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關燈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②大獄:大案件。

    ③傅:附會。

    古義:指儒家經書上的說法。

    ④按文帝時已設經學博士,武帝設五經博士,研習并傳授五經。

    治:研究。

    《尚書》:中國最早的散文集,收載夏、商、周三代的一些曆史文獻資料,闡述儒家思想,是儒家經典之一。

    《春秋》:孔丘所編修的魯國編年體的史書。

    書中宣傳了儒家的微言大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

    ④亭:平判。

    此言遇到有疑問的法律條文,則請他們根據《尚書》和《春秋》的思想原則加以平斷,使其合于儒家的思想。

    ⑥奏:進奏。

    谳(yàa,燕),審理定案。

    ⑦豫:通“預”。

    原:原委。

    ⑧是:正确。

    ⑨受:接受。

    著:記錄下來。

    決法:判案的法規。

    廷尉:此指以廷尉之名加以公布。

    ⑩絜令:刻在木闆上的法令。

    按《尚書》作“挈”。

    絜,通“契”,用刀刻。

    揚:頌揚。

    (11)譴:責備。

    (12)應謝:認錯謝罪。

    (13)上意:皇上的心意。

    便:便宜行一事。

    (14)固:本來。

    (15)抵:至于。

    (16)釋:寬恕,赦免。

    (17)間:有時。

    (18)欲罪:想治罪。

    (19)予:給予。

    深禍者:指執法嚴酷的監史。

    (20)與:給予。

    輕平:指執法而公平。

    (21)舞文:揮舞筆墨,玩一弄法令條文。

    巧诋:用巧言诋毀,将人置于死地。

    (22)下戶:指平民百姓。

    赢弱:瘦弱。

    (23)口言:口頭上奏。

    (24)文緻法:按法令衡量是否犯法。

    (25)财:通“裁”,判定。

    (26)大吏:大官。

    (27)内行修:自身品德的修養。

    (28)通賓客:與賓客交往。

    (29)故人子弟:老朋友的子弟。

    昆弟:兄弟。

    (30)調護:照顧。

    (31)意忌:忌嫉。

    不專平:不純正公平。

    (32)弘:公孫弘。

    (33)淮南:指淮南王劉安。

    他曾聯絡許多人謀反。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3),丞相公孫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計謀,深窮治其獄。

    ”後劉安自一殺。

    但是“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桀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

    見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參見《漢書·淮南王傳》。

    衡山:指衡山王劉賜,淮南王劉安的弟弟,曾與其子謀反,漢武帝元狩年間,謀反事暴露後,自一殺。

    見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

    江都:指江漢景帝孫都王劉建。

    他極端荒一婬一無倫,在淮南、衡山謀反時,也曾“陰作兵器”,圖謀不軌。

    後事發自一殺。

    見卷五十九《五宗世家》,參見《漢書·江都王傳》。

    (24)嚴助:即莊助,因與淮南王劉安有聯系,被殺。

    伍被:任淮南中郎,與劉安共謀反叛中央之事,事發被殺。

    (34)釋:釋放。

    (35)畫:策劃。

    (36)禁闼:禁中,即皇帝居住之處。

    爪牙臣:護衛之臣。

    (37)乃:竟然。

    (38)可:贊成。

    論之:判莊助和伍被有罪。

    (39)排:排斥,打擊。

     會渾邪等降①,漢大興兵伐匈奴,山東水旱,貧民流徙,皆仰給縣官②,縣官空虛。

    于是丞上指③,請造白金及五铢錢,籠天下鹽鐵④,排富商大賈⑤,出告缗令⑥,鋤豪強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輔法。

