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是這十個人中,那廉潔的完全可以成為人們的表率,那污濁的足以做人們的鑒戒,他們謀劃策略,教導人們,禁止一奸一邪,一切作為,斯文有禮,恩威并施。
執法雖然嚴酷,但這與他的職務是相稱的。
至于像蜀郡太守馮當兇暴地摧一殘人,廣漢郡李貞擅自肢解百姓,東郡彌仆鋸斷人的脖子。
天水郡駱璧椎擊犯人一逼一十供定案,河東郡褚廣妄殺百姓,京兆的無忌、馮诩殷周的兇狠,水衡都尉閻奉拷打一逼一十迫犯人出錢買得寬恕,哪裡值得陳說!哪裡值得陳說! 【原文】【注解】 孔子曰①:“導之以政②,齊之以刑③,民免而無恥④。
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⑤。
”老氏稱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⑦;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⑧。
”“法令滋章⑨,盜賊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⑩!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1)。
昔天下之網嘗密矣(11)然一奸一僞萌起(13),其極也(14),上下相遁(15),至于不振(16)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17),非武健嚴酷(18),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19)!言道德者,溺其職矣(20)。
故曰“聽訟,吾猶人也(21),必也使無訟乎。
”“下士聞道大笑之(22)”。
非虛言也。
漢興,破觚而為圜(23),斫雕而為樸(24),網漏于吞舟之魚(25),而吏治(26),不至于一奸一,黎民艾安(27)。
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28)。
①以下所引的幾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
②導:引導。
《論語》作“道”,通“導”。
政:政令。
③齊:整齊。
此為約束之意。
④免:免于死罪。
⑤格:革。
此言百姓革除壞一毛一病而走上正路。
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語曰:“格、革,音義并同,當訓為革。
”⑥老氏:指老子李耳。
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後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
⑦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不德: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
按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
”是以:因此。
有德:實際上是有德的。
⑧下德:道德低下的人。
不失德:竟謂執守形式上的德。
無德:沒有實際的德。
⑨滋章:越發嚴酷。
章,通“彰”,此為森嚴酷烈的意思。
⑩信哉:可信啊。
是言:這些話。
(11)具:工具。
制治:管理政治。
清:政治清明。
濁:政治污濁。
(12)昔:從前。
此指秦朝。
網:法網。
(13)一奸一邪:一奸一邪欺詐。
萌起:不斷産生。
(14)極:極點,指情況最嚴重之時。
(15)遁:欺瞞。
(16)振:振作。
(17)救火揚沸:意謂無濟于事。
按“救火”是負薪救火。
“揚沸”。
是揚湯(熱水)止沸(熱水)。
(18)武健:強健有力。
嚴酷:指嚴厲的法令。
(19)惡:何。
(20)溺其職:喪失其職。
(21)聽訟:判案。
按此三句出自《論語·顔淵》篇。
吾:孔丘自稱。
猶人:與别人相等。
(22)下士:愚蠢淺陋的人。
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23)觚(gū,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
圜(yuán,元):通“圓”。
按這句喻漢代的法制較秦代有重大變化。
(24)斫(zhuó,濁):砍削。
雕:指雕刻的花紋。
樸(pǔ,仆):本。
此指本來的狀态。
此句說漢代法律重視本質,不重形式。
(25)吞舟之魚:指大魚。
此句言漢法寬疏。
(26)吏治:官吏的治績。
:純厚盛美。
(27)艾(yì,義)安:太平無事。
艾,通“乂”。
(28)彼:指寬厚。
此:指酷刑。
高後時①,酷吏獨有侯封②,刻轹宗室③,侮辱功臣。
呂氏已敗④,遂(禽)〔夷〕侯封之家⑤。
孝景時,晁錯以刻深⑥,頗用術輔其資⑦,而七國之亂⑧,發怒于錯,錯卒以被戮⑨。
其後有郅都、甯成之屬⑩。
①高後:即漢高祖的皇後呂雉。
②酷吏:以施行嚴苛酷烈刑法而聞名的官吏。
③刻轹:(lì,立):苛刻欺壓。
宗室:皇族。
④公元前一八○年,呂後死去,其族人呂祿、呂産等欲奪權,被周勃和陳平等鏟除消滅。
⑤夷:鏟除,消滅。
⑥刻深:刻苛嚴峻。
⑦術:法術。
資:才能。
按晁錯事見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
⑧七國之亂:指吳、楚七國反叛漢王朝的武裝叛亂。
