乃分治也。
”此言甚是。
又“史寬舒”《孝武本紀》《正義》解釋說:“姓史,名寬舒。
”按:寬舒之名以下尚五見,皆不作“史寬舒”,可知《正義》誤。
寬舒姓寬名舒,史為官職名。
亳人謬忌奏祠及一方①,曰:“天神貴者太一②,太一佐曰五帝③。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④。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
”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于忌太一壇上,如其方。
後人複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⑤,祠黃帝用一枭破鏡⑥;冥羊用羊祠⑦;馬行用一青牡馬⑧;太一、澤山君⑨,地長用牛;武夷君用幹魚⑩;陰陽使者以一牛⑾”。
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壇旁。
其後,天子宛有白鹿,以其皮為币,以發瑞應,造白金焉。
①《孝武本紀》《索隐》解釋說:“姓謬,名忌,居亳”。
②太一:北極星座五顆星中的第二顆星,也是最亮的一顆,名為帝星的,又稱為太一星。
《史記·天官書》認為,這裡是太一神的長住處。
③《孝武本紀》《正義》解釋說:“五帝,五天帝也。
《國語》雲‘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葉光紀,黃帝含樞紐’。
《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鬥,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
佐者,謂配祭也。
”④意思是祭壇八方都有通道。
《索隐》引《三輔黃圖》說:“上帝壇八觚,神道八通,廣三十步”。
⑤解祠:《索隐》解釋為:“祠祭以解殃咎,求福祥也。
”⑥枭破鏡:《孝武本紀》《集解》說:“枭;鳥名,食母。
破鏡,獸名,食父。
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
”⑦冥羊:神名。
⑧馬行:神名。
⑨《孝武本紀》“澤山”作“臯山”古通。
⑩武夷君:武夷山神。
?(11)《孝武本紀》《集解》引《漢書音義》說:“陰陽之神也。
”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
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②,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
”于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錫諸侯白金④,風符應合于天也⑤。
于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禅,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⑥,天子以他縣償之。
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⑦,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邦)〔郡〕⑧。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
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緻王夫人及竈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
于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将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
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⑨。
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緻天神。
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詳不如⑩,言曰此牛腹中有奇。
殺視得書,書言甚怪。
天子識其手書,問其人,果是僞書,于是誅文成将軍,隐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⑾、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⑿。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緻,不愈。
遊水發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
上召置祠之甘泉。
及病,使人問神君。
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
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
”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
大赦,置壽宮神君。
壽宮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
非可得見,聞其言,言與人音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
居室帷中。
時晝言,然常以夜。
天子祓⒀,然後入。
因巫為主人,關飲食⒁。
所以言,行下。
又置壽宮北宮⒂,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
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
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無絕殊者,而天子心獨喜。
其事秘,世莫知也。
①麃:獸名。
顔師古解釋說:“麃,鹿屬也,形似麞,牛尾,一角。
”②祗:恭敬。
③意思是每畤增加牛一頭,在燎火中焚祭。
④錫:同賜。
⑤前文說,以白鹿皮為币,造白金“以發祥瑞”,如今獲一角獸,正是天降下的祥瑞。
為了提醒諸侯,不要忘記這兩件事之間的聯系,要他們懂得造白金為符瑞是與天意相合的,因此才能引得天降下一角獸的符瑞與之相應。
這才賜給諸侯白金作為暗示。
⑥濟北王獻泰山地事在元狩元年(前122),見《通鑑》元狩元年紀事。
⑦常山王獲罪事見《史記·五宗世家》。
真定初屬常山,常山憲王獲罪後,分真定、綿曼、藁城、肥累四縣為真定王國,以憲王子平為真定王。
⑧《通鑑》胡三省注說:“華山、嵩高,本在天子之郡。
南嶽霍山屬廬江,淮南、衡山謀反,國除,人漢為郡。
”太山、常山已如上述,是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⑨古人以幹支紀日,十天幹配屬五行為甲乙屬木,青色;丙丁屬火,紅色;戊已屬土,黃色;庚辛屬金,白色;壬癸屬水,黑色。
車子分别以青、黃、赤、白、黑為基色,各自代表相應的天幹日名。