    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⑦,天子忘食。

    丞相取充位⑧,天下事皆決于湯。

    百姓不安其生,騷動。

    縣官所興,未獲其利,一奸一吏并侵漁⑨,于是痛繩以罪⑩。

    則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鹹指湯(11)。

    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其隆斌如此(12)。

     匈奴來請和親(13),群臣議上前。

    博士狄山曰:“和親便(14)。

    ”上問其便,山曰:“兵者兇器,未易數動(15)。

    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16),乃遂結和親。

    孝惠、高後時(17),天下安樂。

    及孝文帝欲事匈奴(18),北邊蕭然苦兵矣(19)。

    孝景時,吳楚七國反,景帝往來兩宮間(20),寒心者數月(21)。

    吳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22),天下富實。

    今自陛下舉兵擊匈奴,中國以空虛,邊民大困貧。

    由此觀之,不如和親。

    ”上問湯,湯曰:“此愚儒,無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禦史大夫湯乃詐忠。

    若湯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諸侯,别疏骨肉(23),使蕃臣不自安(24)。

    臣固知湯之為詐忠。

    ”于是上作色曰(25):“吾使生居一郡(26),能無使虜入盜乎(27)?”曰:“不能。

    ”曰:“居一縣?”對曰:“不能。

    ”複曰:“居一障間(28)?”山自度辯窮且下吏(29),曰:“能。

    ”于是上遣山乘鄣(30)。

    至月餘,匈奴斬山頭而去。

    自是以後,群臣震懾(31)。

     ①會:正趕上。

    渾邪:即渾邪王,匈奴單于手下的諸王之一,于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率領四萬多人投降漢朝。

    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

    ②仰給:依靠别人的供給生活。

    縣官:漢代稱官府為縣官。

    ③丞:通“承”。

    秉承,順從。

    上:天子。

    指:通“旨”,心意。

    ④白金:銀子。

    五铢錢:漢代的一種錢币,其重量為五铢。

    籠:通“壟”。

    壟斷。

    ⑤排:排斥打擊。

    ⑥告缗令:動員民衆交納稅收和揭發偷漏稅的法令。

    《史記正義》:“武帝伐四夷,國用不足,故稅民田宅船乘畜産奴婢等,皆平作錢數,每一千錢一算(一百二十文),出一等,賈人倍之,若隐不稅,有告之,半與告人,餘半入官,謂缗。