事詳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⑨卒:終于。
戮:殺。
按七國叛亂後,袁盎誣陷晁錯,景帝為了自己的利益,殺了晁錯。
⑩之屬:之輩。
郅都者,楊人也①。
以郎事孝文帝②。
孝景時,都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③。
嘗從入上林④,賈姬如廁⑤,野彘卒入廁⑥。
上目都⑦,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賈姬⑧,都伏上前曰:“亡一姬複一姬進,天下所少甯賈姬等乎⑨?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後何⑩!”上還,彘亦去。
太後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11)。
濟南氏宗人三百餘家(12),豪猾(13),二千石莫能制(14),于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
至則族滅氏首惡(15),餘皆股栗(16)。
居歲餘,郡中不拾遺。
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17)。
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18),問遺無所受(19),請寄無所聽(20)。
常自稱曰:“已倍親而仕(21),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22)。
” 郅都遷為中尉(23),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24)。
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緻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号曰“蒼鷹”。
臨江王征詣中尉府對薄(25),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26),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27)。
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一殺。
窦太後聞之,怒,以危法中都(28),都免歸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雁門太守(29),而使道之官(30),得以便宜從事(31)。
匈奴素聞郅都節(32),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33)。
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34),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35)。
匈奴患之。
窦太後乃竟中都以漢法(36)。
景帝曰:“都忠臣。
”欲釋之。
窦太後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于是遂斬郅都。
①楊:地名。
②事:事奉。
③面折:當面使人折服。
④上林:即上林苑。
⑤賈姬:漢景帝的一位姬妾。
如:往。
⑥野彘(zhì,至):野豬。
卒(cù,醋):通“猝”,突然。
⑦目:用眼示意。
⑧持兵:拿着兵器。
⑨亡:失掉。
複:又。
甯:難道。
賈姬等:同賈姬一樣的人。
⑩奈……何:對……怎麼辦。
(11)宗廟:帝王的祖廟,這裡代指朝廷。
(11)宗人:同宗之人。
(13)豪猾:強橫一奸一猾。
(14)二千石: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此指濟南太守。
(15)族滅:把整個家族的人全部殺死。
首惡,指郡中以姓為首作惡的人。
(16)股栗:大一腿發一抖。
此極言恐懼之狀。
栗:通“慄”。
(17)大府:高層官府。
按濟南府本與周圍郡府同級,但因懼怕郅都,故那些郡府的太守濟南府視為比自己高的上級官府。
(18)公廉:公正而廉潔。
私書:私人求情的信。
(19)問遺(wèi,魏):送禮。
(20)請寄:私人請托。
(21)倍:通“背”。
背棄。
仕:當官。
(22)奉職:奉公盡職。
死節:為節一操一而死。
官下:當官的職位之上。
顧:挂念。
妻子:老婆與孩子。
(23)遷:提升官職。
(24)條侯:指丞相周亞夫。
至貴:最高貴。
倨:傲慢。
揖丞相:向丞相作揖。
此言郅都不阿附權貴,見到至尊貴的丞相,也隻是依禮而行。
揖:拱手之禮。
(25)臨江王:景帝太子劉榮,後因其母賈姬失一寵一,被廢除太子之位,封為臨江王。
公元前一四六年,他被控犯有侵占宗廟罪,召到中尉府受審,遂自一殺。
這裡所記即此事。
征:召。
詣:到……去。
對簿:在公堂受審。
(26)刀筆:古代書寫工具。
為書:寫信。
謝上:向皇上謝罪。
(27)魏其侯:窦嬰。
以間:在暗中,即秘密地。
與,給。
(28)危法:嚴峻之法。
中(zhòng,重):中傷。
這裡有彈劾的意思。
(29)節:使者的信物。
(30)便道之官:乘便取道上任,不必至朝廷謝恩。
之,官:上任,赴任。
(31)便宜從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不必奏請。
