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關燈
、齒革(15);龍門、碣石北多馬(16)、牛、羊、旃裘(17)、筋角(18);銅、鐵則千裡往往山出棋置(19):此其大較也(20)。

    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21)。

    故待農而食之(22),虞而出之(23),工而成之(24),商而通之(25)。

    此甯有政教發征期會哉(26)?人各任其能(27),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賤之征貴(28),貴之征賤(29),各勸其業(30),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豈非道之所符(31),而自然之驗邪(32)? ①饒:富有。

    材:木材。

    ②穀(gǔ,谷):木名,即楮木,樹皮可以造紙。

    ③?(lú,盧):野麻,可以織布。

    ④旄:牦牛尾。

    尾上的長一毛一可作舞蹈道具和旌旗的裝飾。

    ⑤絲:蠶絲。

    ⑥聲色:音樂和女色。

    當時統治者将此看做供享樂用的商品,故也列入貨物中。

    ⑦楠:楠木,是貴重的建築和造船材料。

    ⑧梓:梓樹,木材可以制作器一具。

    ⑨桂:也叫木犀,是珍貴的芳一香植物。

    ⑩連:通“鍊”,鉛礦石。

    (11)丹沙:礦物名。

    即丹砂,俗稱朱砂。

    (12)犀:指犀牛角。

    (13)玳瑁:爬行動物,跟龜相似。

    甲殼可作珍貴的裝飾品。

    (14)珠玑:泛指珠子。

    珠:珍珠。

    玑:不圓的珠子。

    (15)齒革:指某些獸類的牙齒和皮革,如象牙、虎皮。

    (16)龍門:即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陝西韓城縣東北。

    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縣北。

    (17)旃裘:氈子和皮衣。

    旃,通“氈”。

    (18)筋角:獸筋、獸角,用作制造弓一弩一。

    (19)棋置:好像棋子那樣密布。

    (20)大較:大略、大概。

    (21)謠俗:民間習俗。

    因歌謠能反映民間習俗,故以謠俗代指。

    奉生:養生。

    奉:供養。

    具:器一具、用品。

    (22)待:依靠。

    (23)虞:掌管山林水澤的官員,包一皮一皮括開發山澤資源的人。

    (24)工:工匠,手工業者。

    成之:制造出來。

    (25)商:商人。

    通之:流通貨物。

    (26)甯(nìng,佞):難道。

    政教:政令。

    發征:征發。

    征:求取。

    期會:約期會集。

    (27)任其能:盡其所能。

    指發揮自己的特長與技能。

    (28)物賤之征貴:意思是物賤極必貴,所以賤是貴的征兆。

    征,征兆。

    (29)貴之征賤:意思是物貴極必賤,所以貴是賤的征兆。

    (30)勸:勸勉、努力。

    (31)道:客觀規律。

    此處指經濟法則。

    符:符合。

    (32)自然:指自然法則。

    驗:證明。

     《周書》①曰:“農不出則乏其食②,工不出則乏其事③,商不出則三寶絕④,虞不出則财匮少⑤。

    ”匮少而山澤不辟矣⑥。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⑦。

    原大則饒⑧,原小則鮮⑨。

    上則富國,下則富家。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⑩,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11)。

    故太公望封于營丘,地潟鹵(12),人民寡(13),于是太公勸其女功(14),極技巧(15),通魚鹽(16),則人物歸之(17),繦至而輻湊(18)。

    故齊冠帶衣履天下(19),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20)。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21),設輕重九府(23),則桓公以霸(24),九合諸侯(24),一匡天下(25);而管氏亦有三歸(26),位在陪臣(27),富于列國之君。