    出此令,用鋤築豪強兼并富商大賈之家也。

    ”此令于武帝元鼎二年(前115)頒行,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終止。

    ⑦日晏:傍晚。

    晏,晚。

    ⑧丞相:指李蔡和莊青翟。

    充位:備丞相的空位。

    此指丞相清閑無事。

    ⑨侵漁:侵奪漁利。

    ⑩痛繩:徹底依法懲辦。

    (11)指:斥責。

    (12)隆斌:高貴。

    (13)和親:漢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間的政治聯姻。

    如把宗室之女嫁給匈奴單于為妻,以保持雙方的和睦關系。

    (14)便:有利。

    (15)兵:武器。

    此指戰争。

    兇:兇險。

    數動:屢次動用。

    (16)大困平城:漢高帝曾于公元前二○○年,親自率兵抗擊匈奴的侵擾,被匈奴圍困在平城東部的白登山上,七天後方解除困境,”士卒堕指者什二三,”蒙受很大損失。

    見卷八《高祖本紀》。

    (17)孝惠:即漢惠帝劉盈。

    高後:即漢高祖後呂雉。

    (18)事:從事。

    指讨伐匈奴。

    (19)蕭然:騷動的樣子。

    苦兵:被戰争搞得困苦不堪。

    (20)兩宮:指未央宮和長樂宮。

    (21)寒心:憂心。

    (22)竟:直到(最後)。

    (23)别疏:分隔疏遠。

    骨肉:指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如父子、兄弟等等。

    這裡指漢諸侯王同中央的關系。

    (24)蕃臣:通“藩臣”,指諸侯王。

    (25)作色:改變臉色。

    (26)生:指狄山。

    居一郡:守衛一個郡。

    (27)虜:敵人。

    入盜:入侵。

    (28)障:邊塞禦敵的小城堡。

    (29)度(duó,奪):思考。

    辯窮:辯論得無話可說,意謂辯論失敗。

    且:将。

    下吏:交給司法官吏判罪。

    (30)乘鄣:保衛障。

    鄣,通“障”。

    乘,登。

    (31)震懾:震動而驚懼。

     湯之客田甲,雖賈人①,有賢一操一。

    始湯為小吏時,與錢通②,及湯為大吏,甲所以責湯行義過失,亦有烈士風③。

     湯為禦史大夫七歲,敗。

     河東人李文嘗與湯有郤④,已而為禦史中丞⑤,恚⑥,數從中文書事有可以傷湯者⑦,不能為地⑧。

    湯有所一愛一史魯谒居,知湯不平,使人上蜚變告文一奸一事⑨,事下湯⑩,湯治,論殺文(11),而湯心知谒居為之。

    上問曰:“言變事蹤迹安起(12)?”湯詳驚曰(13):“此殆文故人怨之(14)。

    ”谒居病卧闾裡主人(15),湯自往視疾,為谒摩足(16)。

    趙國以冶鑄為業,王數訟鐵官事(17),湯常排趙王(18)。

    趙王求湯陰事(19)。

    谒居嘗案趙王(20),趙王怨之,并上書告:“湯,大臣也,史谒居有病,湯至為摩足,疑與為大一奸一。

    ”事下廷尉,谒居病死,事連其弟,弟系導官(21)。

    湯亦治他囚導官(22),見谒居弟,欲陰為之,而詳不省(23)。

    谒居弟弗知,怨湯,使人上書告湯與谒居謀,共變告李文。

    事下減宣(24)。

    宣嘗與湯有郤,及得此事,窮竟其事(25),未奏也。

    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瘗錢(26),丞相青翟朝,與湯約俱謝(27),至前,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28),當謝,湯無與也(29),不謝。

    丞相謝,上使禦史案其事。

    湯欲緻其文丞相見知(30),丞相患之。

    三長史皆害湯(31),欲陷之(32)。

     ①賈(gǔ,古)人:商人。

    錢通:以錢财相交。

    ③烈士:有志于功業又講求信義的人。

    ④郤:通“隙”,間隙,此指怨恨、隔閡。

    ⑤已而:後來。

    ⑥恚:怨恨。

    ⑦數:屢次。

    中:指禁宮之中。

    文書:指官府的公文檔案材料。

    傷:中傷。

    ⑧不能為地:不留餘地,加以利用。

    ⑨不平:不平靜,放心不下。

    蜚:同“飛”。

    飛語,流言。

    變告:因事緊急,不按常規,越級匿名上告。

    一奸一:壞事。

    ⑩下湯:交給張湯辦理。

    (11)論:論罪判決。

    (12)安起:從何而起。

    (13)詳:通“佯”,假裝。

    (14)殆:恐怕、大概。

    故人:從前的熟人。

    (15)闾裡:鄉裡,同鄉。

    (16)摩:按摩。

    (17)數:屢次。

    訟:打官司。

    (18)趙王:即景帝之子、武帝之兄劉彭祖,被封為趙王。

    他經常與中央所派來的主管趙國鐵器鑄造的官員發生争執。

    (19)陰事:秘事。

    此指暗中犯法的事。

    (20)案:通“按”,檢舉。

    (21)系:拘禁。

    導官:漢代少府屬下的糧谷加工之處,是待審罪犯暫時囚禁之所。

    (22)治他囚:辦理其他囚犯的案子。

    (23)詳:通“佯”。

    假裝。

    省:察看,檢查。

    (24)事下減宣:把此事交給減宣去查辦。

    (25)窮竟:追查到底,務求把事情搞清楚。

    (26)孝文園:即霸陵,漢文帝的陵墓。

    瘗(yì,意)錢:埋在陵墓四角的陪葬錢。

    瘗,埋。

    (27)約:商定。

    俱謝:同去謝罪。

    (28)四時:四季。

    行:巡視。

    (29)與:參與。

    (30)緻其文:呈上丞相四時巡視陵墓的法令條文。

    丞相見知:意謂丞相知道偷盜者而故意放縱,犯了見知故縱法,應當查辦。

    (31)長史:是掌管有關官署的日常事務的官。

    以當時三公皆有長史之官,故曰“三長史”。

    害:忌恨。

    (32)陷:陷害。

     始長史朱買臣,會稽人也。

    讀《春秋》。

    莊助使人言買臣,買臣以《楚辭》與助俱幸①,待中②,為太中大夫,用事③;而湯乃為小吏,跪伏使買臣等前④。

    已而湯為廷尉,治淮南獄,排擠莊助,買臣固心望⑤。

    及湯為禦史大夫,買臣以會稽守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數年,坐法廢⑥,守長史⑦,見湯,湯坐一床一上⑧,丞史遇買臣弗為禮⑨。