(32)節:行一事。
(33)竟:終。
(34)至:竟然。
偶人:木偶人。
(35)憚:怕。
(36)中都以漢法:用漢朝法律中傷郅都,使他構成死罪。
甯成者,穰人也。
以郎谒者事景帝。
好氣①,為人小吏,必陵其長吏②;為人上,一操一下如束濕薪③。
滑賊任威④。
稍遷至濟南都尉⑤,而郅都為守。
始前數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縣令⑥,其畏郅都如此。
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⑦。
都素聞其聲⑧,于是善遇,與結歡。
久之,郅都死,後長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甯成為中尉。
其治郊郅都⑩,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為内史。
外戚多毀成之短(11),抵罪髡鉗(12)。
是時九卿罪死即死(13),少被刑(14),而成極刑(15),自以為不複收(16),于是解脫(17),詐刻傳出關歸家(18)。
稱曰:“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萬萬,安可比人乎!”乃贳貸買陂田千餘頃(19),假貧民(20),役使數千家。
數年,會赦。
緻産數千金(21),為任俠(22),持吏長短(23),出從數十騎。
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①好氣:好勝。
②陵:欺。
③一操一下:控制下屬。
④滑賊:狡猾兇狠。
任威:任意使威。
⑤稍:漸漸。
⑥步入府:步行進入太守府。
因:通過。
谒:拜見。
⑦直:徑直。
陵:超越。
⑧聲:名望。
⑨暴:兇殘暴虐。
⑩效:學習。
(11)毀:指責。
短:缺點。
(12)抵罪:判罪。
髡(kūn,昆)鉗:髡刑與鉗刑。
按剃光頭發的刑罰稱髡,拿鐵環束脖稱鉗。
(13)九卿:秦朝時中央zheng府各部長官的總稱。
罪:犯罪。
(14)被:加。
(15)極刑:最重的刑法,這裡指髡鉗。
(16)收:錄用。
(17)解脫:解一開刑具。
(18)傳:出關的證明文件。
文字刻于木闆之上。
(19)贳(shi,世):賒欠。
陂(bēi,碑)田:有水可灌溉的田地。
(20)假:出租。
(21)緻:得到。
産:财産。
(22)任俠:專做制強扶弱,抱打不平之事。
(23)持:掌握,要挾。
長短:指是非。
周陽由者,其父趙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陽①,故因姓周陽氏。
由以宗家任為郎②,事孝文及景帝。
景帝時,由為郡守。
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謹甚③,然由居二千石中,最為暴酷驕恣。
所一愛一者,撓法活之④;所憎者,曲法誅滅之⑤。
所居郡,必夷其豪⑥。
為守,視都尉如令。
為都尉,必陵太守,奪之治。
及汲黯俱為忮⑦,司馬安之文惡⑧,俱在二千石列⑨,同車未嘗敢均茵伏⑩。
由後為河東都尉,時與其守勝屠公争權,相告言罪。
勝屠公抵罪(11),義不受刑(12),自一殺,而由棄市。
自甯成、周陽由之後,事益多,民巧法(13),大抵吏之治類多成、由等矣(14)。
①趙兼:漢高帝之妾趙美人的弟弟。
以:憑。
淮南王:指漢高帝小兒子劉長。
侯周陽:當了周陽侯。
②宗家:意謂帝王的外戚。
③尚:崇尚。
循:沿。
此指按法行一事。
④撓法:枉法。
⑤曲法:歪曲法律。
⑥夷:平滅。
⑦忮:強狠。
按泷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漢書》無‘與’字、‘俱’字。
忮,害也狠也。
”⑧文惡:用法律條文害人。
按《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文惡)以文法傷害人。
”又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黯姑姊子司馬安,文深巧善宦。
”⑨列:同列。
此指官位相等。
⑩均:等。
茵:車坐墊。
伏:指車前橫木,即車轼。
此言黯與司馬安皆懼周陽由,不敢與他争高低。
(11)當:判刑。
(12)義:道義。
(13)巧法:用巧詐的手段對待法律。
(14)大抵:大多。
趙禹者,人。
以佐史補中都官,用廉為令史①,事太尉亞夫。
亞夫為丞相,禹為丞相史,府中皆稱其廉平②。
然亞夫弗任,曰:“極知禹無害④,然文深⑤,不可以居大府⑥。
”今上時⑦,禹以刀筆吏積勞⑧,稍遷為禦史。
上以為能,至太中大夫。
與張湯論定諸律令⑨,作見知⑩,吏傳得相監司(11)。
用法益刻,蓋自此始。
①用:因為。
②廉平:廉潔公平。
③弗任:不重用。
④無害:無人能勝過,特出無比。
⑤文深:行法嚴苛。
⑥大府:上層官府。
⑦今上:如今的皇上。
此指漢武帝。
⑧刀筆吏:指專從事文牍案頭工作的官吏。
勞:功勞。
⑨論定:編成。
⑩作:制造。
見知:即“見知法”。
官吏明知他人犯罪,卻不揭露檢舉,則此官吏與罪人同罪。
(11)傳:通“轉”。
監司:通“監伺”,相互監視。
漢法規定官吏要相互監視,相互揭發罪過。
張湯者,杜人也。
其父為長安丞①,出,湯為兒,守舍。
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②。
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劾鼠掠治③,傳爰書④,訊鞫論報⑤,并取鼠與肉,縣獄磔堂下⑥。
