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人之命(12),不矜其功,其陰賊著于心(13),卒發于睚眦如故雲(14)。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為報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負解之勢(15),與人飲,使之嚼(16)。
非其任(17),強必灌之。
人怒,拔刀剌殺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18)。
”棄其一屍一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賊處(19)。
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解曰:“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20)。
”遂去其賊(21),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22),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獨箕倨視之(23),解遣人問其名姓。
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24),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25)。
”每至踐更,數過(26),吏弗求。
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
箕踞者乃肉袒謝罪(27)。
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
①相人:給人相面。
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及卷四十九《外戚世家》分别載許負給周亞夫和薄姬等相面之事。
②孝文:漢文帝。
③陰賊:内心陰險狠毒。
慨:憤慨。
不快意:不滿意。
④身所殺:親自所殺。
⑤借:助。
交:指朋友。
⑥命:指亡命。
作一奸一:幹壞事。
剽攻:搶劫。
⑦休:止。
掘冢:盜掘墳墓。
⑧适:遇到。
天幸:上下保佑。
⑨若:或。
⑩更:改。
折節:改變一操一行。
儉:通“檢”,檢束,檢點。
(11)薄望:怨恨小。
(12)振:救。
(13)著:附着。
(14)卒:通“猝”,突然。
睚眦(zì,牙字):怒目而視。
(15)負:依仗。
(16)嚼:通“釂”,幹杯。
(17)不任:不勝任。
此指酒量不行。
(18)賊不得:抓不到殺人者。
(19)微知:暗中探知。
(20)不直:理曲。
(21)去:放走。
(22)多:稱贊。
(23)箕倨:岔開兩一腿坐着,像簸箕之狀,是一種無禮不恭敬的表現。
倨,通“踞”。
(24)居邑屋:在家鄉居住。
邑屋:鄉裡。
見:被。
(25)陰:暗中。
屬:同“囑”。
(26)急:關心。
踐更:按漢代法律,在籍男丁每年在地方服役一個月,稱為卒更。
貧苦者想得到雇更錢的,可由當出丁者出錢,每月二千錢,稱踐更。
脫:免。
(27)數過:猶言多次輪到。
(28)肉袒:脫一去上衣,露出身一體的一部分。
洛陽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者以十數①,終不聽。
客乃見郭解②。
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解③。
解乃謂仇家曰:“吾聞洛陽諸公在此間,多不聽者。
今子幸而聽解④,解奈何乃從他縣奪人邑中賢大夫權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無用⑥,(待我)待我去,令洛陽豪居其間,乃聽之。
” 解執恭敬⑦,不敢乘車入其縣廷⑧。
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⑨,出之;不可者,各厭其意⑩,然後乃敢嘗酒食。
諸公以故嚴重之,争為用(11)。
邑中少年及旁近縣賢豪,夜半過門常十餘車(12),請得解客舍養之(13)。
及徙豪富茂陵也(14),解家貧,不中訾(15),吏恐,不敢不徙。
衛将軍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16)。
上曰:“布衣權至使将軍為言(17),此其家不貧。
”解家遂徙。
諸公送者出千餘萬。
轵人楊季主子為縣掾,舉徙解(18)。
解兄子斷楊掾頭。
由此楊氏與郭氏為仇。
①居間:從中間調解。
②客:這裡指門客。
③曲聽:委屈心意而聽從,以示對勸說人的尊重。
④幸:謙詞,使我感到榮幸。
⑤他縣:别的縣。
郭解是轵人,對洛陽而言,是外縣之人。
權:權力,實指聲望。
⑥且:暫時。
無用:不便聽我的話。
⑦執:謹守。
⑧縣廷:縣衙門。
⑨之:前往。
出:得到解決。
⑩厭:通“餍”,滿足。
(11)嚴重:尊重。
為用:替他出力。
(12)過:拜訪。
(13)客:指郭解的門客。
舍養:供養在自家房舍之中。
(14)徙:遷移。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
按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為擴充新修的茂陵的居民人數,“内實京師,外銷一奸一滑”,遷移全國家财在三百萬以上的人家到茂陵居住;至元朔二年(前127),又遷郡國富豪人家到茂陵居住。
