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書第三

關燈
十一月的原因可能與古時曾以十一月為歲首有關。

    餘不另注。

    (11)該:讀如核,義為隔核之核。

    (12)宛:《正義》說讀如蘊。

    宛藏就是蘊藏。

    ⒀意思是,到了冬至的日子,陰氣有三分之一藏于地下(即消失)了。

    古人計數法,陰陽各分為三份,稱三陰三陽,中醫學中又各有專名(略)。

    一陰指一份陰氣。

    下文一陽義同。

    ⒁踵黃泉而出:即自黃泉之下而出。

    黃泉,指地下深處。

    ⒂十母:自甲至癸十天幹。

    稱為“母”是相對于十二子而言。

    ⒃以下至段末為錯簡文,應放在下段第二句“明衆物盡出也”之後。

    理由有二,一據以上文例:西北不周風占一辰,接北方廣漠風,占二辰,後面是東北方條風,也應該隻隔一辰便接東方明庶風。

    二據《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鬥、牽牛。

    房心尾為東方宿,不應置于東北方的條風之下。

    ⒄符甲:即莩甲。

    植物種一子外面的硬殼,如稻殼、谷殼等。

    破符甲而出就是萌發生芽的意思。

    ⒅軋軋:曲折、艱難貌。

    ⒆至:抵達。

    與氐音相諧。

    ⒇《正義》引《白虎通》說:“洗者,鮮也。

    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21)蜄:動。

     清明風居東南維①,主風吹萬物而西之。

    [至于]轸。

    轸者,言萬物益大而轸轸然②。

    西至于翼。

    翼者,言萬物皆有羽翼也。

    四月也,律中中呂。

    中呂者,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

    其于十二子為巳。

    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③。

    西至于七星。

    七星者,陽數成于七④,故曰七星。

    西至于張。

    張者,言萬物皆張也。

    西至于注⑤。

    注者,言萬物之始衰,陽氣下一注,故曰注。

    五月也,律中蕤賓。

    蕤賓者,言陰氣幼少,故曰蕤⑥;痿陽不用事⑦,故曰賓。

     景風居南方。

    景者,言陽氣道竟⑧,故曰景風。

    其于十二子為午。

    午者,陰陽交,故曰午。

    其于十母為丙丁。

    丙者,言陽道著明,故曰丙⑨;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故曰丁。

    西至于弧⑩。

    弧者,言萬物之吳落且就死也(11)。

    西至于狼(12)。

    狼者,言萬物可度量⒀,斷萬物,故曰狼。

     涼風居西南維,主地。

    地者,沈奪萬物氣也⒁。

    六月也,律中林鐘。

    林鐘者,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⒂。

    其于十二子為未。

    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北至于罰。

    罰者,言萬物氣奪可伐也。

    北至于參⒃。

    參言萬物可參也⒄,故曰參。

    七月也,律中夷則。

    夷則,言陰氣之賊萬物也⒅。

    其于十二子為申。

    申者,言陰用事,申賊萬物⒆,故曰申⒇。

    北至于濁(21)。

    濁者,觸也,言萬物皆觸死也,故曰濁。

    北至于留(22)。

    留者,言陽氣之稽留也,故曰留。

    八月也,律中南呂。

    南呂者,言陽氣之旅入藏也。

    其于十二子為酉。

    酉者,萬物之老也(23),故曰酉。

     阊阖風居西方。

    阊者,倡也;阖者,藏也。

    言陽氣道萬物(24),阖黃泉也。

    其于十母為庚辛。

    庚者,言陰氣庚萬物,故曰庚;辛者,言萬物之辛生,故曰辛。

    北至于胃。

    胃者,言陽氣就藏,皆胃胃也(25)。

    北至于婁。

    婁者(26),呼萬物且内之也。

    北至于奎。

    奎者,主毒螫殺萬物也,奎而藏之(27)。

    九月也,律中無射。

    無射者,陰氣盛用事,陽氣無餘也,故曰無射(28)。

    其于十二子為戌。

    戌者,言萬物盡滅(29),故曰戌。

     ①東南維:東方與南方相連接處,即東南方。

    維,維系;連接。

    ②轸轸然:衆盛貌。

    ③古巳、已二字通讀,所以釋“巳”為“已”盡。

    以下所述注、七星、張三宿為南方宿;又按行文順序,應該先述張,次及七星,知為錯簡。

    應把下段“景風居南方”至“故曰景風”移到此句“盡也”之後。

    而把下句“西至于七星”至“故曰七星”間的文字移到更下句“萬物皆張也”之後(參見前附《律星曆表》)。

    ④陽數有五個(1、3、5、7、9),始于1,成于7,終于9。

    ⑤注:即柳宿。

    按《天官書》的說法,南方七宿為朱雀,其中柳宿為鳥喙,又稱鳥咮,咮音轉成了“注”字。

    ⑥蕤(ruí銳,陽平):有柔一弱意,所以釋為“幼少”。

    ⑦痿陽:陽盛已極,極則衰,因稱痿陽。

    ⑧竟:終、窮、結束。

    ⑨“丙”釋為著明,見《說文》。

    ⑩弧:在赤道經度7-8時,南緯25°-40°之間。

