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關燈
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⑤,皆可知矣。

    試之蔔數中以觀采⑥。

    ”二人即同輿而之市⑦,遊于蔔肆中⑧。

    天新雨⑨ 道少人,司馬季主閑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⑩,日月之運(11),陰陽吉兇之本(12)。

    二大夫再拜谒。

    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13),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14)。

    坐定,司馬季主複理前語(15),分别天地之終始(16),日月星辰之紀(17),差次仁義之際(18),列吉兇之符(19),語數千言,莫不順理。

     ①洗沐:指休假。

    《正義》雲:“漢官五日一假洗浴也。

    ”②相從:二人在一起走。

    論議:讨論、研究。

    ③誦易:互相講誦。

    易,更替。

    《太平禦覽》作“習”。

    道術:治道的方法,即治理天下國家的方法。

    ④究遍:廣泛探究。

    遍:普遍。

    人情:指世道人心。

    ⑤朝士大夫:泛指朝廷的一般官員。

    ⑥之:到……去。

    蔔數:猶術數,即蔔筮。

    觀采:觀其風采。

    猶物色。

    ⑦輿:車。

    ⑧肆:店鋪、館子。

    ⑨新雨:剛下過雨。

    ⑩方:正、正在。

    辯:申辯、講解。

    道:道理、規律。

    (11)運:運行。

    (12)陰陽: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用于解釋自然界相互對立、互相消長的事物。

    本:本源。

    (13)如類:好像是。

    有知者:有知識的人、聰明人。

    知,知識;又通“智”,智慧。

    (14)延:引進、迎接。

    (15)複:重新。

    理:疏理、整理。

    (16)分别:分辨、分析。

    (17)紀:法度、準則。

    (18)差次:區分差别等次。

    差:差别、相差。

    次:等次。

    際:交接、會合。

    (19)列:排列、列舉。

    符:符應,即吉兇禍福的朕兆。

     宋忠、賈誼瞿然而悟①,獵纓正襟危坐②,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于世③,未嘗見也。

    今何居之卑④,何行之污⑤?” ①瞿然:驚異的樣子。

    悟:領悟、明白。

    ②獵纓:整理冠帶、使之端正,表示恭敬。

    正襟:糾正衣襟。

    危坐:端正地坐着。

    ③小子:晚輩。

    此為自謙之詞。

    竊觀:私下觀察。

    ④居之卑:處于低下地位。

    卑:卑下。

    ⑤行之污:從事的職業被人瞧不起。

    行,行一事,此處指從事的職業。

    污,污濁、不幹淨。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①,今何言之陋也②,何辭之野也③!今夫子所賢者何也④?所高者誰也⑤?今何以卑污長者⑥? ①類:像,好像。

    ②陋:知識淺薄,見聞不廣。

    ③野:粗野,缺乏文采。

    ④所賢者:認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⑤所高者:認為品德高尚的人。

    ⑥卑污長者:認為長者卑下污濁。

     二君曰:“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①。

    今所處非其地②,故謂之卑。

    言不信③,行不驗④,取不當⑤,故謂之污。

    夫蔔筮者,世俗之所踐簡⑥也。

    世皆言曰:‘夫蔔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⑦,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⑧,擅言禍災以傷人心⑨,矯言鬼神以盡人财⑩,厚求拜謝以私于己(11)。