若日名甲子,則乘青色車出行,丙寅乘紅色車出行,……叫做“以相應日”駕車;若按五行相勝乘車,如甲子日乘白色車子,丙寅日乘黑色車子,戊辰日乘青色車,子……等,叫做以勝日駕車。
以勝日駕車可辟(避)惡鬼,是陰陽家的說法。
⑩詳:“同“佯”,假裝。
?(11)柏梁:一作栢梁。
《孝武本紀》《索隐》解釋說:“服虔雲:‘用梁百頭’。
按:今字皆作‘栢’。
《三輔故事》雲:‘台高二十丈,用香栢為殿,香聞十裡’。
”胡三省以為“今書皆作‘柏’服說非也。
”?(12)《通鑑》記此事說:“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雲可以長生。
”《索隐》引《三輔故事》說:“盤高三十丈”。
餘同。
⒀祓:沐、浴、齋,潔身的意思。
⒁關照、領取神君的飲食。
按:神君作人言,能飲食,系作僞甚明。
而漢武帝笃信不疑,司馬遷諷刺的意旨十分清楚。
⒂上文已經說:“置壽宮神君”,此處說:“又置壽宮北宮”,顯然壽宮北宮是壽宮的一個分院。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①,不宜以一二數。
一元曰:“建”②,二元以長星曰“光”③,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④雲。
①元:元年,這裡指紀元,或設立年号。
②建:建立、設置。
所以開始紀元的年号稱為“建元”。
③漢武帝第二個年号為“元光”。
④第三個年号為“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無祀,則禮不答也①。
”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栗②。
今陛下親禮後土,後土宜于澤中圓丘為五壇③,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瘗④,而從祠衣上黃。
”于是天子遂東,始立後土祠汾陰脽丘⑤,如寬舒等議。
上親望拜,如上帝禮。
禮畢,天子遂至荥陽而還。
過雒陽,下诏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
其以三十裡地封周後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于泰山矣⑥。
①答:《爾雅·釋言》:“答,然也”。
全句是“與禮不合”的意思。
②意思是,祭天地用的牲牛,角象蠶繭或闆栗一樣大小。
指祭用幼牲。
③如前述:“天好陰,祀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圓丘”。
後世則祭地于方丘之上,古今不同。
④瘗(yì,意):埋。
⑤脽丘:土丘。
《孝武本紀》作脽(shúi,誰)上。
《集解》引如淳的話解釋說:“河之東岸特堆堀(jué,倔,義為突起),長四五裡,廣二裡餘,高十餘丈。
汾陰縣在脽之上,後土祠在縣西。
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
”又《索隐》引《漢舊儀》作“葵丘”,說是由于“河東人呼‘誰’與‘葵’同故耳。
”⑥侵尋:逐漸到達,漸進。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栾大。
栾大,膠東宮人①,故嘗與文成将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②,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後,無子。
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
而康後有一婬一行,與王不相中③,相危以法。
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
天子既誅文成,後悔其蚤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栾大,大說④。
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
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
顧以臣為賤;不信臣。
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
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
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緻也。
’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⑤!”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⑥。
子誠能修其方,我何一愛一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
陛下必欲緻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
神人尚肯邪不邪。
緻尊其使,然後可緻也。
”于是上使驗小方,鬥棋,棋自相觸擊⑦。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将軍,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軍、地士将軍、大通将軍印。
制诏禦史⑧:“昔禹疏九江,決四渎。
間者河溢臯陸⑨,堤繇不息⑩。
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
《乾》稱“蜚龍”⑾,“鴻漸于般”⑿,朕意庶幾與焉。
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将軍大為樂通侯。
”賜列侯甲第,僮千人。
乘轝斥車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⒀。
又以衛長公主妻之⒁,赍金萬斤,更命其邑曰當利公主。
天子親如五利之第。
使者存問供給,相屬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⒂,皆置酒其家,獻遺之。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軍亦衣羽衣⒃,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
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17)。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
其後裝治行⒅,東入海,求其師雲。
大見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
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①宮人:王宮中使用的私役人員,不是朝廷命官。
②尚方:顔師古注說是:“主方藥”。
按:自秦設官尚方,主管制造皇宮用物,屬少府。
漢相沿不改。
王府設官多仿中央,大約也是這種一性一質的官員。
③關系不融洽,合不來。
④說:同悅。
⑤惡:怎,何。
