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關燈
四方輻湊并至而會(19),地小人衆,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20)。

    南則巴蜀(21)。

    巴蜀亦沃野,地饒卮、姜、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22)。

    南禦滇僰(23),僰僮(24)。

    西近邛笮(25),笮馬、旄牛(26)。

    然四塞(27),棧道千裡(28),無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29),以所多易所鮮(30)。

    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

    然地亦窮險(31),唯京師要其道(32)。

    故關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33),而人衆不過什三(34);然量其富,什居其六(35)。

     ①河:黃河。

    華:華山。

    ②貢:賦稅。

    傳說中夏代的租賦制度。

    上田:上等田地。

    ③适:到……去。

    邠:同“豳”。

    ④大王:即周太一王,古公亶父。

    ⑥作豐:興建豐邑。

    豐:豐京。

    ⑥治鎬:治理鎬京。

    ⑦好稼穑(sè,色):喜好農業生産。

    稼:種谷。

    穑:收谷。

    ⑧殖:種植。

    ⑨地重:以地為重,重視土地的價值。

    ⑩重為邪:把做壞事看得很嚴重。

    即很難去做壞事。

    (11)及:等到。

    文:指秦文公。

    德:指秦德公。

    缪:通“穆”。

    指秦穆公。

    (12)隙隴蜀之貨物:地居隴蜀貨物交流的要道。

    隙:間孔、要道。

    (13)獻公:指秦獻公。

    (14)卻:退,禦。

    翟:同“狄”。

    (15)三晉:戰國時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立國,故稱三晉。

    此指原三晉之地。

    (16)孝:指秦孝公。

    昭:指秦昭王。

    (17)因以漢都:漢朝藉此而做為都城。

    因:憑藉、沿襲。

    (18)長安諸陵:指長安附近諸皇陵所在地,亦即諸陵縣。

    (19)會:會聚,會合。

    (20)益:更加。

    事:做,從事。

    末:末業。

    指商業。

    (21)南:指秦嶺以南。

    (22)卮:栀子,可以入藥或制顔料。

    (23)禦:抵禦。

    (24)僰僮:僰地多出僮仆。

    漢代僰人常被販賣為奴。

    (25)邛(qióng,窮)笮(zuó,昨):均古族名,國名。

    (26)笮馬、旄牛:笮地出産的馬和旄牛。

    (27)四塞:四周閉塞。

    (28)棧道:在險絕的山上用竹木架成的道路。

    (29)褒斜:即褒斜道。

    古道路名。

    因取道褒水、斜水兩河谷得名。

    兩水同出秦嶺太白山:褒水南注漢水,谷口在舊褒城縣北十裡;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湄縣西南三十裡。

    漢武帝時曾發數萬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運,未成;其陸道則自漢以後長期間為往來秦嶺南北重要通道之一。

    绾毂:挖扼,勾聯。

    比喻處于中樞地位,對各方面起聯絡、扼制的作用。

    (30)所多:多餘之物。

    易:交換。

    所鮮:缺少之物。

    鮮:少。

    (31)窮險:阻塞不通,地勢險要。

    (32)要:要約、約束。

    (33)于天下三分之一:占天三分之一。

    (34)人衆:人口。

    什三:十分之三。

    (35)什居其六:十份中占有六份。

    即占十分之六。

     昔唐一人都河東①,殷人都河内②,周人都河南③。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④,若鼎足⑤,王者所更居也⑥,建國各數百千歲⑦,土地小狹,民人衆,都國諸侯所聚會⑧,故其俗纖儉習事⑨。

