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書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方法上秦朝廷,說:“天神之中以太一為貴,太一的輔佐名為五帝。
古時候天子在春秋兩季祭太一神于東南郊,禮用太牢,祭祀凡用七天,建造神壇,于八方設立階梯,開門為鬼道。
”于是天子命太祝在長安東南郊建祠廟,經常按謬忌的方法供奉和祭祀。
後來有人上書,說:“古時候的天子,每三年一次用太牢祭祀三一神:就是天一、地一、太一神”。
天子準其奏,命太祝負責在謬忌奏請建立的太一神壇上祭祀三一神,祭法按上書人所說的方法。
以後又有人上書,說:“古時候天子常在春季舉行解除災殃的祭祀,祀黃帝用枭、破鏡各一隻;祀冥羊用羊;祀馬行用一匹青色牡馬;祀太一、澤山君地長用牛;祀武夷君用幹魚;祀陰陽使者用牛一頭。
”命祠官負責,都按上書人說的方法,在謬忌太一神壇的旁邊祭祀。
後來,天子苑中有白鹿,用白鹿皮作為貨币,為了引發祥瑞征兆的産生,制造了白金。
第二年,在雍城郊祭,獵獲一隻一角獸,樣子象麃。
主管官員說:“陛下恭恭敬敬的進行郊祀,上帝作為報答,賜給一角獸,這大約就是麒麟。
”于是把它獻給五畤,每畤的祭物增加牛一頭,在燎火中焚祭。
由于這是造白金引發天降下的祥瑞,所以賜給諸侯白金,向他們暗示,造白金為瑞應是與天意相合的。
于是濟北王以為天子将要封禅了,就上書把太山以及附近的城邑獻給天子,天子賞給他其他縣城作為報答。
常山王有罪,貶除王爵,天子另封他的弟弟為真定王,以繼續對先王的祭祀,而把常山國改為郡,這樣五嶽都在天子直接管轄的郡縣之内了。
明年,齊人少翁以能與鬼神相通的法術來見皇帝。
皇帝有一位一寵一愛一的妃嫔王夫人,王夫人死,少翁用法術使王夫人和竈鬼的形貌在黑夜中重現,天子隔着帷幕看到了她。
于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将軍,賞賜他很多東西,以客禮對待他。
文成向皇帝進言說:“皇帝想與神交往,宮殿居室衣服用具沒有神的樣子,神就不會降臨。
”于是制造了畫着雲氣的車子,并且所駕車的顔色必與幹支相勝的日子合,以避惡鬼。
又建造甘泉宮,在宮中起高台,台上建宮室,室内畫着天、地、太一等鬼神象,而且擺上祭祀用具,以此召緻天神。
過了一年多,他的法術更加不靈了,天神總也不降臨。
于是用帛寫上字讓牛吃到肚子裡,假裝預先不識,說道這頭牛肚子裡必有古怪。
殺牛得帛,上面寫的盡是怪裡怪氣的話。
但天子認識他的筆迹,經過追查,果然是假的,于是殺文成将軍,并把這事掩蓋起來。
此後又建造了柏梁殿、銅柱、承露仙人掌之類。
文成死後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宮病得很厲害,巫和醫都千方百計加以治療,始終不見好轉。
遊水發根推薦說,上郡有一個巫師,曾經有病,有鬼神附在身上,因而很靈驗。
皇帝召來巫師,為附在他身上的鬼神在甘泉宮建立了祠廟,稱為神君。
這一次得病,使人問神君吉兇如何。
神君說道:“天子不要為病耽心,等你病體稍愈,強起與我在甘泉宮相會。
”于是病體見輕,就起身,駕幸甘泉宮,病也完全好了。
因此頒布大赦,為神君建造壽宮。
在壽宮神君之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他的輔佐是大禁、司命之類,都跟随着他。
人們看不到他的樣子,能聽到他的說話聲,與人的聲音相同。
有時去有時來,來的時候則風聲肅然。
住在室内帷帳中,有時白晝說話,然而經常是在夜間說話。
天子祓除以後才進入廟中。
廟以巫為主人,關照、領取神君飲食。
神君有什麼話,由巫傳遞到下面。
又建造了壽宮的北宮,在宮中張挂羽旗,設置供具,以禮敬神君。
神君說的話,皇帝使人記錄下來,稱為“畫法”。
它說的話,都是世俗人所知道的,沒有特别不同處,然而獨有天子心裡喜一愛一。
事情很隐秘,世間無人知曉。
此後三年,主管官員說,紀元應該按天降的符瑞命名,不應該按一元二元的順次數。
一元稱為“建”,二元因有長星出現稱為“光”,如今郊祀得到一角獸,應稱為“狩”。
第二年,天子郊祀于雍城,說:“如今上帝由朕親自祭祀,卻不祭後土,與禮不合。
”負責官員與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商議後說:“祭天地用牛角象繭栗那樣大的牲牛。
如今陛下要親自祭祀後土,祭後土應在低窪地區建圓丘,在圓丘上設五個祭壇,每壇的祭牲用黃牛犢一頭以及連帶的太牢禮具,祭過以後全部埋掉,随從祭祀的人衣服用黃色。
”于是天子遂東行,首次在汾陰脽丘建起了後土祠,祭儀按寬舒等議定的執行。
皇帝親自望祭禮拜,與祭天帝的禮儀相同。
祭祀結束後,天子經荥陽回京。
路過雒陽時下诏書說:“三代年代渺遠,如今連一點影子也不存在了。
可畫出三十裡的地區封周王的後人為周子南君,以供奉他們祖先的祭祀。
”這一年,天子第一次巡察郡縣,逐漸到了泰山下。
這年春天,樂成侯上書皇帝,介紹栾大事迹。
栾大,是膠東王的宮人,以前曾與文成将軍同師學習方術,後來做了膠東王的尚方。
而樂成侯的姐姐是康王的王後,沒有生子。
康王死後,其他姬妾的兒子繼承了王位。
康王後作風一婬一亂,與新王合不來,相互間明争暗鬥。
康後聽說文成将軍已死,想對皇上谄媚,就派栾大通過樂成侯求見皇帝講述自己的法術。
天子既已殺掉文成将軍,後悔他死得太早,惋惜他的法術沒有全部使用出來,及至見到栾大,很是高興。
栾大這個人身材高大俊美,言談中有許多機巧,而又敢于說大話,象真有其事一樣。
曾自吹說:“臣經常往來于海中,會見安期生、羨門高這些仙人。
他們因為臣的地位低賤,不相信臣的話。
又以為康王不過是一個諸侯,不足以把神仙方術交給他。
臣曾數次對康王說,康王又不采用臣的話。
為臣的師父說:‘黃金可以煉成,河水的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不死藥可以得到,仙人可以招緻而來。
’但是臣恐怕再走文成的老路,被誅而死,就會使方士人人掩口不言,怎麼還敢再談方術!”皇帝說:“文成是吃馬肝死的,不是朕殺了他。
先生倘若真有修成神仙的方術,我對爵祿等賞賜有何吝惜呢!”栾大說:“臣的師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人們有求于他。
陛下若一定要招他來,就要讓招聘的使者地位更尊貴,使他做天子的親屬,以客禮對待他,不要卑視他,讓他佩帶各種印信,才可使他傳話給神人(譯者按:神人指栾大之師)。
即便這樣,神人來與不來,尚在二可。
總之緻尊敬崇求訪神人的使者,然後才有可能招緻神人降臨。
”于是皇帝要他演示小方術,看有無效驗。
演示鬥棋,棋子能自相撞擊。
那時皇帝正為河水決口而憂慮,而煉黃金又不成功,就封栾大為五利将軍。
過了一月多,他得到四顆官印,五利将軍印之外,還佩有天士将軍、地士将軍、大通将軍印。
皇帝頒诏書給禦史說:“以前大禹能夠疏導九江,決通四渎。
近些日子河水泛濫于大一陸,築堤的徭役久不能息。
朕在帝位二十八年,如果天委派士人輔佐我而栾大就是其中之一。
《乾》封稱:‘飛龍’,又有所謂‘鴻漸于般’,朕以為栾大的境遇接近于這個樣子。
你們給辦理一下,以二千戶的租稅封地士将軍栾大為樂通侯。
”賜給列侯的宅第一區,僮仆千人。