其父見之,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⑦。
父死後,湯為長安吏久之。
周陽侯始為諸卿時⑧,嘗系長安⑨,湯傾身為之⑩。
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湯貴人(11)。
湯給事内史(12),為甯成掾(13),以湯為無害,言大府(14),調為茂陵尉,治方中(15)。
武安侯為丞相(16),征湯為史(17),時薦言之天子,補禦史,使案事(18)。
治陳皇後蠱獄(19),深竟一黨一與(20)。
于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
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21)。
已而趙禹遷為中尉,徙為少府,而張湯為廷尉,兩人交一歡,而兄事禹(22)。
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23)。
公卿相造請禹(24),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25)。
見文法辄取(26),亦不覆案(27),求官屬陰罪(28)。
湯為人多詐,舞智以禦人(29)。
始為小吏,乾沒(30),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31)。
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已内心雖不合,然陽浮慕之(32)。
①丞:縣丞。
②笞:鞭打。
③劾:審判。
掠治:拷打審問。
④傳:發出。
爰書:記錄罪犯供詞的文書。
⑤訊鞠:反複審問,窮究罪行。
論報:把判決的罪罰報告上級。
⑥具獄:把應具備的審訊材料全部備齊,最後定案。
磔:古代分一屍一酷刑。
⑦書獄:學習書寫獄詞。
⑧周陽侯:指田勝,漢景帝王皇後的異父弟弟。
諸卿:指九卿。
⑨系:拘禁。
⑩傾身:用盡全身力量。
為之:替他辯護。
(11)見:引見。
(12)給事:供職。
(13)掾:屬官之稱。
(14)言大府:問丞相府推薦。
(15)茂陵:漢武帝的陵墓,是其生前所預建。
治:負責管理。
方中:漢代稱天子預修的墓一穴一叫方中。
(16)武安侯:指田蚡。
(17)征:征召。
(18)案事:查驗辦理獄事。
(19)陳皇後:漢武帝的原配妻子,深得武帝一寵一愛一。
後來,她失一寵一,便召女巫楚服用巫術詛咒武帝。
事發後,武帝命吏窮追此事,大興巫蠱之獄。
見《漢書·外戚傳上》。
(20)竟:窮究。
一黨一與:同一黨一。
(21)拘:約束。
守職:在職位之上。
(22)兄事禹:以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趙禹。
(23)毋:通“無”。
(24)造:往。
(25):獨立:獨自。
(26)文法:法令條文。
辄:就。
(27)覆案:再審案。
(28)陰罪:尚未暴露的罪行。
(29)舞智:玩一弄聰明。
(30)乾沒:白白吞沒别人的财物。
此處指利用職權與商人合謀取利。
(31)交私:偷偷交往。
(32)陽:“通“佯”。
是時上方鄉文學①,湯決大獄②,欲傅古義③,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④,亭疑法⑤。
奏谳疑事⑥,必豫先為上分别其原⑦,上所是⑧,受而著谳決法廷尉⑨,絜令楊主之明⑩。
奏事即譴(11),湯應謝(12),鄉上意所便(13),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14),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于此(15)。
”罪常釋(16)。
(聞)〔間〕即奏事(17),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
”其欲薦史,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18),予監史深禍者(19);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20)。
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21);即下戶羸弱(22),時口言(23),雖文緻法(24),上财察(25)。
于是往往釋湯所言。
湯至于大吏(26),内行修也(27)。
通賓客飲食(28),于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29),調護之尤厚(30)。
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31),然得此聲譽。
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
依于文學之士,丞相弘數稱其美(32)。
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33),皆窮根本。
嚴助及伍被,上欲釋之(34)。
湯争曰:“伍被本畫反謀(35),而助親幸出入禁闼爪牙臣(36),乃交私諸侯如此(37),弗誅,後不可治。
”于是上可論之(38)。
其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39),多此類。