    買臣楚士,深怨,常欲死之⑩。

    王朝,齊人也。

    以術至右内史(11)。

    邊通,學長短(12),剛暴強人也。

    官再至濟南相(13)。

    故皆居湯右(14),已而失官,守長史,诎體于湯(15)。

    湯數行丞相事(16),知此三長史素貴,常淩折之(17)。

    以故三長史合謀曰:“始湯約與君謝,已而賣君;今欲劾君以宗廟事(18),此欲代君耳。

    吾知湯陰事。

    ”使吏捕案湯左田信等(19),曰:湯且欲奏請,信辄先知之,居物緻富(20),與湯分之,及他一奸一事。

    事辭頗聞(21)。

    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22),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23)。

    ”湯不謝。

    湯又詳驚曰:“固宜有。

    ”減宣亦奏谒居等事。

    天子果以湯懷詐而面欺(24),使使八輩簿責湯(25)。

    湯具自道無此,不服。

    于是上使趙禹責湯。

    禹至,讓湯曰(26):“君何不知分也(27)。

    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28)?今人言君皆有狀(29),天子重緻君獄(30),欲令君自為計(31),何多以對簿為?”湯乃為書謝曰:“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緻為三公,無以塞責(32)。

    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

    ”遂自一殺。

     湯死,家産直不過五百金(33),皆所得奉賜,無他業。

    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椁(34)。

    天子聞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乃盡案誅三長史(35)。

    丞相青翟自一殺。

    出田信(36)。

    上惜湯,稍遷其子安世(37)。

     趙禹中廢(38),已而為廷尉。

    始條侯以為禹賊深,弗任。

    及禹為少府,比九卿(39)。

    禹酷急,至晚節(40),事益多,吏務為嚴峻,而禹治加緩,而名為平(41)。

    王溫舒等後起,治酷于禹。

    禹以老,徙為燕相。

    數歲,亂悖有罪(42),免歸,後湯十餘年,以壽卒于家(43)。

     ①幸:受一寵一,被重用。

    ②待中:在宮中侍奉皇帝。

    ③用事:管理此事。

    ④使:聽候差遣。

    ⑤固:本來。

    望:怨恨。

    ⑥坐法:犯法。

    廢:免官。

    ⑦守:暫時代理。

    ⑧一床一:日常所坐的凳子。

    ⑨丞史:丞與史。

    此指張湯的佐官和屬官。

    遇:待。

    弗為禮:不禮貌。

    ⑩死之:把他(張湯)置于死地。

    (11)以:憑。

    術:指儒家經術。

    (12)短長:指戰國縱橫家的思想。

    (13)再:第二次。

    濟南相:濟南國的相。

    按:漢代諸侯國的相,皆由中央zheng府委任。

    (14)居:在。

    右:漢代以右為尊貴之位,比較官位的高低也用左右分别,右者官位高,左者官位低。

    (15)诎體:指跪伏于地,拜見長官。

    诎,通“屈”。

    (16)行:兼任職務,代理官職。

    (17)淩折:欺淩而使其折服。

    (18)劾:彈劾。

    (19)案:審理。

    左:通“佐”。

    此指知情的證人。

    (20)居:囤積。

    (21)事辭:有關事情的供辭。

    聞:聽。

    此指關于張湯和田信的事,傳到天子那裡,被天子所知道。

    (22)益居:更多地囤積貨物。

    (23)是:這。

    類:像。

    (24)懷詐:心懷一奸一詐。

    面欺:當面欺騙。

    (25)八輩:八批。

    簿:記錄本。

    “簿責”,按記錄在案的罪行責問張湯。

    (26)讓:責備。

    (27)分:情況。

    (28)幾何:多少。

    (29)狀:具體情況,即證據。

    (30)重緻:難以處理。

    (31)自為計:意謂自一殺。

    (32)塞責:搪塞罪責。

    (33)直:通“值”。

    (34)椁:外棺。