從皇帝的乘騎用物中分出車馬帷帳器物布置他的新居。
又把衛長公主嫁給他作妻子,送給黃金萬斤,把他住的城邑改名為當利公主邑。
天子親自到五利家裡作客。
到他家裡慰問、賞賜物品的天子使者,絡繹不絕。
自大長公主、将相以下,都在他家擺酒慶賀,獻給物品。
于是天子又刻了一顆“天道将軍”的玉印,命使者穿着羽衣,夜間站在白茅草的上面,把印賜給五利将軍,五利将軍也穿着羽衣,夜間站在白茅上受印,以此表示不是天子的臣子。
而佩戴“天道”将軍印,隻是姑且為了與天子引導天神。
于是五利時常夜間在家中祭祀,欲請神仙下降。
神沒有降臨,各種鬼卻聚集來了,然而五利善能驅使諸鬼。
此後他治理行裝上路,東行到海中,說是要尋找他的師父。
栾大見皇帝後幾個月的時間裡,佩戴六顆大印,其尊貴使天下震動,而海上的燕齊衆方士,無不以手扼腕表示振奮,并自言有祝禁的方術,能夠修煉成神仙。
這年夏季六月中旬,一個名為錦的汾陰巫師在魏脽後土祠旁為民祭祀,見地下有個象鈎一樣的東西,挖開來看是一個鼎,尺寸很大,與普通大多數鼎都不同,刻有花紋,沒有款識,覺得奇怪,告訴了小吏。
吏上報給河東太守勝,勝上報朝廷。
天子派使者檢查并詢問巫師得鼎的經過,确認中間沒有一奸一詐作僞事以後,就按禮祭祀,迎接鼎到甘泉宮,天子從行,将要把它上獻給天。
行到中山,鼎的上空出現一片黃雲,氤氲缭繞如同車蓋。
恰有一頭麃子經過,皇帝射死它,就勢用來做了祭鼎的牲禮。
到長安以後,公卿大夫都議論請求尊奉寶鼎。
天子說:“最近以來,河水泛濫,一連數年收成不好,所以朕才巡察郡縣,祭祀後土,為百姓祈求有個好年成。
今年豐收與否尚不可知,鼎究竟是為什麼原因才出現的呢?原因不明,就不知是何兆頭,怎可盲目尊奉?”有關官員都說:“聽說過去泰帝制神鼎一個,一就是壹統的意思,天地萬物都統于寶鼎,與寶鼎所示現象相聯系。
黃帝作寶鼎三個,三象征天地人。
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九鼎,象征九州,都曾經用來烹煮犧牲祭祀上帝和鬼神。
遭逢聖主盛世鼎就會出現,遷延經過了夏商二朝,到周未世德衰敗,宋國社壇被毀以後,鼎就淪沒了。
從此隐伏不再出現。
詩《頌》說:“自堂上至于門塾,自牲羊至于牲牛,大鼎小鼎,全都驗過,牲肥鼎潔,祭事綢缪”,“不喧嘩不倨傲,恭慎又肅穆,神必降福,得享壽考,休美征候。
”如今鼎已到甘泉宮,看它色澤光潤。
變化如神,朝廷必承無疆之福。
這與行到中山時,有黃白雲蓋降落在鼎上的征兆相符,還有麃獸這種符瑞,以及大弓和四支一套的箭,都是在神壇下得到的,這全是上天對于祭祀大享的回報。
隻有受天命而為帝的人才能心知其意而與天德相合。
鼎應該獻給祖祢廟,藏于帝王宮廷,以與上述各種明顯的瑞應相合。
”皇帝 下制書說道:“就這麼辦。
” 到海中尋找蓬萊山的人,說蓬萊山路程不遠,而總也不能到達的原因,大約是看不到仙山的雲氣。
于是皇上派遣善于望氣者幫助他們觀察雲氣。
這年秋天,皇上來到雍城,将要行郊祀五帝禮。
有人說:“五帝,是太一神的輔佐,應該建立太一廟,皇上親自郊祀。
”皇上猶豫未決。
齊人公孫卿說:“今年得到寶鼎,冬季辛巳日十一月初一是冬至節,與黃帝時完全一樣。
”公孫卿有一本紮記書說:“黃帝在宛朐城得到寶鼎,向鬼臾區詢問,鬼臾區回答說:‘帝得到了寶鼎和神策,這一年已酉日的月朔是冬至節,從此進入天紀,終而複始,循環不止。
’于是黃帝按日影用神策推算,以後大率每二十年重又出現月朔黎明時為冬至節,到二十周,第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上天而去。
”公孫卿想通過所忠把此事上奏皇上,所忠看他的書荒誕不經,懷疑是他妄造的假書,辭謝說:“寶鼎的事已經定下來了,還有什麼文章可做?”公孫卿又通過皇帝的私一寵一上奏,皇上很是高興,就召問公孫卿,公孫卿回答說:“這本書是申公傳授給我的,如今申公已然去世。
”皇上說:“申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公孫卿說:“申公,是齊人。
與安期生相交往,接受黃帝的教言,沒有書,隻有這本關于鼎的書。
其中說‘漢朝興盛于黃帝時的年名重新出現的時候’。
說‘漢朝的聖人出現在于高祖皇帝的孫和曾孫之中。
寶鼎出現後就能與神勾通,并行封禅禮。
古來行封禅禮的共有七十二個帝王,唯有黃帝得以登上泰山頂行封祭禮’。
申公說:‘漢朝皇帝也應當上泰山行封祭禮,登上泰山封祭就能成仙登天了。
黃帝時諸侯上萬數,其中神靈被封的占七千。
天下有名山八座,其中三座在蠻夷境内,五座在中國。
在中國的有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山,這五座是黃帝經常遊觀的地方,在那裡與神相會。
黃帝一邊作戰一邊學習修仙,恐怕百姓有對仙道非議者,就斷然把非難鬼神的人殺掉。
經過百多年的修煉然後能與神仙往來了。
黃帝在雍城郊祭上帝,住了三個月。
鬼臾區号稱大鴻,死後葬在雍城,所以那裡才有鴻冢這個地方。
此後黃帝在明廷與萬千神靈相見。
明廷,就是甘泉山。
黃帝升仙的地方為寒門,就是今天的谷口。
黃帝采掘首山的銅礦,鑄鼎于荊山腳下。
鼎既鑄成,雲端裡有一條龍垂下長長的胡須,迎接黃帝。
黃帝攀援而上騎在龍背上,群臣以及後宮紀嫔随他登上龍背的有七十多人,龍就向天上飛去。
其餘級别低的官員不得上,都抓住龍須不放手,龍須被拉斷,從空中落下,匆忙間黃帝的弓也落了下來。
百姓仰面望見黃帝慢慢飛上天去,于是抱着他失落的弓以及拉斷的龍須哭号,所以後世把這個地方稱為鼎湖,弓的名子叫作烏号’”于是天子說:“呀!要是能象黃帝那樣,我把離開妻子隻當作是扔掉一隻鞋子一樣容易。
”就封公孫卿為郎官,讓他到東面太室山去迎候神仙。
皇上遂到雍城郊祀,後來到隴西,向西行登上崆峒山,又回到甘泉宮。
命祠官寬舒等人準備好太一神的祭壇,祭壇仿照薄忌的太一壇建造,壇分三層。
第一層是太一壇,五帝壇環繞在太一壇下,五帝各自所在方位與所主方位相同,隻有主中央方位的黃帝處在西南方,除去這個方向上的八通鬼道(譯者按:即各層相通的通道),以立黃帝壇位。
太一壇,祭祀所用與雍城五畤中的一畤相同,而增加酒醴、棗和肉脯之類,宰殺一頭犁牛作為俎豆和其他與牲牢相配的禮器中的供奉物。
而五帝壇隻有酒醴和俎豆供奉。
最下一層壇是一塊四方形地面,作為供奉配祭群神和北鬥的地方。
祭祀完畢,剩餘的胙肉都付之燎火。
牲牛用白色,把宰殺好的鹿塞一入牛的腹腔中,再把豬塞一入鹿的腹腔中,一起放在釜中加水烹煮。
祭日的犧牲用牛,祭月用羊豬,都用一隻,雄一性一。
太一壇的祝宰禮服用紫色以及五彩繡衣,五帝壇祝宰的禮服則各按帝所主方位的顔色,日壇祝宰禮服為赤色,月壇的為白色。
十一月初一黎明冬至這一天,天剛拂曉,天子開始祭祀太一神,行跪拜禮。
早晨朝見日神,傍晚朝見月神,都揖而不跪;而朝見太一神則和雍城的郊祭 禮相同。
其贊禮者念道:“天開始把寶鼎神策授給皇帝,此後朔日一次接着一次,終而複始,永無窮盡,皇帝恭敬拜見天神。
”禮服崇尚黃色。
祭祀時滿壇是一堆堆的燎火,壇旁邊放着烹煮等炊具。
主管官員說:“祀壇上有光出現了。
”公卿說:“皇帝最初在雲陽郊祭,朝見太一神,主管官員供奉着瑄玉,嘉牲獻給太一神享食。
當夜就有很美的光輝出現,到天亮時,黃氣上騰,與天相連。