    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也(28)。

     ①《周書》:《尚書》組成部分之一。

    相傳是記載周代史事之書。

    ②出:生産、種田。

    ③事:事物、器物。

    ④三寶:指糧食、器物、财富。

    絕:斷絕,無。

    ⑤匮:缺乏。

    ⑥辟:開辟。

    ⑦原:本源、源泉。

    ⑧饒:富足,東西多。

    ⑨鮮:貧困,東西少。

    ⑩莫:無人,沒有誰。

    予:通“與”,給與。

    (11)拙者:愚笨的人。

    不足:不富裕,窮困。

    (12)潟(xì,戲)鹵(lǔ,魯):不适宜耕種的鹽堿地。

    (13)寡:少。

    (14)女功:亦作“女工”、“女紅”。

    指婦女所作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

    (15)極技巧:極盡其技巧。

    即使其技巧達到極高的水平。

    (16)通:交流、貶運。

    (17)人物:指人和物。

    歸:歸附,歸聚。

    (18)繦至:像繩索相連一樣接連而來。

    繦,用繩索穿好的錢串。

    輻湊:形容四方人物來歸,象輻之集中于毂一般。

    輻:車輪中間的直木。

    湊,聚集。

    (19)冠帶衣履天下:以冠帶衣履供給天下。

    意為天下的冠帶衣履多為齊所制作。

    (20)海岱之間:今山東半島。

    海:指今渤海。

    岱:指泰山。

    斂袂:整理衣袖。

    袂:衣袖。

    朝:朝見,朝拜。

    (21):修治、整頓。

    (22)輕重:中國曆史上關于調節商品、貨币流通和控制物價的理論。

    以《管子·輕重》論述最為詳細。

    此處意為調節物價,掌管财政。

    九府:周代掌管财政的九個官府。

    (23)霸:稱霸。

    (24)九合:多次會合。

    (25)匡:正,糾正。

    (26)三歸:台觀名。

    相傳為管仲修築,作遊賞用。

    說明其财勢超過一般大臣。

    (27)陪臣:春秋時期諸侯的大夫對周天子自稱陪臣。

    (28)威:指齊威王田因齊。

    宣:指齊宣王田辟疆。

     故曰:“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①。

    ”禮生于有而廢于無②。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③。

    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④。

    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⑤,以而不樂⑥,夷狄益甚⑦。

    諺曰:“千金之子⑧,不死于市⑨。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⑩,皆為利來;天下壤壤(11),皆為利往。

    ”夫千乘之王(12),萬家之侯(13),百室之君(14),尚猶患貧(15),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16)! ①“倉廪實……知榮辱”:此二句引文見《管子·牧民》篇。

    廪:糧倉。

    ②禮:我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适應的一整套禮節儀式。

    有:富有。

    無:匮乏,貧窮。

    ③适其力:适當地用自己的勞力。

    适:适宜、适當。

    ④附:附着,增益。

    ⑤客:門客,食客。

    無所之:無處去,無處容身。

    ⑥以而:因而。

    ⑦夷狄:泛指少數民族。

    益甚:更為嚴重,更加厲害。

    ⑧千金之子:千金之家的子弟。

    指富家子弟。

    ⑨不死于市:不會因犯法而在市上處死。

    古代常在鬧市處決犯人,并暴一屍一街頭。

    ⑩熙熙:形容擁擠、熱鬧的樣子。

    (11)壤壤:通“攘攘”,紛亂的樣子,與“熙熙”同義。

    (12)千乘之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君。

    (13)萬家之侯:享有食邑萬戶的封侯。

    指諸侯。

    (14)百室之君:享有食邑幾百戶的封君。

    指大夫。

    (15)尚猶:尚且還。

    患:憂慮,擔心。

    (16)編戶之民:編入戶口冊的老百姓。

     昔者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

    計然曰:“知鬥則修備①,時用則知物②,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③。

    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④。

    旱則資舟⑤,水則資車,物之理也。

    六歲穰⑥,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

    夫粜⑦,二十病農⑧,九十病末⑨。

    末病則财不出⑩,農病則草不辟矣(11)。

    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12),則農末俱利,平粜齊物(13),關市不乏(14),治國之道也。

    積著之理(15),務完物(16),無息币(17)。

    以物相貿易,fu敗而食之貨勿留(18),無敢居貴(19)。

    論其有餘不足(20),則知貴賤。

    貴上極則反賤(21),賤下極則反貴(22)。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23)。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24)。

    ”修之十年(25),國富,厚賂戰士(26),士赴矢石(27),如渴得飲,遂報強吳(28),觀兵中國(29),稱号“五霸(30)”。

     ①鬥:打仗。

    修備:做好準備。

    ②時用則知物:知道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

    時:時間、季節。

    用:用途,使用。

    ③形:對照。

    ④穰:豐收。

    毀:壞,指歉收。

    饑:饑荒,年成不好。

    旱:幹旱。

    此句是以陰陽五行說來論說年景收成好壞。

    ⑤資舟:積蓄船隻。

    ⑥六歲穰:六年豐收。

    ⑦粜(tiào,跳):賣糧食。

    ⑧二十病農:每鬥價格二十錢,則農人受損害。

    病,損害。

    ⑨九十病末:每鬥價格九十錢,則商人受損害。

    末:指工商業,與本(農)相對。

    ⑩出:流一出,流通。

    (11)草不辟:指田地荒蕪。

    辟:開墾,開辟。

    (12)減:低于,少于。

    (13)平粜:平價賣糧。

    齊物:同等貨物。

    (14)關市:指關卡稅收與市場暴應。

    乏:缺乏。

    (15)積著:積貯。

    指囤積貨物。

    著,同貯。

    (16)務:務須,務求。

    完物:完好牢固的貨物。

    (17)無息币:沒有滞留的貨币資金。

    息:滞留、停息。

    (18)fu敗而食:fu敗而易蝕。

    食,即蝕。

    (19)無敢居貴:不敢積居以求高價。

    (20)論:研究、論斷。

    (21)貴上極:物貴到極點。

    反:返。

    (22)賤下極:物賤到極點。

    (23)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當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如珠寶。