    ’此吾之所恥(12),故謂之卑污也。

    ” ①賢才處之:賢能的人處在那種地位。

    處:居、處于。

    ②非其地:不是尊官厚祿之地。

    ③不信:不真實。

    信,講話真實。

    ④不驗:沒有效果。

    驗:效驗,效果。

    ⑤不當:不适當。

    當:恰當、合适。

    ⑥踐簡:鄙視、怠慢。

    簡:忽視、怠慢。

    ⑦誇嚴:誇大、嚴厲。

    得:博得、迎一合。

    ⑧虛高:虛假擡高。

    祿命:吉兇禍福、貴賤壽夭等“命定之數”。

    說(yuè,月):同“悅”。

    此處意為使人高興。

    志:心志。

    ⑨擅言:随便亂說。

    傷:憂傷。

    此處意為使人悲傷。

    ⑩矯言:假說,假借。

    盡:完,沒有了。

    此處意為詐盡,騙盡。

    (11)厚求:貪求,索取。

    私于己:利于己。

    (12)此吾之所恥:這是我們認為可恥的事情。

    恥:恥辱、可恥的事情。

     司馬季主曰:“公且安坐①。

    公見夫被發童子乎②?日月照之則行,不照則止,問之日月疵瑕吉兇③,則不能理④。

    由是觀之,能知别賢與不肖者寡矣⑤。

     ①且:暫且、姑且。

    安坐:坐好,落坐。

    ②夫:那、這。

    被(pī,披)披散着頭發。

    被,通“披”。

    ③日月疵瑕:指日食和月食。

    疵瑕,即瑕疵,小的一毛一病、缺點。

    古人常借觀察星象來推測人事的吉兇。

    ④理:整理。

    此處意為解釋說明,講出道理。

    ⑤知别:知道區别。

    不肖:與賢相對,指缺德少才,品行不端。

     “賢之行也①,直道以正谏②,三谏不聽則退③;其譽人也不望其報④,惡人也不顧其怨⑤,以便國家利衆為務⑥。

    故官非其任不處也⑦,祿非其功不受也;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⑧;得不為喜⑨,去不為恨⑩;非其罪也,雖累辱而不愧也。

     ①賢:賢能的人。

    行:做事。

    ②直道:正直之道。

    直,行為正直。

    此處指遵循正直之道。

    正谏:正言規勸。

    谏,規勸君主、尊長、朋友,使之改正過錯。

    ③三:再三,多次。

    退:後退、返回。

    此處指不再進谏。

    ④譽人:稱譽别人。

    ⑤惡人:讨厭、憎惡别人。

    ⑥便:便利。

    務:追求。

    ⑦其任:自己勝任。

    處:居、擔任。

    ⑧尊:尊貴,指地位高。

    不下:不屈居其下。

    ⑨得:有所得。

    指得到官祿富貴。

    ⑩去:有所失。

    指離開官位,失去富貴。

    (11)累辱:受累遭到屈辱。

    累:受累、牽累。

    辱:屈辱、侮辱。

    愧:羞愧。

     “今公所謂賢者,皆可為羞矣①。

    卑疵而前②,孅趨而言③;相引以勢④,相導以利;比周賓正⑤,以求尊譽,以受公奉⑥;事私利⑦,枉主法⑧,獵農民⑨;以官為威⑩,以法為機(11),求利逆暴(12):譬無異于一操一白刃劫人者也(13)。

    初試官時(14),倍力為巧詐(15),飾虛功執空文以誷主上(16),用居上為右(17);試官不讓賢陳功(18),見僞增實(19),以無為有,以少為多,以求便勢尊位(20);食飲驅馳(21),從姬歌兒(22),不顧于親(23),犯法害民,虛公家(24):此夫為盜不一操一矛孤者也(25),功而不用弦刃者也(26),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27);何以為高賢才乎(28)? ①皆可為羞矣:都是些足以為他們感到羞愧的人。

    ②卑疵:慚怍貌,惶懼貌,低聲下氣的樣子。

    ③孅趨:過分謙恭。

    ④相引以勢:即以勢相引。

    憑借權勢相互引進。

    ⑤比周:與壞人勾結,植一黨一營私。

    比:勾結。

    周:與人一團一結。

    “比周”連用,義同“比”。

    賓正:排斥正人君子。

    賓,通“擯”。

    排斥,遺棄。

    ⑥公奉:官府的俸祿。

    奉,通“俸”。

    ⑦事:從事,謀求。

    ⑧枉:歪曲。

    主法:君主的法律。

    ⑨獵:獵取,掠奪。

    ⑩為威:逞威風,顯示威嚴。

    (11)為機:做為工具。

    (12)逆暴:逆行殘暴。

    逆,倒,反,與“順”相對。

    (13)譬:比喻,好像。

    一操一:持,拿。

    劫人:威一逼一十人,威脅人。

    (14)初試官:開始做官,剛當官。

    (15)倍力:加倍努力,拼命地。

    (16)誷主上:欺騙國君。

    誷,同“罔”。

    欺罔。

    (17)用:以,以便。

    右:古代尊一寵一右,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

    (18)賢:指賢者,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陳功:陳述自己的功勞。

    (19)見僞增實:意謂發現虛假之處,便不擇手段地添枝加葉,竭力把假的變為實在的。

    (20)便勢:權勢。

    便:便利、有利。

    (21)食飲驅馳: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