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書第五

關燈
風的天氣相連,參見《尚書·洪範》“星有好風”孔傳;說箕宿為舌是出自附會:箕形如簸箕,簸箕前端糠土飛出處稱為舌,箕宿下兩星相當于簸箕前端,也稱為舌。

    ⒇犯:陵犯。

    《宋史,天文志》說:兩星“相去方寸為犯”。

    守:《宋史志》:“居之不去為守”。

     南宮朱鳥,權、衡。

    衡,太微,三光之廷①。

    匡衛十二星②,藩臣:西,将;東,相③;南四星,執法④;中,端門;門左右,掖門。

    門内六星,諸侯⑤。

    其内五星,五帝坐。

    後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⑥。

    月、五星順入⑦,軌道⑧,司其出⑨。

    所守,天子所誅也。

    其逆入,若不軌道,以所犯命之⑩;中坐,成形,皆群下從謀也。

    金、火尤甚。

    廷藩西有隋星五(11),曰少微(12),士大夫。

    權,軒轅,黃龍體⒀。

    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禦者後宮屬。

    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①日、月、五星的宮廷。

    三光,日、月、五星;廷,宮廷。

    《索隐》引宋均語說:“太微,天帝南宮也。

    ”②今知太微垣十星,東西各五。

    自《晉書·天文志》已是如此。

    太史公說有十二星,東西各六。

    古今星數不同。

    ③太史公的意思是:每垣的六顆星中,自上而下數,前四星西垣為将星,東垣為相星。

    與《晉書·天文志》不同。

    後者說,西垣上一星為上相,次為次相,複次為次将,第四為上将;東垣上一星為上将,次為次将,複次為次相,第四為上相。

    ④今知南二星為左右執法。

    由下邊所說端門和掖門的位置知,太史公是把東垣上相。

    西垣上将也規入執法星中,合為執法四星。

    ⑤把太微垣中星全都作為諸侯(除五帝、郎、将等少數提名者外),可能是先秦天文學的情形,《晉書·天文志》說:“太微,……十二諸侯府也。

    其外藩、九卿也”。

    猶有遺意。

    六諸侯星座可能是指五諸侯、九卿、三公、谒者、内屏、五帝座。

    前五名均不見于《天官書》。

    ⑥名為郎将。

    《晉書·天文志》說:“郎将在郎位北,六閱具,所以為武備也。

    ”⑦順入:日、月、五星視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行,所以,以自西面進入太微垣為順入;相反為逆。

    ⑧是說循軌道而行。

    ⑨司察月、五星出入太微垣的情形。

    司,職任、掌管。

    作伺亦通。

    ⑩以所陵犯星的不同,分别判斷其吉兇。

    命,命詞,下斷語的意思。

    ?(11)隋:同堕。

    下垂。

    《索隐》說:“隋為垂下。

    ”又引宋均語:“南北為隋”。

    在古星圖上南北就是上下。

    ?(12)《索隐》引《天官占》說:“少微,一名處士星”。

    《正義說:“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處士也;第二星,議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大夫也。

    ”⒀《集解》引孟康語說:“形似騰龍。

    ”軒轅十七星,屈曲如龍形。

    但是為何說是“黃”龍體?這是五行理論在天文學中的反映,四宮各一色,餘黃色無所配。

    中央黃,本應以中宮配黃色,但中宮主要星座在紫宮中,以紫為黃,頗為别扭;再者,紫宮為天神太一的宮廷,太一神居五方帝之上,中央黃帝不應再居紫宮。

    所以,以軒轅座與中央黃帝相配,稱為黃龍體。

     東井為水事①。

    其西曲星曰钺②。

    钺北,北河;南,南河;兩河、天阙間為關梁③。

    輿鬼,鬼祠事④;中白者為質⑤。

    火守南北河⑥,兵起,谷不登。

    故德成衡⑦,觀成潢⑧,傷成钺⑨,禍成井⑩,誅成質(11)。

     柳為鳥注(12),主木草。

    七星,頸,為員官⒀,主急事。

    張,素⒁,為廚,主觞客。

    翼為羽翮,主遠客。

     轸為車,主風。

    其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⒂,星不欲明;明與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兵大起。