⑥《索隐》解釋說:“《論衡》雲(馬肝)‘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儒林傳》雲‘食肉無食馬肝’是也。
”⑦《索隐》引《淮南萬畢術》解釋說:“取雞血雜磨針鐵杵,和磁石棋頭,置局上,即自相抵擊也。
”針鐵杵就是鋼棒,用雞血雜以羽一毛一等物磨一擦鋼棒,使生磁一性一,再以磁石做成棋子,鋼棒就能使棋子互相“觸擊”。
⑧命為制,令為诏,“制诏禦史”就是命令禦史。
⑨臯陸:河邊陸地。
顔師古解釋說:“臯,水旁地;廣平曰陸。
言水泛濫,自臯及陸。
”⑩繇:同徭。
徭役。
?(11)《易經·乾》卦的卦辭中有“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語言人得權位,如龍在天。
蜚同飛。
?(12)《易經·漸》卦卦辭:“鴻漸于磐,飲食衎衎(kán,看。
和樂貌),吉”。
按王弼的解釋,“鴻漸于磐”是比喻人由無祿位,漸進而達到有祿位的歡樂之情。
⒀乘轝:天子車駕。
此處指天子服用的器物。
轝,同輿。
斥:分離出。
⒁《索隐》說:“衛子夫之子曰衛太子,女曰衛長公主。
是衛後長女,故曰長公主,非如帝姊曰長公主之例。
”⒂大主:即大長公主。
顔師古注說:“韋昭曰:‘大主,武帝姑,窦太後之女也’。
”⒃羽衣:顔師古注說:“以鳥羽為衣,取其神仙飛翔之意也。
”⒄道:讀如導。
⒅裝治行:猶言治行裝。
準備出行所需衣裝用物。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後土營旁①,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
鼎大異于衆鼎,文镂無款識,怪之,言吏。
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
天子使使驗問巫得鼎無一奸一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②。
至中山,曣③,有黃雲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
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
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後土,祈為百姓育谷。
今歲豐庑未報④,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泰帝興神鼎一⑤,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禹收九牧之金⑥,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⑦。
遭聖則興,鼎遷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⑧。
‘不吳不骜,胡考之休⑨’。
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⑩,承休無疆。
合茲中山⑾,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⑿,集獲壇下,報祠大享。
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
鼎宜見于祖祢⒀,藏于帝廷,以合明應。
”制曰:“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
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
其秋,上幸雍,且郊。
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
”上疑未定。
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已朔旦冬至⒁,與黃帝時等。
”卿有紮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于鬼臾區。
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⒂,是歲已酉朔旦冬至⒃,得天之紀⒄,終而複始。
’于是黃帝迎日推策⒅,後率二十歲複朔旦冬至⒆,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⒇,黃帝仙登于天。
”卿因所忠欲奏之。
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
”③秋季幹旱和因早寒而結冰。
涸凍,幹涸和冰凍。
④冬塞:冬季沍寒導緻的冰雪塞徑,道路不通。
禱祠:由于以上原因有所祈禱,并加祭祀。
祠,同祀。
⑤牢具:與牲牢配用的器一具。
珪币:珪是玉器,币為金玉一齒革泉布的雜名。
一說币指帛。
⑥《集解》引徐廣語,說衰山是襄山之誤。
⑦清·梁玉繩以為“嶽”為“垂”字誤文,垂山在武功縣境,為終南山一峰。
是。
⑧《漢書·郊祀志》為“吳山”胡渭《禹貢錐指》考證說,《禹貢》中的岍山,周尊稱為嶽山,俗稱吳山,又合稱為吳嶽。
所以兩名皆是。
⑨嘗禾:祭名。
《爾雅·釋天》說:“秋祭為嘗”。
郭璞注:“嘗新谷”。
秋季,新谷登場,祭以報神,稱為嘗祭或稱嘗禾之祭。
⑩嘗醪:祭名。
以酒醪飨神。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鬥、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①,百有餘廟。
西亦有數十祠。
于湖有周天子祠。
天下邽有神。
沣、滈有昭明②、天子辟池③。
于〔杜〕、亳有三〈杜〉(社)主之祠④、壽星祠⑤;而雍菅廟亦有杜主。
杜主,故周之右将軍,其在秦中,最小表之神者。
各以歲時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
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祠,五月嘗駒,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⑥;〔若〕陳寶節來一祠。
春夏用骍,秋冬用。
畤駒四匹,木禺龍栾車一驷⑦,木禺車馬一驷,各如其帝色。
黃犢羔各四,珪币各有數,皆生瘗埋,無俎豆之具。
三年一郊。
秦以冬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通權火⑧,拜于鹹陽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經祠雲⑨。
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歲時奉祠之。
至如他名山川諸鬼及八神之屬,上過則祠,去則已。
郡縣遠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于天子之祝官。
祝官有秘祝,即有災祥,辄祝祠移過于下。
①參(shēn,申):星名。
在獵戶座,二十八宿中的西宮七宿之一。
辰:星座名。
有多種解釋:《公羊·昭17》說:“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
大火指東宮仲星氐、房、心三宿;伐為參宿下三直立小星;北辰指北極星。
他書又說:“日月之會謂之辰”,“東方七宿皆謂之辰”等等。
大約辰星所指因時因地而不同。
南北鬥:南鬥和北鬥。