于是湯益尊任,遷為禦史大夫。
①是時:此時。
上:天子,指漢武帝。
方:正。
鄉:同“向”。
傾向。
文學:指儒家學說。
漢武帝崇尚孔子和孟子
執法雖然嚴酷,但這與他的職務是相稱的。
至于像蜀郡太守馮當兇暴地摧一殘人,廣漢郡李貞擅自肢解百姓,東郡彌仆鋸斷人的脖子。
天水郡駱璧椎擊犯人一逼一十供定案,河東郡褚廣妄殺百姓,京兆的無忌、馮诩殷周的兇狠,水衡都尉閻奉拷打一逼一十迫犯人出錢買得寬恕,哪裡值得陳說!哪裡值得陳說! 【原文】【注解】 孔子曰①:“導之以政②,齊之以刑③,民免而無恥④。
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⑤。
”老氏稱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⑦;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⑧。
”“法令滋章⑨,盜賊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⑩!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1)。
昔天下之網嘗密矣(11)然一奸一僞萌起(13),其極也(14),上下相遁(15),至于不振(16)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17),非武健嚴酷(18),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19)!言道德者,溺其職矣(20)。
故曰“聽訟,吾猶人也(21),必也使無訟乎。
”“下士聞道大笑之(22)”。
非虛言也。
漢興,破觚而為圜(23),斫雕而為樸(24),網漏于吞舟之魚(25),而吏治(26),不至于一奸一,黎民艾安(27)。
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28)。
①以下所引的幾句話出自《
②導:引導。
《論語》作“道”,通“導”。
政:政令。
③齊:整齊。
此為約束之意。
④免:免于死罪。
⑤格:革。
此言百姓革除壞一毛一病而走上正路。
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語曰:“格、革,音義并同,當訓為革。
”⑥老氏:指老子李耳。
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後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
⑦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不德: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
按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
”是以:因此。
有德:實際上是有德的。
⑧下德:道德低下的人。
不失德:竟謂執守形式上的德。
無德:沒有實際的德。
⑨滋章:越發嚴酷。
章,通“彰”,此為森嚴酷烈的意思。
⑩信哉:可信啊。
是言:這些話。
(11)具:工具。
制治:管理政治。
清:政治清明。
濁:政治污濁。
(12)昔:從前。
此指秦朝。
網:法網。
(13)一奸一邪:一奸一邪欺詐。
萌起:不斷産生。
(14)極:極點,指情況最嚴重之時。
(15)遁:欺瞞。
(16)振:振作。
(17)救火揚沸:意謂無濟于事。
按“救火”是負薪救火。
“揚沸”。
是揚湯(熱水)止沸(熱水)。
(18)武健:強健有力。
嚴酷:指嚴厲的法令。
(19)惡:何。
(20)溺其職:喪失其職。
(21)聽訟:判案。
按此三句出自《論語·顔淵》篇。
吾:孔丘自稱。
猶人:與别人相等。
(22)下士:愚蠢淺陋的人。
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23)觚(gū,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
圜(yuán,元):通“圓”。
按這句喻漢代的法制較秦代有重大變化。
(24)斫(zhuó,濁):砍削。
雕:指雕刻的花紋。
樸(pǔ,仆):本。
此指本來的狀态。
此句說漢代法律重視本質,不重形式。
(25)吞舟之魚:指大魚。
此句言漢法寬疏。
(26)吏治:官吏的治績。
:純厚盛美。
(27)艾(yì,義)安:太平無事。
艾,通“乂”。
(28)彼:指寬厚。
此:指酷刑。
高後時①,酷吏獨有侯封②,刻轹宗室③,侮辱功臣。
呂氏已敗④,遂(禽)〔夷〕侯封之家⑤。
孝景時,晁錯以刻深⑥,頗用術輔其資⑦,而七國之亂⑧,發怒于錯,錯卒以被戮⑨。
其後有郅都、甯成之屬⑩。
①高後:即漢高祖的皇後呂雉。
②酷吏:以施行嚴苛酷烈刑法而聞名的官吏。
③刻轹:(lì,立):苛刻欺壓。
宗室:皇族。
④公元前一八○年,呂後死去,其族人呂祿、呂産等欲奪權,被周勃和陳平等鏟除消滅。
⑤夷:鏟除,消滅。
⑥刻深:刻苛嚴峻。
⑦術:法術。
資:才能。
按晁錯事見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
⑧七國之亂:指吳、楚七國反叛漢王朝的武裝叛亂。
事詳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⑨卒:終于。
戮:殺。