    轸南衆星曰天庫樓;庫有五車⒃。

    車星角若益衆⒄,及不具,無處車馬⒅。

     ①東井八星,在雙子座西南隅,黃道所經。

    《宋史·天文志》說:“星不欲明,明則大水”,“月宿其分,有風雨”,“暈,則多風雨”,“暈及三重,在三月為大水”歲星逆行入井,“川流壅塞”。

    所說東井為“水事”。

    ②《正義》說:“钺一星附井之前”。

    西曲,西面偏曲處。

    按,钺星在東井西北隅,與東井一相鄰,在黃道旁。

    ③兩河:指北河、南河,各有三顆星。

    北河即雙子座中的α、β、ρ星,南河為小犬座中的α、β、ε星。

    天阙:指阙丘二星,在南河西南,麒麟座中。

    《正義》說它是“天子之雙阙,諸侯之兩觀,亦象魏縣(按:同懸)書之府”。

    阙、觀、象魏,同物異名,都是指門兩旁的高台建築。

    關梁:關塞橋梁。

    泛指交通要道。

    南北河之間黃道所經,日、月、五星從其中通過。

    所以稱關梁。

    ④祭祀鬼神事。

    ⑤質:即積一屍一星,《晉書·天文志》又稱為鈇锧,《宋史·天文志》稱為鐵锧。

    鐵為鈇之誤。

    前書說輿鬼五星,“中央星為積一屍一,主死喪祠祀。

    ……欲其忽忽不明,明則兵起,大臣誅。

    ”⑥火:火星,即熒惑星。

    ⑦《索隐》說:“衡則能平物,故有德公平者,先成形于衡。

    ”衡,指太微廷。

    ⑧《索隐》說:“言王者遊觀,亦先成形于潢也。

    ”潢,天潢星有兩處,一在天漢之中,五車之内,為西宮星;一在北宮,即天津八星,也在天漢之中。

    由于這二星都不在朱鳥宮,王元啟以為“潢”是“渎”字誤文,指四渎星。

    按,四渎不主遊觀事,星明大則百川決口;五車中的天潢五星,主河梁津渡,星不見,津渡不通,也不主遊觀。

    隻有天津九星主:“度神通四方”,所以觀成潢,指此星。

    ⑨《索隐》說:“傷,敗也。

    言王者敗德,亦先成形于钺,以言有敗亂則有钺誅之”。

    ⑩《集解》說:“東井主水事,火入,一星居其旁,天子且以火敗,故曰禍也。

    ”?(11)《集解》引晉灼語解釋說:“熒惑入輿鬼、天質,占曰大臣有誅。

    ”?(12)注:“咮”的同音字。

    咮,鳥嘴。

    《詩·候人》“維鹈在梁,不濡其咮”。

    一毛一注:“咮,喙也”。

    以柳為鳥注,是說柳宿位置象是朱鳥的鳥嘴一樣。

    并無别義。

    ⒀員官:圓形器管,指喉。

    七星宿相當于朱鳥的脖頸或咽喉。

    ⒁素:同“嗉”,鳥類的食囊。

    ⒂《正義》說:“長沙一星在轸中,主壽命”。

    ⒃《正義》說:“天庫一星,主太白,秦也,在五車中。

    ”按《宋史天文志》說:“庫樓十星,六大星,庫也;南四星,樓也”。

    此處說“一星”誤。

    又王元啟說五車就是庫樓左近的五柱星,是。

    ⒄車星有芒角,與星數衆多,占相同。

    若,如若,如同。

    按《宋史·天文志》說庫樓之中,星“實(多)為吉”,“虛乃兇”。

    此處說實與虛均兇,不同。

    ⒅車馬無法處置,或譯作無放車馬處,喻戰亂。

     西宮鹹池①,曰天五潢。

    五潢,五帝車舍②。

    火入,旱;金,兵;水,水。

    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

     奎曰封豕③,為溝渎。

    婁為聚衆④。

    胃為天倉⑤。

    其南衆星曰?積⑥。

     昴曰髦頭⑦,胡星也⑧,為白衣會⑨。

    畢曰罕車⑩,為邊兵,主弋獵(11)?。

    其大星旁小星為附耳。

    附耳搖動,有讒亂臣在側。

    昴畢間為天街(12)。

    其陰,陰國⒀;陽,陽國。

     ①鹹池:《正義》釋為五車中的一個星座,誤。

    當如王元啟說:“鹹池者,西宮諸宿之總名。

    與前後蒼龍、朱鳥、玄武一例。

    ”②《索隐》釋“五潢”為鹹池三星,由于鹹池的意思是“言谷,生于水,含秀含實,主秋垂,故一名‘五帝車舍’,以車載谷而販也。

    ”即鹹池“又名為五帝車舍”。

    《正義》則說五帝車舍就是五車星座,但不說與五潢的關系,均不妥。

    按:由下文“中有三柱”,知五帝車舍就是《晉書·天文志》說的五車星座;而太史公說:“五潢,五帝車舍”,意思是五車尚不是正名,正名是五潢。

    它與《晉書·天文志》中的五潢不同。

    晉志以為:五車中有五星名五潢,五潢南有三星,名為鹹池。

    而太史公認為統名為五潢。

    ③奎:十六星,在仙女座、雙魚座中。

    據宋人觀測,奎宿的距星(奎宿二)在北緯20°餘(去極度72°),赤經約360°。

    封豕:大豕,大豬。

    奎、或豕,都是由該宿外形命名的《石氏星經》說,奎宿“形如破鞋底”,破鞋底,就是跛子的腳印,跛子即奎足(奎同),因名奎;外形又像一頭豬,《石氏星經》說它西南方的大星便是豬眼睛(天豕目)。