郭解就在這時遷居茂陵。
(15)訾:通“資”,錢财。
(16)衛将軍:指衛青。
為言:替他談話。
(17)權:權力。
(18)舉:檢舉。
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和,聞其聲,争交一歡解①。
解為人短小,不飲酒,出未嘗有騎。
已又殺楊季主②。
楊季主家上書,人又殺之阙下③。
上聞,乃下吏捕解。
解亡④,置其母家室夏陽,身至臨晉。
臨晉籍少公素不知解⑤,解冒⑥,因求出關⑦。
籍少公已出解,解轉入太原,所過辄告主人家。
吏逐之,迹至籍少公⑧。
少公自一殺,口絕⑨。
久之,乃得解。
窮治所犯⑩,為解所殺,皆在赦前。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郭解專以一奸一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殺此生,斷其舌。
吏以此責解,解實不知殺者。
殺者亦竟絕,莫知為誰。
吏奏解無罪。
禦史大夫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眦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于解殺之。
當大逆無道(11)。
”遂族郭解翁伯(12)。
①交一歡:結為友好朋友。
②已:不久。
③阙下:宮阙之下。
④亡:逃跑。
⑤籍少公:人名,姓籍,名少公。
⑥冒:冒昧。
此指冒然相見。
⑦因:順便。
⑧迹:追蹤而來。
⑨口絕:滅口。
⑩窮治:深究其事,追問到底。
(11)當:判處。
(12)族:滅族。
自是之後,為俠者極衆,敖而無足數者①。
然關中長安樊仲子,槐裡趙王孫,長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太原鹵公孺②,臨淮兒長卿③,東陽田君孺,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④。
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跖居民間者耳,曷足道哉!此乃鄉者朱家之羞也⑤。
①敖:通“傲”,傲慢無禮。
②鹵公儒:《漢書》寫作“魯公儒”。
③兒長卿:又作“倪長卿”。
④逡逡:謙虛退讓的樣子。
⑤鄉:通“向”,從前。
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①。
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
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②!”於戲,惜哉! ①不足采:不值得采取。
②既:盡。
於戲:通“嗚呼”。
表感歎。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為報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負解之勢(15),與人飲,使之嚼(16)。
非其任(17),強必灌之。
人怒,拔刀剌殺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18)。
”棄其一屍一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賊處(19)。
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解曰:“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20)。
”遂去其賊(21),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22),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獨箕倨視之(23),解遣人問其名姓。
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24),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25)。
”每至踐更,數過(26),吏弗求。
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
箕踞者乃肉袒謝罪(27)。
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
①相人:給人相面。
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及卷四十九《外戚世家》分别載許負給周亞夫和薄姬等相面之事。
②孝文:漢文帝。
③陰賊:内心陰險狠毒。
慨:憤慨。
不快意:不滿意。
④身所殺:親自所殺。
⑤借:助。
交:指朋友。
⑥命:指亡命。
作一奸一:幹壞事。
剽攻:搶劫。
⑦休:止。
掘冢:盜掘墳墓。
⑧适:遇到。
天幸:上下保佑。
⑨若:或。
⑩更:改。
折節:改變一操一行。
儉:通“檢”,檢束,檢點。
(11)薄望:怨恨小。
(12)振:救。
(13)著:附着。
(14)卒:通“猝”,突然。
睚眦(zì,牙字):怒目而視。
(15)負:依仗。
(16)嚼:通“釂”,幹杯。
(17)不任:不勝任。
此指酒量不行。
(18)賊不得:抓不到殺人者。
(19)微知:暗中探知。
(20)不直:理曲。
(21)去:放走。
(22)多:稱贊。