按七國叛亂後,袁盎誣陷晁錯,景帝為了自己的利益,殺了晁錯。
⑩之屬:之輩。
郅都者,楊人也①。
以郎事孝文帝②。
孝景時,都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③。
嘗從入上林④,賈姬如廁⑤,野彘卒入廁⑥。
上目都⑦,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賈姬⑧,都伏上前曰:“亡一姬複一姬進,天下所少甯賈姬等乎⑨?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後何⑩!”上還,彘亦去。
太後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11)。
濟南氏宗人三百餘家(12),豪猾(13),二千石莫能制(14),于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
至則族滅氏首惡(15),餘皆股栗(16)。
居歲餘,郡中不拾遺。
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17)。
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18),問遺無所受(19),請寄無所聽(20)。
常自稱曰:“已倍親而仕(21),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22)。
” 郅都遷為中尉(23),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24)。
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緻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号曰“蒼鷹”。
臨江王征詣中尉府對薄(25),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26),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27)。
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一殺。
窦太後聞之,怒,以危法中都(28),都免歸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雁門太守(29),而使道之官(30),得以便宜從事(31)。
匈奴素聞郅都節(32),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33)。
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34),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35)。
匈奴患之。
窦太後乃竟中都以漢法(36)。
景帝曰:“都忠臣。
”欲釋之。
窦太後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于是遂斬郅都。
①楊:地名。
②事:事奉。
③面折:當面使人折服。
④上林:即上林苑。
⑤賈姬:漢景帝的一位姬妾。
如:往。
⑥野彘(zhì,至):野豬。
卒(cù,醋):通“猝”,突然。
⑦目:用眼示意。
⑧持兵:拿着兵器。
⑨亡:失掉。
複:又。
甯:難道。
賈姬等:同賈姬一樣的人。
⑩奈……何:對……怎麼辦。
(11)宗廟:帝王的祖廟,這裡代指朝廷。
(11)宗人:同宗之人。
(13)豪猾:強橫一奸一猾。
(14)二千石: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此指濟南太守。
(15)族滅:把整個家族的人全部殺死。
首惡,指郡中以姓為首作惡的人。
(16)股栗:大一腿發一抖。
此極言恐懼之狀。
栗:通“慄”。
(17)大府:高層官府。
按濟南府本與周圍郡府同級,但因懼怕郅都,故那些郡府的太守濟南府視為比自己高的上級官府。
(18)公廉:公正而廉潔。
私書:私人求情的信。
(19)問遺(wèi,魏):送禮。
(20)請寄:私人請托。
(21)倍:通“背”。
背棄。
仕:當官。
(22)奉職:奉公盡職。
死節:為節一操一而死。
官下:當官的職位之上。
顧:挂念。
妻子:老婆與孩子。
(23)遷:提升官職。
(24)條侯:指丞相周亞夫。
至貴:最高貴。
倨:傲慢。
揖丞相:向丞相作揖。
此言郅都不阿附權貴,見到至尊貴的丞相,也隻是依禮而行。
揖:拱手之禮。
(25)臨江王:景帝太子劉榮,後因其母賈姬失一寵一,被廢除太子之位,封為臨江王。
公元前一四六年,他被控犯有侵占宗廟罪,召到中尉府受審,遂自一殺。
這裡所記即此事。
征:召。
詣:到……去。
對簿:在公堂受審。
(26)刀筆:古代書寫工具。
為書:寫信。
謝上:向皇上謝罪。
(27)魏其侯:窦嬰。
以間:在暗中,即秘密地。
與,給。
(28)危法:嚴峻之法。
中(zhòng,重):中傷。
這裡有彈劾的意思。
(29)節:使者的信物。
(30)便道之官:乘便取道上任,不必至朝廷謝恩。
之,官:上任,赴任。
(31)便宜從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不必奏請。
(32)節:行一事。
(33)竟:終。
(34)至:竟然。
偶人:木偶人。
(35)憚:怕。