    ④婁宿在白羊座西側。

    《正義》說:“婁三星為苑,牧養犧牲以共祭祀”。

    所以說“婁為聚衆”。

    ⑤胃宿三星,在白羊座北側。

    《正義》說:“胃主倉廪,五谷之府也”。

    所以說“胃為天倉”。

    ⑥《集釋》與《正義》都以刍槁六星當?(kuài快)積。

    按:刍槁寬不過7-8°,星不過6顆,與“其南衆星”不侔。

    “?積”不應理解為“積?之處”,而應解釋為“?等之積”,泛指積物之所。

    在奎、婁、胃三宿以南有天囷(qūn陰平群)、天倉、天庾以及刍槁諸星座,全是積物之所,庶幾能與“其南衆星”相符。

    ⑦昴:即昴宿。

    在金牛座西北側,舊說有七星或六星,清初測為三十六星,實為一個星一團一,不知有星多少。

    髦頭:又作旄頭。

    旗上羽一毛一裝飾物、昴宿看上去如一一團一羽一毛一,故有此語。

    ⑧昴有應二宿分居黃道南北,昴在北,北為陰;而舊說畢夷相比華夏為陽,夷狄為陰。

    所以,以昴宿占夷狄事,如《正義》所說,星“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

    因稱為胡星。

    ⑨主喪,故稱“為白衣會”。

    ⑩畢:畢宿八星,在金牛座中。

    《索隐》說:孫炎以為掩免之畢或呼為濁,因名星雲。

    ”罕車:罕就是網,《廣雅》釋為“免罟也”。

    即捕免之網。

    與“掩免之畢”義相合。

    所以罕車就是載着捕免網的獵車。

    又《玉篇》釋旌旗為罕,插着旌旗的兵車為罕車。

    所以《天官書》說“畢曰罕車,為邊兵”。

    (11)弋獵:打獵。

    用繩系在箭上獵物稱弋獵,此為泛稱。

    ?(12)《索隐》引孫炎語說:“昴、畢之間,日、月、五星出入要道,若津梁也。

    ”《正義》說:“天街二星,在畢、昴間,主國界也。

    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正義》說是。

    ⒀《漢書·天文志》注引孟康說:陰,“河山已北國也”;陽,“河山以南國也”。

     參為白虎①。

    三星直者,是為衡石②。

    下有三星,兌③,曰罰,為斬艾事④。

    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

    小三星隅置⑤,曰觜觽⑥,為虎首,主葆旅事⑦。

    其南有四星,曰天廁。

    廁下一星,曰天矢⑧。

    矢黃則吉;青、白、黑,兇。

    其西有句曲九星⑨,三處羅⑩: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遊(11)。

    其東有大星曰狼。

    狼角變色,多盜賊。

    下有四星曰弧(12),直狼,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

    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

    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

     附耳入畢中,兵起。

     ①參(shēn申)七星,在獵戶座。

    按《夏小正》的說法,正月初昏(傍晚)時,參宿在正南天空上,八月份參宿到達南天中時已是黎明時分了。

    《正義》說:“觜三星,參三星,外四星為實沉,于辰在申,魏之分野,為白虎形也。

    ”所以說“參為白虎。

    ”②參宿中間三星排列橫直,如同秤衡一樣。

    衡石,秤為衡,權(秤錘)為石,衡有石則平。

    衡石泛指秤。

    ③兌:同“銳”。

    ④艾:通“刈”,刈除,斬殺。

    ⑤三顆小星排列成三角形。

    隅:角。

    作邊隅解亦通。

    ⑥觜(zī,資)觽(xī希):在參宿上,宋景祐年間測得去極度為84°,今在北緯10°左右(獵戶λ即觜宿一在赤緯9°54′)。

    ⑦《集解》引晉灼語說:“葆,菜也;禾野生曰旅,今之饑民采旅也。

    ”《索隐》說“姚氏案:‘宋均雲葆,守也。

    旅猶軍旅也。

    言佐參伐以斬艾除兇也。

    ”按:《宋史·天文志》:“觜觽三星,為三軍之候,行軍之藏府,主葆旅,快斂萬物。

    明則軍糧足,将得勢;動則盜賊行,葆旅起;暗則不可用兵。

    ”由此知《集解》說為惬當。