    (24)欲:要想,想使。

    (25)修:整治,治理。

    (26)厚賂:重金收買,重賞。

    (27)赴:奔赴危險境地。

    赴矢石:指赴戰場。

    矢:箭。

    古代作戰發矢抛石以打擊敵人,故雲。

    (28)遂:終于。

    報:報複,報仇。

    (29)觀兵:炫耀兵力。

    觀,顯示。

    中國:指中原地區。

    (30)五霸:春秋時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

    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阖闾、越王勾踐。

    一說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範蠡既雪會稽之恥①,乃喟然而歎曰②:“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③。

    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④,變名易姓,适齊為鸱夷子皮⑤,之陶為朱公⑥。

    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⑦,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⑧。

    乃治産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⑨。

    故善治生者⑩,能擇人而任時(11)。

    十九年之中三緻千金(12),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13)。

    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

    後年衰老而聽子孫(14),子孫修業而息之(15),遂至巨萬。

    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16)。

     ①既:已經。

    ②喟然:歎息的樣子。

    ③得意:滿足意願,實現願望。

    ④扁舟:小船。

    浮:漂泊。

    ⑤适:到……去。

    鸱夷:亦作“鸱鴺”。

    皮制的口袋。

    也用來盛酒。

    ⑥之:到……去。

    ⑦中:中心。

    ⑧交:交流。

    易:容易、方便。

    ⑨與時逐:随時逐利。

    責:責求,要求。

    ⑩治生:經營産業。

    (11)擇人:擇用賢人。

    任時:把握時效。

    (12)緻:取得、得到。

    (13)再:兩次。

    與:給予。

    貧交:貧窮的朋友。

    疏昆弟:遠房同姓的兄弟。

    (14)聽:聽任,任憑。

    (15)息:增長,增利。

    指發展。

    (16)稱:稱頌,贊譽。

     子贛既學于仲尼①,退而仕于衛,廢著鬻财于曹、魯之間②,七十子之徒③,賜最為饒益④。

    原憲不厭糟糠⑤,匿于窮巷⑥。

    子貢結驷連騎⑦,束帛之币以聘享諸侯⑧,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⑨。

    夫使孔子名布揚于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⑩。

    此所謂得勢而益彰者乎(11)? ①子贛:即子貢。

    其人其事又見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②廢著:賣貴買賤。

    廢,賣出。

    著,同貯,屯積。

    鬻财:經商。

    ③七十子之徒:指孔門七十餘個高徒。

    ④饒益:富有。

    ⑤不厭糟糠:連糟糠都吃不飽。

    厭,同“餍”。

    飽。

    ⑥匿:躲藏,隐居。

    ⑦結驷連騎:乘做四馬并辔齊頭牽引的車子。

    ⑧束帛之币:指束帛這類贈禮。

    帛五匹為一束。

    每匹從兩端卷起,共為十端。

    帛也稱為币,故稱“束帛之币”。

    聘:訪問。

    享:供奉。

    ⑨分庭與之抗禮:即與子貢分庭抗禮。

    古時賓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中的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地位相待。

    此處意為,子貢見諸侯,不行君臣之禮而行賓主之禮。

    ⑩先後:輔助,相助。

    (11)益彰:更加顯著。

     白圭,周人也①。

    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②,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③。

    夫歲孰取比④,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⑤。

    太陰在卯,穰⑥;明歲衰惡⑦。

    至午⑧,旱;明歲美。

    至酉,穰;明歲衰惡。

    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

    至卯⑨,積著率歲倍⑩。

    欲長錢,取下谷;長石鬥,取上種(11)。

    能薄飲食(12),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仆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13)。

    故曰:“吾治生産(14),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15),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告之矣。