(36)中都以漢法:用漢朝法律中傷郅都,使他構成死罪。
甯成者,穰人也。
以郎谒者事景帝。
好氣①,為人小吏,必陵其長吏②;為人上,一操一下如束濕薪③。
滑賊任威④。
稍遷至濟南都尉⑤,而郅都為守。
始前數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縣令⑥,其畏郅都如此。
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⑦。
都素聞其聲⑧,于是善遇,與結歡。
久之,郅都死,後長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甯成為中尉。
其治郊郅都⑩,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為内史。
外戚多毀成之短(11),抵罪髡鉗(12)。
是時九卿罪死即死(13),少被刑(14),而成極刑(15),自以為不複收(16),于是解脫(17),詐刻傳出關歸家(18)。
稱曰:“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萬萬,安可比人乎!”乃贳貸買陂田千餘頃(19),假貧民(20),役使數千家。
數年,會赦。
緻産數千金(21),為任俠(22),持吏長短(23),出從數十騎。
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①好氣:好勝。
②陵:欺。
③一操一下:控制下屬。
④滑賊:狡猾兇狠。
任威:任意使威。
⑤稍:漸漸。
⑥步入府:步行進入太守府。
因:通過。
谒:拜見。
⑦直:徑直。
陵:超越。
⑧聲:名望。
⑨暴:兇殘暴虐。
⑩效:學習。
(11)毀:指責。
短:缺點。
(12)抵罪:判罪。
髡(kūn,昆)鉗:髡刑與鉗刑。
按剃光頭發的刑罰稱髡,拿鐵環束脖稱鉗。
(13)九卿:秦朝時中央zheng府各部長官的總稱。
罪:犯罪。
(14)被:加。
(15)極刑:最重的刑法,這裡指髡鉗。
(16)收:錄用。
(17)解脫:解一開刑具。
(18)傳:出關的證明文件。
文字刻于木闆之上。
(19)贳(shi,世):賒欠。
陂(bēi,碑)田:有水可灌溉的田地。
(20)假:出租。
(21)緻:得到。
産:财産。
(22)任俠:專做制強扶弱,抱打不平之事。
(23)持:掌握,要挾。
長短:指是非。
周陽由者,其父趙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陽①,故因姓周陽氏。
由以宗家任為郎②,事孝文及景帝。
景帝時,由為郡守。
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謹甚③,然由居二千石中,最為暴酷驕恣。
所一愛一者,撓法活之④;所憎者,曲法誅滅之⑤。
所居郡,必夷其豪⑥。
為守,視都尉如令。
為都尉,必陵太守,奪之治。
及汲黯俱為忮⑦,司馬安之文惡⑧,俱在二千石列⑨,同車未嘗敢均茵伏⑩。
由後為河東都尉,時與其守勝屠公争權,相告言罪。
勝屠公抵罪(11),義不受刑(12),自一殺,而由棄市。
自甯成、周陽由之後,事益多,民巧法(13),大抵吏之治類多成、由等矣(14)。
①趙兼:漢高帝之妾趙美人的弟弟。
以:憑。
淮南王:指漢高帝小兒子劉長。
侯周陽:當了周陽侯。
②宗家:意謂帝王的外戚。
③尚:崇尚。
循:沿。
此指按法行一事。
④撓法:枉法。
⑤曲法:歪曲法律。
⑥夷:平滅。
⑦忮:強狠。
按泷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忮,害也狠也。
”⑧文惡:用法律條文害人。
按《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文惡)以文法傷害人。
”又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黯姑姊子司馬安,文深巧善宦。
”⑨列:同列。
此指官位相等。
⑩均:等。
茵:車坐墊。
伏:指車前橫木,即車轼。
此言黯與司馬安皆懼周陽由,不敢與他争高低。
(11)當:判刑。
(12)義:道義。
(13)巧法:用巧詐的手段對待法律。
(14)大抵:大多。
趙禹者,人。
以佐史補中都官,用廉為令史①,事太尉亞夫。
亞夫為丞相,禹為丞相史,府中皆稱其廉平②。
然亞夫弗任,曰:“極知禹無害④,然文深⑤,不可以居大府⑥。
”今上時⑦,禹以刀筆吏積勞⑧,稍遷為禦史。
上以為能,至太中大夫。
與張湯論定諸律令⑨,作見知⑩,吏傳得相監司(11)。
用法益刻,蓋自此始。
①用:因為。
②廉平:廉潔公平。
③弗任:不重用。
④無害:無人能勝過,特出無比。
⑤文深:行法嚴苛。
⑥大府:上層官府。
⑦今上:如今的皇上。
此指漢武帝。
⑧刀筆吏:指專從事文牍案頭工作的官吏。
勞:功勞。
⑨論定:編成。
⑩作:制造。
見知:即“見知法”。
官吏明知他人犯罪,卻不揭露檢舉,則此官吏與罪人同罪。
(11)傳:通“轉”。
監司:通“監伺”,相互監視。
漢法規定官吏要相互監視,相互揭發罪過。
張湯者,杜人也。
其父為長安丞①,出,湯為兒,守舍。
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②。
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劾鼠掠治③,傳爰書④,訊鞫論報⑤,并取鼠與肉,縣獄磔堂下⑥。
其父見之,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⑦。
父死後,湯為長安吏久之。