    ⑧矢:同屎。

    ⑨句曲:即勾曲。

    彎曲如勾。

    此處泛指彎曲。

    九星:由下文知,“九星”前似脫“各”字。

    ⑩《漢書·天文志》“羅”後有“列”字,義為“分三處羅列”。

    ?(11)遊:《正義》讀為“流”。

    ?(12)弧:木弓。

    《正義》說:“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

     北宮玄武,虛、危。

    危為蓋屋①;虛為哭泣之事②。

     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③。

    軍西為壘④,或曰钺⑤。

    旁有一大星為北落⑥。

    北落若微亡,軍星動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入軍,軍起。

    火、金、水尤甚:火,軍憂;水,〔水〕患;木、土,軍吉。

    危東六星,兩兩相比,曰司空⑦。

     營室為清廟⑧,曰離宮、閣道。

    漢中四星,曰天驷⑨。

    旁一星,曰王良⑩。

    王良策馬(11),車騎滿野。

    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12)。

    天潢旁,江星⒀。

    江星動,人涉水。

     杵臼四星⒁,在危南。

    匏瓜⒂,有青黑星守之,魚鹽貴。

     南鬥為廟⒃,其北建星⒄。

    建星者,旗也⒅。

    牽牛為犧牲⒆。

    其北河鼓⒇。

    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

    婺女(21),其北織女(22)。

    織女,天女孫也(23)。

     ①危宿三星,二在飛馬座,一在寶瓶座。

    《索隐》引宋均語說:“危上一星高,旁兩星隋(堕)下,似乎蓋屋也”。

    《正義》以為“蓋屋二星,在危南,主天子所居宮室之官也”。

    “危為架屋,蓋屋自有星,恐文誤也。

    ”按:蓋屋二星在危宿一之旁,但“危為蓋屋”不見得就是誤文。

    ②虛二星,一在寶瓶座,一在小馬座。

    《正義》說:“虛主死喪哭泣之事”。

    ③《正義》說:“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壁南,天軍也。

    亦天宿衛之兵革出。

    不見,則天下亂。

    ”④壘:即壘壁陣十二星,距星(壘壁陣一)在羽林天軍西,整個星座則在在羽林天軍之北。

    ⑤以钺為壘壁陣别名,義不可曉。

    有鈇钺三星,在羽林天軍東側,似乎就是《天官書》中的钺星。

    若如此,“或曰钺”之前有脫文。

    ⑥即北落師門,在天軍西南側,與天軍九相鄰。

    ⑦兩兩相比二句:《正義》說:“比,近也。

    危東兩兩相比者是司命等星也。

    司空唯一星耳,又不在危東,恐‘命’字誤為‘空’也。

    ”梁玉繩說:“司空,《漢志》作司寇。

    然司空、司寇皆不在危東,亦非六星也。

    《正義》疑‘命’字誤‘空’,然虛東危西,兩兩相比者乃司命、司祿、司危、司非八星,無所謂危東六星,亦不得專指司命二星為說也,恐本文有誤。

    ”王元啟據《正義》改‘空’為‘命’,又于“命”下加“司祿、司危、司非”六字,為符“六星”之數,又在危上加“司”字,但仍不能惬:司非不在司危以東。

    注者以為:‘危’字上應該加‘司’字,司危以東兩兩相比共六顆星(連同司危,六星中不包一皮一皮括司非),司馬遷時或者總名為司空,亦未可知。

    ⑧營室:在飛馬座。

    《索隐》引《元命包一皮一皮》說“營室十星”《晉志》與《石氏星經》都說營室二星。

    按:《天官書》中的營室宿包一皮一皮括室宿二顆、離宮六顆、壁宿二顆,合為十顆。

    所以《天官書》中不載壁宿名。

    王元啟不知古無所謂壁宿,于所撰《史記三書正訛》中特地補入壁宿十五字,陳仁錫則誤以為《天官書》的“壘”就是壁宿等。

    均誤。

    先秦營室包一皮一皮括壁宿在内可由出土文物為證:1978年在湖北随縣發掘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有一個書寫着二十八宿名稱的漆箱蓋,上面有“東萦”、“西萦”、沒有壁宿秤就是營室的“營”字,室宿在西,即“西萦”,壁宿在東,就是“東萦”。