北鬥指大熊座;南鬥為鬥宿,是北宮七宿之一。
熒惑:火星。
太白:金星。
歲星:木星。
填星:土星。
辰星:水星。
二十八宿: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座恒星座,參見《天官書》。
四海:四方邊境的東、西、南、北海。
見《禮記·祭義》。
十四臣:《索隐》說:“九臣、十四臣,并不見其名數所出,故昔賢不論之也。
”諸布:《索隐》引《爾雅》以為指祭星之處。
按:以下均為地神之祭,布當指名瀑布。
嚴:同。
山之祭,如宋封峄山神廟為靈侯之類。
逑:《漢書·郊祀志》作“逐”,一本作遂。
同遂。
地一穴一。
郭嵩焘《史記紮記》以為合祭為遂,此處不取。
②昭明:《索隐》引《河圖》說“熒惑星散為昭明”。
③《索隐》釋為辟雍。
詳前洋注。
④杜主:原為“社主”。
《漢書·郊祀志》作“杜主”,且下句有“亦有杜主”文,故改正之。
⑤壽星:《索隐》釋為南極老人星;《正義》釋為十二次之一的壽星次。
《索隐》為長。
⑥四仲之月:每季的第二個月。
⑦禺:同偶。
栾:同銮。
懸玲的車子為銮車。
《說文》:“人君乘車,四馬镳、八銮玲,象銮鳥,聲和則敬也。
”⑧權火:即燎火。
焚柴火以祭天,稱燎。
天子不親至祭所,而行禮于宮殿之側,自祭所至宮殿以燎火相通,如天子親至。
《集解》引張晏語說,由于是将火縛于桔臯上,形狀類秤,因此叫做權火。
誤。
古人以秤為衡,秤錘為權。
又釋權為舉,亦不妥。
權為\爟(guàn,貫)字之誤,形近而訛。
《呂氏春秋·本咮》有“祓之于廟,爝以爟火”語。
⑨經祠:常祀。
漢興,高祖之微時,嘗殺大蛇。
有物曰:“蛇,白帝子也①,而殺者赤帝子。
”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
徇沛,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
遂以十月至灞上,與諸侯平鹹陽,立為漢王。
周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
”高祖曰:“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
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
”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
有司時祠,上不親往。
悉召故秦祝官,複置太祝、太宰,如其故儀禮。
因令縣為公社②。
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
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 後四歲,天下已定,诏禦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
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長安。
長安置祠祝官、女巫。
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一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③、雲中〔君〕④、司命⑤、巫社、巫祠⑥、族人⑦、先炊之屬⑧;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⑨、司命、施糜之屬⑩;九天巫,祠九天⑾。
皆以歲時祠宮中。
其河巫祠河于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
秦中者,二世皇帝⑿。
各有時(月)〔日〕。
其後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立後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⒀。
于是高祖制诏禦史:“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⒁,常以歲時祠以牛。
” 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二〕月及(時)臘祠社稷以羊豕,民裡社各自财以祠。
制曰:“可。
” ①白帝:上帝有五,分主五方,西方為白帝,南為赤帝,東為青帝,北為黑帝,中央黃帝。
②公社:公祭的社壇。
《禮記·祭法》說:“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縣如方伯與諸侯相似,所以縣所立公社如同諸候為百姓立的國社。
③東君:《索隐》注為日神。
亦有指春神者。
④雲中:雲神。
⑤司命:主管壽命的星官。
如北鬥星下的三台星,《宋史·天文志》說:“上台為司命,主壽”;此外鬥魁前的文昌六星中,第五顆(一說第四顆)是司命星;北宮虛宿以北的二顆星也是司命星,《宋史·天文志》說它“主舉過行罰”,“又主死亡”。
另據《禮記·祭法》孔穎達的解釋,司命有兩種,一是“天之司命”,如上述星官皆是;一是“宮中小神,司察小餅”。
⑥顔師古解釋說:“巫社、巫祠,皆古巫之神也。
”⑦《漢書·郊祀去》把族人與下條的先炊合為“族人炊”,釋為“主炊母一之神”,誤。
似是《禮記》所載“群姓七祀”中,主堂室居處的霤神。
⑧《正義》說是“古炊毋神也。
”即後世所祭“主飲食之事”的竈神。
⑨《索隐》釋為“古巫之先有靈者,蓋巫鹹之類也。
”⑩《索隐》引鄭氏語解釋為“主施糜粥之神。
”?(11)九天:《索隐》引《
《正義》又引《太玄經》釋為九重天。
?(12)顔師古引張宴的話解釋說:“以其強死,魂魄為厲,故祠之。
⒀血食:生食。
祭祀用犧牲,不加蒸煮,貴其有血腥氣。
如《禮記·郊特牲》所說:“至敬不飨味,而貴氣臭也。
”⒁靈星祠:後稷廟。
後稷是農神。
所主星宿是龍星。
就是角宿,今為室女座中的a星、ξ星。
《正義》引《漢舊儀》說:“龍星左角(ξ星)為天田,右角(a星)為天庭。
天田為司馬,教人種百谷為稷。
靈者,神也。
辰之神為靈星”。
其後十八年,孝文帝即位。
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秘祝移過于下,朕甚不取①。
自今除之。
”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
及齊、淮南國廢②,令太祝盡以歲時緻禮如故。
是歲,制曰:“聯即位十三年于今,賴宗廟之靈,社稷之福,方内艾安③,民人一靡一疾④。
間者比年登⑤,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諸神之賜也。
蓋聞古者飨其德必報其功,欲有增諸神祠。
有司議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⑥,駕被具⑦;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其河、湫、漢水加玉各二;及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币俎豆以差加之。
而祝厘者歸福于朕⑧,百姓不與焉。
自今祝緻敬,毋有所祈。
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⑨,土德之應黃龍見。
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是時丞相張倉好律曆,以為漢乃水德之始,故河決金堤。