    楊、平陽陳西賈秦、翟⑩,北賈種、代。

    種、代,石北也,地邊胡(11),數被寇(12)。

    人民矜懻忮(13),好氣(14),任俠為一奸一(15),不事農商。

    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16),中國委輸時有奇羨(17)。

    其民羯羠不均(18),自全晉之時固已患其僄悍(19),而武靈王益厲之(20),其謠俗猶有趙之風也(21)。

    故楊、平陽陳掾其間(22),得所欲。

    溫、轵西賈上一黨一,北賈趙、中山。

    中山地薄人衆,猶有沙丘纣一婬一地餘民(23),民俗懁急(24),仰機利而食(25)。

    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26),起則相随椎剽(27),休則掘冢作巧一奸一治(28),多美物(29),為倡優。

    (30)。

    女子則鼓鳴瑟(31),跕屣(32),遊媚貴富(33),入後宮,遍諸侯(34)。

     ①唐:即陶唐氏。

    ②殷:此指盤庚遷都于殷後的商氏。

    ③周:此指平王東遷後的東周。

    ④三河:指河東、河内、河南。

    ⑤若:好像。

    ⑥更:更疊,交替。

    居:建都居住。

    ⑦歲:年。

    ⑧都:都市。

    國:京城。

    ⑨纖儉:小氣儉省。

    習事:熟悉世故。

    ⑩陳:《索隐》謂此字為衍字。

    下文“楊、平陽陳椽其間”之“陳”亦因此而衍。

    (11)邊:接壤,靠近。

    (12)數:屢次。

    寇:侵犯,掠奪。

    (13)矜:誇耀,崇尚。

    懻忮:強直忌恨。

    (14)好氣:好使一性一子。

    (15)任俠:以扶弱抑強為己任。

    (16)師旅:軍隊。

    亟:屢次。

    (17)委輸:運送。

    奇羨:剩餘、赢餘。

    (18)羯羠:強悍。

    均:同“耘”。

    耕耘。

    (19)全晉:指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前的晉國。

    患:擔憂,憂慮。

    僄悍:同“剽悍”。

    輕捷勇一猛。

    (20)武靈王益厲之:謂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使崇尚強悍的風氣進一步加強。

    參見卷四十三《趙世家》。

    (21)謠俗:民俗。

    (22)陳掾:馳逐,經營馳逐。

    (23)沙丘纣一婬一地:相傳殷纣于沙丘擴築苑台,恣意胡為,一婬一戲無度。

    詳見卷三《殷本紀》。

    一婬一地,荒一婬一之地。

    指纣于此荒一婬一作樂。

    (24)懁急:同“狷急”。

    急躁。

    懁:一性一急。

    (25)仰:依仗。

    機利:投機取巧。

    (26)忼慨:同“慷慨”。

    情緒激昂。

    (27)椎:用槌打。

    剽:搶劫财物。

    (28)掘冢:盜墓。

    冢:墳墓。

    作巧:制作假的,冒充真的。

    一奸一冶:私自熔煉錢币。

    一奸一,私下。

    (29)美物:奇美的物品。

    另說,美作“弄”,是玩物的意思。

    (30)倡優:歌舞藝人和演戲的人。

    (31)鼓:彈奏、敲擊樂器。

    瑟:一種彈奏樂器。

    (32)跕屣:拖着鞋走路。

    (33)遊媚貴富:到處向權貴富豪獻媚。

    (34)遍:充斥,遍及。

     然邯鄲亦漳、河之間一都會也①。

    北通燕、涿,南有鄭、衛。

    鄭、衛俗與趙相類,然近梁、魯,微重而矜節②。

    濮上之邑徙野王③,野王好氣任俠,衛之風也。

     ①漳:漳河。

    河:黃河。

    都會:都市。

    微重:稍顯莊重。

    重:莊重,端重。

    矜節:顧惜節一操一。

    矜:顧惜、注重。

    ③濮上之邑:指帝丘,戰國時改名濮陽,故雲。

     夫燕亦勃、碣之間一都會也①。

    南通齊、趙,東北邊胡。

    上谷至遼東,地踔遠②,人民希③,數被寇,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④,有魚鹽棗栗之饒。