    ⑨《索隐》說:“漢中四星曰騎,一曰天驷也”。

    ⑩王元啟說:“《晉書》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禦官也。

    按:今星書‘旁一星’同‘漢中四星’統名曰王良,蓋沿《晉志》。

    據《史記》‘漢中四星’當别名天驷”。

    ?(11)《索隐》引《春秋合誠圖》說:“王良,主天馬也”。

    《正義》說:“策,一星,在王良前,主天子仆也。

    占:以動搖移在王良前,或居馬後,别為策馬,策馬而兵動也。

    ”?(12)《索隐》引《元命包一皮一皮》說:“潢主河渠,所以度神通四方。

    ”又引宋均說:“天潢,天津也。

    ”按:天津九星,在天鵝座。

    橫于天漢之中。

    此處說是八星,王元啟解釋說:“太史公分潢旁一星曰江,故謂天潢八星。

    《正義》說:“天江四星,在尾北,主太陰也。

    ”按:天江四星,在蛇夫座南端,為東方宿,與此無涉。

    王元啟以為江星指天津九星之一,是。

    ⒁杵三星、臼四星,在飛馬、天鵝、蠍虎三星座相接處。

    危宿以北,車府以南。

    《天官書》說隻有四星。

    在危宿以南。

    王元啟說:“此雲危南四星,蓋所謂敗臼是也。

    《宋志》雲:敗臼四星,兩兩相對。

    《星經》雲:在虛、危南,西南入女十三度,其三星在農丈人旁者直下似杵,故謂之杵星,無所謂臼也。

    ”按:以敗臼當杵臼四星,是。

    司馬遷所說杵臼為一事,不可斷開,否則便不可解。

    ⒂《索隐》說:“匏(páo袍)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

    匏瓜明,歲則大熟也。

    ”⒃南鬥:六星,在人馬座,天漢中,箕宿東。

    ⒄《正義》說:“建六星,在鬥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

    鬥、建之間,七曜之道,亦主旗辂。

    ”⒅《宋史·天文志》說,建星又名天旗,又說上二星為旗跗,中二星為鐵锧。

    那末,建星如同一一柄一倒插的旗子。

    ⒆牽牛:六星,在摩揭座西側。

    頻臨黃道之上。

    《天官書》說,南鬥是廟,建星是廟前插的廟旗,牽牛是在廟前供奉的牲牢(犧牲)之禮,都是形象的比喻。

    ⒇河鼓:三星,在天漢中,天鷹座靠北偏東處。

    婺(wù務)女:在寶瓶座西側,有四星,又名須女。

    《宋史·天文志》說它是“天之少府,賤妾之稱,婦職之卑者也。

    主布帛,裁制嫁娶。

    ”(22)織女:在天琴座,天河北岸。

    《正義》說:“織女三星,在河北天紀東,天女也,主果蓏(luǒ上聲,羅)絲帛珍寶。

    ”(23)“孫”字,徐廣以為是“名”字誤文。

    《星經》、《晉志》、《隋志》等都說織女為天女。

    俗傳織女為七仙女,七月七日與牛郎會于天河上,即此星。

    牛郎指河鼓星,《爾雅》說:“河鼓謂之牽牛”所以稱牛郎。

    非指牽牛宿。

     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①。

    曰東方木②,主春③,日甲乙④。

    義失者⑤,罰出歲星⑥。

    歲星赢縮,以其舍命國⑦。

    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⑧。

    其趨舍而前曰赢⑨,退舍曰縮⑩。

    赢,其國有兵不複(11);縮,其國有憂,将亡(12),國傾敗。

    其所在,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⒀,其下之國可以義緻天下。

     ①觀察日、月的運行,可以揆度出歲星是順行還是逆行。

    這是由于日、月、歲星運行各有常度,觀察它們間的位置關系,就可判定歲星的運行逆順。

    按《漢書·律曆表》,歲星晨見時,最初去日半次(歲在日後約15°),日每天東行1度,歲星東行度,121天以後,歲星停止不行,約經25日,反向西行,(與日行相反),每天行度,84天後,又停留不行,經天,複又東行,每天行度,約行111天多伏而不見。

    自晨始見至此為一見,共365日餘,除去逆行度數,歲星實行度為30度有零。

    伏33天多,歲星行3度多,重又出現。

    一見之後,歲星由在日後15°,變成在日前15°,再見時又回到日後15°。

    按:自此以下為第二章五緯。

    ②按五行理論,歲星屬木,又稱木星;熒惑屬火,為火星;填(又作鎮)星屬土,名土星;太白屬金,為金星;辰星屬水,為水星。

    五星與五方相配:歲星東方,熒惑南方,填星中央,太白西方,辰星北方。

    所以對于歲星說:“曰東方木”。

    其餘各星不另注。

    ③五星季節相配:歲星主春,熒惑主夏,填星主長夏,太白主秋,辰星主冬。

    長夏有幾種不同解釋,其一為季夏說:以夏曆六月為長夏;其二,土不主時說:認為長夏僅有其名,不包一皮一皮括時日;其三,分王四季說:是将四季天數分作五份,每份約73日餘;每季三個月為91天多,除去73日餘,剩約18天多;這樣每季中前73日餘分屬于春、夏、秋、冬四季,所餘18天多歸入長夏。