其符也。
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與德相應。
如公孫臣言,非也。
罷之。
後三歲,黃龍見成紀。
文帝乃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曆服色事。
其夏,下诏曰:“異物之神見于成紀,無害于民,歲以有年⑩。
朕祈郊上帝諸神,禮官議,無諱以勞朕。
”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
”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見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①朕:義為我。
始皇二十六年(前219)定制“天子自稱曰朕”。
以後相沿不改。
②按《齊悼惠王世家》載:“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
時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又按《淮南衡山列傳》,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劉長以罪廢死,以列侯禮喪于雍。
《正義》說:“齊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二山初天子祝官不領,遂廢其祀,令諸侯奉祠。
今令太祝盡以歲時緻禮,如秦故儀。
”③艾(yl,義)安:治理得好,安定無事。
艾同義。
④糜疾:無疾。
⑤登:成熟,收成好。
⑥路車:大車。
參見《禮書》注。
⑦駕車及被服所用器一具。
指車的配用具。
⑧厘:福。
《說文》:“厘,家福也。
”⑨按五行生克理論:土能克水。
秦為水德,漢滅秦而有天下,所以說為土德。
⑩意思是歲歲有好年成,得豐收。
有年,五谷熟為有年。
《谷梁·桓3》:“五谷皆熟為有年也。
” 其明年,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①,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②。
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③。
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
”于是作渭陽五帝廟,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
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以郊見渭陽五帝。
五帝廟南臨渭,北穿浦池溝水,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④。
于是貴平上大夫,賜累千金。
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⑤,謀議巡狩封禅事。
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⑥,祠以五牢具⑦。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阙下獻之。
平言上曰:“阙下有寶玉氣來者。
”已視之;果有獻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
”平又言“臣候日再中⑧。
”居頃之,日卻複中。
于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⑨。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
”于是上使治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
下平吏治,誅夷新垣平。
自是之後,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以時緻禮,不往焉。
明年,匈奴數入邊,興兵守禦。
後歲少不登⑩。
數年而孝景即位。
十六年,祠官各以歲時祠如數,無有所興,至今天子。
①望氣:占蔔術。
認為物分陰陽。
陰陽必上聚為雲氣,所以望雲氣可知萬物。
②冠絻:即冠冕,帽子。
③《集解》引張晏語說:“神明,日也。
日出東方,舍謂陽谷;日沒于西,墓謂蒙谷也。
”古有“日出于陽(一作旸)谷,入于蒙谷”的說法,所以以陽谷為日(神)之舍(居住處),蒙谷為日之墳墓。
④輝然屬天:光輝上照,與天相連屬。
⑤刺:顔師古注:“刺,采取之也。
”⑥直:同值。
全句意思是,就其值立處立壇祭祀。
⑦五牢具:犧牲為牢。
用五頭犧牲以及配用具祭祀五帝壇;是壇各一牢的意思。
⑧意思是,新垣平由測候知道,日将再中。
即太陽過午後還會逆行到中天,使一日之中出現二個中午。
候,測候,候望(即觀測)。
⑨大酺;聚飲。
古禁聚飲,隻有喜慶等日,天子下诏書,解除禁令,百姓才得聚飲。
⑩少:同稍。
少不登就是收成少差些。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①,而上鄉儒術②,招賢良。
趙绾、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草巡狩封禅改曆服色事未就。
會窦太後治黃老言③,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绾等一奸一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一殺,諸所興為皆廢。
後六年,窦太後崩。
其明年,征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①改正度:改正度數。
度,指律度,律度變化1各種度量單位就會随之變化。
②上:指皇上。
鄉:同“向”。
全句意思是皇帝心向儒術。
③黃老言,黃帝、老子之言,指道家學說。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見五畤。
後常三歲一郊。
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觀。
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見神于先後宛若①。
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
及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内中。
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竈②、谷道、卻老方見上④,上尊之。
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主方。
匿其年及其生長⑤,常自謂七十,能使物⑥,卻老。
其遊以方遍諸侯。
無妻子。
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衣食。
人皆以為不治生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