    北鄰烏桓、夫餘,東绾穢貉、朝鮮、真番之利⑤。

     ①勃:渤海。

    碣:碣石山。

    ②踔遠:遙遠。

    踔:超越。

    ③希:少。

    通“稀”。

    ④雕捍:迅捷,兇猛。

    捍,通“悍”。

    少慮:缺乏考慮。

    即不一愛一動腦思考問題。

    ⑤绾:系,集結。

     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

    故泰山之陽則魯①,其陰則齊②。

     ①陽:指泰山的南面。

    ②陰:指泰山的北面。

     齊帶山海①,膏壤千裡,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②。

    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

    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③,難動搖④,怯于衆鬥,勇于持刺⑤,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其中具五民⑥。

     ①帶山海:被山海環繞。

    帶:腰帶。

    比喻圍繞着。

    ②文彩:彩色絲綢。

    布帛:麻布和絲織品。

    布:亦指錢币。

    ③地重:以地為重,即鄉土觀念重。

    ④難動搖:不易浮動外一流。

    ⑤持刺:行刺。

    指暗中傷人。

    ⑥具:具備,具有。

    五民:指士、農、商、工、賈。

     而鄒、魯濱洙、泗①,猶有周公遺風②,俗好儒③,備于禮④,故其民龊龊⑤。

    頗有桑麻之業,無林澤之饒。

    地小人衆,儉啬,畏罪遠邪。

    及其衰,好賈趨利,甚于周人⑥。

     ①濱:臨近,靠近。

    洙:水名。

    ②遺風:傳留的風俗。

    ③儒:儒家學說,儒術。

    ④備:完備、齊全,應有盡有。

    ⑤龊龊:小心拘謹,注意小節。

    ⑥甚:厲害、嚴重。

    周人:指周地之人(洛陽人)。

     夫自鴻溝以東①,芒、砀以北②,屬巨野③,此梁、宋也。

    陶、睢陽亦一都會也。

    昔堯作(遊)〔于〕成陽④,舜漁于雷澤⑤,湯止于毫。

    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穑,雖無山川之饒,能惡衣食⑥,緻其蓄藏⑦。

     ①鴻溝:古運河名。

    ②芒:指芒山。

    砀:指砀山。

    ③屬(zhǔ,主):連接。

    ④作:興起。

    ⑤雷澤:古澤名。

    ⑥惡衣食:指不擇衣食。

    意即省吃儉用。

    ⑦緻:達到,求得。

    蓄藏:積蓄。

     越、楚則有三俗①。

    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于積聚。

    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東有雲夢之饒②。

    陳在楚夏之交③,通魚鹽之貨,其民多賈。

    徐、僮、取慮,則清刻④,矜己諾⑤。

     ①三俗:指下文西楚、東楚、南楚三地的不同風俗。

    ②雲夢:古澤薮名。

    ③陳在楚夏之交:因陳南面為楚,北面為夏(古國名)故雲。

    交,會合、交接之處。

    ④清刻:清廉苛嚴。

    意為要求自己很嚴格。

    ⑤矜:注重。

    己諾:自己應諾、答應之事。

     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

    其俗類徐、僮。

    朐、缯以北,俗則齊①。

    浙江南則越②。

    夫吳自阖廬、春申、王濞三人招緻天下之喜遊子弟③,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

     ①俗則齊:風俗與齊地相同。

    ②浙江:即錢塘江。

    ③王濞:劉濞。

    其人其事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

    郢之後徙壽春,亦一都會也。

    而合肥受南北潮①,皮革、鮑、木輸會也。

    與閩中、<于>越雜俗②,故南楚好辭③,巧說少信。

    江南卑濕④,丈夫早夭⑤。

    多竹木。

    豫章出黃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⑥,取之不足以更費⑦。

    九疑、蒼梧以南至儋耳者⑧,與江南大同俗⑨,而楊越多焉。

    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湊⑩。