    每季18天多,四季相加也是73日多。

    其餘各星不另注。

    ④十天幹又稱十日,五星與十日相配:歲星為甲乙、熒惑為丙丁,填星為戊己,太白為庚辛,辰星為壬癸。

    所以歲星說是“日甲乙”,餘不另注。

    ⑤五星與五常相配:歲星為仁,熒惑為禮,填星為信,太白為義,辰星為智。

    把禮、義、仁、智、信作為五常,出于董仲舒(約與司馬遷同時期人),盛于東漢以後。

    所以司馬遷所說的五常與以上有所不同,認為歲星為義,熒惑為禮,填星為德,太白為殺,辰星為刑。

    所以,對于歲星說:“義失者,罰出歲星”,他星相似,不另注。

    ⑥意思是天降懲罰,由歲星表現出來。

    表現形式大緻是:運行失度(或赢或縮)、星變色、芒角、動搖、陵犯鬥守之類。

    ⑦以其所在星宿判定相應分野的吉兇。

    舍,星宿。

    二十八宿又稱二十八舍,舍或宿的含意都是日月運行中的止宿地。

    如月亮日行一宿(舍),約二十八日(二十七日會)行一周天;命國,對該國吉兇下斷語。

    ⑧《漢書·天文志》“罰”作“伐”,從上下文看,《漢書·天文志》是。

    ⑨趨舍而前:運(趨)行到了當至之舍的前面。

    即比正常運行超前了。

    ⑩退舍:退到了當至之舍的後面。

    即比正常運行落後了。

    ?(11)複:止息。

    解除役事稱為複。

    有兵不複就是兵役不得解除,即戰事不止的意思。

    ?(12)将:指軍将之将。

    ⒀其餘各星相從聚集在歲星所在的星宿之中。

    歲星在此舍是正常行度,其餘不見得是正常行度。

    述其餘各星都有此語,含意與此同,如辰星為正常度,其餘不一定是正常行度,那末,占在辰星。

    餘仿此。

    不另注。

     以攝提格歲①:歲陰左行在寅②,歲星右轉居醜。

    正月③,與鬥、牽牛晨出東方④,名曰監德。

    色蒼蒼有光⑤。

    其失次,有應見柳⑥。

    歲早,水;晚,旱。

     歲星出,東行十二度⑦,百日而止,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複東行。

    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

    出常東方,以晨;入于西方,用昏。

     單阏歲:歲陰在卯,星居子⑧。

    以二月與婺女、虛、危晨出,曰降入。

    大有光。

    其失次,有應見張。

    (名曰降入)其歲大水。

     執徐歲:歲陰在辰,星居亥。

    以三月(居)與營室、東壁晨出⑨,曰青章。

    青青甚章。

    其失次,有應見轸。

    (曰青章)歲早,旱;晚,水。

     大荒駱歲:歲陰在巳,星居戌。

    以四月與奎、婁(胃昴)晨出,曰跰踵⑩。

    熊熊赤色,有光。

    其失次,有應見亢。

     敦牂歲:歲陰在午,星居酉。

    以五月與胃、昴、畢晨出,曰開明。

    炎炎有光。

    偃兵;唯利公王(11),不利治兵。

    其失次,有應見房。

    歲早,旱;晚,水。

     葉洽歲:歲陰在未,星居申。

    以六月與觜觽、參晨出,曰長列。

    昭昭有光。

    利行兵。

    其失次,有應見箕。

     涒灘歲:歲陰在申,星居未。

    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曰大音。

    昭昭白。

    其失次,有應見牽牛。

     作鄂歲:歲陰在酉,星居午。

    以八月與柳、七星、張晨出,曰(為)長王。

    作作有芒(12)。

    國其昌,熟谷。

    其失次,有應見危。

    (曰大章)有旱而昌,有女喪,民疾。

     Yan茂歲:歲陰在戌,星居巳。

    以九月與翼、轸晨出,曰天睢。

    白色大明。

    其失次,有應見東壁。

    歲水,女喪。

     大淵獻歲:歲陰在亥,星居辰。

    以十月與角、亢晨出,曰大章。

    蒼蒼然,星若躍而陰出旦⒀,是謂“正平”。

    起師旅,其率必武⒁;其國有德,将有四海。

    其失次,有應見婁。

     困敦歲:歲陰見子,星居卯。

    以十一月與氐、房、心晨出,曰天泉。

    玄色甚明。

    江池其昌⒂,不利起兵。

    其失次,有應(在)〔見〕昴。

     赤奮若歲:歲陰在醜,星居寅。

    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晧⒃。

    黫然黑色甚明⒄,其失次有應見參。

     ①即寅歲。

    《爾雅·釋天》說“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阏、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zāng髒),在未曰協洽(《天官書》作“葉洽”,洽讀如夾),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天官書》為“作鄂”),在戌曰Yan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

    ”所以攝提格歲就是寅歲,單阏歲為卯歲,餘同,不另注。

    ②歲陰:就是太歲。

    一說:太歲與歲陰不同。

    歲陰又名太陰,亦名青龍,與太歲一樣也是左轉周行十二辰,而常在太歲以前二辰。

    但觀《史記》所載:先說“攝提格歲”,由《爾雅》知,是指“太歲在寅”之歲,下面又說“歲陰左行在寅”,太歲、歲陰都在寅,歲陰并沒有超前二辰。

    所以不取此說。

    左行:自東向西行,與天行或十二辰方向相同,所以寅年在寅,卯年在卯,歲行一辰,後不另注。

    ③夏曆正月,即建寅之月。

    此處說“正月”,是為了點明太陽所在位置。

    太陽每歲行天一周,每月(太陽月)行一辰。

    點明月份也就點明了太陽所在辰次,下面說歲星與某星晨見東方才有意義。

    按《淮南子·天文訓》載,太陽位置是:“正月建營室,二月建奎婁,三月建胃,四月建畢,五月建東井,六月建張,七月建翼,八月建亢,九月建房,十月建尾,十一月建牽牛,十二月建虛。