    ”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16)。

    白圭其有所試矣(17),能試有所長(18),非苟而已也(19)。

     ①周:指戰國初期的小諸侯國西周國。

    ②務:緻力于。

    盡地力:竭力開發土地資源。

    ③與(yǔ,雨):通“予”。

    給予。

    此處意為出一售。

    ④歲孰:每年谷物成熟。

    指一年的農事收成。

    ⑤食:糧食。

    ⑥太陰:指木星。

    卯:地支的第四位。

    穰:豐收年。

    ⑦衰惡:年景不好。

    ⑧至午:木星在午宮(方位)時。

    午:地支的第七位。

    下文“至酉”、“至子”,均指木星所在方位。

    ⑨至卯:此指木星複至卯宮(方位)時。

    ⑩積著:積貯。

    率:大緻,大概。

    歲倍:每年增長一倍。

    (11)上種:上等谷物。

    (12)薄飲食:不講究吃喝。

    薄,輕視。

    (13)趨時:争取時機,捕捉時機。

    若:好像。

    摯:通“鸷”,兇猛。

    發:奮發,指動作迅捷。

    (14)生産:經商緻富之事。

    (15)不足與權變:夠不上随機應變。

    不足與,即夠不上……。

    (16)祖:效法。

    (17)試:嘗試。

    (18)長:專長。

    (19)非苟而已也:并不是馬虎随便行一事。

    苟:不嚴肅。

     猗頓用盬鹽起①。

    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②,與五者埒富③。

     ①用:以,由于。

    盬:古鹽池名,在今山西臨猗縣南。

    起:起家,發家。

    ②成業:成就家業。

    ③埒(liè,列):相等,等同。

     烏氏倮畜牧①,及衆②,斥賣③,求奇缯物④,間獻遺戎王⑤。

    戎王什倍其償⑥,與之畜,畜至用谷量馬牛⑦。

    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⑧,以時與列臣朝請⑨。

    而巴(蜀)寡一婦清⑩,其先得丹一穴一(11),而擅其利數世(12),家亦不訾(13)。

    清,寡一婦也,能守其業,用财自衛,不見侵犯(14)。

    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15),為築女懷清台(16)。

    夫倮鄙人牧長(17),清窮鄉寡一婦,禮抗萬乘(18),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19)? ①倮:人名。

    秦時大畜牧主。

    ②及衆:等到牲畜繁殖衆多時。

    ③斥賣:變賣、拿去賣掉。

    ④求奇缯物:尋求奇異之物和絲織品。

    缯:絲織品總稱。

    ⑤間:秘密地、悄悄地。

    遺:贈送,給予。

    ⑥什倍:十倍。

    償:償還。

    ⑦至:以至,甚至。

    用谷量馬牛:以山谷為單位來計算馬牛的數量。

    意為給的馬牛過多,無法用“匹”、“頭”計算。

    ⑧比封君:與封君并列,地位差不多。

    比:比照,并列,挨着。

    ⑨以時,按規定時間。

    朝(cháo,潮)請:朝見。

    請,谒見。

    ⑩巴:指寡一婦清所在之邑。

    清:人名。

    (11)先:先人,祖上。

    丹一穴一:丹砂礦。

    (12)擅:獨攬、獨得。

    (13)家:家産。

    不訾:不計其數。

    訾:通“赀”。

    計量。

    (13)見:被。

    (14)以為貞婦:認為她是貞婦。

    客之:以賓客之禮待她。

    (15)女懷清台:在今四川長壽縣南。

    (16)鄙人:邊鄙之人,即邊民。

    鄙,邊遠之地。

    牧長:畜牧主。

    (17)禮抗萬乘:與皇帝分庭抗禮。

    萬乘:擁有萬輛兵車的統治者,此指皇帝。

    (18)豈非以富邪:難道不是因為有錢嗎?豈:難道。

    以:因為、憑借。

     漢興①,海内為一,開關梁②,馳山澤之禁③,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④,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傑諸侯強族于京師⑤。

     ①漢興:漢朝興起。

    即漢朝建立。

    ②關梁:水陸交通要地。

    關:關口。

    梁:橋梁。

    ③馳:放松,開放。

    山澤之禁:山澤中的出産為國家專利,嚴禁百姓開采。

    禁:禁令。

    ⑤賈:商人。

    周流:通行,遍行。

    ⑤徙:遷移。

    豪傑:豪強。

    諸侯:指戰國時舊諸侯。

    京師:國都。

     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①,膏壤沃野千裡,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②,而公劉适邠③,大王、王季在岐④,文王作豐⑤,武王治鎬⑥,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穑⑦,殖五谷⑧,地重⑨,重為邪⑩。

    及秦文、(孝)〔德〕、缪居雍(11),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12)。

    獻(孝)公徙栎邑(13),栎邑北卻戎翟(14),東通三晉(15),亦多大賈。

    (武)〔孝〕、昭治鹹陽(16),因以漢都(17),長安諸陵(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