     ①南北潮:指南面長江、北面淮河之潮。

    輸會:集散地。

    ②于越:中華書局點校本作“幹越”,誤。

    ③辭:言辭。

    ④卑濕:地低潮一濕。

    ⑤丈夫早夭:指當時江南男子一般壽命不長。

    ⑥堇堇:僅僅。

    堇,通“僅”。

    ⑦更費:抵償支出。

    ⑧九疑:即九疑山,又名蒼梧山。

    疑,又作“嶷”。

    ⑨大:大緻,大體。

    同俗:風俗相同。

    ⑩果:指龍眼、荔枝一類水果。

    布:葛布。

    湊:會合,會集。

    意指番禺為上述商品之集散地。

     颍川、南陽,夏人之居也①。

    夏人政尚忠樸,猶有先王之遺風。

    颍川敦願②。

    秦末世,遷不軌之民于南陽③。

    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④。

    宛亦一都會也。

    俗雜好事,業多賈。

    其任俠⑤,交通颍川,故至今謂之“夏人”。

     ①夏人之居:夏民族曾居住餅的地區。

    因夏建都多在上述二郡範圍之内,故雲。

    ②敦願:敦厚老實。

    ③不軌之民:不法之民。

    不軌:違法叛亂。

    ④受:承受、面臨。

    漢、江、淮:分别指漢水、長江、淮河。

    ⑤任俠:好行俠義。

     夫天下物所鮮所多,人民謠俗,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①,領南、沙北固往往出鹽②,大體如此矣。

     ①鹽鹵:指岩鹽、池鹽。

    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皆産池鹽。

    ②領南:即嶺南。

    沙北:沙漠以北。

    指内蒙、甘肅、新疆等地。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①,或火耕而水耨②,果隋蠃蛤③,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④,無饑馑之患,以故眥窳偷生⑤,無積聚而多貧。

    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少>人衆,數被水旱之害⑦,民好畜藏⑧,故秦、夏、梁、魯好農而重民。

    三河、宛、陳亦然,加以商賈。

    齊、趙設智巧,仰機利。

    燕、代田畜而事蠶⑨。

     ①飯稻羹魚:以稻米為飯,以魚類為菜。

    羹: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帶湯的食物。

    ②火耕:一種原始耕作方法。

    燒去雜草,種植雜糧或引水種稻。

    水耨:一種利用灌水除草的方法。

    據《集解》引應劭曰:“燒草下水種稻,草與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複下水灌之,草死獨稻長,所謂火耕水耨也。

    ”③果隋:據《集解》,即果蓏(luǒ,一裸一)。

    指瓜果。

    蠃(luó,羅):通“螺”。

    蛤:蛤蜊。

    ④地埶:即地勢。

    地理形勢。

    饒食:豐足。

    ⑤眥窳(yǔ,雨):苟且,偷懶。

    ⑥地少:中華書局點校本作“地小”,誤。

    ⑦數被:屢次遭受。

    ⑧畜藏:積蓄儲藏。

    ⑨田畜而事蠶:種田、畜牧和養蠶。

     由此觀之,賢人深謀于廊廟①,論議朝廷,守信死節隐居岩一穴一之士設為名高者安歸乎②?歸于富厚也。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賈歸富③。

    富者,人之情一性一,所不學而俱欲者也。

    故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将搴旗④,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⑤。

    其在闾巷少年⑥,攻剽椎埋⑦,劫人作一奸一⑧,掘冢鑄币,任俠并兼,借交報仇,篡逐幽隐⑨,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⑩,其實皆為财用耳。

    今夫趙女鄭姬(11),設形容(12),揳鳴琴(13),揄長袂(14),蹑利屣(15),目挑心招(16),出不遠千裡,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遊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亦為富貴容也。