    ”建某的意思就是日在某宿。

    ④參見附圖,圖中外層圓周是恒星附着在天球上的位置,它們随天球一起左轉;次層圓周中“正月”、“二月”等文字所在處,為太陽在相應月份中的位置,如正月在室宿、二月在奎、婁二宿間,三月在胃宿等;三層、四層、最内層分别為相應的次名、辰名、日名。

    由圖可見,正月,太陽在室宿,歲陰在寅位,歲星在醜位,當太陽與室宿一起轉到東方地平線下,将要露出地面時(即晨時),歲星與鬥宿、牛宿一起都在東方天空中,随着天球的運轉,越升越高。

    所以《天官書》說:正月,歲星“與鬥、牽牛晨出東方”。

    第二年,歲陰左行一次,由寅到卯;歲星右行一次,由醜到子。

    當年二月,太陽與奎、婁二宿一起運轉到東方地平線下時,在子位的歲星與女、虛、危三宿一起正好處在東方天空,所以《天官書》說“二月與婺女、虛、危晨出”。

    第三年歲星由子位右轉到亥位, 與室、壁二宿同次,當年三月,太陽在胃宿,轉到東方地平線下時,歲星與室、壁正處在東方天空。

    所以,《天官書》說“三月與營室、東壁晨出”。

    以後各年以同樣的方法旋轉,晨見諸星都可得到解釋,不另注。

    ⑤蒼蒼形容光的顔色。

    灰白為蒼。

    以後對星光的形容一般不再加注。

    ⑥由附圖可見,歲星在醜時,柳宿在它的沖位(即以天球心為對稱點的另一旁)上,歲星随天球一起轉動,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稱為“見”),而柳宿都處在地下(稱為“伏”)。

    當柳星轉到地面以上時,歲星已轉到地下,所以正常情況下,歲星不可能見柳宿,隻有歲星失次(超前或落後)時才能見到柳宿,如歲星超前進入子位,黃昏時,歲星在西方天空時,柳宿已從東方升起;歲星落後,退入寅位,晨時歲星已從東方升起,柳宿尚未從西方落下,所以說“失次,有應見柳”。