”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說:“這是神靈的美意,保祐降福于人的吉兆祥瑞,應該按照這裡神光所照的地區建立太畤壇以與神光的祥瑞吉兆相呼應。
命太祝管領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祭祀,隔三年天子郊祭朝見一次。
” 這年秋天,為了讨伐南越,向太一神禱告祈求福祐。
以荊為幡竿,幡上畫日月、北鬥、升龍等圖案,以象征太一座的三星,作為太一鋒旗,命名為“靈旗”。
在出兵禱告時,由太史官手捧靈旗指向被伐的國家。
五利将軍作為使者不敢入海求神,卻來到泰山祭禱。
皇上派人尾随着他察看他的行蹤,知道他實際上什麼也沒見到。
五利卻妄言說見到他師父了。
他的方術已經用盡,大多沒有效驗,于是皇上殺掉五利。
這年冬天,公孫卿在河南迎候神仙,說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足迹,還有個東西樣子象山雞一樣,往來于城上。
天子親自到缑氏城看了仙人足迹。
問公孫卿:“莫非你是仿效文成、五利嗎?”公孫卿說:“仙人不是有求于皇帝,是皇帝求仙人。
所以這事非得寬限時日,神就不會降臨。
談論神仙事,好象是迂腐怪誕,然而積以年歲就能辦成。
”于是郡國各自清掃道路,修治宮殿、列觀、名山、神廟等,以等待皇帝到來。
這年春天,既已滅掉南越,皇上有位一寵一愛一的官員李延年獻上一首優美的樂曲。
皇上稱善不止,命公卿商議說:“民間祠廟還有鼓舞樂曲,如今郊祭反而無樂,如何相稱。
”公卿說:“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樂,神祇才來享受祭祀。
”還有人說:“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于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
”于是以南越為邊塞,開始用樂舞禱祭太一、後土,廣召歌兒,并從這時期開始制作二十五弦瑟和空侯。
來年冬天,臣下進言說“古時候先振兵釋旅,專力于農,然後行封禅禮。
”于是皇帝巡察北方到朔方,布勒軍隊十多萬人,回來時祭黃帝冢于橋山,在須如遣散軍隊。
皇上說:“我聽說黃帝沒有死,如今有黃帝冢,是何原因?”有人回答說:“黃帝成仙後飛升上天,群臣把他的衣冠埋葬起來,因而有黃帝冢。
”既已回到甘泉宮,由于不久就要到泰山行封禅禮,先類祭了太一神。
自從得到寶鼎以後,皇上與公卿、諸經生員商議封禅事。
封禅由于以往很少舉行,有關資料已曠廢絕滅,無人知道禮儀的詳細情形,而衆儒者從《尚書》、《周官》、《王制》等書中摘引了封禅時望祭射牛的故事。
齊人丁鮑年已九十多歲,說:“封禅,就是合當不死的意思。
秦始皇沒有這種造化,所以沒能夠登上山頂行封祭禮。
陛下若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無風雨的時候,即刻行禮就算是上山封祭了。
”皇上于是命諸儒者演習射牛的禮儀,起草封禅的程式。
數年以後,終于到了将要封禅的日子。
天子既然聽了公孫卿以及方士的話,說黃帝以前的帝王封禅,都招徕異類以與神相通。
所以想仿照黃帝以前的帝王招徕蓬萊士人以迎神仙,對世人擡高自己的身價以與九皇相比德,而又稍稍采用儒者的一套作為文飾。
衆儒者既不能把封禅的儀式搞明白,又牽纏拘泥于《詩》《書》等古文的記載,不能騁其想象。
皇上親自設計了封禅用的祭器讓群儒觀看,這些儒者有的說:“與古時候不同”,一個名叫徐偃的人又說:“太常諸生演習的禮不如魯禮好”,周霸囑咐他另繪封禅禮圖。
于是皇上把徐偃、周霸免官,所有儒生也被停止使用。
三月,東行到缑氏,登上中嶽太室山行祭禮。
随從官員在山下聽到象有呼喊“萬歲”的聲音。
問皇上,皇上不答;問下官,下官也不言語。
于是将三百戶人家封為太室奉祠,以他們的租稅作為太室山祭祀的費用,把他們的居住區命名為崇高邑。
繼續東行到泰山。
那時候泰山上的草木還沒有長出葉子,乘機命人将大石運上泰山絕頂,備封禅時用。
皇上随即向東巡遊來到海上,行禮祭祀八神。
齊人紛紛上書談論神怪和奇異方術,數以萬計,然而沒有一件能得到證實。
于是調發了更多的船隻,讓那些談論海中神山的數千人下海尋求蓬萊山的神人。
天子出行,常常由公孫卿持天子符節先行到達,在名山勝境迎候天子車駕,他到東萊後,說夜間看到一個異常高大的人,身長數丈,走近後卻看不到了,隻留下一個很大的足迹,形狀象是禽一獸的足印。
群臣還有的說見到一個老人牽着狗,說:“我想見一見臣公”,說完忽然不見蹤影。
皇上親自看了大足印,尚不肯相信,等到又聽群臣講述牽狗老人的事,才深信這就是仙人了。
特意在海上留宿以待仙人,準予方士乘坐驿傳的車子以來往報信,陸續派出的求仙人已有千數以上。
四月,從海上歸來,到奉高縣。
皇上認為衆儒生和方士所說的封禅事各自不同,荒誕不經,難以施行。
天子到了梁父山,以禮祭祀地主。
乙卯日,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禮服:頭戴皮弁,插笏垂紳,行射牛的禮儀。
在泰山東面的山腳下封土行禮,禮儀程式與郊祭太一相同。
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
下面埋有玉牒書,書的内容隐秘無人知。
行禮畢,天子獨自帶了侍中奉車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頂同樣行了封土禮,隻是在山頂事禁止外傳。
第二天,從山後陰十道下山。
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的肅然山上行禅祭禮,與祭後土儀式相同。
封祭、禅祭天子都親行拜見禮。
禮服尚黃色,都用樂伴奏。
薦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間的三脊茅編織而成,封土用雜土石,上面加蓋五色土。
将遠方進貢來的奇獸、飛禽以及白山雞等物縱還山林,比起雍畤的祭祀禮數頗有增加。
兕牛犀象之類不宜放還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後土。
行封禅禮的地方,當夜仿佛有光出現,白天有白雲從封土中升起。
天子從禅祭的地方回來後,坐于明堂,群臣輪番入見道賀,恭祝天子聖壽無疆。
于是降下制書,诏告于禦史說:“朕以渺小之身繼承至尊大位,終日戰戰兢兢深恐不能勝任。
由于德行微薄,不明禮樂。
所以重修祭祀太一的盛典時,仿佛有霞光出現,又隐然見到一些奇怪物事,恐怕是怪物出現,欲停止行禮而又怕得罪神靈,于是強自支撐,登上太山行封祭禮,到梁父,而後在肅然山行禅祭禮。
欲從此自新,與士大夫一起重新做起,特賜給百姓每百戶牛一頭,酒十石,年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贈賜布帛二匹。
博縣、奉高、蛇丘、曆城四縣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稅。
大赦天下,細則與乙卯日赦令相同。
所經過處不得再有複作者。
凡二年以前所犯過失,都不再治罪。
”又下诏說:“古時候天子每隔五年外出巡狩一次,到泰山行禮,諸侯都有朝見留宿的處所。
今命諸侯各自在泰山下構築邸舍房屋。