    漢代已不在二十八宿之内,《天官書》附于西方參宿之下。

    (11)吳落:《集解》說:“吳,一作柔。

    ”柔落亦不可解。

    按:吳當是鹜的同音假借字,葉落如鹜,漸近枯死了。

    ?(12)狼:即天狼星,為弧矢座α星,漢代也不在二十八宿之内。

    ⒀古代傳說:“狼善蔔,将遠出撲食,先倒立以蔔所向,所以獵人遇狼則喜,以為狼之所向,必有禽一獸。

    這裡由狼善斷,引伸為度量。

    ⒁這一段自開頭“涼風”至此處,為錯簡,應移到後面“有滋味也”之後。

    ⒂林林然:猶懔懔然,有畏懼意。

    ⒃參:讀shēn申。

    ⒄前一個“參”讀“申”,指參宿;第二個讀cān,餐。

    義為彈劾、抨擊。

    是借同字異音以立解。

    ⒅夷為斬殺,則是賊的假借字,所以有以上解釋。

    ⒆申釋為重,重賊萬物,就是重(讀zhòng種)重地,或狠狠地賊害萬物。

    ⒇以下濁、留為西方宿,所以知有錯簡,應把下一段自開始“阊阖”二字至“阖黃泉也”移到此句之後。

    (21)濁:畢宿。

    見《爾雅·釋天》。

    (22)留:昴宿。

    昴古文為,俗誤為留,因名為留。

    (23)《說文》釋酉為就,徐铉解釋就意思是成熟。

    物成熟就是老了。

    所以此處釋酉為老。

    (24)道:同導。

    引導。

    (25)胃胃:縮聚之貌。

    (26)婁是系牛的繩(見《公羊傳·昭25》“牛馬維婁”注),引伸為牽引、招呼。

    (27)這一句中的“奎”,讀為kǔi,虧。

    同跬,義為舉足、開步,即行動起來。

    (28)律名無射中的“射”,讀yè,夜。

    此句中讀為shè,射取之射,取而得之稱為射。

    無所餘,則無可射取,因稱無射。

    (29)《說文》釋戌為滅,與此句同義。

     律數①: 九九八十一為宮②。

    三分去一③,五十四以為徵④。

    三分益一⑤,七十二以為商。

    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

    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

     黃鐘長八寸七分一⑥,宮⑦。

    大呂長七寸五分三分(一)[二]⑧。

    太蔟長七寸(七)[十]分二,角⑨。

    夾鐘長六寸(一)[七]分三分一。

    姑洗長六寸(七)[十]分四,羽。

    仲呂長五寸九分三分二,徵。

    蕤賓長五寸六分三分(一)[二]。

    林鐘長五寸(七)[十]分四,角。

    夷則長五寸(四分)三分二,商。

    南呂長四寸(七)[十]分八,徵。

    無射長四寸四分三分二。

    應鐘長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生鐘分⑩: 子一分(11)。

    醜三分二(12)。

    寅九分八⒀。

    卯二十七分十六。

    辰八十一分六十四。

    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

    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

    戌五萬九千四十九分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

    亥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

     生黃鐘術曰⒁:以下生者倍其實⒂,三其法⒃。

    以上生者⒄,四其實,三其法。

    上九⒅,商八⒆,羽七,角六,宮五,徵九。

    置一而九三之以為法⒇。

    實如法(21),得長一寸(22)。

    凡得九寸(23),命曰“黃鐘之宮”。

    故曰音始于宮(24),窮于角(25);數始于一,終于十(26),成于三(27);氣始于冬至(28),周而複生。

     ①就是五音以及十二律管長度的比率數。

    ②設定宮聲為81,作為比率的基數。

    ③三分除去一分,就是去掉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二。

    ④留下的三分之二是54,以此作為徵聲。

    ⑤三分加一分就是4/3。

    以下同此,不另注。

    五音比率的計算式如下: 宮:81; 徵:宮×2/3=81×2/3=54; 商:徵×4/3=54×4/3=72; 羽:商×2/3=72×2/3=48; 角:羽×4/3=48×4/3=64。

     ⑥宮數81,黃鐘為宮,其長8寸1分,用古代分數的表示法就是八寸十分一,翻譯時把最靠近分數(“十分一”)的量詞(“寸”)移到分數之後,而在量詞原來的位置上加一個“又”字,即譯為“八又十分之一寸”。

    後仿此,不另注。

    此句中原文分數為“七分一”,誤,“七”改為“十”。

    ⑦表示以上述長度的黃鐘管發出的聲音作為宮聲。

    這完全是一種假定,因為古代有“旋相為宮”的理論,十二律中任何一律都可當作宮聲,同時又認為以長度八寸一分的黃鐘管作為宮聲,最得五聲之正,即高低最合适。

    ⑧用注⑥所說的翻譯法可譯為:大呂長為七寸五又三分之二分,此處分數部分為近似值。

    古人習慣于把數的奇零部分分為三分,接近1/3便說是1/3;接近2/3便說是2/3;有的還要加上強、弱二字。

    大呂的實際長度為分。

    以下同,不另注。

    各律管長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