(23)箕倨:岔開兩一腿坐着,像簸箕之狀,是一種無禮不恭敬的表現。
倨,通“踞”。
(24)居邑屋:在家鄉居住。
邑屋:鄉裡。
見:被。
(25)陰:暗中。
屬:同“囑”。
(26)急:關心。
踐更:按漢代法律,在籍男丁每年在地方服役一個月,稱為卒更。
貧苦者想得到雇更錢的,可由當出丁者出錢,每月二千錢,稱踐更。
脫:免。
(27)數過:猶言多次輪到。
(28)肉袒:脫一去上衣,露出身一體的一部分。
洛陽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者以十數①,終不聽。
客乃見郭解②。
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解③。
解乃謂仇家曰:“吾聞洛陽諸公在此間,多不聽者。
今子幸而聽解④,解奈何乃從他縣奪人邑中賢大夫權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無用⑥,(待我)待我去,令洛陽豪居其間,乃聽之。
” 解執恭敬⑦,不敢乘車入其縣廷⑧。
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⑨,出之;不可者,各厭其意⑩,然後乃敢嘗酒食。
諸公以故嚴重之,争為用(11)。
邑中少年及旁近縣賢豪,夜半過門常十餘車(12),請得解客舍養之(13)。
及徙豪富茂陵也(14),解家貧,不中訾(15),吏恐,不敢不徙。
衛将軍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16)。
上曰:“布衣權至使将軍為言(17),此其家不貧。
”解家遂徙。
諸公送者出千餘萬。
轵人楊季主子為縣掾,舉徙解(18)。
解兄子斷楊掾頭。
由此楊氏與郭氏為仇。
①居間:從中間調解。
②客:這裡指門客。
③曲聽:委屈心意而聽從,以示對勸說人的尊重。
④幸:謙詞,使我感到榮幸。
⑤他縣:别的縣。
郭解是轵人,對洛陽而言,是外縣之人。
權:權力,實指聲望。
⑥且:暫時。
無用:不便聽我的話。
⑦執:謹守。
⑧縣廷:縣衙門。
⑨之:前往。
出:得到解決。
⑩厭:通“餍”,滿足。
(11)嚴重:尊重。
為用:替他出力。
(12)過:拜訪。
(13)客:指郭解的門客。
舍養:供養在自家房舍之中。
(14)徙:遷移。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
按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為擴充新修的茂陵的居民人數,“内實京師,外銷一奸一滑”,遷移全國家财在三百萬以上的人家到茂陵居住;至元朔二年(前127),又遷郡國富豪人家到茂陵居住。
郭解就在這時遷居茂陵。
(15)訾:通“資”,錢财。
(16)衛将軍:指衛青。
為言:替他談話。
(17)權:權力。
(18)舉:檢舉。
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和,聞其聲,争交一歡解①。
解為人短小,不飲酒,出未嘗有騎。
已又殺楊季主②。
楊季主家上書,人又殺之阙下③。
上聞,乃下吏捕解。
解亡④,置其母家室夏陽,身至臨晉。
臨晉籍少公素不知解⑤,解冒⑥,因求出關⑦。
籍少公已出解,解轉入太原,所過辄告主人家。
吏逐之,迹至籍少公⑧。
少公自一殺,口絕⑨。
久之,乃得解。
窮治所犯⑩,為解所殺,皆在赦前。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郭解專以一奸一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殺此生,斷其舌。
吏以此責解,解實不知殺者。
殺者亦竟絕,莫知為誰。
吏奏解無罪。
禦史大夫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眦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于解殺之。
當大逆無道(11)。
”遂族郭解翁伯(12)。
①交一歡:結為友好朋友。
②已:不久。
③阙下:宮阙之下。
④亡:逃跑。
⑤籍少公:人名,姓籍,名少公。
⑥冒:冒昧。
此指冒然相見。
⑦因:順便。
⑧迹:追蹤而來。
⑨口絕:滅口。
⑩窮治:深究其事,追問到底。
(11)當:判處。
(12)族:滅族。
自是之後,為俠者極衆,敖而無足數者①。
然關中長安樊仲子,槐裡趙王孫,長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太原鹵公孺②,臨淮兒長卿③,東陽田君孺,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④。
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跖居民間者耳,曷足道哉!此乃鄉者朱家之羞也⑤。
①敖:通“傲”,傲慢無禮。
②鹵公儒:《漢書》寫作“魯公儒”。
③兒長卿:又作“倪長卿”。
④逡逡:謙虛退讓的樣子。
⑤鄉:通“向”,從前。
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①。
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
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②!”於戲,惜哉! ①不足采:不值得采取。
②既:盡。
於戲:通“嗚呼”。
表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