” 天子既已封泰山,沒有遇到風雨災,因而方士紛紛說蓬萊山諸神不久将能見到,皇上也欣然以為差不多,就重新東行到海上觀望,希望能遇到蓬萊山諸神。
奉車霍子侯突然得急病,才一天就死了。
皇上這才離去。
沿海而上,北行到碣石,自遼西開始巡察,曆經北部邊塞來到九原縣。
五月,返回到甘泉宮。
主管官員說寶鼎出現年号定為元鼎,今年封禅年号應為元封元年。
這年秋天,有彗星出現于東井宿中。
十多天後,又有彗星出現于三台附近。
有個望氣的人名叫王朔的說:“測候時獨有我看到填星出現時象瓜一樣大,約一頓飯的功夫隐去不見了。
”有關官員都說:“陛下創建了漢朝封禅的禮儀,大約是上天以德星的出現作為報答。
” 來年冬天,郊祭雍城的五帝祠,回來後拜祝并祭祀了太一神。
贊禮官念道:“德星明亮,其是吉祥。
又出壽星,淵耀光明。
信星光見,皇帝敬拜太祝之享食。
” 這年春天,公孫卿說在東萊山見到神人,隐約聽到他說:“要見天子”。
天子于是來到缑氏城,封公孫卿為中大夫。
随後到達東萊,住了數日,什麼也沒看到,有的說見到了大人的足印。
重又派遣方士尋訪神仙、采掘靈芝達千餘人。
這一年天旱,天子既已出遊,沒有出遊的理由,就借口說往萬裡沙禱神求雨,順道祭祀泰山。
回來時到達瓠子縣,親自到河水決口處堵塞決口,住了二日,沉祭河神以後離去。
命上卿二人率領兵卒堵塞河水的決口,将二條渠水移位,以恢複禹時的舊迹。
當時既已滅掉兩越,一個名為勇之的越人說道:“越人風俗是信鬼,祭祀時都能見到鬼,常常很有效驗。
過去東瓯王敬鬼,活了一百六十歲。
後世人怠慢鬼神,所以很早就衰老了。
”于是命越巫建立越祝廟,其中有台而無壇,同樣是祭祀上帝百鬼,而用雞蔔吉兇。
皇上極為信任,越祭和雞蔔從此開始在天下行用。
公孫卿說:“仙人本來可以看到,而皇上來往急劇,匆匆忙忙,因此才看不到。
如今陛下可以建一座樓觀,象缑氏城樓一樣,上面擺上肉脯、棗,神人理應可以請到。
而且仙人喜歡住在樓上。
”于是皇上命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則建造益壽觀和延壽觀,使公孫卿持天子符節在上面設立供具,迎候神人。
又作通天台,台下設置祭祀禮具,用來招緻仙人、神人之屬。
于是在甘泉宮又建了前殿,開始擴建各處的宮殿。
夏季,在甘泉殿的房一中長出了靈芝草。
天子以為是由于親自塞決河,建通天台,産生的祥瑞感應,就下诏書說:“甘泉宮房一中長出一株九一莖一靈芝,為此天下大赦,免去複作者刑。
” 第二年,出兵伐朝鮮。
夏季,天旱。
公孫卿說:“黃帝時隻要封祭就會出現天旱,是由于天要把封土曬幹,一直曬上三年。
”皇上就下诏書說:“天旱,推想是天要曬幹封土嗎?茲令天下人都尊奉、祭祀靈星。
” 明年,皇上在雍城郊祭,打通了去回中的道路,到那裡去巡察。
春季,到達鳴澤,從西河縣而歸。
第二年冬天,皇上巡察南郡,到江陵後向東行。
登上灊縣境内的天柱山并且行了祭禮,此山号為南嶽。
然後乘船沿江而下,自尋陽起程,出枞陽,經過彭蠡湖,沿途祭奠了名山大河。
再向北行到琅邪,是循海路而上。
四月中旬,到奉高縣修整了泰山上的封土。
起初,天子封泰山,在泰山的東北方向有一處古時候的明堂舊址,周圍地勢險而且不寬敞。
皇上想在奉高邑旁另建一座明堂,而不知道該建成什麼樣子。
濟南人公王帶獻上一幅黃帝時的明堂圖。
于明堂正中是一座殿,四周無牆,以茅草複頂。
與水相通,水環繞宮垣一周。
又建有複道。
殿上有樓,從西南方的複道進入大殿,稱為昆侖道。
天了從這裡入殿,就可拜祀上帝了。
于是皇上命奉高邑在汶水旁建造明堂,形制與公王帶的明堂圖相同。
到元封五年重到此處修整封土的時候,就在明堂的上層祭祀太一和五帝,命高皇帝廟的神坐與它們相對,在明堂下層祭奠後土,用牢牛共二十頭。
天子從昆侖道進入,開始祭拜明堂,禮數與郊祭相同。
行禮畢,在堂下點燃燎火。
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頂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詳情的秘祭。
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則各按其方位進行,隻有黃帝與赤帝合并祭祀,祭時都有主管官員輔助侍候。
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處都舉火相應。
二年以後,适逢十一月甲子日朔旦為冬至節,推算曆法的人認為這一天是進入統歲的開始,所以天子親自到泰山下,在這一天于明堂祭祀上帝,但不行封禅禮。
其贊禮官念道:“天增授給皇帝太初曆法,周而複始,無有窮盡。
皇帝敬拜太一。
”然後東行到海上,詢問訪求神仙的方士和其他下海人,沒見有何效驗,然而非但不停止這些活動,反正增派人員,希望能僥悻與神仙相遇。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殿發生火災。
十二月甲午初一日,皇上親自到高裡禅祭,祭祀後土。
來到勃海岸邊,将要望祭蓬萊山的仙人之屬,希望自己終有一日到達仙人之庭。
皇上回到京都,由于柏梁殿發生火災的緣故,改在甘泉宮朝見天下郡國的上計吏,并接受他們獻上的計薄。
公孫卿說:“黃帝建造成青靈台,才十二天被火燒掉,黃帝就又建造了明廷。
明廷,就是甘泉宮。
”方士大都說古時帝王有建都于甘泉的。
後來天子又在甘泉宮朝見諸侯,在甘泉建造諸侯的邸舍。
勇之就說:“越地的風俗是發生火災後,重新蓋屋必須比原來的更大,用以鎮服、勝過原屋,以避災害。
”于是建造了建章宮,計有千門萬戶。
前殿比未央宮還高。
建章宮以東建有鳳阙,二十多丈高。
以西則是唐中,方圓數十裡辟為虎圈。
以北開鑿了一個很大的池沼,其中有漸台,高二十多丈,名為太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諸島嶼,以象征海中的神山龜魚之類。
以南有玉堂、璧門等建築以及大一鳥的塑象。
又建造了神明台、井幹樓,高度為五十丈,以辇道彼此相連屬。
夏季,漢朝改變曆法,以每年正月為一年的開頭,五色中崇尚黃色,刻着官名的印章改為五字,以當年為太初元年。
這一年,向西出兵讨伐大宛。
遍地生蝗蟲。
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人以方術禱祀詛咒匈奴和大宛。
明年,主管機構說雍城五畤沒有煮熟的牲牢等祭品,祭祀時芬芳之味不能齊備。
于是命祠官給五畤煮犧牲的器一具,顔色按照五行相勝配置。
牲禮中的駒以木偶馬代替。
隻有五月的嘗駒祭以及天子親行郊祀禮時才用真正的駒作犧牲。
所有名山川的祭祀有用駒的,也一律改用木偶馬代替。
天子出行路過該地祭祀時用真駒。
其他禮數不變。
第二年,東行巡察來到海上,考察方士們關于神仙之類的話,沒有一件有效驗的。
方士有的說:“黃帝時候建造了五個城邑十二座樓,在執期迎接、等候神人,稱為迎年。
”皇上準許按他所說的辦,稱為明年。
皇上親自行禮祭祀上帝。
公王帶說:“黃帝時雖然封祭泰山,然而風後、封巨、岐伯等都是要黃帝封東泰山,禅祭凡山,與符瑞相合,然後才能長生不死。
”天子既已命人準備祭祀用具,來到東泰山後,見東泰山很矮小,與名聲不相稱,就命祠官行禮,不在這裡封禅了。
以後命公王帶在這裡主持祭祀以迎候神人。
夏季,回到泰山,象從前一樣舉行五年一次的修封禮,另外增加了禅祭石闾的禮儀。