    弋射漁獵(17),犯晨夜(18),冒霜雪,馳阬谷(19),不避猛獸之害,為得味也(20)。

    博戲馳逐(21),鬥雞走狗,作色相矜(22),必争勝者,重失負也(23)。

    醫方諸食技術之人(24),焦神極能(25),為重糈也(26)。

    吏士舞文弄法,刻一章僞書(27),不避刀鋸之誅者,沒于賂遺也(28)。

    農工商賈畜長(29),固求富益貨也。

    此有知盡能索耳(30),終不餘力而讓财矣(31)。

     ①廊廟:古代帝王和大臣議論國事的地方。

    後世也稱朝廷為廊廟。

    ②設為:設使成為。

    安歸:歸于何處。

    ③廉賈歸富:不貪一時之利、講信用的商人,能多賺錢而終久緻富。

    歸:趨向。

    ④搴旗:拔取敵方旗幟。

    ⑤使:驅使。

    ⑥闾巷:指街道裡弄。

    ⑦攻剽:搶劫财物。

    椎埋:殺人埋一屍一。

    ⑧劫人作一奸一:脅迫别人幹壞事。

    ⑨篡逐幽隐:在昏暗隐蔽之處追逐強奪。

    篡:非法地奪取。

    幽:昏暗、深暗。

    ⑩骛:馬亂奔馳。

    此處意為追求财利而不懼死。

    (11)姬:古時對婦女的美稱,也稱美一女。

    (12)設:化妝、打扮。

    形容:身段容貌。

    (13)揳:打擊,彈奏。

    擊響樂器。

    (14)揄(yú,竽):拉,引,提起。

    袂:衣袖。

    (15)蹑:踩、踏。

    利屣:輕便的舞鞋。

    (16)目挑心招:用眼神挑一逗,用心招引。

    (17)弋射:用繩系在箭上射。

    (18)犯晨夜:指起早貪黑。

    犯,幹犯,違反。

    (19)阬:同“坑”。

    (20)味:野味。

    指弋射漁獵所得鳥獸魚類。

    (21)博戲:古代一種賭勝負的遊戲。

    馳逐:指賽一馬一類遊戲。

    (22)作色:裝模作樣,變換臉色。

    相矜:争相誇耀。

    (23)失負:即敗輸,失敗損失。

    (24)方:方士。

    指從事求仙、煉丹之人。

    食技術:依靠技藝謀生的人。

    (25)焦神:過度勞神。

    極能:極盡其能。

    (26)糈:糧食。

    此指收入。

    (27)刻一章:私刻公章官印。

    僞書:假造文書材料。

    (28)沒:陷入,沉沒。

    賂遺:别人的賄賂贈禮。

    (29)畜長(zhǎng,掌):儲積增加各種财物。

    (30)知(zhì,智):智慧,智能。

    索:求取。

    (31)讓财:争奪财物。

    讓,通“攘”。

    竊取,侵奪。

     諺曰:“百裡不販樵①,千裡不販籴②。

    ”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③;百歲,來之以德④。

    德者,人物之謂也⑤。

    今有無秩祿之奉⑥,爵邑之入⑦,而樂與之比者⑧,命曰:“素封⑨”。

    封者食租稅,歲率戶二百⑩。

    千戶之君則二十萬(11),朝觐聘享出其中(12)。

    庶民農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戶)(13),百萬之家則二十萬(14)而更徭租賦出其中(15)。

    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16)。

    故曰陸地牧馬二百蹄(17),牛蹄角千(18),千足羊(19),澤中千足彘(20),水居千石魚陂(21),山居千章之材(22)。

    安邑千樹棗(23);燕、秦千樹栗;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常山已南(24),河濟之間千樹萩(25);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26);及名國萬家之城,帶郭千畝畝鐘之田(27),若千畝卮茜(28),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29)。

    然是富給之資也(30),不窺市井(31),不行異邑(32),坐而待收,身有處士之義而取傍焉(33)。

    若至家貧親老,妻子軟弱,歲時無以祭祀進醵(34),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通(35),如此不慚恥,則無所比矣(36)。

    是以無财作力(37),少有鬥智(38),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