周陽侯始為諸卿時⑧,嘗系長安⑨,湯傾身為之⑩。
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湯貴人(11)。
湯給事内史(12),為甯成掾(13),以湯為無害,言大府(14),調為茂陵尉,治方中(15)。
武安侯為丞相(16),征湯為史(17),時薦言之天子,補禦史,使案事(18)。
治陳皇後蠱獄(19),深竟一黨一與(20)。
于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
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21)。
已而趙禹遷為中尉,徙為少府,而張湯為廷尉,兩人交一歡,而兄事禹(22)。
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23)。
公卿相造請禹(24),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25)。
見文法辄取(26),亦不覆案(27),求官屬陰罪(28)。
湯為人多詐,舞智以禦人(29)。
始為小吏,乾沒(30),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31)。
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已内心雖不合,然陽浮慕之(32)。
①丞:縣丞。
②笞:鞭打。
③劾:審判。
掠治:拷打審問。
④傳:發出。
爰書:記錄罪犯供詞的文書。
⑤訊鞠:反複審問,窮究罪行。
論報:把判決的罪罰報告上級。
⑥具獄:把應具備的審訊材料全部備齊,最後定案。
磔:古代分一屍一酷刑。
⑦書獄:學習書寫獄詞。
⑧周陽侯:指田勝,漢景帝王皇後的異父弟弟。
諸卿:指九卿。
⑨系:拘禁。
⑩傾身:用盡全身力量。
為之:替他辯護。
(11)見:引見。
(12)給事:供職。
(13)掾:屬官之稱。
(14)言大府:問丞相府推薦。
(15)茂陵:漢武帝的陵墓,是其生前所預建。
治:負責管理。
方中:漢代稱天子預修的墓一穴一叫方中。
(16)武安侯:指田蚡。
(17)征:征召。
(18)案事:查驗辦理獄事。
(19)陳皇後:漢武帝的原配妻子,深得武帝一寵一愛一。
後來,她失一寵一,便召女巫楚服用巫術詛咒武帝。
事發後,武帝命吏窮追此事,大興巫蠱之獄。
見《漢書·外戚傳上》。
(20)竟:窮究。
一黨一與:同一黨一。
(21)拘:約束。
守職:在職位之上。
(22)兄事禹:以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趙禹。
(23)毋:通“無”。
(24)造:往。
(25):獨立:獨自。
(26)文法:法令條文。
辄:就。
(27)覆案:再審案。
(28)陰罪:尚未暴露的罪行。
(29)舞智:玩一弄聰明。
(30)乾沒:白白吞沒别人的财物。
此處指利用職權與商人合謀取利。
(31)交私:偷偷交往。
(32)陽:“通“佯”。
是時上方鄉文學①,湯決大獄②,欲傅古義③,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④,亭疑法⑤。
奏谳疑事⑥,必豫先為上分别其原⑦,上所是⑧,受而著谳決法廷尉⑨,絜令楊主之明⑩。
奏事即譴(11),湯應謝(12),鄉上意所便(13),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14),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于此(15)。
”罪常釋(16)。
(聞)〔間〕即奏事(17),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
”其欲薦史,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18),予監史深禍者(19);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20)。
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21);即下戶羸弱(22),時口言(23),雖文緻法(24),上财察(25)。
于是往往釋湯所言。
湯至于大吏(26),内行修也(27)。
通賓客飲食(28),于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29),調護之尤厚(30)。
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31),然得此聲譽。
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
依于文學之士,丞相弘數稱其美(32)。
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33),皆窮根本。
嚴助及伍被,上欲釋之(34)。
湯争曰:“伍被本畫反謀(35),而助親幸出入禁闼爪牙臣(36),乃交私諸侯如此(37),弗誅,後不可治。
”于是上可論之(38)。
其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39),多此類。
于是湯益尊任,遷為禦史大夫。
①是時:此時。
上:天子,指漢武帝。
方:正。
鄉:同“向”。
傾向。
文學:指儒家學說。
漢武帝崇尚孔子和