石闾,在泰山以南的山腳下,方士有許多人說這是仙人居住的門闾,所以皇上親加禅
古時候天子在春秋兩季祭太一神于東南郊,禮用太牢,祭祀凡用七天,建造神壇,于八方設立階梯,開門為鬼道。
”于是天子命太祝在長安東南郊建祠廟,經常按謬忌的方法供奉和祭祀。
後來有人上書,說:“古時候的天子,每三年一次用太牢祭祀三一神:就是天一、地一、太一神”。
天子準其奏,命太祝負責在謬忌奏請建立的太一神壇上祭祀三一神,祭法按上書人所說的方法。
以後又有人上書,說:“古時候天子常在春季舉行解除災殃的祭祀,祀黃帝用枭、破鏡各一隻;祀冥羊用羊;祀馬行用一匹青色牡馬;祀太一、澤山君地長用牛;祀武夷君用幹魚;祀陰陽使者用牛一頭。
”命祠官負責,都按上書人說的方法,在謬忌太一神壇的旁邊祭祀。
後來,天子苑中有白鹿,用白鹿皮作為貨币,為了引發祥瑞征兆的産生,制造了白金。
第二年,在雍城郊祭,獵獲一隻一角獸,樣子象麃。
主管官員說:“陛下恭恭敬敬的進行郊祀,上帝作為報答,賜給一角獸,這大約就是麒麟。
”于是把它獻給五畤,每畤的祭物增加牛一頭,在燎火中焚祭。
由于這是造白金引發天降下的祥瑞,所以賜給諸侯白金,向他們暗示,造白金為瑞應是與天意相合的。
于是濟北王以為天子将要封禅了,就上書把太山以及附近的城邑獻給天子,天子賞給他其他縣城作為報答。
常山王有罪,貶除王爵,天子另封他的弟弟為真定王,以繼續對先王的祭祀,而把常山國改為郡,這樣五嶽都在天子直接管轄的郡縣之内了。
明年,齊人少翁以能與鬼神相通的法術來見皇帝。
皇帝有一位一寵一愛一的妃嫔王夫人,王夫人死,少翁用法術使王夫人和竈鬼的形貌在黑夜中重現,天子隔着帷幕看到了她。
于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将軍,賞賜他很多東西,以客禮對待他。
文成向皇帝進言說:“皇帝想與神交往,宮殿居室衣服用具沒有神的樣子,神就不會降臨。
”于是制造了畫着雲氣的車子,并且所駕車的顔色必與幹支相勝的日子合,以避惡鬼。
又建造甘泉宮,在宮中起高台,台上建宮室,室内畫着天、地、太一等鬼神象,而且擺上祭祀用具,以此召緻天神。
過了一年多,他的法術更加不靈了,天神總也不降臨。
于是用帛寫上字讓牛吃到肚子裡,假裝預先不識,說道這頭牛肚子裡必有古怪。
殺牛得帛,上面寫的盡是怪裡怪氣的話。
但天子認識他的筆迹,經過追查,果然是假的,于是殺文成将軍,并把這事掩蓋起來。
此後又建造了柏梁殿、銅柱、承露仙人掌之類。
文成死後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宮病得很厲害,巫和醫都千方百計加以治療,始終不見好轉。
遊水發根推薦說,上郡有一個巫師,曾經有病,有鬼神附在身上,因而很靈驗。
皇帝召來巫師,為附在他身上的鬼神在甘泉宮建立了祠廟,稱為神君。
這一次得病,使人問神君吉兇如何。
神君說道:“天子不要為病耽心,等你病體稍愈,強起與我在甘泉宮相會。
”于是病體見輕,就起身,駕幸甘泉宮,病也完全好了。
因此頒布大赦,為神君建造壽宮。
在壽宮神君之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他的輔佐是大禁、司命之類,都跟随着他。
人們看不到他的樣子,能聽到他的說話聲,與人的聲音相同。
有時去有時來,來的時候則風聲肅然。
住在室内帷帳中,有時白晝說話,然而經常是在夜間說話。
天子祓除以後才進入廟中。
廟以巫為主人,關照、領取神君飲食。
神君有什麼話,由巫傳遞到下面。
又建造了壽宮的北宮,在宮中張挂羽旗,設置供具,以禮敬神君。
神君說的話,皇帝使人記錄下來,稱為“畫法”。
它說的話,都是世俗人所知道的,沒有特别不同處,然而獨有天子心裡喜一愛一。
事情很隐秘,世間無人知曉。
此後三年,主管官員說,紀元應該按天降的符瑞命名,不應該按一元二元的順次數。
一元稱為“建”,二元因有長星出現稱為“光”,如今郊祀得到一角獸,應稱為“狩”。
第二年,天子郊祀于雍城,說:“如今上帝由朕親自祭祀,卻不祭後土,與禮不合。
”負責官員與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商議後說:“祭天地用牛角象繭栗那樣大的牲牛。
如今陛下要親自祭祀後土,祭後土應在低窪地區建圓丘,在圓丘上設五個祭壇,每壇的祭牲用黃牛犢一頭以及連帶的太牢禮具,祭過以後全部埋掉,随從祭祀的人衣服用黃色。
”于是天子遂東行,首次在汾陰脽丘建起了後土祠,祭儀按寬舒等議定的執行。
皇帝親自望祭禮拜,與祭天帝的禮儀相同。
祭祀結束後,天子經荥陽回京。
路過雒陽時下诏書說:“三代年代渺遠,如今連一點影子也不存在了。
可畫出三十裡的地區封周王的後人為周子南君,以供奉他們祖先的祭祀。
”這一年,天子第一次巡察郡縣,逐漸到了泰山下。
這年春天,樂成侯上書皇帝,介紹栾大事迹。
栾大,是膠東王的宮人,以前曾與文成将軍同師學習方術,後來做了膠東王的尚方。
而樂成侯的姐姐是康王的王後,沒有生子。
康王死後,其他姬妾的兒子繼承了王位。
康王後作風一婬一亂,與新王合不來,相互間明争暗鬥。
康後聽說文成将軍已死,想對皇上谄媚,就派栾大通過樂成侯求見皇帝講述自己的法術。
天子既已殺掉文成将軍,後悔他死得太早,惋惜他的法術沒有全部使用出來,及至見到栾大,很是高興。
栾大這個人身材高大俊美,言談中有許多機巧,而又敢于說大話,象真有其事一樣。
曾自吹說:“臣經常往來于海中,會見安期生、羨門高這些仙人。
他們因為臣的地位低賤,不相信臣的話。
又以為康王不過是一個諸侯,不足以把神仙方術交給他。
臣曾數次對康王說,康王又不采用臣的話。
為臣的師父說:‘黃金可以煉成,河水的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不死藥可以得到,仙人可以招緻而來。
’但是臣恐怕再走文成的老路,被誅而死,就會使方士人人掩口不言,怎麼還敢再談方術!”皇帝說:“文成是吃馬肝死的,不是朕殺了他。
先生倘若真有修成神仙的方術,我對爵祿等賞賜有何吝惜呢!”栾大說:“臣的師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人們有求于他。
陛下若一定要招他來,就要讓招聘的使者地位更尊貴,使他做天子的親屬,以客禮對待他,不要卑視他,讓他佩帶各種印信,才可使他傳話給神人(譯者按:神人指栾大之師)。
即便這樣,神人來與不來,尚在二可。
總之緻尊敬崇求訪神人的使者,然後才有可能招緻神人降臨。
”于是皇帝要他演示小方術,看有無效驗。
演示鬥棋,棋子能自相撞擊。
那時皇帝正為河水決口而憂慮,而煉黃金又不成功,就封栾大為五利将軍。
過了一月多,他得到四顆官印,五利将軍印之外,還佩有天士将軍、地士将軍、大通将軍印。
皇帝頒诏書給禦史說:“以前大禹能夠疏導九江,決通四渎。
近些日子河水泛濫于大一陸,築堤的徭役久不能息。
朕在帝位二十八年,如果天委派士人輔佐我而栾大就是其中之一。
《乾》封稱:‘飛龍’,又有所謂‘鴻漸于般’,朕以為栾大的境遇接近于這個樣子。
你們給辦理一下,以二千戶的租稅封地士将軍栾大為樂通侯。
”賜給列侯的宅第一區,僮仆千人。
從皇帝的乘騎用物中分出車馬帷帳器物布置他的新居。
又把衛長公主嫁給他作妻子,送給黃金萬斤,把他住的城邑改名為當利公主邑。
天子親自到五利家裡作客。
到他家裡慰問、賞賜物品的天子使者,絡繹不絕。