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
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遊射處⑦,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
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
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寝⑧。
”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上曰:“祠竈則緻物,緻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⑨,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禅則不死,黃帝是也。
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⑩,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隐。
”于是天子始親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⑾。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
天子以為化去不死,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⑿。
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①先後宛若:顔師古說:“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為先後,吳楚俗呼之為妯娌,音軸裡。
”又孟康解釋說:“宛若,字也。
”妯娌二人都以宛若為字,故稱先後宛若。
②祠竈:在丹竈旁祭祀老君的儀式。
③谷道:《武帝本紀》《集解》引李奇的話說;“食谷道(按:讀如導)引,或曰辟谷不食之道。
”其實二者是一回事,由導引而漸至辟谷不食,徑稱谷道為辟谷可也。
④卻老方:長生不老的方術。
⑤生長:指出身經曆。
⑥使物:役使鬼物。
⑦大父:祖父。
⑧柏寝:柏寝台,齊國台榭台。
⑨通過祭竈招緻來鬼神,保護丹竈,煉丹才能有成。
丹砂化為黃金,就是把丹砂(硫化汞)加熱分解出汞,将黃金或銅溶解成為固态汞齊,外觀具有黃金的物理一性一質,而實非黃金,稱為僞黃金或藥金,丹家稱為還丹。
⑩《漢書·郊祀志》“巨”作“臣”。
是。
?(11)齊:同劑。
?(12)黃錘史:黃錘縣的小辟吏。
史,吏職。
《集解》引徐廣語以為黃錘是指黃縣、錘縣。
郭嵩焘《史記劄記》說:“《始皇本紀》‘過黃錘’,疑初為一縣,後乃分治也。
”此言甚是。
又“史寬舒”《孝武本紀》《正義》解釋說:“姓史,名寬舒。
”按:寬舒之名以下尚五見,皆不作“史寬舒”,可知《正義》誤。
寬舒姓寬名舒,史為官職名。
亳人謬忌奏祠及一方①,曰:“天神貴者太一②,太一佐曰五帝③。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④。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
”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于忌太一壇上,如其方。
後人複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⑤,祠黃帝用一枭破鏡⑥;冥羊用羊祠⑦;馬行用一青牡馬⑧;太一、澤山君⑨,地長用牛;武夷君用幹魚⑩;陰陽使者以一牛⑾”。
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壇旁。
其後,天子宛有白鹿,以其皮為币,以發瑞應,造白金焉。
①《孝武本紀》《索隐》解釋說:“姓謬,名忌,居亳”。
②太一:北極星座五顆星中的第二顆星,也是最亮的一顆,名為帝星的,又稱為太一星。
《史記·天官書》認為,這裡是太一神的長住處。
③《孝武本紀》《正義》解釋說:“五帝,五天帝也。
《國語》雲‘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葉光紀,黃帝含樞紐’。
《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鬥,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
佐者,謂配祭也。
”④意思是祭壇八方都有通道。
《索隐》引《三輔黃圖》說:“上帝壇八觚,神道八通,廣三十步”。
⑤解祠:《索隐》解釋為:“祠祭以解殃咎,求福祥也。
”⑥枭破鏡:《孝武本紀》《集解》說:“枭;鳥名,食母。
破鏡,獸名,食父。
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
”⑦冥羊:神名。
⑧馬行:神名。
⑨《孝武本紀》“澤山”作“臯山”古通。
⑩武夷君:武夷山神。
?(11)《孝武本紀》《集解》引《漢書音義》說:“陰陽之神也。
”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
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②,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
”于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錫諸侯白金④,風符應合于天也⑤。
于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禅,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⑥,天子以他縣償之。
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⑦,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邦)〔郡〕⑧。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
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緻王夫人及竈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
于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将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
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⑨。
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緻天神。
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詳不如⑩,言曰此牛腹中有奇。
殺視得書,書言甚怪。