    單阏歲以下,失次應見的解釋與此相同,不再一一作注。

    ⑦此段文字,按王元啟說,為錯簡,應移到歲星一節的最後,即此後第十一段(“赤奮若歲”段)之後。

    其中所記歲星行度、日數與《漢書·律曆志》都不相同(參見本章第一段“察日月之行”句注),主要是一精一粗之别,以《漢書·律曆志》所記較為準确。

    ⑧星:歲星。

    以後同,不另注。

    ⑨五緯一章,後人竄入文字很多。

    此句中“東壁”二字就不應出現(參見前章注)。

    ⑩跰踵:《索隐》說:“(漢書)《天文志作‘路’。

    《字诂》雲,今作踵也。

    ”?(11)公王:天子與王。

    “公”釋為“天子”,參見《漢書·郊祀志》:“吾欲見巨公”。

    張晏注:“天子為天下父,故曰巨公也。

    ”顔師古注:“巨,大也。

    ”?(12)作作:芒出貌。

    “作”疑由“乍”訛變而成,“乍乍”即“紮紮”的同音字,“紮紮”為星芒刺出貌。

    ⒀此句疑有脫漏。

    大意是說歲星如同欲從黎明前的黑暗躍入日旦的光明中去一樣。

    陰,黑暗;旦,平旦,即清晨。

    “陰出旦”釋為“出陰入旦”。

    ⒁其将帥必有武勇。

    率:同帥。

    ⒂有事于江池則吉利。

    ⒃晧:同皓。

    《漢書·天文志》作“昊”。

    ⒄;黫:黑貌。

     當居不居,居之又左右搖;未當去去之,與他星會,其國兇。

    所居久,國有德厚。

    其角動,乍小乍大,若色數變,人主有憂。

     其失次舍以下,進而東北,三月生天棓①,長四丈,末兌。

    進而東南,三月生彗星,長二丈,類彗②。

    退而西北,三月生天欃,長四丈,末兌。

    退而西南,三月生天槍,長數丈,兩頭兌。

    謹視其所見之國,不可舉事用兵。

    其出如浮如沈③,其國有土功;如沈如浮④,其野亡⑤。

    色赤而有角,其所居國昌。

    迎角而戰者,不勝。

    星色赤黃而沈⑥,所居野大穰。

    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憂。

    歲星入月,其野有逐相;與太白鬥⑦,其野有破軍。

     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星,曰紀星。

    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

     ①歲星失次,出現的天棓、天欃、彗星、天槍,都是彗星由于形狀不同所具有的别名,說是歲星所生則是誤解,這一段反映了彗星出現對歲星軌道産生的影響。

    ②形狀與掃帚類似。

    彗,掃帚。

    ③如浮而沉,當去不去的輕微型。

    ④如沉而浮,不當去而去的輕微型。

    ⑤野:分野。

    歲星所在處,與地面上相應的地區(國)。

    下面“野大穰”、“野有憂”、“野有逐相”等中的“野”字,義均同。

    ⑥沈:同沉。

    星色濃而有質感,所以顯示出沉重貌。

    ⑦《宋史·天文志》說:“離複合,合複離曰鬥”。

    《集解》說:“星相擊為鬥”。

    宋志說較妥。

     察剛氣以處熒惑①。

    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禮失,罰出熒惑,熒惑失行是也。

    出則有兵,入則兵散。

    以其舍命國。

    (熒惑)熒惑為勃亂、賤賊、疾、喪、饑、兵②。

    反道二舍以上,居之,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③。

    因與俱出入,國絕祀。

    居之,殃還至,雖大當小;久而至,當小反大。

    其南為丈夫〔喪〕,北為女子喪。

    若角動繞環之,及乍前乍後,左右,殃益大。

    與他星鬥,光相逮④,為害;不相逮,不害。

    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國可以禮緻天下。

     法,出東方十六舍而止⑤;逆行二舍;六旬,複東行,自所止數十舍,十月而入西方;伏行五月,出東方。

    其出西方曰“反明”,主命者惡之。

    東行急,一日行一度半。

     其行東、西、南、北疾也。

    兵各聚其下;用戰,順之勝,逆之敗。

    熒惑從太白,軍憂;離之,軍卻。

    出太白陰,有分軍;行其陽,有偏将戰。

    當其行,太白逮之,破軍殺将。

    其入守犯太微、軒轅、營室,主命惡之⑥。

    心為明堂,營惑廟也⑦。

    謹候此。

     ①剛氣:“罰氣”誤文。

    《索隐》說:“徐廣雲剛一作‘罰’。

    按:姚氏引《廣雅》‘熒惑’謂之執法’。

    《天官占》雲‘熒惑方伯象,司察妖孽’。

    則此文‘察罰氣’為是。

    ②《晉書·天文志》說,熒惑星“為亂為賊,為疾為喪”。

    則“勃(同悖)亂”與賊、疾、喪等并重。

    ③太半:就是大半,三分之二為太半。

    ④王元啟說:“若以光芒相及為鬥,則‘不相逮’一句為剩語矣”。

    意思是“不相逮”就是不相及,誤。

    不相逮指相鬥兩星的亮度、大小相差懸殊,不可相比。

    不是兩星接觸與否的意思。

    ⑤《漢書·律曆志》說,熒惑星晨出,距日半次(約15°),自西向東順行276天,行159度而止。

    留10日後,逆行62天,行17度,又留10天,複又順行276天,經159度而伏。

    伏行146天多,經114度多,重又出現。

    《天官書》以159度為十六舍,17度為二舍,62日為六旬,146天為五月都是約數。

    ⑥執掌發布命令權力的人(指帝王)厭惡這種情況(指熒惑守犯太微等座)的發生。

    主命,即主命者,脫“者”字;惡,厭惡。

    是對帝王不利的意思。

    ⑦營:“熒”字的誤文。

     曆鬥之會以定填星之位①。

    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黃帝;主德,女主象也。

    歲填一宿②,其所居國吉。

    未當居而居,若已去而複還,還居之,其國得土,不乃得女③。

    若當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東去,其國失土,不乃失女,不可舉事用兵。

    其居久,其國福厚;易④,福薄。

     其一句曰地侯,主歲。

    歲行十(二)〔三〕度百十二分度之五⑤,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歲周天。

    其所居,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重緻天下⑥。

    禮、德、義、殺、刑盡失⑦,而填星乃為之動搖。

     赢,為王不甯;其縮,有軍不複。

    填星,其色黃,九芒⑧,音曰黃鐘宮。

    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赢,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

    失次下二三宿曰縮,有後戚,其歲不複⑨,不乃天裂若地動。

     鬥為文太室⑩,填星廟,天子之星也。

     ①《索隐》引晉灼語解釋說:“常以甲辰之元始建鬥,歲鎮一宿,二十八歲而周天。

    ”以甲辰為元始的曆法開始的那一年(甲辰年),填星在鬥宿(與鬥交會),此後每年填星運行一宿,按照這個規律,隻要知道當年距甲辰年的年數,就能确定出填星的位置。

    填,讀如“鎮”。

    ②就是《索隐》說的“歲鎮一宿”。

    填星(土星)歲行一宿,二十八年行天一周。

    行一宿稱為“鎮”一宿,原因如《淮南子·天文訓》所說:中央土,其神為鎮星,其佐為後土,“執繩而制四方”。

    所至受其制,所以行一宿、鎮一宿。

    ③不:王元啟讀如否,義同。

    得女:會盟、和親而得女子。

    ④《集解》引徐廣語說:“易猶輕速也。

    ”⑤《漢書·律曆志》載:土(填)星辰始出,後日半次(約15度),順行87日,日行度;然後留34日;轉為逆行101日,日行度;又留33日餘,複順行,日行度,85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