自大長公主、将相以下,都在他家擺酒慶賀,獻給物品。
于是天子又刻了一顆“天道将軍”的玉印,命使者穿着羽衣,夜間站在白茅草的上面,把印賜給五利将軍,五利将軍也穿着羽衣,夜間站在白茅上受印,以此表示不是天子的臣子。
而佩戴“天道”将軍印,隻是姑且為了與天子引導天神。
于是五利時常夜間在家中祭祀,欲請神仙下降。
神沒有降臨,各種鬼卻聚集來了,然而五利善能驅使諸鬼。
此後他治理行裝上路,東行到海中,說是要尋找他的師父。
栾大見皇帝後幾個月的時間裡,佩戴六顆大印,其尊貴使天下震動,而海上的燕齊衆方士,無不以手扼腕表示振奮,并自言有祝禁的方術,能夠修煉成神仙。
這年夏季六月中旬,一個名為錦的汾陰巫師在魏脽後土祠旁為民祭祀,見地下有個象鈎一樣的東西,挖開來看是一個鼎,尺寸很大,與普通大多數鼎都不同,刻有花紋,沒有款識,覺得奇怪,告訴了小吏。
吏上報給河東太守勝,勝上報朝廷。
天子派使者檢查并詢問巫師得鼎的經過,确認中間沒有一奸一詐作僞事以後,就按禮祭祀,迎接鼎到甘泉宮,天子從行,将要把它上獻給天。
行到中山,鼎的上空出現一片黃雲,氤氲缭繞如同車蓋。
恰有一頭麃子經過,皇帝射死它,就勢用來做了祭鼎的牲禮。
到長安以後,公卿大夫都議論請求尊奉寶鼎。
天子說:“最近以來,河水泛濫,一連數年收成不好,所以朕才巡察郡縣,祭祀後土,為百姓祈求有個好年成。
今年豐收與否尚不可知,鼎究竟是為什麼原因才出現的呢?原因不明,就不知是何兆頭,怎可盲目尊奉?”有關官員都說:“聽說過去泰帝制神鼎一個,一就是壹統的意思,天地萬物都統于寶鼎,與寶鼎所示現象相聯系。
黃帝作寶鼎三個,三象征天地人。
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九鼎,象征九州,都曾經用來烹煮犧牲祭祀上帝和鬼神。
遭逢聖主盛世鼎就會出現,遷延經過了夏商二朝,到周未世德衰敗,宋國社壇被毀以後,鼎就淪沒了。
從此隐伏不再出現。
詩《頌》說:“自堂上至于門塾,自牲羊至于牲牛,大鼎小鼎,全都驗過,牲肥鼎潔,祭事綢缪”,“不喧嘩不倨傲,恭慎又肅穆,神必降福,得享壽考,休美征候。
”如今鼎已到甘泉宮,看它色澤光潤。
變化如神,朝廷必承無疆之福。
這與行到中山時,有黃白雲蓋降落在鼎上的征兆相符,還有麃獸這種符瑞,以及大弓和四支一套的箭,都是在神壇下得到的,這全是上天對于祭祀大享的回報。
隻有受天命而為帝的人才能心知其意而與天德相合。
鼎應該獻給祖祢廟,藏于帝王宮廷,以與上述各種明顯的瑞應相合。
”皇帝 下制書說道:“就這麼辦。
” 到海中尋找蓬萊山的人,說蓬萊山路程不遠,而總也不能到達的原因,大約是看不到仙山的雲氣。
于是皇上派遣善于望氣者幫助他們觀察雲氣。
這年秋天,皇上來到雍城,将要行郊祀五帝禮。
有人說:“五帝,是太一神的輔佐,應該建立太一廟,皇上親自郊祀。
”皇上猶豫未決。
齊人公孫卿說:“今年得到寶鼎,冬季辛巳日十一月初一是冬至節,與黃帝時完全一樣。
”公孫卿有一本紮記書說:“黃帝在宛朐城得到寶鼎,向鬼臾區詢問,鬼臾區回答說:‘帝得到了寶鼎和神策,這一年已酉日的月朔是冬至節,從此進入天紀,終而複始,循環不止。
’于是黃帝按日影用神策推算,以後大率每二十年重又出現月朔黎明時為冬至節,到二十周,第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上天而去。
”公孫卿想通過所忠把此事上奏皇上,所忠看他的書荒誕不經,懷疑是他妄造的假書,辭謝說:“寶鼎的事已經定下來了,還有什麼文章可做?”公孫卿又通過皇帝的私一寵一上奏,皇上很是高興,就召問公孫卿,公孫卿回答說:“這本書是申公傳授給我的,如今申公已然去世。
”皇上說:“申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公孫卿說:“申公,是齊人。
與安期生相交往,接受黃帝的教言,沒有書,隻有這本關于鼎的書。
其中說‘漢朝興盛于黃帝時的年名重新出現的時候’。
說‘漢朝的聖人出現在于高祖皇帝的孫和曾孫之中。
寶鼎出現後就能與神勾通,并行封禅禮。
古來行封禅禮的共有七十二個帝王,唯有黃帝得以登上泰山頂行封祭禮’。
申公說:‘漢朝皇帝也應當上泰山行封祭禮,登上泰山封祭就能成仙登天了。
黃帝時諸侯上萬數,其中神靈被封的占七千。
天下有名山八座,其中三座在蠻夷境内,五座在中國。
在中國的有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山,這五座是黃帝經常遊觀的地方,在那裡與神相會。
黃帝一邊作戰一邊學習修仙,恐怕百姓有對仙道非議者,就斷然把非難鬼神的人殺掉。
經過百多年的修煉然後能與神仙往來了。
黃帝在雍城郊祭上帝,住了三個月。
鬼臾區号稱大鴻,死後葬在雍城,所以那裡才有鴻冢這個地方。
此後黃帝在明廷與萬千神靈相見。
明廷,就是甘泉山。
黃帝升仙的地方為寒門,就是今天的谷口。
黃帝采掘首山的銅礦,鑄鼎于荊山腳下。
鼎既鑄成,雲端裡有一條龍垂下長長的胡須,迎接黃帝。
黃帝攀援而上騎在龍背上,群臣以及後宮紀嫔随他登上龍背的有七十多人,龍就向天上飛去。
其餘級别低的官員不得上,都抓住龍須不放手,龍須被拉斷,從空中落下,匆忙間黃帝的弓也落了下來。
百姓仰面望見黃帝慢慢飛上天去,于是抱着他失落的弓以及拉斷的龍須哭号,所以後世把這個地方稱為鼎湖,弓的名子叫作烏号’”于是天子說:“呀!要是能象黃帝那樣,我把離開妻子隻當作是扔掉一隻鞋子一樣容易。
”就封公孫卿為郎官,讓他到東面太室山去迎候神仙。
皇上遂到雍城郊祀,後來到隴西,向西行登上崆峒山,又回到甘泉宮。
命祠官寬舒等人準備好太一神的祭壇,祭壇仿照薄忌的太一壇建造,壇分三層。
第一層是太一壇,五帝壇環繞在太一壇下,五帝各自所在方位與所主方位相同,隻有主中央方位的黃帝處在西南方,除去這個方向上的八通鬼道(譯者按:即各層相通的通道),以立黃帝壇位。
太一壇,祭祀所用與雍城五畤中的一畤相同,而增加酒醴、棗和肉脯之類,宰殺一頭犁牛作為俎豆和其他與牲牢相配的禮器中的供奉物。
而五帝壇隻有酒醴和俎豆供奉。
最下一層壇是一塊四方形地面,作為供奉配祭群神和北鬥的地方。
祭祀完畢,剩餘的胙肉都付之燎火。
牲牛用白色,把宰殺好的鹿塞一入牛的腹腔中,再把豬塞一入鹿的腹腔中,一起放在釜中加水烹煮。
祭日的犧牲用牛,祭月用羊豬,都用一隻,雄一性一。
太一壇的祝宰禮服用紫色以及五彩繡衣,五帝壇祝宰的禮服則各按帝所主方位的顔色,日壇祝宰禮服為赤色,月壇的為白色。
十一月初一黎明冬至這一天,天剛拂曉,天子開始祭祀太一神,行跪拜禮。
早晨朝見日神,傍晚朝見月神,都揖而不跪;而朝見太一神則和雍城的郊祭 禮相同。
其贊禮者念道:“天開始把寶鼎神策授給皇帝,此後朔日一次接着一次,終而複始,永無窮盡,皇帝恭敬拜見天神。
”禮服崇尚黃色。
祭祀時滿壇是一堆堆的燎火,壇旁邊放着烹煮等炊具。
主管官員說:“祀壇上有光出現了。
”公卿說:“皇帝最初在雲陽郊祭,朝見太一神,主管官員供奉着瑄玉,嘉牲獻給太一神享食。
當夜就有很美的光輝出現,到天亮時,黃氣上騰,與天相連。
”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說:“這是神靈的美意,保祐降福于人的吉兆祥瑞,應該按照這裡神光所照的地區建立太畤壇以與神光的祥瑞吉兆相呼應。
命太祝管領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祭祀,隔三年天子郊祭朝見一次。