天子識其手書,問其人,果是僞書,于是誅文成将軍,隐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⑾、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⑿。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緻,不愈。
遊水發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
上召置祠之甘泉。
及病,使人問神君。
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
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
”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
大赦,置壽宮神君。
壽宮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
非可得見,聞其言,言與人音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
居室帷中。
時晝言,然常以夜。
天子祓⒀,然後入。
因巫為主人,關飲食⒁。
所以言,行下。
又置壽宮北宮⒂,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
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
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無絕殊者,而天子心獨喜。
其事秘,世莫知也。
①麃:獸名。
顔師古解釋說:“麃,鹿屬也,形似麞,牛尾,一角。
”②祗:恭敬。
③意思是每畤增加牛一頭,在燎火中焚祭。
④錫:同賜。
⑤前文說,以白鹿皮為币,造白金“以發祥瑞”,如今獲一角獸,正是天降下的祥瑞。
為了提醒諸侯,不要忘記這兩件事之間的聯系,要他們懂得造白金為符瑞是與天意相合的,因此才能引得天降下一角獸的符瑞與之相應。
這才賜給諸侯白金作為暗示。
⑥濟北王獻泰山地事在元狩元年(前122),見《通鑑》元狩元年紀事。
⑦常山王獲罪事見《史記·五宗世家》。
真定初屬常山,常山憲王獲罪後,分真定、綿曼、藁城、肥累四縣為真定王國,以憲王子平為真定王。
⑧《通鑑》胡三省注說:“華山、嵩高,本在天子之郡。
南嶽霍山屬廬江,淮南、衡山謀反,國除,人漢為郡。
”太山、常山已如上述,是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⑨古人以幹支紀日,十天幹配屬五行為甲乙屬木,青色;丙丁屬火,紅色;戊已屬土,黃色;庚辛屬金,白色;壬癸屬水,黑色。
車子分别以青、黃、赤、白、黑為基色,各自代表相應的天幹日名。
若日名甲子,則乘青色車出行,丙寅乘紅色車出行,……叫做“以相應日”駕車;若按五行相勝乘車,如甲子日乘白色車子,丙寅日乘黑色車子,戊辰日乘青色車,子……等,叫做以勝日駕車。
以勝日駕車可辟(避)惡鬼,是陰陽家的說法。
⑩詳:“同“佯”,假裝。
?(11)柏梁:一作栢梁。
《孝武本紀》《索隐》解釋說:“服虔雲:‘用梁百頭’。
按:今字皆作‘栢’。
《三輔故事》雲:‘台高二十丈,用香栢為殿,香聞十裡’。
”胡三省以為“今書皆作‘柏’服說非也。
”?(12)《通鑑》記此事說:“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雲可以長生。
”《索隐》引《三輔故事》說:“盤高三十丈”。
餘同。
⒀祓:沐、浴、齋,潔身的意思。
⒁關照、領取神君的飲食。
按:神君作人言,能飲食,系作僞甚明。
而漢武帝笃信不疑,司馬遷諷刺的意旨十分清楚。
⒂上文已經說:“置壽宮神君”,此處說:“又置壽宮北宮”,顯然壽宮北宮是壽宮的一個分院。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①,不宜以一二數。
一元曰:“建”②,二元以長星曰“光”③,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④雲。
①元:元年,這裡指紀元,或設立年号。
②建:建立、設置。
所以開始紀元的年号稱為“建元”。
③漢武帝第二個年号為“元光”。
④第三個年号為“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無祀,則禮不答也①。
”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栗②。
今陛下親禮後土,後土宜于澤中圓丘為五壇③,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瘗④,而從祠衣上黃。
”于是天子遂東,始立後土祠汾陰脽丘⑤,如寬舒等議。
上親望拜,如上帝禮。
禮畢,天子遂至荥陽而還。
過雒陽,下诏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
其以三十裡地封周後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于泰山矣⑥。
①答:《爾雅·釋言》:“答,然也”。
全句是“與禮不合”的意思。
②意思是,祭天地用的牲牛,角象蠶繭或闆栗一樣大小。
指祭用幼牲。
③如前述:“天好陰,祀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圓丘”。
後世則祭地于方丘之上,古今不同。
④瘗(yì,意):埋。
⑤脽丘:土丘。
《孝武本紀》作脽(shúi,誰)上。
《集解》引如淳的話解釋說:“河之東岸特堆堀(jué,倔,義為突起),長四五裡,廣二裡餘,高十餘丈。
汾陰縣在脽之上,後土祠在縣西。
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
”又《索隐》引《漢舊儀》作“葵丘”,說是由于“河東人呼‘誰’與‘葵’同故耳。
”⑥侵尋:逐漸到達,漸進。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栾大。
栾大,膠東宮人①,故嘗與文成将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②,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後,無子。
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
而康後有一婬一行,與王不相中③,相危以法。
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
天子既誅文成,後悔其蚤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栾大,大說④。
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
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
顧以臣為賤;不信臣。
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
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
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緻也。