    (35)案誅:審理、誅殺。

    (36)出:釋放。

    (37)稍:漸漸。

    遷:升官。

    (38)中廢:中廢罷官。

    (39)條侯:即周亞夫。

    賊深:殘酷陰狠。

    (40)弗任:不重用。

    (41)比:并列。

    (42)晚節:晚年。

    (43)平:平和。

    (44)亂悖:昏亂違背情理。

    (45)壽:壽終,老死。

     義縱者,河東人也。

    為少年時,嘗與張次公俱攻剽為群盜①。

    縱有姊姁,以醫幸王太後②。

    王太後問:“有子兄弟為官者乎?”姊曰:“有弟無行③,不可。

    ”太後乃告上,拜義姁弟縱為中郎,補上一黨一郡中令④。

    治敢行⑤,少蘊藉⑥,縣無逋事⑦,舉為第一⑧。

    遷為長陵及長安令,直法行治⑨,不避貴戚。

    以捕案太後外孫脩成君子仲⑩,上以為能,遷為河内都尉。

    至則族滅其豪穰氏之屬(11),河内道不拾遺。

    而張次公亦為郎,以勇悍從軍,敢深入,有功,為岸頭侯。

     甯成家居,上欲以為郡守。

    禦史大夫弘曰:“臣居山東為小吏時,甯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12)。

    成不可使治民。

    ”上乃拜成為關都尉。

    歲餘,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13),号曰:“甯見一乳一虎,無值甯成之怒(14)。

    ”義縱自河内遷為南陽太守,聞甯成家居南陽,及縱至關,甯成側行送迎(15),然縱氣盛,弗為禮。

    至郡,遂案甯氏,盡破碎其家(16)。

    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屬皆奔亡(17),南陽吏民重足一迹(18)。

    而平氏朱強、杜衍杜周為縱牙爪之吏(19),任用,遷為廷史。

    軍數出定襄,定襄吏民亂敗,于是徙縱為定襄太守。

    縱至,掩定襄獄中重罪輕系二百餘人(20),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亦二百餘人(21)。

    縱一捕鞠(22),曰:“為死罪解脫”。

    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

    其後郡中不寒而栗(23),猾民佐吏為治(24)。

     是時趙禹、張湯以深刻為九卿矣(25),然其治尚寬,輔法而行,而縱以鷹擊一毛一摯為治(26)。

    後會五铢錢白金起,民為一奸一,京師尤甚(27),乃以縱為右内史,王溫舒為中尉。

    溫舒至惡,其所為不先言縱(28),縱必以氣淩之,敗壞其功。

    其治,所誅殺甚多,然取為小治(29),一奸一益不勝,直指始出矣(30)。

    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閻奉以惡用矣(31)。

    縱廉,其治放郅都(32)。

    上幸鼎湖(33),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34),道多不治。

    上怒曰:“縱以我為不複行此道乎?”嗛之(35)。

    至冬,楊可方受告缗(36),縱以為此亂民,部吏捕其為可使者(37)。

    天子聞,使杜式治。

    以為廢格詛事(38),棄縱市。

    後一歲,張湯亦死。

     ①攻剽:搶奪。

    ②王太後:指漢武帝的母親王娡。

    ③無行:沒有好品行。

    ④上一黨一郡中令:上一黨一郡中某縣(史失其名)的縣令。

    ⑤敢行:嚴酷。

    ⑥蘊藉:寬和有涵養。

    ⑦逋:逃亡。

    ⑧舉:推舉。

    ⑨直法行治:依法辦理政事。

    ⑩捕案:逮捕審訊。

    脩成君子仲:武帝母王娡與前夫金王孫所生女俗被封為脩成君,仲乃修成君之子,他仗恃外戚的地位,“橫于京城”。

    見《漢書·外戚傳上》。

    (11)穰氏之屬:穰氏一類的豪強之人。

    按穰姓之族為當地的豪強勢力。

    (12)如狼牧羊:比喻為政兇狠險惡。

    (13)吏:指郡國官員。

    隸:察看。

    (14)一乳一虎:正在哺育幼虎的母虎。

    值:遇。

    (15)側行:在旁邊随行。

    “側行送迎”,極言甯成的謙恭态度。

    (16)破碎:指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