” 這年秋天,為了讨伐南越,向太一神禱告祈求福祐。
以荊為幡竿,幡上畫日月、北鬥、升龍等圖案,以象征太一座的三星,作為太一鋒旗,命名為“靈旗”。
在出兵禱告時,由太史官手捧靈旗指向被伐的國家。
五利将軍作為使者不敢入海求神,卻來到泰山祭禱。
皇上派人尾随着他察看他的行蹤,知道他實際上什麼也沒見到。
五利卻妄言說見到他師父了。
他的方術已經用盡,大多沒有效驗,于是皇上殺掉五利。
這年冬天,公孫卿在河南迎候神仙,說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足迹,還有個東西樣子象山雞一樣,往來于城上。
天子親自到缑氏城看了仙人足迹。
問公孫卿:“莫非你是仿效文成、五利嗎?”公孫卿說:“仙人不是有求于皇帝,是皇帝求仙人。
所以這事非得寬限時日,神就不會降臨。
談論神仙事,好象是迂腐怪誕,然而積以年歲就能辦成。
”于是郡國各自清掃道路,修治宮殿、列觀、名山、神廟等,以等待皇帝到來。
這年春天,既已滅掉南越,皇上有位一寵一愛一的官員李延年獻上一首優美的樂曲。
皇上稱善不止,命公卿商議說:“民間祠廟還有鼓舞樂曲,如今郊祭反而無樂,如何相稱。
”公卿說:“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樂,神祇才來享受祭祀。
”還有人說:“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于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
”于是以南越為邊塞,開始用樂舞禱祭太一、後土,廣召歌兒,并從這時期開始制作二十五弦瑟和空侯。
來年冬天,臣下進言說“古時候先振兵釋旅,專力于農,然後行封禅禮。
”于是皇帝巡察北方到朔方,布勒軍隊十多萬人,回來時祭黃帝冢于橋山,在須如遣散軍隊。
皇上說:“我聽說黃帝沒有死,如今有黃帝冢,是何原因?”有人回答說:“黃帝成仙後飛升上天,群臣把他的衣冠埋葬起來,因而有黃帝冢。
”既已回到甘泉宮,由于不久就要到泰山行封禅禮,先類祭了太一神。
自從得到寶鼎以後,皇上與公卿、諸經生員商議封禅事。
封禅由于以往很少舉行,有關資料已曠廢絕滅,無人知道禮儀的詳細情形,而衆儒者從《尚書》、《周官》、《王制》等書中摘引了封禅時望祭射牛的故事。
齊人丁鮑年已九十多歲,說:“封禅,就是合當不死的意思。
秦始皇沒有這種造化,所以沒能夠登上山頂行封祭禮。
陛下若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無風雨的時候,即刻行禮就算是上山封祭了。
”皇上于是命諸儒者演習射牛的禮儀,起草封禅的程式。
數年以後,終于到了将要封禅的日子。
天子既然聽了公孫卿以及方士的話,說黃帝以前的帝王封禅,都招徕異類以與神相通。
所以想仿照黃帝以前的帝王招徕蓬萊士人以迎神仙,對世人擡高自己的身價以與九皇相比德,而又稍稍采用儒者的一套作為文飾。
衆儒者既不能把封禅的儀式搞明白,又牽纏拘泥于《詩》《書》等古文的記載,不能騁其想象。
皇上親自設計了封禅用的祭器讓群儒觀看,這些儒者有的說:“與古時候不同”,一個名叫徐偃的人又說:“太常諸生演習的禮不如魯禮好”,周霸囑咐他另繪封禅禮圖。
于是皇上把徐偃、周霸免官,所有儒生也被停止使用。
三月,東行到缑氏,登上中嶽太室山行祭禮。
随從官員在山下聽到象有呼喊“萬歲”的聲音。
問皇上,皇上不答;問下官,下官也不言語。
于是将三百戶人家封為太室奉祠,以他們的租稅作為太室山祭祀的費用,把他們的居住區命名為崇高邑。
繼續東行到泰山。
那時候泰山上的草木還沒有長出葉子,乘機命人将大石運上泰山絕頂,備封禅時用。
皇上随即向東巡遊來到海上,行禮祭祀八神。
齊人紛紛上書談論神怪和奇異方術,數以萬計,然而沒有一件能得到證實。
于是調發了更多的船隻,讓那些談論海中神山的數千人下海尋求蓬萊山的神人。
天子出行,常常由公孫卿持天子符節先行到達,在名山勝境迎候天子車駕,他到東萊後,說夜間看到一個異常高大的人,身長數丈,走近後卻看不到了,隻留下一個很大的足迹,形狀象是禽一獸的足印。
群臣還有的說見到一個老人牽着狗,說:“我想見一見臣公”,說完忽然不見蹤影。
皇上親自看了大足印,尚不肯相信,等到又聽群臣講述牽狗老人的事,才深信這就是仙人了。
特意在海上留宿以待仙人,準予方士乘坐驿傳的車子以來往報信,陸續派出的求仙人已有千數以上。
四月,從海上歸來,到奉高縣。
皇上認為衆儒生和方士所說的封禅事各自不同,荒誕不經,難以施行。
天子到了梁父山,以禮祭祀地主。
乙卯日,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禮服:頭戴皮弁,插笏垂紳,行射牛的禮儀。
在泰山東面的山腳下封土行禮,禮儀程式與郊祭太一相同。
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
下面埋有玉牒書,書的内容隐秘無人知。
行禮畢,天子獨自帶了侍中奉車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頂同樣行了封土禮,隻是在山頂事禁止外傳。
第二天,從山後陰十道下山。
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的肅然山上行禅祭禮,與祭後土儀式相同。
封祭、禅祭天子都親行拜見禮。
禮服尚黃色,都用樂伴奏。
薦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間的三脊茅編織而成,封土用雜土石,上面加蓋五色土。
将遠方進貢來的奇獸、飛禽以及白山雞等物縱還山林,比起雍畤的祭祀禮數頗有增加。
兕牛犀象之類不宜放還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後土。
行封禅禮的地方,當夜仿佛有光出現,白天有白雲從封土中升起。
天子從禅祭的地方回來後,坐于明堂,群臣輪番入見道賀,恭祝天子聖壽無疆。
于是降下制書,诏告于禦史說:“朕以渺小之身繼承至尊大位,終日戰戰兢兢深恐不能勝任。
由于德行微薄,不明禮樂。
所以重修祭祀太一的盛典時,仿佛有霞光出現,又隐然見到一些奇怪物事,恐怕是怪物出現,欲停止行禮而又怕得罪神靈,于是強自支撐,登上太山行封祭禮,到梁父,而後在肅然山行禅祭禮。
欲從此自新,與士大夫一起重新做起,特賜給百姓每百戶牛一頭,酒十石,年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贈賜布帛二匹。
博縣、奉高、蛇丘、曆城四縣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稅。
大赦天下,細則與乙卯日赦令相同。
所經過處不得再有複作者。
凡二年以前所犯過失,都不再治罪。
”又下诏說:“古時候天子每隔五年外出巡狩一次,到泰山行禮,諸侯都有朝見留宿的處所。
今命諸侯各自在泰山下構築邸舍房屋。
” 天子既已封泰山,沒有遇到風雨災,因而方士紛紛說蓬萊山諸神不久将能見到,皇上也欣然以為差不多,就重新東行到海上觀望,希望能遇到蓬萊山諸神。
奉車霍子侯突然得急病,才一天就死了。
皇上這才離去。