’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⑤!”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⑥。
子誠能修其方,我何一愛一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
陛下必欲緻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
神人尚肯邪不邪。
緻尊其使,然後可緻也。
”于是上使驗小方,鬥棋,棋自相觸擊⑦。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将軍,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軍、地士将軍、大通将軍印。
制诏禦史⑧:“昔禹疏九江,決四渎。
間者河溢臯陸⑨,堤繇不息⑩。
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
《乾》稱“蜚龍”⑾,“鴻漸于般”⑿,朕意庶幾與焉。
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将軍大為樂通侯。
”賜列侯甲第,僮千人。
乘轝斥車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⒀。
又以衛長公主妻之⒁,赍金萬斤,更命其邑曰當利公主。
天子親如五利之第。
使者存問供給,相屬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⒂,皆置酒其家,獻遺之。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軍亦衣羽衣⒃,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
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17)。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
其後裝治行⒅,東入海,求其師雲。
大見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
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①宮人:王宮中使用的私役人員,不是朝廷命官。
②尚方:顔師古注說是:“主方藥”。
按:自秦設官尚方,主管制造皇宮用物,屬少府。
漢相沿不改。
王府設官多仿中央,大約也是這種一性一質的官員。
③關系不融洽,合不來。
④說:同悅。
⑤惡:怎,何。
⑥《索隐》解釋說:“《論衡》雲(馬肝)‘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儒林傳》雲‘食肉無食馬肝’是也。
”⑦《索隐》引《淮南萬畢術》解釋說:“取雞血雜磨針鐵杵,和磁石棋頭,置局上,即自相抵擊也。
”針鐵杵就是鋼棒,用雞血雜以羽一毛一等物磨一擦鋼棒,使生磁一性一,再以磁石做成棋子,鋼棒就能使棋子互相“觸擊”。
⑧命為制,令為诏,“制诏禦史”就是命令禦史。
⑨臯陸:河邊陸地。
顔師古解釋說:“臯,水旁地;廣平曰陸。
言水泛濫,自臯及陸。
”⑩繇:同徭。
徭役。
?(11)《易經·乾》卦的卦辭中有“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語言人得權位,如龍在天。
蜚同飛。
?(12)《易經·漸》卦卦辭:“鴻漸于磐,飲食衎衎(kán,看。
和樂貌),吉”。
按王弼的解釋,“鴻漸于磐”是比喻人由無祿位,漸進而達到有祿位的歡樂之情。
⒀乘轝:天子車駕。
此處指天子服用的器物。
轝,同輿。
斥:分離出。
⒁《索隐》說:“衛子夫之子曰衛太子,女曰衛長公主。
是衛後長女,故曰長公主,非如帝姊曰長公主之例。
”⒂大主:即大長公主。
顔師古注說:“韋昭曰:‘大主,武帝姑,窦太後之女也’。
”⒃羽衣:顔師古注說:“以鳥羽為衣,取其神仙飛翔之意也。
”⒄道:讀如導。
⒅裝治行:猶言治行裝。
準備出行所需衣裝用物。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後土營旁①,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
鼎大異于衆鼎,文镂無款識,怪之,言吏。
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
天子使使驗問巫得鼎無一奸一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②。
至中山,曣③,有黃雲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
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
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後土,祈為百姓育谷。
今歲豐庑未報④,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泰帝興神鼎一⑤,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禹收九牧之金⑥,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⑦。
遭聖則興,鼎遷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⑧。
‘不吳不骜,胡考之休⑨’。
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⑩,承休無疆。
合茲中山⑾,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⑿,集獲壇下,報祠大享。
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
鼎宜見于祖祢⒀,藏于帝廷,以合明應。
”制曰:“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
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
其秋,上幸雍,且郊。
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
”上疑未定。
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已朔旦冬至⒁,與黃帝時等。
”卿有紮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于鬼臾區。
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⒂,是歲已酉朔旦冬至⒃,得天之紀⒄,終而複始。
’于是黃帝迎日推策⒅,後率二十歲複朔旦冬至⒆,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⒇,黃帝仙登于天。
”卿因所忠欲奏之。
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