沿海而上,北行到碣石,自遼西開始巡察,曆經北部邊塞來到九原縣。
五月,返回到甘泉宮。
主管官員說寶鼎出現年号定為元鼎,今年封禅年号應為元封元年。
這年秋天,有彗星出現于東井宿中。
十多天後,又有彗星出現于三台附近。
有個望氣的人名叫王朔的說:“測候時獨有我看到填星出現時象瓜一樣大,約一頓飯的功夫隐去不見了。
”有關官員都說:“陛下創建了漢朝封禅的禮儀,大約是上天以德星的出現作為報答。
” 來年冬天,郊祭雍城的五帝祠,回來後拜祝并祭祀了太一神。
贊禮官念道:“德星明亮,其是吉祥。
又出壽星,淵耀光明。
信星光見,皇帝敬拜太祝之享食。
” 這年春天,公孫卿說在東萊山見到神人,隐約聽到他說:“要見天子”。
天子于是來到缑氏城,封公孫卿為中大夫。
随後到達東萊,住了數日,什麼也沒看到,有的說見到了大人的足印。
重又派遣方士尋訪神仙、采掘靈芝達千餘人。
這一年天旱,天子既已出遊,沒有出遊的理由,就借口說往萬裡沙禱神求雨,順道祭祀泰山。
回來時到達瓠子縣,親自到河水決口處堵塞決口,住了二日,沉祭河神以後離去。
命上卿二人率領兵卒堵塞河水的決口,将二條渠水移位,以恢複禹時的舊迹。
當時既已滅掉兩越,一個名為勇之的越人說道:“越人風俗是信鬼,祭祀時都能見到鬼,常常很有效驗。
過去東瓯王敬鬼,活了一百六十歲。
後世人怠慢鬼神,所以很早就衰老了。
”于是命越巫建立越祝廟,其中有台而無壇,同樣是祭祀上帝百鬼,而用雞蔔吉兇。
皇上極為信任,越祭和雞蔔從此開始在天下行用。
公孫卿說:“仙人本來可以看到,而皇上來往急劇,匆匆忙忙,因此才看不到。
如今陛下可以建一座樓觀,象缑氏城樓一樣,上面擺上肉脯、棗,神人理應可以請到。
而且仙人喜歡住在樓上。
”于是皇上命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則建造益壽觀和延壽觀,使公孫卿持天子符節在上面設立供具,迎候神人。
又作通天台,台下設置祭祀禮具,用來招緻仙人、神人之屬。
于是在甘泉宮又建了前殿,開始擴建各處的宮殿。
夏季,在甘泉殿的房一中長出了靈芝草。
天子以為是由于親自塞決河,建通天台,産生的祥瑞感應,就下诏書說:“甘泉宮房一中長出一株九一莖一靈芝,為此天下大赦,免去複作者刑。
” 第二年,出兵伐朝鮮。
夏季,天旱。
公孫卿說:“黃帝時隻要封祭就會出現天旱,是由于天要把封土曬幹,一直曬上三年。
”皇上就下诏書說:“天旱,推想是天要曬幹封土嗎?茲令天下人都尊奉、祭祀靈星。
” 明年,皇上在雍城郊祭,打通了去回中的道路,到那裡去巡察。
春季,到達鳴澤,從西河縣而歸。
第二年冬天,皇上巡察南郡,到江陵後向東行。
登上灊縣境内的天柱山并且行了祭禮,此山号為南嶽。
然後乘船沿江而下,自尋陽起程,出枞陽,經過彭蠡湖,沿途祭奠了名山大河。
再向北行到琅邪,是循海路而上。
四月中旬,到奉高縣修整了泰山上的封土。
起初,天子封泰山,在泰山的東北方向有一處古時候的明堂舊址,周圍地勢險而且不寬敞。
皇上想在奉高邑旁另建一座明堂,而不知道該建成什麼樣子。
濟南人公王帶獻上一幅黃帝時的明堂圖。
于明堂正中是一座殿,四周無牆,以茅草複頂。
與水相通,水環繞宮垣一周。
又建有複道。
殿上有樓,從西南方的複道進入大殿,稱為昆侖道。
天了從這裡入殿,就可拜祀上帝了。
于是皇上命奉高邑在汶水旁建造明堂,形制與公王帶的明堂圖相同。
到元封五年重到此處修整封土的時候,就在明堂的上層祭祀太一和五帝,命高皇帝廟的神坐與它們相對,在明堂下層祭奠後土,用牢牛共二十頭。
天子從昆侖道進入,開始祭拜明堂,禮數與郊祭相同。
行禮畢,在堂下點燃燎火。
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頂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詳情的秘祭。
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則各按其方位進行,隻有黃帝與赤帝合并祭祀,祭時都有主管官員輔助侍候。
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處都舉火相應。
二年以後,适逢十一月甲子日朔旦為冬至節,推算曆法的人認為這一天是進入統歲的開始,所以天子親自到泰山下,在這一天于明堂祭祀上帝,但不行封禅禮。
其贊禮官念道:“天增授給皇帝太初曆法,周而複始,無有窮盡。
皇帝敬拜太一。
”然後東行到海上,詢問訪求神仙的方士和其他下海人,沒見有何效驗,然而非但不停止這些活動,反正增派人員,希望能僥悻與神仙相遇。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殿發生火災。
十二月甲午初一日,皇上親自到高裡禅祭,祭祀後土。
來到勃海岸邊,将要望祭蓬萊山的仙人之屬,希望自己終有一日到達仙人之庭。
皇上回到京都,由于柏梁殿發生火災的緣故,改在甘泉宮朝見天下郡國的上計吏,并接受他們獻上的計薄。
公孫卿說:“黃帝建造成青靈台,才十二天被火燒掉,黃帝就又建造了明廷。
明廷,就是甘泉宮。
”方士大都說古時帝王有建都于甘泉的。
後來天子又在甘泉宮朝見諸侯,在甘泉建造諸侯的邸舍。
勇之就說:“越地的風俗是發生火災後,重新蓋屋必須比原來的更大,用以鎮服、勝過原屋,以避災害。
”于是建造了建章宮,計有千門萬戶。
前殿比未央宮還高。
建章宮以東建有鳳阙,二十多丈高。
以西則是唐中,方圓數十裡辟為虎圈。
以北開鑿了一個很大的池沼,其中有漸台,高二十多丈,名為太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諸島嶼,以象征海中的神山龜魚之類。
以南有玉堂、璧門等建築以及大一鳥的塑象。
又建造了神明台、井幹樓,高度為五十丈,以辇道彼此相連屬。
夏季,漢朝改變曆法,以每年正月為一年的開頭,五色中崇尚黃色,刻着官名的印章改為五字,以當年為太初元年。
這一年,向西出兵讨伐大宛。
遍地生蝗蟲。
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人以方術禱祀詛咒匈奴和大宛。
明年,主管機構說雍城五畤沒有煮熟的牲牢等祭品,祭祀時芬芳之味不能齊備。
于是命祠官給五畤煮犧牲的器一具,顔色按照五行相勝配置。
牲禮中的駒以木偶馬代替。
隻有五月的嘗駒祭以及天子親行郊祀禮時才用真正的駒作犧牲。
所有名山川的祭祀有用駒的,也一律改用木偶馬代替。
天子出行路過該地祭祀時用真駒。
其他禮數不變。
第二年,東行巡察來到海上,考察方士們關于神仙之類的話,沒有一件有效驗的。
方士有的說:“黃帝時候建造了五個城邑十二座樓,在執期迎接、等候神人,稱為迎年。
”皇上準許按他所說的辦,稱為明年。
皇上親自行禮祭祀上帝。
公王帶說:“黃帝時雖然封祭泰山,然而風後、封巨、岐伯等都是要黃帝封東泰山,禅祭凡山,與符瑞相合,然後才能長生不死。
”天子既已命人準備祭祀用具,來到東泰山後,見東泰山很矮小,與名聲不相稱,就命祠官行禮,不在這裡封禅了。
以後命公王帶在這裡主持祭祀以迎候神人。
夏季,回到泰山,象從前一樣舉行五年一次的修封禮,另外增加了禅祭石闾的禮儀。
石闾,在泰山以南的山腳下,方士有許多人說這是仙人居住的門闾,所以皇上親加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